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至半干旱区款冬花地膜栽培密度筛选试验初报

来源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to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款冬(Tussilago farfara L.)為菊科款冬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冬花、款冬花。以未开放花序供药用,味辛、性温,具有润肺治痰、止咳下气等功效。款冬自1996年在甘肃省陇西县野生驯化种植以来,随着市场需求不断增加,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目前已形成规模化种植,2019年种植面积达2 000 hm2。为进一步完善干旱至半干旱区款冬花地膜栽培技术,本研究于2018年在款冬花种植区设立了地膜栽培密度筛选试验,科学总结出地膜栽植款冬花的最佳种植密度,为建立中药材标准化种植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甘肃省陇西县永吉乡河口、文峰镇四十铺和菜子镇二十铺3个村,分别地处陇西气候比较阴湿凉爽的东南山区,前茬均为玉米,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壤肥力中等。秋季耕翻2次,移栽前施加农家肥4.5万/hm2,尿素300/hm2,颗粒磷肥600/hm2。作为基肥移栽前一次性施入。
  1.2试验材料选择及处理
  款冬花以地下茎作为繁殖材料(当年春季采挖的鲜茎)。去除有病、虫、伤等疤斑的地下茎,选择健壮无疤斑的优质地下茎,用手折成5~9 cm的小段,每小段留1个芽眼。
  1.3试验处理设置与方法
  试验设4个密度处理,株行距分别为45×35(1)、55×45(2)、65×55(3)、75×60(4),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20(4 m×5 m),采用白膜平栽模式移栽。3月24日移栽,生长期间中耕除草3次,即5、6、7月,在7、8月各喷施1次磷酸二氢钾,病虫害防治按实际发生情况进行。
  2结果与结论
  10月下旬地上叶片变黄,茎叶停止生长后,对各地试验进行分小区采挖,详细记载小区产量,见表1。
  试验结果运用PDF软件进行分析,见表2。
  通过多重比较分析表明,处理间,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大,产量逐次下降,(1)处理产量最高,与其它处理差异极显著,(2)处理位居第二,与其余2个处理差异极显著,(3)处理和(4)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3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地膜栽植款冬花,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小区产量下降,当下降到一定程度时下降幅度减小,差异逐渐不显著。
  本试验的4个处理中,(1)处理产量最高,较密度最小的(4)处理增产80.78%,其次为(2)处理,较(4)处理增产43%。
  由此得出,在陇西自然生态条件下,款冬花地膜栽植密度适宜范围为每公顷有效株数4万~6.3万株,最佳栽植密度为6.3万株/hm2。
  (甘肃省陇西县农技中心李元有)
其他文献
嘉兴市王店镇地处杭嘉湖平原,土壤肥沃,水源充沛,气候舒适,非常适宜发展农业。近年来,王店镇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其中庄安葡萄产业发展迅速,形成了“一村一品、以家庭为单位、适度规模经营、精细化种植管理”的产业发展特色,促进了农民增收。葡萄产业是目前嘉兴市王店镇农业主导产业之一,其中庄安村葡萄是王店镇葡萄的典型品种。本文分析了庄安葡萄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庄安葡萄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旨
期刊
牧业的长久发展要求相关产业逐渐朝着规模化方向转型,这就需要在保障畜牧业生产质量的同时,坚持生态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加快畜牧业的现代化建设进程。要及时解决农村产业发展问题,坚持因地制宜理念,以提高农村畜牧业质量。本文论述了构建现代化农村畜牧行业发展体系的重要性,为生产、经营等环节的稳定运行奠定基础,加强畜牧产业的创新和竞争能力。  1明确畜牧业工作思路和指导原则  1.1畜牧业工作思路  在现代
期刊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对于农业生产产生了很大影响,各种高新技术的使用不仅提升了劳动生产效率,也使得农业生产模式变得更加多元化、智能化。在绿色农业种植产业中,科技的作用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分析了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概念及优势,并提出了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对策,以期形成一整套新型的绿色农业种植模式,促进农业经济长远发展。  1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概念  目前,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增加,食品安全越
期刊
在林木育种过程中,植物单倍体育种应用十分重要,是提高育种质量的重要方式,单倍体植株由孤雌生殖所形成,鲜有表现父本形状,具有频率低及偶发性的特点,很难在育种当中加以运用。通过单倍体育种有助于加速新品种稳定遗传,通过人工诱导单倍体方式,运用杂交和诱变方式获得的单倍体整体操作法及通过子房及花药离体培养的离体培养法对于提升育种效果有着积极意义。  1单倍体植物产生途径及影响林木育种因素  1.1产生途径 
期刊
1西瓜产业发展现状  1.1面积和产量  目前,安徽省濉溪县西瓜种植面积0.5万hm2,种植业总面积12.7万hm2,西瓜种植占比为3.9%。麦套露地西瓜种植面积0.5万hm2,其中麦套无籽西瓜种植面积0.1万hm2,中小棚西瓜种植面积0.03万hm2。2020年,全县西瓜总产量21万t,其产值约占种植业总产值的14.8%。  1.2优势区域逐步形成  从濉溪县区域布局来看,西瓜生产布局主要在宿永
期刊
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新型职业农民,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和人才的大量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目标正在进一步完善,培育效果也正在逐步显现。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不仅带动了农业科技的研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还促进了村民逐步脱贫。新型职业教育和培训是从根本上减少贫困和激发农村活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介绍了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指导。  1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
期刊
近年来,随着中国农业种植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玉米种植水平显著提高,一大批先进的栽培技术应用到玉米生产中,提升了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及单位面积玉米产量和品质,为种植户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收益。传统玉米种植模式下,田间栽培密度较大,通风透光率较差,边际玉米生长较好,中间玉米生长较差,不利于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玉米宽窄行种植模式是近几年推广应用较好的一种栽培管理技术,能够有效疏松土壤,培肥地力,增加田间通风
期刊
随着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农村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以往单一的农业发展方式已经不符合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在这一背景下,生态农业应运而生。在生态农业发展期间,传统的种植结构逐渐被改变,需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促使农业生产工作稳定开展。  1生态农业概念及特点  生态农业概念已形成几十年,生态农业的开展改变了中国农业发展模式。生态农业一般以完善生产理论和新型农业技术为主。生态农业技术具有以
期刊
江西省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作为促进绿色生态江西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主要措施,建立完善了县域农作物秸秆全量化利用引导机制、产业体系、技术支撑、绩效考核机制等制度体系,推进以县域秸秆全量化综合利用,构建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秸秆资源化利用产业格局,促进农民增收、环境改善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1构建县域农作物秸秆全量化利用引导机制  1.1建立秸秆综合利用政府引导机制  一是建立依法推动农作物
期刊
近年来,山东省商河县创新服务理念、服务机制及组织模式,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支撑等方式,大力扶持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搭建政策平台、综合服务平台、组织平台,构建覆盖全县的粮食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鼓励合作社发展订单农业,以入股分红、托管服务等方式,将小农户融入农业产业链中,实现了产业链内服务平台、村集体、农户的利益共享,建设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化服务新模式。自2015年以来,商河县积极整合涉农项目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