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兄弟姐妹

来源 :时代邮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独生子女一代而言,“兄弟姐妹”是一个有些“面目模糊”的词语。独生子女享有了父母全部的关爱、占有了最多的家庭资源,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有人会问:“我觉得这样挺好的,我们需要兄弟姐妹吗?”这当然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但我们认为,有兄弟姐妹,是一种完全不同的人生体验——
  试想一下,有那么一个人,与你血脉相连,小时候,你们一起分享成长点滴,长大后,你们相互扶持、相互帮助,成为彼此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之一,难道不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你们之间,有浓浓的血缘作为牵绊,有共同的成长经历值得回忆,哪怕成人后,大家天各一方,也不会因为时空的阻隔而变得生分。兄弟姐妹,就像是一棵大树上不同的果子,哪怕成熟后掉落在不同的地方,但因为同树同根,永远拥有共同的生命印记。

兄弟姐妹间的“小故事”


  今年56岁的王云霓是家中长姐。都说“长姐如母”,王云霓有两个妹妹、一个弟弟,自然也有“操不完的心”。
  大妹妹因为小时候生病,落下听力障碍,目前和保姆一起生活。王云霓习惯每天早晨去看望这个妹妹,问问她晚上睡好了没,今天想吃什么,和保姆相处得愉快吗。王云霓说:“虽然我这个妹妹听不见,但她知道谁对自己是真好。”大妹妹对于这个姐姐,是一百个依赖,每天早晨固定的时间点,就会等在门口,给姐姐开门。二妹妹混得最好,早早就在国外定居,姐妹间虽然相隔的距离远了,但电话从未断过,最近姐妹俩打电话聊的最多的,是怎样给老爸老妈操办八十大寿的话题。小弟弟曾有过一段不幸的婚姻,在人生的低潮时刻,是姐姐陪他共同度过的,现在弟弟重新有了幸福的家庭,也从“幺儿”成长为独当一面的男子汉,去年王云霓大病一场,弟弟、弟媳每天都去照顾姐姐……
  对于出生在20世纪60年代的王云霓来说,有兄弟姐妹,是再正常不过的事,王云霓这个长姐当得虽然有点“累”,但过年过节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的时候,她有一种特别的踏实感:“一大家子人热热闹闹的,多好。”
  今年28岁的赵小柏,本来是没有机会拥有兄弟姐妹的,但父母一次意外的收养,让他多了一个弟弟。“小时候,我也挺羡慕班里的那些独生子女,没有人跟他们争抢心爱的玩具,不会有烦人的小跟班黏在屁股后面,不会有人念叨你是大的就该让着小的,但后来,我品出有弟弟的滋味来了。”赵小柏说,小时候,他和弟弟两个人都調皮,属于典型的“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一起去打架,一起挨父母揍,一起在期末考试前用功读书,然后一起考上了心仪的大学。长大后,弟弟开了公司,带着赵小柏一起挣钱。“兄弟间有一种天然的信任感,不然怎么会有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的说法呢?”
  对于出生在20世纪90年代的赵小柏而言,弟弟的出现是生命中一个很美的意外,他让自己多了一份当哥哥的责任感,也多了一个可以在生活中互相扶持、共同进步的人。
  今年35岁的余梅竹,是一位二孩妈妈。“我是巨蟹座,所以母性很强啊,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憧憬当妈妈,现在赶上全面二孩政策,当然会生两个娃啦!”余梅竹家里,女儿7岁,儿子3岁,虽然有一定的年龄差距,但不妨碍两个孩子“相爱相杀”,他们经常会追问妈妈更爱哪个,会为抢同一个玩具打成一团,但一到了外面,又会形成天然同盟军,“用姐姐的话说,就是我的弟弟只有我能欺负”。
  作为二胎妈妈,余梅竹有很多“头疼”时刻,比如养育两个孩子,生活成本变高了,时间成本也变高了,自己不得不做出一些牺牲,放弃一些个人的爱好。比如在单位忙了一天,回到家却发觉两个孩子打成一团,把家里“祸害”得乱七八糟时,她得深呼吸好几次,才能平复自己“想把两个小崽子都扔出去的心思”。再比如两个孩子同时生病时,她恨不得长出八只手,这样才不会“顾此失彼”……但她坦言,自己也有很多幸福时刻:“尤其是看着两个小姐弟亲亲热热抱在一起,或者是一左一右抱住我,甜甜叫妈妈的那一刻,觉得什么都值了。”
  对于余梅竹家出生在21世纪的两个孩子而言,此时此刻,姐姐/弟弟是那个在家里跟自己抢妈妈、在外面又能帮着自己的人。

