搭建党员教育“微平台”

来源 :四川党的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qid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当前党员流动性强、传统党员教育方式吸引力不强等实际情况,今年,德阳市旌阳区创新开辟党员教育“微”路径,通过搭建“微平台”,组建“微团队”,开设“微信箱”和“微课堂”,为全区党员教育培训学习提供方便,同时也拉近了党员之间的距离。
  在“微平台”的基础上,旌阳组建“微团队”,围绕一门课程组建一个开发组,全面负责党员教育课件的制作和课程的讲授。课程研发紧密结合旌阳实际,总结提炼全区在统筹城乡发展、促民增收致富等方面的知识,对全区所有党员进行系统的理论知识、技术技能培训。此外,开设了旌阳党员教育“微课堂”,由专人负责发布旌阳党建新闻、实用技能等方面内容,党员群众只需要关注旌阳党员教育微信和微博就可以收看。
  同时,旌阳区在旌阳党员教育微信和微博开设“微信箱”,第一时间了解全区党员群众需求,一对一解决反映的问题。引导全区党员群众根据当前社会热点、党建知识,积极撰写简短评论和留言,与全区党员进行互动交流。
  “自从关注了旌阳党员教育的微信和微博,不仅能从上面及时浏览党建信息,还能对工作当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网上提问,并得到及时回复。这种贴心服务,让我们倍感欣慰。”旌阳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党委副书记李轶感慨道。
  “掌上‘小’平台,助推‘大’党建的作用逐渐增大。”旌阳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贾国兵介绍说,旌阳区“微平台”的建立,有效拓展了党员教育新模式、开辟了组工宣传新途径,成了党的声音快捷的“传声筒”、广大党员随时随地学习的“口袋书”和密切联系群众的“新途径”。
其他文献
学习借鉴德国"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探索以职业行动能力为导向、以情境化项目为形式、以学生主体、教师引导,以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为课程评价方式实施教学。实践表明,该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撷现实生活中贴近学生的生活实例,把具体生动的情境引入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建立信息技术
利用RFID技术识别距离远、速度快的性能优势,把车辆信息与电子标签唯一对应起来,实现车辆信息的实时动态数据采集和管理,并利用图像处理和识别技术加强对车辆的控制,通过对车辆物理信息识别来验证车辆身份合法性,对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系统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城市车辆管理的形象,预防了人工操作的漏洞,另一方面大大地促进了城市的自动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