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工程实践能力是应用型人才的核心能力,数控实习是培养和提升应用型本科机械类专业学生工程能力的重要环节。文章分析了目前数控实习教学的现状,指出了当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了教学改革方案和建议。
关键词:能力 工程实践 数控实习 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直接为生产、生活、工作服务,主要承担着转化应用、实际生产和创造实际价值的任务,因此本科应用型人才应具备较厚基础、较宽口径、注重实践、强调应用四个突出特点。培养应用型人才,从教学体系上要体现“应用”二字,其核心环节是实践教学,而实践教学则应以能力培养为中心。
一、数控实习对应用型本科机械类专业教学的重要意义
数控实习教学作为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掌握数控机床基本操作技能、了解数控机床的基本结构原理和常规维护技术,熟悉现代CAD/CAM自动加工技术的应用方法和基本流程的重要教学手段和有效途径,有利于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使他们既掌握基本的数控机床的操作和维护专业技能,同时又具备较广的数控专业知识面,拥有在数控系统升级改良、数控工艺设计以及数控设备集成制造等方面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设计的能力。
二、数控实习教学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实习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很多高等院校为了适应形式发展的需要,投入了一定的资金,构建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的综合工程训练教学基地。数控实习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实践课,目前高校普遍采用这样的模式:
教学安排:学期中集中安排几周训练,与理论课采用轮流进行的方式。
教学组织:分组轮流进行不同工种(如,数控车、加工中心、数控铣、数控线切割等)实习。
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导,各工种指导老师设计教学方案,组织学生进行实习。
训练项目:典型零件或型面的编程加工训练。
这样的模式虽然能够实现教学目标,使每位学生了解机床工艺的特点,初步掌握操作方法,但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陷:
1.教学定位不够明确,课程不受重视。反映在实习经费投入不足、实习设备少、实习用料不足;实习教学时间短,有理论课“挤”掉实践课的现象;部分学生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有些学生缺乏劳动观点,在实习中怕脏、怕累。
2.实习实践的内容往往和学科教学脱节,课程安排上采用轮流进行的方式,虽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理论和实践之间的结合或吻合性问题,但却又难以解决不同工程问题之间的关系和整体性问题。
三、教学改革的措施和内容
在培养计划已确定的情况下,就目前的实践教学的硬件环境及师资条件,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是达到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
1.把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对实践教学加强把握和引导,增加创新性项目,不断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2.设立综合性项目,训练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应用能力。
(1)按中小企业生产方式、生产流程进行项目训练,使学生熟悉企业的运作,强化工程意识,培养工程实践能力。
(2)教学组织上打破常规,各工种教师联合指导,一方面可以发挥团队的知识、能力结构优势,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实现了按实际工作程序完成项目。
实践证明,实施以上改革措施,构建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既体现了“以人为本、德能并重”的教育理念,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推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实践不断肯定自己、发展自己,同时又解决了数控实习教学中出现的一部分问题,缓解了一些矛盾,教学效果提高明显。■
参考文献:
1.潘懋元.再论新建本科院校的定位、特色与发展[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教育学刊.2008.(7).
关键词:能力 工程实践 数控实习 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直接为生产、生活、工作服务,主要承担着转化应用、实际生产和创造实际价值的任务,因此本科应用型人才应具备较厚基础、较宽口径、注重实践、强调应用四个突出特点。培养应用型人才,从教学体系上要体现“应用”二字,其核心环节是实践教学,而实践教学则应以能力培养为中心。
一、数控实习对应用型本科机械类专业教学的重要意义
数控实习教学作为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掌握数控机床基本操作技能、了解数控机床的基本结构原理和常规维护技术,熟悉现代CAD/CAM自动加工技术的应用方法和基本流程的重要教学手段和有效途径,有利于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使他们既掌握基本的数控机床的操作和维护专业技能,同时又具备较广的数控专业知识面,拥有在数控系统升级改良、数控工艺设计以及数控设备集成制造等方面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设计的能力。
二、数控实习教学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实习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很多高等院校为了适应形式发展的需要,投入了一定的资金,构建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的综合工程训练教学基地。数控实习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实践课,目前高校普遍采用这样的模式:
教学安排:学期中集中安排几周训练,与理论课采用轮流进行的方式。
教学组织:分组轮流进行不同工种(如,数控车、加工中心、数控铣、数控线切割等)实习。
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导,各工种指导老师设计教学方案,组织学生进行实习。
训练项目:典型零件或型面的编程加工训练。
这样的模式虽然能够实现教学目标,使每位学生了解机床工艺的特点,初步掌握操作方法,但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陷:
1.教学定位不够明确,课程不受重视。反映在实习经费投入不足、实习设备少、实习用料不足;实习教学时间短,有理论课“挤”掉实践课的现象;部分学生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有些学生缺乏劳动观点,在实习中怕脏、怕累。
2.实习实践的内容往往和学科教学脱节,课程安排上采用轮流进行的方式,虽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理论和实践之间的结合或吻合性问题,但却又难以解决不同工程问题之间的关系和整体性问题。
三、教学改革的措施和内容
在培养计划已确定的情况下,就目前的实践教学的硬件环境及师资条件,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是达到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
1.把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对实践教学加强把握和引导,增加创新性项目,不断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2.设立综合性项目,训练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应用能力。
(1)按中小企业生产方式、生产流程进行项目训练,使学生熟悉企业的运作,强化工程意识,培养工程实践能力。
(2)教学组织上打破常规,各工种教师联合指导,一方面可以发挥团队的知识、能力结构优势,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实现了按实际工作程序完成项目。
实践证明,实施以上改革措施,构建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既体现了“以人为本、德能并重”的教育理念,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推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实践不断肯定自己、发展自己,同时又解决了数控实习教学中出现的一部分问题,缓解了一些矛盾,教学效果提高明显。■
参考文献:
1.潘懋元.再论新建本科院校的定位、特色与发展[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教育学刊.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