生命中最亲的那个人


  “您根本不知道,孩子多需要手足。”台湾亲子教育专家汪培珽曾写过这样一篇文章。在文章中,她以两个孩子妈妈的视角叙述了几件生活中的小事:妈妈午睡时,两个孩子在门外叽叽喳喳说话聊天;大人逛超市时,两个孩子选择留在家里自己玩;外出散步时,两个孩子在一起疯跑……她认为:“孩子光有父母的陪伴,是不够的。孩子还需要手足,就好比我们还需要另一半。”我们看来,兄弟姐妹无疑是亲情中最重要的一环,是你生命中最亲近的那个人,因为有这个人的存在,我们的人生变得更加温情,更加丰富。
  有这么一个人,和你共同成长。
  有兄弟姐妹的人,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总会眉飞色舞地谈到家里的几个孩子如何在一起调皮捣蛋,大的如何让小的“背黑锅”,又如何替小的“出头”教训欺负他们的坏孩子。也许有人会说,我和我的“发小”也是这样啊,但和挚友相比,兄弟姐妹多了朝夕相处的时间,你们同住一个屋檐下,同在一张饭桌上吃饭,所以在年少时光里,几乎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这样的亲密程度,是朋友很难取代的。
  也有人可能会说,我家虽然是一个孩子,但我给了他很多很多的陪伴,我也在和他一起成长,他并没有感到孤单啊。但别忘了,父母和子女永远是两代人的距离,孩子感兴趣的,你可能并不感兴趣,你觉得有意思的事情,可能孩子也理解不到。父母当然可以在家庭中扮演孩子的“朋友”和“玩伴”,但等孩子慢慢长大,他们和同龄人、同一代人的相处需求会渐渐变多,父母很难完全替代兄弟姐妹的作用。叛逆期的少年,可能会对父母没什么“好脸色”,在弟妹面前,他又变回了温柔的“大哥哥”;撒娇耍赖的小女孩,可能对父母会提出种种无理的要求,在姐姐面前,她还是那个乖乖的“小妹妹”。
  就算兄弟姐妹之间年龄相差比较大,他们依然会觉得彼此是一代人,他们成长中的困惑、秘密、小情绪,更愿意和同代人分享。   有这么一个人,和你互帮互助。
  也有人会说,不论小时候感情多深,长大了,兄弟姐妹们总会分开的啊,等大家都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兄弟姐妹情也会慢慢变淡了吧!确实,长大后,大家有了不同的人生方向和选择,很多兄弟姐妹们天各一方,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能凑到一块。但对于兄弟姐妹而言,始终有一股不变的力量将他们牢牢牵绊在一块,这种力量,叫做血缘。
  这个世界上,除了父母,很难有人像你的兄弟姐妹那样,时刻牵挂着你,真心盼着你过得幸福、活得开心,愿意分享你的每一次喜悦或者悲伤,更重要的是,他们会尽自己的能力帮助你成长进步。
  从前,大哥大姐们只要有一人从农村出来,一定会想办法把弟弟妹妹们也带出来;现在,家里有做生意的兄弟姐妹,也会想着带大家一起发家致富;在哪个领域有所建树的兄弟姐妹,会多留心照拂自己的子侄辈。哪怕你的兄弟姐妹都是普通人,但生活中你遇到了麻烦,只要知会一声,他们就是最愿意帮助你的人,在生活中遇到了什么好事,你也一定不会忘了他们……
  和你共同经历过童年的兄弟姐妹,在成年后,依然是彼此最信任的人,哪怕离得再远,也斩不断亲情的纽带。

  有这么一个人,和你共担责任。
  除了情感的维度,还有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独生子女在年幼时享受了父母全部的关爱,等他们成年,父母老去时,他们同样背负起了照顾年迈父母的全部责任。
  有一个独生女儿有些“辛酸”地告诉自己的闺蜜:“有时候,真的很羡慕你们这样有兄弟姐妹的人,你们不必担心自己走得太远,父母会没人照顾。”有些独生子女,因为父母身体不好,不敢离家太远,只能在个人理想和家庭责任面前选择后者;有些独生子女,被“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重担压得喘不过气,想着这个时候,如果多了一个人,能和自己共同承担责任该有多好。
  在有兄弟姐妹的家庭,大家往往会获得一个共识:有人出去打拼,有人留下“守家”,在赡养父母的问题上,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这样的家庭分工,每个人都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每个人也都没有肩负过于沉重的责任。可以说,多一个兄弟姐妹,就多了一个和你同舟共济的人。

