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作为一种程序

来源 :民主与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zhibo05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类政治文明的进步,民主、民主化越来越表现为世界的宠儿,而非昔日之弃婴。民主也必将在中国长成参天大树!
  然而,当前的现实是,在中国现实语境中,民主所表现出来的,或者说所要实现的,更应是一种程序。今年春夏之交发生在某地农村基层选举中的现实案例,对此就给予了很好的诠释。
  2005年5月26日下午,湖南省Y县S村举行第六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两位候选人一位是现年58岁的现任村支部书记,另一位是青年农民。两人均为党员。本届选举应到人数576人,实到人数305人。投票结束后,候选人之一的村支书以天气炎热、村民农事繁忙为由,通知选民愿听选举结果的留下,不愿听的先回家,第二天再张榜公布选举结果。可就在第二天的选举结果统计出来后,部分村民对结果的真实性表示怀疑,要求复查选票。作为乡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领导小组的代表,在现场指导选举的乡党委副书记不同意复查,并强调复查选票得经过县里同意。经过一番僵持,由于村民们久久不肯散去,该副书记迫于无奈,只得答应查票,但要求查票的三女一男村民签字保证,如果复查结果证明在选票统计中没有问题,这三人就要承担违反《选举法》的法律责任。(乡党委副书记说的是违反《选举法》可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并不适用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指导村民选举的该乡党委副书记却连这都不清楚,以其昏昏,怎么使人昭昭呢?)
  四位村民置个人利害于不顾,斗胆查票。
  众目睽睽中,复查发现:那位青年农民候选人获得的41张选票在计票时被计入另一位候选人(现任村支书)名下,并且有5张废票也作有效票计入他的名下,另有95张空票选举委员会不能说明其去向。
  选举委员会所统计的选票结果和村民代表复查的结果相差如此悬殊,村民们即要求在场的乡党委副书记签字认可这样的事实,但遭到拒绝。
  随后约二十余名村民代表来到乡政府,要求乡政府承认此次选举中有人弄虚作假的事实,并继续要求乡党委副书记在密封的票袋上签字认可,再次遭到拒绝。
  次日,村民们从镇上请来照相师傅,把村小学黑板上记录的选举委员会记票结果拍摄下来。村民们等待乡政府就此问题作出公正的处理。可一周过去了,有关方面没有给村民合理的答复。愤怒的村民决定集资上访。于是,推举代表,上县赴市。
  下面我们来仔细分析在他们提交的《关于不服Y县S村第六届村民委员会选举结果的申诉书》上提出的三点请求,从中思索当前我国民主进程中遇到的部分典型问题。他们的请求是:⒈请求依法彻底查清该村违法选举的事实并确认本次选举无效;⒉请求按法定程序重新选举;⒊请求依法严肃查处相关违法违纪责任人。在列举了有关事实后,他们认为此次选举之所以应确认无效,原因在于选举程序违法,主要是:⑴未设置秘密写票处,而且部分村民写票时,有的县乡干部以帮助为名在旁盯着;⑵会场没有设置固定记票工具;⑶没有在选民大会组织推选计票人、监票人;⑷未将实有票数与实发票数当场宣布,余票未作封存;⑸投票前票箱未作清空处理,投票完毕后没有当场清点实有票数,以至后来村民代表复查时,除去5张废票后总票数又多出5张票;⑹没有当场唱票与记票。投票结束后,装满选票的投票箱被并不是选举委员会工作人员的乡党委副书记搬离选举现场,至距离100多米的村小学二楼一教室中,待计票、监票人员赶到后即关起门来统计票数,其他村民均被工作人员挡在门外,而且,三位村民委员会委员候选人的得票是划正字统计的,而印在同一张选票上的两位村委会主任候选人的得票却无正字统计过程,直接在黑板上写的得票数;⑺没有当场公布选举结果;⑻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村民名单,没有在选举日的二十日以前公布;⑼没有通知外出务工的村民参加选举,致使576名具有资格的选民仅有305名参加,且其中还有数名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参加选举投票。这些村民代表在上访信中写道,以上事实明显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4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12条、第14条、第15条和《湖南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第9条、第10条、第13条、34条、第35条,故应宣布选举无效。
  这些村民程度高的仅有初中文化,大部分连小学都没毕业,但他们也已懂得在民主的实体意义上无法跟一些权势者较量的情况下,应该去争取程序上的民主。这与以前的民众意识相比确有大的进步。
  现在,农村基层选举,选民们逐渐十分注重程序。他们说,选张三李四我们管不了,但选举过程一定不能搞暗箱操作,一定要合法。这样的民众,难道不懂民主吗?看来,有时也许不是民众素质低所以不适合民主,而是我们可能没有足够重视民众的民主需求,没有充分认识到可能一些地方“推行民主非不能也,实不为也!”
