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义:“奖金全部捐,让年轻人多说说”

来源 :科学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lly24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振义(中)与先生一起探讨临床上遇到的疑难病例

  面对笔者的多次采访申请,王振义总是说,“别采访我了,多让年轻人说说。”诚如他在2020年未来科学大奖获奖时发表感言所言,“你们为什么不奖励年轻人呢?”这位已经96岁高龄的大家,是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内科血液学专家,也是2020年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获得者之一。
  得知获奖后,他表示:“心情好的坏的都有,一方面我们国家重视科学,研究工作对人民有益就受到表扬和奖励,作为受奖者当然非常高兴。但是,另一方面我也忧愁,这个奖为什么不颁给年轻人?”
  “今天,每天仍然有罹患急性白血病的病人去世,我非常难过,觉得我们努力了几十年只解决了一种,而不是所有急性白血病,”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之一的王振义认为,“奖励年轻人可以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实现我们的理想。”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是最为凶险、病情恶化最快、致死率最高的一种白血病。在1978年王振义开始进行研究时,国际上治疗的主流方法是化疗,但患者化疗后的5年存活率只有10%到15%。王振义提出了一个大胆的首创想法——用诱导分化的理论让癌细胞“改邪归正”!经过八年的奋斗和探索,尝试了无数种方法,测试了无数种药品,最终发现全反式维甲酸可以在体外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诱导分化为正常细胞。
  1986年的一天,一位身患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小女孩生命垂危。但与以往不同的是,“奇迹”出现了,小女孩只吃了一个星期左右的全反式维甲酸,病情就出现了转机,白血病最终达到完全缓解。如今,30多年过去了,女孩依然健康地生活着。这次治疗是世界公认的诱导分化理论让癌细胞“改邪归正”的第一个成功案例。也因此,王振义被誉为“癌症诱导分化之父”。
  当年,王振义没有为全反式维甲酸申请专利,而是朴实地希望全世界所有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都尽快用得起这种药。这种被患者称为“特效药”的口服黄色小药丸,即便是三十多年后的今天一盒也只要几百元,还可纳入医保,而类似的肿瘤治疗药物价格高达2万元以上。
  此后,王振义和学生陈竺、陈赛娟等又一起创造性地提出“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的治疗方法,使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五年生存率从10%提高到97%以上,成为第一个可被治愈的白血病。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大医学院院长陈国强常说起王振义帮他修改硕士研究生论文的过程。王老师一遍遍修改,陈国强一遍遍整理抄写,王老师先后改了10遍,近二万字的毕业论文陈国强抄了10遍。正是导师的谆谆教诲和言传身教,激励着学生攀登医学高峰。
  王振义每次都坚持把自己的学生列为论文的第一、第二作者,而把自己排在最后,甚至不参加署名,目的是让年轻的研究骨干承担更大责任。
  王振义获奖无数,是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如今,96岁高龄的他仍然坚持每周四的上午进行“开卷考试”。原来,每周学生们都会向王振义提供一个疑难病例,王振义就会用一周的时间搜索全球最新文献,并思考分析制作成PPT与大家一起探讨。
  “凡是做教育的人都有一个心愿——使年轻人能够成长,掌握现代科学。我想每个老师都是这样。我没有别的特别的地方,只是带着他们一起学习,让他们有正确的学习方向和方法,为他们多创造一些发展的机会和空间。”王振义说。
  对年轻人的成长成才和评价体系,王振义院士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他认为,判断一个青年人怎么样,就看他有没有创新性、钻研性,有没有刻苦地做好工作,有没有耐得住寂寞的态度,因为成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对于“奖金您准备怎么分配”的提问,王振义说,“麻烦医院帮我全部捐给扶贫基金会”。
其他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要求,要优化配置优势资源,推动重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中,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并快速融入相关领域,对各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都产生了深刻影响。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制造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将新一代信息技术,特别
