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思路:
民间游戏“剪刀、石头、布”只要孩子们的小手变一变,就能随时随地与小伙伴们玩得不亦乐乎,而更吸引孩子们的是一个“变”字,一只手握拳头,变石头;打开来,变成布……两只手合作起来,更是变幻无穷,一下子就能将孩子们引入到丰富多彩的手形世界。因此,我们从语言游戏“猜拳歌”切入,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在与同伴合作游戏的过程中,了解游戏所蕴含的规则,体验民间游戏带来的快乐。同时,想象并探索手的不同造型,感受手形变化的有趣,并通过欣赏表演手影戏、创编手影儿歌,初步感知光与影的关系,拓展了幼儿的游戏空间,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群特殊的弱势群体,“手语”是他们与外界沟通和交流的主要工具,我们调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初步感知生活中基本手语含义的基础上,通过猜测手语表达的意思、模仿手语手形、尝试体验聋哑人无声世界的交流方式,让幼儿进一步感知手语的奇妙和独特功能,同时有助于培养幼儿对聋哑人的同情与关爱之情,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并邀请家长志愿者一起参与到关爱聋哑人的活动中来,使整个活动源于幼儿生活,又高于幼儿生活,显得更有意义和价值。
活动一:语言游戏《猜拳歌》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境中,理解儿歌内容并尝试创编儿歌,感知传统民间游戏的有趣。
2.在与同伴的互动中感知民间游戏“石头、剪刀、布”所蕴含的规则。
3.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带来的快乐。活动准备:
“石头、剪刀、布”游戏规则关系图。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引发兴趣
1.教师以游戏“小手变魔术”引出儿歌。
师:我们一起来玩个小手变魔术的游戏,瞧,小手握拳头,变成了什么?小手打开像什么?咔擦咔擦是什么?谁会变?
2.教师请小朋友一起试一试,玩一玩,并用儿歌里面的话一起说一说。
二、探索游戏中的规则与玩法,尝试与同伴合作游戏
1.交流讨论游戏玩法。
师:刚才我们的小手变出了“剪刀”“石头”“布”,其实这是个很多小朋友都喜欢的游戏,你们玩过吗?怎么玩的?
2.出示关系图,了解游戏中的规则。
师:这张图你们看得懂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师:原来石头能敲碎剪刀,剪刀能剪掉布,布能包住石头,真有趣1
3.尝试与同伴合作游戏。
师:你们想玩吗?请你找个小伙伴一起试一试、玩一玩吧。
请两个幼儿演示“石头、剪刀、布”的游戏。
师:他们俩谁赢了?为什么?
师:在玩这个游戏的时候,不但要有口令而且还要有相应的动作,两个人一起说完口令后要同时出动作,最后根据游戏规则决定输赢。
三、创编儿歌,拓展游戏
1.创编脚部相应动作。
师:刚才我们用小手变魔术,玩了“剪刀、石头、布”游戏,如果让我们用小脚也来玩这个游戏,可以怎么玩呢?
师:小脚怎么变才可以变出剪刀、石头、布呢?请你试一试,也编出一首好听的儿歌,好吗?
2.幼儿与同伴合作,尝试边念新的儿歌边玩脚部“石头、剪刀、布”的新游戏。延伸活动:
1.户外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多种材料,引导他们通过“剪刀、石头、布”的游戏开展更加有趣的体育活动,初步获得运用规则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从而挑战更高水平的游戏。
2.发放调查表,鼓励家长和幼儿一起去发现和记录生活中更多关于手型变化的民间趣味游戏。
活动二:综合活动《手影秀》
活动目标:
1.欣赏各种单手手影造型或简单的双手合作手影造型,体验手影游戏的趣味性。
2.尝试根据手影造型演示图,自主探索单手或双手合作的简单动物手影造型。
3.体验手影游戏带来的快乐。活动准备:
1.一段简单的手影游戏(配儿歌)的视频。
2.实物投影仪、一段轻柔的钢琴曲背景音乐。
3.单手或双手合作的简单动物手影创作演示图(单手手影造型,如:孔雀、小公鸡、小鸭、狐狸等;双手合作的简单动物手影造型,如:小鸟、狗头、兔子等)
活動过程:
一、欣赏简单的手影游戏视频,引出手影
1.幼儿欣赏手影游戏的视频。
师:在刚才的视频里你看到了什么?这些动物和你们平时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你知道这些动物是怎么变出来的吗?
