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腔内过继免疫治疗对膀胱局部免疫功能的影响

来源 :中国综合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g19841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膀胱腔内细胞过继免疫治疗对膀胱局部免疫功能的影响,以探讨一种有效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新疗法.方法 采用盐析法,由手术切除的患者自体膀胱肿瘤标本制备膀胱肿瘤可溶性抗原(BTSA),以卡介苗为佐剂,共同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成为抗膀胱肿瘤效应细胞(BT-BAK)细胞.将BT-BAK细胞应用于肿瘤切除术后浅表性膀胱癌患者的膀胱腔内灌注治疗,定期行膀胱镜复查及膀胱粘膜活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尿液中细胞因子含量的变化.结果  37例治疗后,膀胱粘膜组织学观察显示为轻或中度非特异性炎症性反应,仅1例发现粘膜上皮轻度异型性增生,复发率为2.7%.治疗后患者尿液中IL-2、TNF-α及IFN-γ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结论  BT-BAK细胞膀胱灌注应用于膀胱癌术后治疗,可以有效提高膀胱局部的免疫反应水平,降低膀胱癌的复发率.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URSHolL)微创技术在处理儿童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后长段石街方面的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儿童肾、输尿管结石患儿在ESWL术后形成输尿管石
弱视是造成单眼视力低下的最常见的疾病,也一直是儿童可避免性盲的第一位治疗对象.弱视必须早发现、早治疗,而且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研究发现,依从性差是引起弱视治疗治愈率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对急性缺血-再灌流心肌细胞凋亡及左室局部功能的影响.方法 24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流组(IR组)和缺血-再灌流加特异性NF-κB抑制剂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组(PDTC组).IR组于第一对角支以下1cm处套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恢复血流再灌流120 min,PDTC组在心肌缺血前应用PDTC(
目的 观察面部皮肤恶性肿瘤手术治疗的美容效果.方法 手术治疗面部皮肤恶性肿瘤患者15例,其中直接创面缝合4例;自体全厚皮片移植(供皮区为乳突区、锁骨上区)、局部相邻部位皮
[目的]探索头颈癌中文版生命质量量表总分客观指标影响因素,为临床医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头颈癌中文版生命质量量表(QLICP-HN1.0)对133例头颈癌患者生命质量进行测评.[
肠道病毒71(EV71)是肠道病毒家族中的一员,自1969年以来,已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12次暴发流行,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其中最大规模的1998年台湾地区的流行中,129 106例患儿
综述近年来有关传统中药黄芩对糖尿病肾病的作用.黄芩提取物黄酮类具有抗氧化、抑制醛糖还原酶、抑制脂氧合酶等作用,并能改善肾脏的血液循环,防止肾小球硬化,具有防治糖尿病
目的探讨小儿尿路结石施行腔内微创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79例小儿尿路结石患儿施行腔内微创治疗。男47例,女32例。年龄0.5~14岁,平均7.9岁。肾结石18例;输尿管上段结石14例(
Ⅰ型胶原由α1(Ⅰ)链(COL1A1)与α2(Ⅰ)链(COL1A2)组成,人COL1A1与COL1A2基因的启动子都已鉴定并克隆.调节转录的核因子有Sp1、NF-1、AP-1、CBF、NF-κB、C-myb、c-Krox、BFC
目的:通过动物模型,了解股骨头坏死后的修复过程.方法:采用新西兰白兔32只,3只为正常对照,余29只用液氮冷冻法造成左侧股骨头坏死,右侧作为自身对照.术后24、48h、1w各处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