  很大程度上,程序正义重于实体正义,这已经不容置疑。在实体正义还无法实现的前提下,如果连起码的程序正义都得不到保证,那么这个社会的正义仍然任重道远。而这,正是我们所要努力改造的方向。
其他文献
编者按:美国波士顿大学霍华德·齐恩教授从学者的视角剖析了美国从历史到今天流行的“美国例外主义”,从中可以给读者一些启示。此文由武汉科技大学外语学院吴万伟翻译,经霍华德·齐恩教授同意刊登于本刊。    美国例外主义的观念并不新鲜——也就是说, 不管出于上帝赐予还是道德义务,只有美国有权把文明、民主或自由带给全世界,如果需要的话,不惜使用武力来实现。这个观念早在1630年就由马萨诸塞湾殖民地总督约翰·
期刊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自近代以来(甚至是自宋代以来)所取得的对外战争的惟一一次大的全面胜利,但它又是在国际环境下所取得的胜利,是中国加入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所取得的胜利。当时的中国还是弱国。现在的中国正在崛起。但国家的全面实力,尤其是精神文化和制度方面吸引力还亟待加强。这种加强不会是通过我们要求对方怎样而实现,而一定是通过我们将自身的事情办好而实现。所以,我们必须努力使自身强大起来,首先是在精神上强大起
期刊
1946年,国民政府决议以每年9月3日为抗战胜利纪念日。   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发布通告将9月3日定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1999年,国务院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修订颁布:9月3日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2005年5月9日是二战欧洲战场胜利60周年纪念日,整个世界又热闹了起来。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欧美前前后后也举行了各种纪念活动,中国的媒体也是一
期刊
DOI:10.3969/j.issn.1674-9391.2021.04.001  [摘要]自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的概念后,关于中华民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就不断地深入发展。在抗日战争时期,国人对“中华民族”观达成一致的认同。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后期,由于英国政府借中英结盟抗击法西斯之机以及印度政府独立初期的大国梦,加上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反人民、反民主的国内战争,使国际影响力下降等因素构成了英国和印度在
期刊
宋代范仲淹做宰相时,担心地方官中有滥竽充数之人,于是亲自审阅任职花名册,看到有不胜任的就用笔勾除其姓名。身边的人看到后就说:“一笔就勾掉一个人的官职会让其全家痛哭。”范仲淹说:“一家人哭总比一方人民哭好啊。”  “一家哭,其如一路哭何?”范仲淹清楚,一方经济的发展与否、百姓生活的安宁与否,与地方长官的才能、德行息息相关。范仲淹在花名册上“视选簿有不可者辄笔勾之”不是根据个人的好恶,而是站在国家、朝
期刊
[摘要]中央民族学院1954级藏语班学生1958—1959年进藏实习,正逢西藏风起云涌、社会急剧动荡之时。他们在胡坦、洛桑多吉老师的带领下,于1958年“五一”前夕抵达拉萨,开始他们的实习生活。不过,由于工作需要,不到半年,他们的实习被打断,此后陆续参加了西藏社会历史调查、平叛及平叛后的俘虏甄别、民主改革等一系列工作。他们几乎人人都是多面手,有的学生就地分配留在了拉萨,见证了西藏这一段跌宕起伏的历
期刊
1945年秋,我十八岁,是重庆南开中学即将升入高三的学生,正放暑假,住在重庆南岸乡下家中。我的家在川黔公路边上。8月l5日傍晚,公路上开过来一些美军军车,上面坐的是些美国兵。在重庆,来华和我们并肩打日本的美国兵多的去了,我们是见怪不怪,但这回有点异样,只见他们拿着手枪、冲锋枪朝天乱放,嘴里咿里哇啦地叫唤,听得出来,他们说的是:“停战啦!胜利啦!”显然,他们军队得到的消息快。不一会儿,我家附近的土桥
期刊
3月初,本刊记者付光辉对北京大学哲学系王炜教授、中文系王炎博士作了一次访谈。他们自发组织的学术沙龙最近正致力于德国当代女思想家汉娜·阿伦特的二战犹太问题研究,力求通过阅读和讨论阿伦特的著作,思考二战时期纳粹屠杀犹太人所反映出的政治哲学问题,同时,切入南京大屠杀事件,对比西方人对待同类事件的态度,反思我们对待历史的方式和知识分子观念中存在的问题。  遗憾的是,在录音稿整理的过程中,王炜先生于4月11
期刊
……老张正是处于这样的角色冲突之中。而老张的这种角色冲突是中国法官(尤其是乡村的基层法官)面临的普遍困境……所以在宣布判决时出现了下面戏剧性的场面:老张法官哭了,来顺妈晕倒了,何主任傻了,刘律师笑了,老栓困惑了……  《老张法官轶事——审牛记》是一部拍得相当不错的反映农村基层司法运行状况的法制题材电影,这部电影,不免让人感到几多心酸、几多无奈。司法改革是中国改革进程中的“必修课”,而农村司法改革又
期刊
军政当局给劳森检察官和海伍德法官施压,要求对被告从轻发落,以便在今后与苏联的对抗中与德国成为战略伙伴……海伍德法官最终不为各种利诱和威逼所动,判处这四名被告终身监禁。  1961年,美国联艺公司拍摄了一部名叫《纽伦堡审判》的影片,在二战影片史中具有相当的考察意义,其所揭示的法律问题,暴露了更深层次的、甚至更具普遍性的内涵:审判被人类本身的局限所悬置和架空;以及审判被悬置之后,人类所面临的困境与希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