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妇产科课程思政的构建与探索

来源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ilor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高校教育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主渠道,融入思政元素,构建课程思政模式,培养新时代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本文以妇产科课程思政为切入点,从课程思政的必要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课程思政内容的挖掘等方面进行探索,构建妇产科课程思政示范课,全面提高医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PINK1/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在宫腔粘连纤维化中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分离培养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分为空白组、H 2O 2组、siRNA-PINK1组、过表达PINK1组、siRNA对照组、空质粒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100μmol/L H 2O 2进行处理,建立氧化应激模型。分别采用RT-qPCR、Western blot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中α-SMA、ColⅠ、FN、TIMP-1、MMP-9、p-NF-κB、NF-κB、TGF-β1、PINK1、Parkin、LC3Ⅱ和p6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最新理论成果,是高等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完成好资助育人工作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我校资助工作存在资助模式单一、资助主体素养差、未营造良性的育人环境氛围等突出问题。鉴于此,我校在立德树人教育思想的指导下,通过秉持“资助中渗透育人,育人中达成资助”的工作理念、优化制度设计、助推资助育人成效、加强功能定位、做细育人工作等路径,提升我校资助育人的成效。
目的医学毕业生临床实习阶段与备考研究生在时间上的冲突现象依然存在。本研究拟探讨医学毕业生临床实习与个人规划之间的矛盾,以期对于提升临床实习质量,兼顾备考求职等提出建议。方法利用网络平台发布电子问卷调查,对西安交通大学2016级医学专业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在受调查的73位学生中,有70(95.5%)人在未来有继续深造的计划。在所有受调查者中,有超过60%的学生认为临床实习对于自身未来规划产生了负面影响,主要原因集中在实习安排与考研、求职冲突以及实习工作挤占了个人的时间和精力。在受调查者中实习参与度较低,仅有3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EOC)患者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20例EOC患者(恶性组)、27例卵巢良性疾病患者(良性组)、27例健康体检女性(对照组),比较血清MMP-9、IL-8水平,并分析两者水平与EOC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及两者相关性。结果:恶性组血清MMP-9、IL-8水平均明显高于良性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MMP-9、IL-8与卵巢癌患者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化疗效果有关(P<0.05)
目的:分析孕产妇发生血栓性疾病的临床特征及其高危因素,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借鉴及指导。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113例妊娠相关血栓性疾病患者(研究组)以及同期住院分娩的未发生血栓的孕产妇(对照组),单因素、多因素分析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并对其预测价值评估。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分娩方式(剖宫产)、胎膜早破、早产为孕产妇在围生期发生血栓性疾病的高危因素(P<0.05)。当凝血酶原时间>11.15s、凝血酶时间>16.95s,D-二聚
目的:探讨三胎妊娠行射频消融减胎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行射频消融减胎术的三胎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绒毛膜性质进行分组,其中单绒毛膜三羊膜囊三胎(MCTA)12例,双绒毛膜三羊膜囊三胎(DCTA)22例,分析两组围产儿妊娠结局。结果:34例孕妇中,总体减胎后活产率88.2%(30/34),分娩孕周为(35.5±2.6)周,新生儿出生体重为(2241±569)g。<28周流产率为11.8%(4/34),<32周早产率为11.8
随着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高,外周血管疾病的治疗已从“开刀为主”转变为“腔内微创治疗”为主。在这种转变的不断深化下,传统外科医师的培养模式也逐渐显现出诸多弊端。因此,改革或优化目前的培养机制以提高我国血管外科医生的技能水平已成为迫切的临床需要。血管外科训练模式的转变必须反映在对训练结构、内容和效果评估的变革上。本文拟探讨一种新型的血管外科医师培养模式:建立国家性的培训课程,结合模块化的技能培训体系以及仿真模拟工作间以提高血管外科医师的实际外科技能。结合动态及立体的效果评价机制,为动态优化培训课程提供反馈。
“课程思政”协同“思政课程”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需求。药理学是医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桥梁课程,在医学生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承担着重要使命。系统挖掘药理学中隐含的思政素材,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医德教育、科学精神、团队合作精神等思政元素,构建药理学课程思政教育案例库,融入专业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中,是当前药理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本文分析了药理学思政教学现状,以抗中枢退行性疾病药物为例进行实践探索,以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崇高医德、专业精湛的可信赖的卓越医学人才。
目的:探讨双胎之一胎死宫内(sIUFD)患者绒毛膜性和孕周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近5年我院产科分娩的sIUFD者73例,将患者按绒毛膜性分为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DCDA)及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MCDA)两组。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包括孕妇一般资料、发生sIUFD孕周、影像学检查、妊娠并发症、分娩情况及新生儿结局等。结果:我院sIUFD发生率为3.24%(98/3025),DCDA组sIUFD发生率为2.50%(56/2239),MCDA组sIUFD发生率为5.50%(37/673),二者相比,差异有
目的:建立并验证适合剖宫产术后经阴道分娩结局的预测模型,以期提高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产科住院分娩、有1次剖宫产史行阴道试产的149例产妇作为模型开发组,收集产妇的临床资料。结合已有的研究结果及临床经验,对VBAC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将单因素分析结果中可能影响VBAC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构建剖宫产术后经阴道分娩预测模型,应用ROC曲线评价该模型的准确度。以2019年1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