兄弟姐妹间的相处之道


  兄弟姐妹间,有天然的血缘牵绊,共同的成长记忆,这样的一段关系,是否就“牢不可破”了呢?我们认为,也不尽然,任何一段情感都需要用心去维护,兄弟姐妹之情虽然深厚,但如果掌握不好相处之道,也会出现“兄弟反目成仇”的情况。怎样去维系兄弟姐妹间的感情呢?可能不同的兄弟姐妹有不同的经验分享,但总结起来,无非是这么几个原则:独立自主,亲密有间,有来有往。
  独立自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道路要走,兄弟姐妹可能在你困难的时候拉你一把,但你如果想靠着他人走捷径,非但过不好自己的一生,也会被兄弟姐妹们疏远。

  在有兄弟姐妹的家庭,这种情况并不罕见:小时候,父母偏疼某個孩子,长大后,这个孩子依然不能自立,把自己的人生附加在兄弟姐妹身上,总有一天,会被大家视作“不想来往”“不想搭理”的对象。独立是获得他人尊重的基础,一个家庭中,每个孩子都自立自强,而不是指望着某一个孩子去奋斗,这样的家庭才会更加兴旺。
  亲密有间。小时候,兄弟姐妹们处在共同的生活环境之中,更多是享受“亲密无间”的乐趣,长大后,等大家都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就应该学会“亲密有间”“求同存异”。
  有很多哥哥姐姐,小时候习惯扮演发号施令的角色,等弟弟妹妹成年后,他们依然以“为你好”的理由过多插手对方的人生。要知道,你是我的弟弟/妹妹,但你也是一个拥有独立思考能力、能够独自应对风险的成年人,我没有权利干涉你的选择。
  父母对子女最好的爱,是学会放手,兄弟姐妹之间最好的爱,则是在相处时保持必要的分寸。尤其是当兄弟姐妹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有了自己的另一半后,做事时,除了要考虑兄弟姐妹的感受,更要顾及对方妻子/丈夫、成年子女的感受。有多少人,就是因为没有及时转变心理上的角色而和兄弟姐妹们生了间隙。
  法昭禅师写了一首描述兄弟情谊的诗,其中的洒脱与宽和之意值得所有兄弟姐妹们共勉:“同气连枝各自荣,些些言语莫伤情,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弟兄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争端,眼前生子又兄弟,留与儿孙作样看。”
  有来有往。兄弟姐妹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但如果把大家对你的帮助当做理所应当的事情,也容易伤了兄弟姐妹情。
  从社会学角度来看,兄弟姐妹关系的本质是合作,一起合作抵御外人的欺负,一起合作赡养父母,所以兄弟姐妹间理应互帮互助,在合作中共同受益。但人和人之间的互动是一个你来我往的过程,如果每个人都懂得回报和付出,这段关系就能良性运转下去,兄弟姐妹间也不例外。不要觉得你是我哥/姐/弟/妹,你不帮我帮谁?如果一味索取不知回报,即便是兄弟姐妹,也会伤了往日的情分。
  兄弟姐妹在我们的生命中究竟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一千个人可能会给出一千个答案,但有个网友写下的这段话让人印象深刻:“我不知道他以后会长多高,会不会变胖,会不会变帅。可是,他再怎么变,他都是我弟弟,我都是他姐姐。我一路长大,由‘小妹妹’长到 ‘小姐姐’再到‘阿姨’,以后还会成为‘妈妈’‘姑妈’,甚至再老一点,当了‘奶奶’,只有在他面前,我永远都是‘姐姐’。他一路长大,从‘小弟弟’长到‘小哥哥’再到‘大叔’,以后还会成为‘爸爸’‘舅舅’,甚至再老一点当了‘爷爷’。只有在我面前,他永远都是‘弟弟’。世界上的变化太多太多,而这份不变的亲情变得更加难得。”
  世事变化,请珍惜和你在一起的兄弟姐妹。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在农村的深度渗透,以往人们印象中老土的农村也涌现出一大批农民“网红”。他们通过直播展现乡村生活、山林秀美、土特产制作等,吸引了不少关注。  在许多人看来,这些“农民网红”的出现,不仅打开了一扇亲近农民、了解农村的窗口,也搭建了一座城乡互动、文化沟通的桥梁。这些“农民网红”也依靠直播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我刚开始直播的时候,乡亲们还以为我疯了”  下午时分,三石村的公鸡们狂拍着翅膀,满地乱
