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音乐活动节奏感的培养

来源 :家长·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56329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老先生倡导“生活即教育”,其认为教育与生活密不可分,应注重生活式施教,以孩子易于接受和理解的角度渗透教育。在幼儿教学中,培养孩子节奏感的最好时期便是孩子们上小班的时候,也就是大概他们4岁的时候,因为这个时候孩子们能够较好地接受和学习音乐,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可以按照孩子的年龄和他们的实际能力,以孩子们的“生活”为依据,不断培养孩子们的音乐节奏感和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欣赏感受力,从而取得不断进步。
  陶行知先生觉得音乐是人们心灵的呼唤,尤其面对小班的孩子们时,音乐教学的融入有助于为孩子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而节奏感是孩子学习音乐的重要“前奏”,其既是组成乐曲的第一要素,也是音乐的源泉。节奏感让歌谣有韵律、歌词更易记忆。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孩子们最喜欢的节奏活动就是音乐活动了,陶行知先生认为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唱歌、喜欢跳舞,他们对音乐都有一定的喜好,教师应该给予孩子们适当的指导与帮助。小班的孩子仍以具象认知为主、身体的协调性欠佳。很多孩子初入幼儿园,还有一定的不适性,不喜欢与别人沟通。开展音乐活动,以节奏游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促进其精细动作发展,不乏可作为一种有益的教学尝试。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小班幼儿音乐活动的节奏感呢?
  一、培养小班幼儿音乐节奏感的重要意义
  音乐活动是幼儿园教学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通过音乐活动的顺利实施,不但能够引导幼儿们逐步的了解音乐和掌握音乐,还能够有效的培养幼儿们的音乐节奏感,对幼儿的未来发展具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通过对小班幼儿音乐节奏感的培养,能够有效的提升幼儿们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通过相关的教学实践表明,如果幼儿能够具备良好的音乐节奏感,就能够充分的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吗,从而促进自身音乐感知能力与音乐审美能力的提升,进而更好的去欣赏和理解音乐。其次,通过对小班幼儿音乐节奏感的培养,能够有效的丰富幼儿们的思想感情。幼儿们如果能够具备良好的音乐节奏感,就能够更加深入的感悟到音乐作品所体现出的思想感情,这种思想感情对于幼儿的影响也是极为强烈的,能够促使幼儿们逐步的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从而对其未来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助力。最后,通过施以音乐活动促进孩子的节奏感发展,有助于提升幼儿的综合素养。在音乐活动中,孩子们必然离不开手、脑、眼、耳的相互协调和配合。在这种情况之下,不但能够促进孩子的肢体协调能力发展,还将提升孩子的反应意识,进而促进儿童理解能力、想象能力以及记忆能力的提高。
  二、浅议小班幼儿音乐活动节奏感有效培养策略
  (一)营造环境,激发兴趣
  “生活即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应在生活中渗透教育,但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也不能离开我们的生活。因此根据幼儿的学习兴趣,我要创造一种能让幼儿融入的音乐环境,让他们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从而慢慢地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
  1.在幼儿一日生活中贯穿节奏活动。
  人会被环境影响,当孩子们进入小班的时候,我就在他们的一日生活中贯穿节奏教学,尽量为他们创造一个美好的音乐生活环境。我首先让孩子们听我弹钢琴,欣赏我的舞蹈,跟随我一起跳韵律操,提高幼儿参加音乐活动的积极性。我为了让幼儿多多感受音乐节奏,除了每次的音乐活动,在一日活动的安排中也应注重与音乐的融合,以提高孩子的节奏感。例如:在日常活动中,可挑选节奏欢快、旋律优美的乐曲,如《袋鼠妈妈》《苹果》《漱口歌》,让幼儿欣赏、理解歌曲内容,根据音乐节奏学习做一些简单的相关动作。幼儿的好奇心、模仿力较强,在我引领下,孩子们高兴地跟着我一起跳了起来。在这样美好的音乐生活环境中,孩子们只要一听到音乐,慢慢地他们就能够在音乐中情不自禁有节奏地跳起舞来。
  2.在音乐活动中运用游戏活动。
  在设计幼儿的音乐活动时,我依据教学活动目标,注重活动的循序渐进推进和内容创新。以突出活动的趣味性,让孩子不由自主的、积极的参与到音乐游戏活动中来。
  例如:依据小班孩子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展开《小兔子乖乖》舞台表演,并播放同名歌曲。快乐、生动的乐曲和氛围营造,让孩子们仿佛置身于生机盎然的大森林,他們就好像真的化身为小兔子,跟着音乐的节奏表演吃萝卜、吃青菜,一会左蹦蹦,一会右跳跳,在与音乐的配合中,举手投足间都洋溢着童真童趣。接着,教师可引导幼儿加入故事情节表演,让孩子们模仿大灰狼的语气进行唱歌:“小兔子乖乖,把门开开,快点开开,我要进来。”孩子们学习用大灰狼粗矿的声音唱歌,并模仿大灰狼恶凶凶的样子,这种强烈的节奏感都展现在了我面前。尽管这个音乐游戏仅仅是个童话,但这个童话是孩子们进入幼儿园之前早就熟悉的,因为它不仅贴近了孩子们的生活,而且把它拿来开展音乐节奏教学是最合适的了。
  不仅如此,我还把小兔子乖乖的故事形象贯穿到整个音乐活动中,如在音乐活动开始时,我对小朋友们说:“今天小兔子乖乖想要和你们一起学唱一首好听的歌曲,你们愿意吗?”在最后一个环节教师就说:“我们来和小兔子乖乖比一比,看谁唱得更好听!”
