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呼吸系病学术会议于2000年10月20~24日在南京隆重召开。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1 00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大会收到论文1 800余篇,录取1 648篇。会议交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既有大会专题报告和专题研究交流,又有分组讨论、壁报展示;会议评选出优秀青年论文10篇,优秀壁报12篇。会议还邀请来自美国、英国、日本、南非等国外学者作专题演讲,国内外专家就呼吸病各领域最新进展作了精辟论述。这次大会既展现了我国在呼吸系病科研和临床方面取得的长足进步,又将对将来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现将大会主要学术内容简介如下。 一、支气管哮喘 哮喘的研究仍是国内各单位研究的热点。在本次大会上进行了专题报告,主要内容有:(1)从流行病学角度介绍了近年来哮喘发病率增加的原因,介绍了哮喘发病的“卫生学说”,即小儿接触感染原或呼吸道感染越少,其变态反应疾病发生率越高。(2)哮喘的发病机理方面,认为Th1细胞和Th2细胞两种辅助性T细胞亚型的失衡是哮喘发病的重要机制,活化Th1功能有可能为哮喘的防治提供新途径;目前还认为,除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活化外,支气管上皮细胞的剥脱和活化以及继发的气道结构的重塑也是哮喘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3)评价了反映气道炎症的多项指标(如呼出气一氧化氮、痰液中细胞因子水平)的临床应用价值,认为这些指标与哮喘的发作和严重性有一定关系,但能否成为哮喘气道炎症的特异性指标尚有待于进一步证实。(4)介绍了哮喘药物治疗研究的新方向,如:发展新型高效的抗炎药物、将抗炎治疗定位于炎症反应的起始环节——抗原提呈过程、调节Th1细胞和Th2细胞之间的平衡、采取多种手段抑制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的活性、干扰炎症细胞的粘附和抑制气道重塑、开发新型的支气管扩张剂、免疫治疗(特异性抗原脱敏、DNA免疫疗法)及中医治疗等。大会特别强调了在哮喘的防治过程中应重视中国特色的研究,尤其是中医中药。呼吁在我国应开展全国性的大协作,发挥各地区的特长,克服低水平的重复,使哮喘研究的各个方面尽快与国际接轨。
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呼吸系病学术会议纪要
【摘 要】
:
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呼吸系病学术会议于2000年10月20~24日在南京隆重召开。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1 00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大会收到论文1 800余篇,录取1 648篇。会议交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既有大会专题报告和专题研究交流,又有分组讨论、壁报展示;会议评选出优秀青年论文10篇,优秀壁报12篇。会议还邀请来自美国、英国、日本、南非等国外学者作专题演讲,国内外专家就呼吸病各领域
【机 构】
:
中华医学会学术会务部,
【发表日期】
:
2001年24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随着国际化经济的日益加强,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在通讯工程中的位置也愈发的重要,为了加强计算机技术人员对信息管理系统操作水平的提升,应在加深了解通讯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
分析现有胚胎电子细胞基因存储结构的基础上,考虑基因备份数目对自修复过程的影响,建立了可靠性模型;并根据存储结构的具体实现方式,建立了硬件消耗模型。以可靠性模型和硬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各种科技成果在应用领域中发挥作用的,使得人们对科学技术已经产生了依赖性.城市轨道交通中已经普遍应用了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其中无线通信技术是
卫生部、教育部颁发的<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要求要积极发展医学相关类专业,发展医学高等职业教育,调整卫生技术队伍结构.我国口腔医学教育长期以来实行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口腔医师体系和中等职业教育的口腔助理医师、护士体系,岗位区分不很明确,层次结构不尽合理.一方面临床简单的治疗占用了大量高级人才,人力资源浪费严重;另一方面,可晋升为医师的口腔助理医师培养水平较低,缺乏介于医师和助理医师之间的
目的评价HET0016对延迟性亚低温保护氧糖剥夺-复氧复糖大鼠神经元的改良作用。方法健康新生SD大鼠海马神经元分离培养后,以(2~3)×105个/ml的密度接种于6孔板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n=12):对照组(C组)、氧糖剥夺组(OGD组)、氧糖剥夺-复氧复糖-亚低温组(OGD/R-MH组)、氧糖剥夺-复氧复糖-亚低温-HET0016组(OGD/R-MH-HET组)。C组正常培养;OG
针对新型航空发动机管路连接副,研究了其在安装过程和松动过程中的接触特性。首先,将连接副的安装—松动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并对这3个阶段的摩擦力和接触压力进行了解析推导,
目的回顾总结前列腺癌数据库PC–Follow的构建、更新过程及临床应用体会。方法2008年9月至2014年12月为配合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随访及开展相关的科研工作,首先基于Microsoft Access平台开发了2个版本的单机版PC–Follow临床数据库,此后为实现临床数据采集和多中心科研的统一管理,将PC–Follow升级为基于网络的浏览器/服务器架构。升级后与医院信息系统对接,在院内对3 1
目的 了解谷胱甘肽硫转移酶M1(GSTM1)和T1(GSTT1)基因多态性与噪声相关性听力损失的关系.方法 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OVID、EMBASE、Springer、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GSTM1或GSTT1与噪声相关性听力损失的病例对照研究.按照纳入标准选择文献,提取数据,应用Revman5.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当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电力供应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促使电力系统的规模越来越大,网络结构越来越复杂.其中,电力通信完成了从电力线载波通信到微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