期刊
她今年79岁,是5个孩子的母亲、9个孩子的祖母,同时,她也是美国唯一一位担任过众议院议长的女性,是美国总统第二顺位继承人,地位仅次于副总统。她就是当今美国最有权势的女人南希·佩洛西。一个能干的女人  佩洛西出生于政治世家,是一位民主党市长唯一的女儿。12岁时她就参加过民主党的全国代表大会。20岁她穿着裙子,在约翰·肯尼迪的就职典礼上与他合影。2007年,她创造了历史,成为美国众议院首位女议长。  
期刊
最近,山东省莱州市发现一座储量大的优质花岗岩矿床。该矿床位于闻名的石材之乡——莱州市柞村镇,是一座名叫黑石皮山的整山。海拔550m,山顶长约1500m、宽600m,底长约2800m,
中药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Radix)在临床上主要用以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等病症。丹酚酸B镁(Magnesium lithospermateB,MLB)是丹参中的一种水溶性单体成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显
几个半年没见的高中好友一起吃饭。大家都在笑谈生活的时候,却独见胖子一副闷闷不乐的模样,不喝酒也不吃菜,双眼呆滞地玩着手机。  酒足饭饱后,我约他一起步行回家,想问问他为什么这样不开心。胖子无奈地叹了口气,说:你知道的,我当年高考失利,没有选择复读,现在的文凭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一回家,妈就在旁边唠叨,说些“如果当初复读,现在就不会这样”之类的话……  我看着他懊悔不已的表情,拍了拍他的肩膀,劝他说:
期刊
2019年3月2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摩纳哥,开启欧洲之行第二站。这是中国国家元首历史上首次访问这个地中海滨的美丽国度。2.02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不足4万的常住人口,位于欧洲西南部的摩纳哥是个不折不扣的“袖珍之国”。  和曝光度颇高的英国王室相比,摩纳哥王室的生活显得低调而神秘。然而,有着“运动王子”之称的阿尔贝二世亲王身上却从没缺少过谈资:征战北极、53岁结婚、好莱坞影星母亲、游泳健将妻
期刊
我站在洒满晴光的院子里盯着木匠手里的活儿,眼睛一眨不眨。  木匠拿了一块胶合板放在木板上,毛笔饱蘸了天蓝色颜料涂在胶合板上下两部分,中间画一道浅红成了分界。他又蘸了清水,让蓝色和红色成了渐变色。然后把它晾在一边。  他在晾干底色的胶合板上画上棕色的弯曲的枝干,在枝干上點上大大小小的红点。一株寒梅就呼之欲出。此时,他并没有停下来,而是刷刷点点,黑白两色的交替点染中,一只喜鹊就站在梅枝,仿佛一下子就能
期刊
哪怕再自律的人,也可能被焦虑打败过。焦虑就像一种不明原因的病症,不够致命,却能让人每天都心慌意乱。  手握保温杯的中年人,在朋友圈刷屏养蛙的单身男女,假装看破红尘一切随缘的佛系青年,都在以自己的方式逃离焦虑,但总有某些时刻,焦虑会成倍放大且让你无处可逃。对我来说,这个时刻就是接到老妈的电话:“谈男朋友了吗?涨工资了吗?什么时候回老家?”这些问题犹如三座大山,把我这个佛系女青年压得不轻。  我今年2
期刊
毕业聚餐结束后,我特地去看了看在校外租住过的那间老房子。  巷道逼仄,路灯昏暗,一些电线歪歪斜斜地搭在房檐间。我抬头望去,住过的房间亮着灯,里面已经有了新的主人。秋天已至,正午时分被汗液淋遍的白色T恤,到这时又干了,这多像青春,能留下的痕迹其实很浅。  温暖细碎的光影洒在每一条走过的路上,轻落于我的头顶。我无法忘记这几年,进入一个新的专业学习、参加社团活动、去出版社当编辑、旅行、摄影、出书、恋爱、
期刊
如果现在17岁,晚上七点钟你会在哪儿?  晚間路过市民广场时,看到七八个十六七岁的少年,在夜色中踏滑板飞翔,如低空飞翔的鹰,变换着各种姿势盘旋。这是一个西北高东南低的广场,顺着地势堆砌了台阶、栏杆和坡道。当月光映射在在高低起伏的树篱上闪闪发光时,这里就成了少年聚会的基地,他们召唤同伴,只是说,我来了,你新学的动作练得如何,有没有胆量跟我比比?  是的,玩滑板的少年都有一颗睥睨众生的灵魂。当年,美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