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目前的教育形势下,坚持创新教育理念,将生活化教学观念融入到化学教学实践中,打造生活化课堂,是构建高效化学课堂的有效方式.本文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入手,以“生活化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为题,展开了具体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高中化学应用策略
高中化学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利用生活化理念组织高中化学教学活动,调用学生的个人生活经验,能够促进学生课堂关注度的提高.
一、从实际生活入手,推进化学教学生活化
对于大多数教师而言,组织生活化的教学活动并不难.他们只需要将学科知识与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引入更多的课外教学资源即可.但值得注意的是,要利用生活化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中提取化学教学资源,而非随意选择生活现象.化学,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由于受到学生个人能力的影响,鲜有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化学.课堂中的理论讲解是枯燥无味的,教师积极发现理论知识与学生可见生活现象之间的联系,并利用生活现象去讲解理论知识,能够使学生的生活经验发挥积极的作用.
比如,在学习“氧化还原”这一节内容时,如果教师在课堂中一直围绕“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反应中电子的转移,表现为反应前后某些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这样规范的语言组织教学,不仅不利于学生理解,还会打消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从高中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选择食物的腐烂、金属的腐蚀这些现象去讲解氧化还原知识,往往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教师呈现这些现象时,学生都会意识到它们来源于生活,但自己却未曾将其与化学知识结合在一起.这样的认知冲突,会刺激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积极学习,主动探究.
二、利用生活化实验,推进化学教学生活化
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难点.虽然大多数高中学生对实验很感兴趣,但受到课时等其他客观因素的限制,教师很少组织实验教学.每一条化学知识,都是经过大量的化学实验验证而来的.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化学实验教学活动的组织.在实验中验证课本化学知识的正确性,同时将实践教学活动引入到课堂中,促进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动脑分析能力的提高,让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帮助学生转变化学学习观念.
比如,在学习“基本营养物质”这一节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性质,在实验中了解糖类与蛋白质的特征反应.在选择实验教学材料时,可以从实际生活中选择.像生活中的白砂糖、豆腐等都可以成为化学实验探究的对象,从生活中选材会让本来高深莫测的化学实验变得亲近可人,学生更愿意在课堂中动手操作,动脑探究.利用与生活相关的实验活动,促进高中学生在化学课堂中更好地理解学科知识,是简化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的好方法.
三、利用生活化作业,推进化学教学生活化
作业,是学生巩固与消化知识的重要载体.在高中化学课堂中开展生活化教学,教师要将生活化理念与元素融入到学生的化学作业中.传统的作业形式只关注学生的化学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忽视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设计与布置生活化的化学作业,促进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将化学知识与实际活动联系在一起,能够促进学生科学素养水平的提高.
比如,在讲解“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时,教师可以布置一个金属材料回收作业,鼓励学生在自己家中收集具有金属部件废旧物品,使学生了解金属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在实践中完成作业,不受到书面的拘束,其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更高,收获也更大.又如,在讲解“爱护水资源”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做家乡的水资源污染情况调查,具体完成形式由学生自主决定,作业上交形式也由学生自由发挥.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作业里,蕴含着很大的教学艺术.学生需要走访当地水源,了解家乡水资源使用与污染情况,分析原因,更要找到正确的切入点,写一份化学调查报告展示自己的成果.在完成生活化作業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大大提高.
综上所述,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生活化资源,不仅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强化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学习情况,让化学知识、化学实验、化学作业与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才能促进高中化学教育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实施途径[J]. 胡传根.中国校外教育. 2016(29)
[2]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策略研究[J]. 胡良波.才智. 2014(35)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高中化学应用策略
高中化学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利用生活化理念组织高中化学教学活动,调用学生的个人生活经验,能够促进学生课堂关注度的提高.
一、从实际生活入手,推进化学教学生活化
对于大多数教师而言,组织生活化的教学活动并不难.他们只需要将学科知识与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引入更多的课外教学资源即可.但值得注意的是,要利用生活化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中提取化学教学资源,而非随意选择生活现象.化学,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由于受到学生个人能力的影响,鲜有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化学.课堂中的理论讲解是枯燥无味的,教师积极发现理论知识与学生可见生活现象之间的联系,并利用生活现象去讲解理论知识,能够使学生的生活经验发挥积极的作用.
比如,在学习“氧化还原”这一节内容时,如果教师在课堂中一直围绕“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反应中电子的转移,表现为反应前后某些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这样规范的语言组织教学,不仅不利于学生理解,还会打消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从高中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选择食物的腐烂、金属的腐蚀这些现象去讲解氧化还原知识,往往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教师呈现这些现象时,学生都会意识到它们来源于生活,但自己却未曾将其与化学知识结合在一起.这样的认知冲突,会刺激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积极学习,主动探究.
二、利用生活化实验,推进化学教学生活化
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难点.虽然大多数高中学生对实验很感兴趣,但受到课时等其他客观因素的限制,教师很少组织实验教学.每一条化学知识,都是经过大量的化学实验验证而来的.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化学实验教学活动的组织.在实验中验证课本化学知识的正确性,同时将实践教学活动引入到课堂中,促进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动脑分析能力的提高,让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帮助学生转变化学学习观念.
比如,在学习“基本营养物质”这一节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性质,在实验中了解糖类与蛋白质的特征反应.在选择实验教学材料时,可以从实际生活中选择.像生活中的白砂糖、豆腐等都可以成为化学实验探究的对象,从生活中选材会让本来高深莫测的化学实验变得亲近可人,学生更愿意在课堂中动手操作,动脑探究.利用与生活相关的实验活动,促进高中学生在化学课堂中更好地理解学科知识,是简化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的好方法.
三、利用生活化作业,推进化学教学生活化
作业,是学生巩固与消化知识的重要载体.在高中化学课堂中开展生活化教学,教师要将生活化理念与元素融入到学生的化学作业中.传统的作业形式只关注学生的化学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忽视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设计与布置生活化的化学作业,促进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将化学知识与实际活动联系在一起,能够促进学生科学素养水平的提高.
比如,在讲解“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时,教师可以布置一个金属材料回收作业,鼓励学生在自己家中收集具有金属部件废旧物品,使学生了解金属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在实践中完成作业,不受到书面的拘束,其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更高,收获也更大.又如,在讲解“爱护水资源”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做家乡的水资源污染情况调查,具体完成形式由学生自主决定,作业上交形式也由学生自由发挥.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作业里,蕴含着很大的教学艺术.学生需要走访当地水源,了解家乡水资源使用与污染情况,分析原因,更要找到正确的切入点,写一份化学调查报告展示自己的成果.在完成生活化作業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大大提高.
综上所述,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生活化资源,不仅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强化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学习情况,让化学知识、化学实验、化学作业与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才能促进高中化学教育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实施途径[J]. 胡传根.中国校外教育. 2016(29)
[2]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策略研究[J]. 胡良波.才智. 201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