2.幼儿交流讨论。
师:小朋友观察真仔细,这些小动物都是黑色的,像影子一样,它们和我们平常看到的小动物不一样,其实这些动物都是我们的手变出来的,借助实物投影仪就变成了影子,这就是有趣的手影游戏。
【说明】活动一开始教师选取孩子们喜欢的简单的动物造型并结合儿歌以视频的方式呈现,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在观察比较中引出手影,让幼儿充分感受到手影的神奇和有趣。
二、感知模仿单手手影造型
1.模仿孔雀造型。
师刚才的孔雀是怎么变出来的?谁愿意来试试?
师:一只手五指张开,大拇指和食指捏在一起就变成小孔雀啦!
2.引导幼儿边创作手影造型边配上儿歌。
师:谁愿意一边变孔雀一边用刚才视频里儿歌的话来说一说?
师幼一起边模仿孔雀手型,边念儿歌:小手变变变,变只孔雀点点头。
3.请小朋友用边变手型边念儿歌的方式模仿表演视频中其他的动物手影。
【说明】此环节教师从易于模仿的单手手影造型入手,并有机融合儿歌,满足了幼儿喜欢模仿和表达的欲望,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征。 三、自主探索,探索简单手影造型
1.出示单手或双手合作的简单动物手影造型演示图。
师:图上有哪些小动物?它们是怎么变出来的呢?你能看着上面的示意图也来变一变吗?
2.幼儿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做手影造型。(播放轻柔的背景音乐)
师:有些小动物的造型只需要一只手就可以变出来啦,还有些有点难度,需要我们用两只手合作才可以变出来,小朋友可以先仔细看看示意图,然后想想两只手是怎么摆放的,有兴趣的小朋友可以挑战一下哦!
3.教师巡回指导,对于操作有困难的幼儿给予适宜的指导。
4.同伴之间互相欣赏手影造型。
师:请小朋友将自己学会的手影造型表演给你的小伙伴看看,他能看出你表演的是什么动物吗?
师:小朋友表演的简单的动物手影大家一眼就能看出来了,真能干!还有些需双手合作表演的手影造型有点难,小伙伴们可能还不能一下子就看出来,没关系,只要你大胆去尝试了,就是最棒的!
【说明】此环节教师能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提供难易程度不一的手影造型演示图,让幼儿自主选择喜欢的手影造型去尝试,促进每一位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提升,同时教师能关注幼儿操作探索的过程而非结果,鼓励幼儿挑战一些稍有难度的手影造型,对于没有挑战成功的幼儿也能及时给予肯定,让每位幼儿都能体验到探索活动带来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
四、手影表演,提升游戏难度
1.请幼儿到实物投影仪覆盖区边表演手影边创编一首完整的儿歌。
师:下面我们将要选出手影小达人,请小朋友选2~3种动物手影造型,边表演手影边念儿歌,谁愿意来试试?
2.幼儿表演,教师拍摄。
师:老师已经把小朋友们刚才的表演拍下来,变成了小电影,可以通过电脑QQ和手机微信分享到朋友圈,这样就能让小朋友的爸爸妈妈也能一起来欣赏你们表演的手影游戏啦!
【说明】此环节教师充分给予幼儿大胆表达与表现的机会,请孩子们演示自己学会的手影,并配上自己创编的儿歌,从而获得关于手影表演的核心经验以及快乐的情感体验,使活动达到了高潮,最后教师将孩子们的表演拍成小视频,并运用电脑QQ和手机微信等传媒平台,有效地推进家园互动。
延伸活动:
科学区:提供与手影相关的操作材料,如手电筒、白纸等,引导幼儿通过操作进一步感知光和影的奇妙现象。
美工区:创设手影工作坊,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材料和多元化的表现形式记录自己的手影作品,如手掌印画、彩泥和陶泥模型、手的造型秀等。
表演区:提供已经下载好的简单的手影故事视频多媒体设备,创设与故事情节相关的场景,引导幼儿开展小组合作创编并表演手影戏。
活动三:社会活动《爱心手语》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简单的手语所表达的含义,体验聋哑人特殊的表达方式。
2.乐意尝试学习简单的手语,激发对聋哑人的同情与关爱之情。活动准备:
1.简单的手语图片及手语视频。
2.耳塞人手一副。
3.事先与聋哑学校工作的家长志愿者沟通,请他们选择一些简单的便于中班幼儿欣赏和模仿的手语内容现场展示。活动过程:
一、手语导入活动,引发幼儿兴趣
1.教师用手语向小朋友们问好,交流讨论。
师:刚才老师做了什么动作?请你猜猜刚才老师的动作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教师进行总结。
师:今天老师和你们打招呼的方式和以前不一样,原来我们的手也是会说话的。
【说明】教师采用不同于寻常的方式和幼儿打招呼,巧妙地引出了手语,一下子就抓住了幼儿的注意力,并为后面欣赏和模仿简单的手语活动做了铺垫。
二、欣赏视频,初步感知理解简单的手语,激发幼儿对聋哑人的同情之心
1.欣赏简单的手语,感知手语的含义。
师:刚才你在视频里看到了什么?他们为什么要用手不停地比画?
