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给药时间间隔的几个问题

来源 :天津药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sby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在确定了药物的剂量之后,合理地安排其应用时间间隔,对充分发挥药效,避免或减低毒副反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涉及给药时间间隔的几个问题,做一讨论。一、参照药物半衰期安排用药的时间间隔。药物的半衰期(t_(1/2))是确定给药时间间隔的重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它是用时间来反映药物从体内消除的速度。t_(1/2)长的药物在体内消除缓慢.作用持久。给药间隔时间要长些。反之,t_(1/2)短的药物在体内消除快,作用短暂,给药间隔时间要短些。许多药物是根据它们的t_(1/2)长短,确定给药时间间隔。例如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血清VEGF水平的动态变化与脑水肿的相关性,观察大鼠SAH后早期阻断VEGF的作用是否能减轻脑水肿。方法将72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
本文报道了我院临床从1990~1992年间连续使用3年,并且发出金额领先的前25种心脑血管药品使用情况。列举了脑活素针、脑血通口服液、尼莫地平片三种药的临床应用情况及评价,指出
烧伤患者换药时常伴有剧烈的疼痛和焦虑。换药时常应用氯胺酮对患者进行基础麻醉。氯胺酮虽然是一种较安全的基础麻醉药物,但是其不良反应也不少见,处理不当可发生严重后果。Ho
自1977年Gruentzig等进行了第1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以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经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是,再狭窄一直是伴随PCI的一个主要问题。最初的球囊血管成形术
目的探讨丙泊酚对原代培养大鼠皮层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原代培养7 d的大鼠皮层神经元,随机分为两组:溶剂对照组(给予相同容积的20%脂肪乳剂),丙泊酚组(丙泊酚终浓度
<正> 近年来,人们不仅在动物实验,而且在临床实践中越来越多地观察到心脏缺血再灌(schemia—Reperfusion,I —R) 损伤现象。许多直接或间接的证据表明,氧自由基(Oxygen Free
长期以来,我国的城乡地域划分和城镇人口核定缺乏统一标准,不利于客观评价我国的城镇化水平。该研究首先提出了城乡划分的标准和方法,即以居委会、村委会为统计单元,以建设用地占
目的 探讨慢性胃炎内镜表现与病理诊断胃癌前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574例接受内镜检查的慢性胃炎患者,比较内镜表现(红斑、出血、糜烂、白相为主)与病理结果,分析其诊断的灵
目的探讨正常肝脏组织声辐射力脉冲成像(ARFI)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300例正常人行肝脏ARFI检查,分别检测肝脏右叶及左叶距离探头4cm内(近场)、距离探头4~8cm(远场)剪切波速度,比
自1998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实施后,献血模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自愿无偿献血已逐渐成为临床用血的主要来源。多年来,舟山市医疗机构临床用血100%来自自愿无偿献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