期刊
教育部网站近日发布《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0200号(教育类016号)提案答复的函》称,“是否有必要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珠算学习要求,从‘看到算盘’‘知道算盘’到会简单的珠算口诀,拨珠运算,我们将把这一问题提交给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认真研究。”   今年全国“两会”上,来自重庆的全国政协委员黄燕苹提出《关于推动将珠算文化进入小学数学课堂》的建议。她去年提交的《建议将珠算重新纳入小
期刊
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出版了罗伯特·吉尔莫的科普作品《爱丽丝漫游量子奇境》。此书由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罗会仟副研究员作序。罗会仟在序文中写道:“如果一个人声称他懂了量子力学,那他一定不懂量子力学……”当然这话一开始应该是费曼或者别的大物理学家说的,也基本被物理界的大部分研究人员所接受。   罗会仟是笔者的大学同学,他们的量子力学老师是同一个人。罗会仟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做超导物理相关的研究工作,所
期刊
后溝古村。资料图  “当我走进这个小小的依水环山、人文深厚、世外桃源般的小山村,便深深地爱上这里。这个深藏在黄土高原皱褶里的小山村,不声不响地经历了600年以上的岁月,不经意地成为了农耕历史和人文的经典。”这是作家冯骥才对后沟古村的深深眷恋和高度赞扬。  的确,如果不是当年冯骥才一行人的考察发现,后沟古村很有可能就会尘封在山西省晋中市东赵乡的偏僻角落里,也断然不会像今天这样被广泛知晓。幸好,后沟古
期刊
王占义的本职工作是新闻。他出生在鄂尔多斯,一个以“羊煤土气”著称于世的地方,以前被称作伊克昭盟,极度贫穷落后。   王占义7岁时,父亲就因病去世,家里欠下800元“巨款”。家计艰难,买作业本的钱都是母亲一分一分为他攒出来的。但王占义对书的热情,并未受贫穷影响。   人生中第一本《唐詩三百首》,是他费尽心思约同学一起抄来的。完成那一刻,他感受到的不是疲累,而是激动和喜悦。那种感觉,一辈子刻骨铭心。 
期刊
科学导报讯 记者邰丰 10月24日,由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科院)、晋中市人民政府、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管委会主办的山西省科协年会农谷主场活动在山西省农产品国际交易中心举行开幕式,年会主题为“科技赋能 创新引领”。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仲华应邀作视频主旨报告。中国科协企业创新服务中心副主任宁方刚,山西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温万一,山西农谷党工委书记、晋中市太谷
期刊
在黄河吴忠段,千里水长,万亩稻香,美景令人沉醉  黄河九曲,宁夏多娇。在母亲河“几”字形的臂弯里,宁夏因此而兴、而美、而富。  10月11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召开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院士专家战略咨询会。中国工程院将围绕9个重点产业布局,进一步做好战略咨询和科技联合攻关。  而在此之前,科技人早已先行破冰。  9月10日,宁夏科技厅正式印发《关于科技创新支撑引领先行区生态保
期刊
科学导报讯 记者张娜 邬婷 11月8日,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以下简称集团)举办“深化媒体融合,服务创新驱动”为主题的活动,庆祝第21个中国记者节。山西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温万一、郝建新出席活动并讲话。山西科技传媒集团党委负责人、董事、科学导报社社长罗光明主持活动。来自各行各业的专家、科技工作者、企业代表以及省科协机关相关部门、部分直属单位负责同志,集团各单位、部室负责人和全体干部职工300
期刊
10月18日下午,著名作家张平携新书《生死守护》回太原,在山西省图书大厦举行读者见面会。   《生死守护》除了延续张平以往的“反腐”主题,反映民生问题则成为另一个重要话题。与张平以往的作品《抉择》《天网》相比,《生死守护》跳出了常规的“反腐”小说的思考,提出了一个更深刻的问题——只有良好的政治生态才会有健康的政治土壤,才会开出美丽的花、结满甘甜的果实。   张平现场分享现实题材作品的創作经验,他讲
期刊
牢记初心使命,奔赴新闻现场,点亮心中灯火,讲述科技故事。为庆祝第21个中国记者节,山西科技传媒集团各单位编创了形式多样、抒情显志的文艺节目。  集团及所属各单位别出心裁,结合业务精心编创节目,运用情景剧、诗朗诵、演唱、歌舞等形式,帶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展现出科学传播工作者的迷人风采及献身科学传播事业的满腔热忱,赢得观众阵阵掌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