师:在我们身边有一些特殊的人,那就是聋哑人,他们听不到周围的声音,也不能发出声音说话,所以他们只能用各种手势和手形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就是手语。
2.模仿体验,感受聋哑人特殊的交流方式。
师:请小朋友带上耳塞,先不用小嘴巴,试着变化手势和手形与小伙伴“说话”,看看小伙伴能明白你想表达的意思吗。
师:刚才在游戏中,你的小伙伴能完全明白你想表达的意思吗?说说你们有什么感受。
师:聋哑人生活在无声的世界,很多人听不见声音也无法开口说话,只能通过手语与别人交流,所以更需要我们的关心和帮助。
【说明】手语作为一种特殊的交流工具,在孩子们的生活中并不常见,而这一易被我们忽视的内容却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此环节通过视频欣赏、模仿体验让幼儿充分体验由手型变化到手语表达之间的神奇与有趣,并创设情境,引领幼儿走进聋哑人的无声世界中,尝试用简单的手语交流,亲身体验手语独特功能的同时,产生对聋哑人的同情与关爱之情。
三、亲子活动:尝试学习简单手语
1.请幼儿欣赏聋哑学校的家长志愿者展示的简单手语,并尝试模仿简单的手语,如谢谢、你好、你高兴吗等。
2.教师鼓励幼儿尝试用简单的手语和小伙伴交流。
【說明】通过家长志愿者活动,尝试学习一些基本的手语动作,激发幼儿与聋哑人进行沟通、交流的欲望,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播下爱的种子。延伸活动:
1.亲子活动:开展“大手拉小手”爱心活动,鼓励家长朋友带领幼儿一起走进社区聋哑学校,引导幼儿用简单的手语与聋哑人交流,支持幼儿用实际行动表达对聋哑人的关爱。
2.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幼儿将自己了解的简单手语画下来,制作成爱心小手册或爱心宣传单,到市民广场发放,让更多的朋友一起参与到关爱聋哑人的活动中来。
民间游戏“剪刀、石头、布”只要孩子们的小手变一变,就能随时随地与小伙伴们玩得不亦乐乎,而更吸引孩子们的是一个“变”字,一只手握拳头,变石头;打开来,变成布……两只手合作起来,更是变幻无穷,一下子就能将孩子们引入到丰富多彩的手形世界。因此,我们从语言游戏“猜拳歌”切入,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在与同伴合作游戏的过程中,了解游戏所蕴含的规则,体验民间游戏带来的快乐。同时,想象并探索手的不同造型,感受手形变化的有趣,并通过欣赏表演手影戏、创编手影儿歌,初步感知光与影的关系,拓展了幼儿的游戏空间,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群特殊的弱势群体,“手语”是他们与外界沟通和交流的主要工具,我们调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初步感知生活中基本手语含义的基础上,通过猜测手语表达的意思、模仿手语手形、尝试体验聋哑人无声世界的交流方式,让幼儿进一步感知手语的奇妙和独特功能,同时有助于培养幼儿对聋哑人的同情与关爱之情,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并邀请家长志愿者一起参与到关爱聋哑人的活动中来,使整个活动源于幼儿生活,又高于幼儿生活,显得更有意义和价值。
活动一:语言游戏《猜拳歌》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境中,理解儿歌内容并尝试创编儿歌,感知传统民间游戏的有趣。
2.在与同伴的互动中感知民间游戏“石头、剪刀、布”所蕴含的规则。
3.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带来的快乐。活动准备:
“石头、剪刀、布”游戏规则关系图。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引发兴趣
1.教师以游戏“小手变魔术”引出儿歌。
师:我们一起来玩个小手变魔术的游戏,瞧,小手握拳头,变成了什么?小手打开像什么?咔擦咔擦是什么?谁会变?
2.教师请小朋友一起试一试,玩一玩,并用儿歌里面的话一起说一说。
二、探索游戏中的规则与玩法,尝试与同伴合作游戏
1.交流讨论游戏玩法。
师:刚才我们的小手变出了“剪刀”“石头”“布”,其实这是个很多小朋友都喜欢的游戏,你们玩过吗?怎么玩的?