  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比较生动有趣的音乐游戏活动,组织孩子们进行音乐游戏,让他们沉浸在愉快轻松的音乐游戏活动中,不断培养孩子们的音乐感受能力和音乐表现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平淡枯燥的习作指导,幼儿易于疲劳,常有厌烦之感,更谈不上创新思维的训练。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我会尽我的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音乐活动中感受音乐的欢快,让他们不断尝试唱个歌、跳个舞、练习用打击乐来演奏乐曲,让我们的好孩子在欢快的音乐游戏中,提高音乐的感受能力,增加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喜爱,激发幼儿愿意用动作表演乐曲的愿望。
  (二)在音乐活动中采用“声势”教学, 培养幼儿节奏感
  幼儿音乐节奏感的培养,不能仅仅只是唱歌,还应当让孩子们一起动起来, 那么最容易、又有效的方法就是“声势”教学了。什么叫“声势”,其实就在我们的身体上,我们可以用拍拍腿、拍拍手、拍拍肩、跺跺脚等方法进行节奏的练习,这样能不断改善孩子们的听觉反应能力,帮助孩子们对乐曲加深记忆。在音乐活动中我先从最简单的声势练习入手,然后按照孩子们学习的情况逐渐增添难度,慢慢增添节奏的变化。每次声势练习的时间很短,方式变化很快。既让幼儿注意力集中,又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不仅如此我还选择了孩子们熟悉、节奏感强、喜爱的歌曲,如《小星星》《漱口歌》,在我打开、播放这些乐曲时,引导孩子们边听歌曲边打节奏,边唱歌曲边打节奏,并引导孩子们利用不同的声势大胆的创编,给歌曲打节奏。像这种让孩子们直接参与伴奏的方式,能够使他们从中获得更多成功的喜悦。
  (三)运用打击乐,培养幼儿音乐活动的节奏感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我组织孩子们进行打击乐活动,让孩子们在不断敲敲、打打的学习过程中去大胆思考,培养他们的音乐节奏感。在我第一次教孩子们唱《我爱我的幼儿园》时,我就提供给他们不同的打击乐器,让他们自由发挥,为自己的演唱进行伴奏。孩子们在活动中大胆的表现自己,这让我看到了他们的自信与天真。我对他们的要求是,听清歌曲的前奏与结束,歌曲结束时,谁的乐器也不能有声音。
  三、结语
  陶行知提出要我们“从以前传统教育那边改变过来,解放出来”;著名的美国教育学家杜威也曾提出:“如果依然延续着昨天的教育模式教导今天的孩子,就是在剥夺孩子的未来”。为此,作为幼儿教师,应意识到自身的责任重大,并注重教学创新。尤其是在对孩子节奏感的培养中,应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寓教于趣,寓教于美,寓教于乐,寓教于“生活”,让孩子们一直拥有轻松、愉快的心情,这样我们的音乐教学就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责编  唐琳娜)
其他文献
人类自从有了绘画起,素描便无处不在.由于它初始工具操作简便,朴素而又直接的表达,被广泛地应用在绘画表现之中.随着现代绘画的丰富与愈来庞杂,素描的概念与含义也丰富多义,
期刊
本研究工作采用江苏科技大学分析测试中心的INCA-Crystal背散射电子衍射分析系统进行实验研究,该分析系统由JEOL JSM-6480扫描电子显微镜和OXFORD INCA-Crystal所组成。 本
Ti基非晶合金有比较强的非晶形成能力和良好的力学性能,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本课题以Ti基非晶合金为研究对象,设计了Ti48Zr18V12Cu5Be17块体非晶合金成分,利用真空电弧
该论文通过对全球以及中国的小城镇建设和城镇化道路的具体研究与描述,从个别到具体,由房地产投资开发的角度探讨成都市近郊小城镇建设与发展,较为全面的分析了城市周边小城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是为了改变应试教育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提出来的扶正理论,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素质教育是指人的生理、心理的基本属性和在此基础上通过人的社
西丁先生的画集即将付梓了,内容包括水墨、漫画、书法、壁画等,皇皇八大本.翻阅这些画册的样本,予人第一印象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语言独成一格,别开生面,其大家风范,令人叹
期刊
该文选取了喹啉、2,6-二甲基喹啉和异喹啉为研究体系,利用脉冲辐解和激光光解这种瞬态动力学技术深入探讨了异喹啉、喹啉及其衍生物与水合电子、羟基自由基和氢自由基作用的
污水地下渗滤处理系统作为一种自然生态净化与人工工艺相结合的小规模污水土地处理技术,得益于其干湿交替运行时不断变化的氧化还原微环境,对污染物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目前对于渗滤系统至关重要的氧化还原微环境研究却相对较少,仅停留在氧化还原电位(ORP)与污染去除关系的定性描述层面,缺乏渗滤系统基质床体ORP变化特征定量表达及影响因素的深入研究。本文围绕干湿交替运行时地下渗滤系统ORP变化问题,通过室内土柱
在园林施工管理过程中关注细节的处理,对园林工程的建设成功与否意义重大.细节处理能大大降低问题发生的概率,也能及时反馈,使人们了解错误的发生,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存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