2.出示关系图,了解游戏中的规则。
师:这张图你们看得懂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师:原来石头能敲碎剪刀,剪刀能剪掉布,布能包住石头,真有趣1
3.尝试与同伴合作游戏。
师:你们想玩吗?请你找个小伙伴一起试一试、玩一玩吧。
请两个幼儿演示“石头、剪刀、布”的游戏。
师:他们俩谁赢了?为什么?
师:在玩这个游戏的时候,不但要有口令而且还要有相应的动作,两个人一起说完口令后要同时出动作,最后根据游戏规则决定输赢。
三、创编儿歌,拓展游戏
1.创编脚部相应动作。
师:刚才我们用小手变魔术,玩了“剪刀、石头、布”游戏,如果让我们用小脚也来玩这个游戏,可以怎么玩呢?
师:小脚怎么变才可以变出剪刀、石头、布呢?请你试一试,也编出一首好听的儿歌,好吗?
2.幼儿与同伴合作,尝试边念新的儿歌边玩脚部“石头、剪刀、布”的新游戏。延伸活动:
1.户外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多种材料,引导他们通过“剪刀、石头、布”的游戏开展更加有趣的体育活动,初步获得运用规则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从而挑战更高水平的游戏。
2.发放调查表,鼓励家长和幼儿一起去发现和记录生活中更多关于手型变化的民间趣味游戏。
活动二:综合活动《手影秀》
活动目标:
1.欣赏各种单手手影造型或简单的双手合作手影造型,体验手影游戏的趣味性。
2.尝试根据手影造型演示图,自主探索单手或双手合作的简单动物手影造型。
3.体验手影游戏带来的快乐。活动准备:
1.一段简单的手影游戏(配儿歌)的视频。
2.实物投影仪、一段轻柔的钢琴曲背景音乐。
3.单手或双手合作的简单动物手影创作演示图(单手手影造型,如:孔雀、小公鸡、小鸭、狐狸等;双手合作的简单动物手影造型,如:小鸟、狗头、兔子等)
活動过程:
一、欣赏简单的手影游戏视频,引出手影
1.幼儿欣赏手影游戏的视频。
师:在刚才的视频里你看到了什么?这些动物和你们平时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你知道这些动物是怎么变出来的吗?
2.幼儿交流讨论。
师:小朋友观察真仔细,这些小动物都是黑色的,像影子一样,它们和我们平常看到的小动物不一样,其实这些动物都是我们的手变出来的,借助实物投影仪就变成了影子,这就是有趣的手影游戏。
【说明】活动一开始教师选取孩子们喜欢的简单的动物造型并结合儿歌以视频的方式呈现,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在观察比较中引出手影,让幼儿充分感受到手影的神奇和有趣。
二、感知模仿单手手影造型
1.模仿孔雀造型。
师刚才的孔雀是怎么变出来的?谁愿意来试试?
师:一只手五指张开,大拇指和食指捏在一起就变成小孔雀啦!
2.引导幼儿边创作手影造型边配上儿歌。
师:谁愿意一边变孔雀一边用刚才视频里儿歌的话来说一说?
师幼一起边模仿孔雀手型,边念儿歌:小手变变变,变只孔雀点点头。
3.请小朋友用边变手型边念儿歌的方式模仿表演视频中其他的动物手影。
【说明】此环节教师从易于模仿的单手手影造型入手,并有机融合儿歌,满足了幼儿喜欢模仿和表达的欲望,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征。 三、自主探索,探索简单手影造型
1.出示单手或双手合作的简单动物手影造型演示图。
师:图上有哪些小动物?它们是怎么变出来的呢?你能看着上面的示意图也来变一变吗?
2.幼儿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做手影造型。(播放轻柔的背景音乐)
师:有些小动物的造型只需要一只手就可以变出来啦,还有些有点难度,需要我们用两只手合作才可以变出来,小朋友可以先仔细看看示意图,然后想想两只手是怎么摆放的,有兴趣的小朋友可以挑战一下哦!
3.教师巡回指导,对于操作有困难的幼儿给予适宜的指导。
4.同伴之间互相欣赏手影造型。
师:请小朋友将自己学会的手影造型表演给你的小伙伴看看,他能看出你表演的是什么动物吗?
师:小朋友表演的简单的动物手影大家一眼就能看出来了,真能干!还有些需双手合作表演的手影造型有点难,小伙伴们可能还不能一下子就看出来,没关系,只要你大胆去尝试了,就是最棒的!
【说明】此环节教师能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提供难易程度不一的手影造型演示图,让幼儿自主选择喜欢的手影造型去尝试,促进每一位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提升,同时教师能关注幼儿操作探索的过程而非结果,鼓励幼儿挑战一些稍有难度的手影造型,对于没有挑战成功的幼儿也能及时给予肯定,让每位幼儿都能体验到探索活动带来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
四、手影表演,提升游戏难度
1.请幼儿到实物投影仪覆盖区边表演手影边创编一首完整的儿歌。
师:下面我们将要选出手影小达人,请小朋友选2~3种动物手影造型,边表演手影边念儿歌,谁愿意来试试?
2.幼儿表演,教师拍摄。
师:老师已经把小朋友们刚才的表演拍下来,变成了小电影,可以通过电脑QQ和手机微信分享到朋友圈,这样就能让小朋友的爸爸妈妈也能一起来欣赏你们表演的手影游戏啦!
【说明】此环节教师充分给予幼儿大胆表达与表现的机会,请孩子们演示自己学会的手影,并配上自己创编的儿歌,从而获得关于手影表演的核心经验以及快乐的情感体验,使活动达到了高潮,最后教师将孩子们的表演拍成小视频,并运用电脑QQ和手机微信等传媒平台,有效地推进家园互动。
延伸活动:
科学区:提供与手影相关的操作材料,如手电筒、白纸等,引导幼儿通过操作进一步感知光和影的奇妙现象。
美工区:创设手影工作坊,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材料和多元化的表现形式记录自己的手影作品,如手掌印画、彩泥和陶泥模型、手的造型秀等。
表演区:提供已经下载好的简单的手影故事视频多媒体设备,创设与故事情节相关的场景,引导幼儿开展小组合作创编并表演手影戏。
活动三:社会活动《爱心手语》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简单的手语所表达的含义,体验聋哑人特殊的表达方式。
2.乐意尝试学习简单的手语,激发对聋哑人的同情与关爱之情。活动准备:
1.简单的手语图片及手语视频。
2.耳塞人手一副。
3.事先与聋哑学校工作的家长志愿者沟通,请他们选择一些简单的便于中班幼儿欣赏和模仿的手语内容现场展示。活动过程:
一、手语导入活动,引发幼儿兴趣
1.教师用手语向小朋友们问好,交流讨论。
师:刚才老师做了什么动作?请你猜猜刚才老师的动作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教师进行总结。
师:今天老师和你们打招呼的方式和以前不一样,原来我们的手也是会说话的。
【说明】教师采用不同于寻常的方式和幼儿打招呼,巧妙地引出了手语,一下子就抓住了幼儿的注意力,并为后面欣赏和模仿简单的手语活动做了铺垫。
二、欣赏视频,初步感知理解简单的手语,激发幼儿对聋哑人的同情之心
1.欣赏简单的手语,感知手语的含义。
师:刚才你在视频里看到了什么?他们为什么要用手不停地比画?
师:在我们身边有一些特殊的人,那就是聋哑人,他们听不到周围的声音,也不能发出声音说话,所以他们只能用各种手势和手形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就是手语。
2.模仿体验,感受聋哑人特殊的交流方式。
师:请小朋友带上耳塞,先不用小嘴巴,试着变化手势和手形与小伙伴“说话”,看看小伙伴能明白你想表达的意思吗。
师:刚才在游戏中,你的小伙伴能完全明白你想表达的意思吗?说说你们有什么感受。
师:聋哑人生活在无声的世界,很多人听不见声音也无法开口说话,只能通过手语与别人交流,所以更需要我们的关心和帮助。
【说明】手语作为一种特殊的交流工具,在孩子们的生活中并不常见,而这一易被我们忽视的内容却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此环节通过视频欣赏、模仿体验让幼儿充分体验由手型变化到手语表达之间的神奇与有趣,并创设情境,引领幼儿走进聋哑人的无声世界中,尝试用简单的手语交流,亲身体验手语独特功能的同时,产生对聋哑人的同情与关爱之情。
三、亲子活动:尝试学习简单手语
1.请幼儿欣赏聋哑学校的家长志愿者展示的简单手语,并尝试模仿简单的手语,如谢谢、你好、你高兴吗等。
2.教师鼓励幼儿尝试用简单的手语和小伙伴交流。
【說明】通过家长志愿者活动,尝试学习一些基本的手语动作,激发幼儿与聋哑人进行沟通、交流的欲望,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播下爱的种子。延伸活动:
1.亲子活动:开展“大手拉小手”爱心活动,鼓励家长朋友带领幼儿一起走进社区聋哑学校,引导幼儿用简单的手语与聋哑人交流,支持幼儿用实际行动表达对聋哑人的关爱。
2.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幼儿将自己了解的简单手语画下来,制作成爱心小手册或爱心宣传单,到市民广场发放,让更多的朋友一起参与到关爱聋哑人的活动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