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了解中药足部熏蒸治疗失眠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接受中药足部熏蒸治疗的失眠患者进行抽样,选取7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于常规护理前提下推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94.74%)明显优于对照组(65.79%),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具有重要的影响,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关键词】 中药足部熏蒸 失眠 护理 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2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8-300-01
失眠症作为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症,主要是指入睡困难,于睡眠中易苏醒,睡眠质量相对较低,严重缺少有效睡眠时间,严重情况下,患者极其容易显现彻夜不眠症,难以保证患者的正常生活。在临床上,失眠治疗方法众多,而中药足部熏蒸治疗失眠疗效颇佳,安全可靠,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推广。为了深入探究中药足部熏蒸治疗失眠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本文主要对我院收治的76例接受中药足部熏蒸治疗的失眠患者进行平行对照研究,相关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择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行中药足部熏蒸治疗的失眠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均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有关诊断标准[1],临床多表现为入睡难、苏醒易,伴有头晕、头痛等症状,其中女性占有32例,男性有44例,年龄(23~84)岁,平均年龄在(58.46±2.54)岁之间。应用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7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均38例,两组患者基础性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对照组推行入院指导、病情观察等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对照组护理前提下实施临床护理干预:(1)治疗前护理:设置专门中药熏蒸室,维持室内环境舒适,确保室内空气及温湿度适宜。于失眠者接受中药熏蒸治疗前,护理人员需做好准备工作,告知中药熏蒸方法、意义、效果,把握患者病史(包括重症高血压、重症贫血、结核病、急性脑出血、慢性心功能不全、心绞痛等),严重肝肾疾病者禁行中药熏蒸治疗,于治疗前禁止空腹、过饱;②治疗中护理:往药罐内添加热开水,缩短其等待时间,加水量确保达药罐的50%;实时调节蒸药温度,以其舒适度为准,尽量确保温度处在50℃左右,预防出现全身性血管扩张症状;③病情观察:长期中药熏蒸治疗对患者容易产生一定的影响,故护理人员需重视巡视工作,于熏蒸处在5-10min间的患者需行自身感受询问,分析其精神、面色等状况,一旦出现异常,需及时告知医师予以对症处理;维持水分充足,于熏蒸治疗过程中由于蒸气易渗透至皮肤内,诱导毛孔急剧扩张,患者显现出汗等症状,再加上足踏按摩直接刺激足部穴位,故护理人员需维持其水分充足,及时补充患者丢失的水分;④健康教育指导:积极推行健康教育指导,按时睡觉,维持身心放松;从患者具体情况出发,制定个性化饮食计划,维持营养供给平衡。
1.3 疗效评判标准
依据《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2],对两组临床疗效行系统评估:①治愈:临床主要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病情得到有效控制;②好转:临床主要症状及体征部分消失,病情相对稳定;③无效:以上主要临床指标均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总病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资料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接受上述护理干预后总有效率为65.79%,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4.7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综合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討论
中医观点认为,失眠归属于中医学不寐范畴,多因饮食不节、情志不畅、劳逸失度、久病体虚等因素所致;而长期失眠极其容易形成多梦、疲乏无力、多汗、心烦意乱、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严重情况下,易诱导身心性疾病,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目前,大量研究资料证实,在临床上,失眠治疗方法相对较多,长期服用安眠药物易引起顺从性遗忘、反弹性失眠等症状,威胁其身心健康;而中药足部熏蒸治疗失眠可获取较为满意的效果,但其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至关重要的应用价值,临床需引起足够重视[3]。有学者通过对78例接受补肾方中药熏蒸治疗的失眠患者进行单盲试验,结果提示,推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后总有效率达93.60%,充分提示对接受补肾方中药熏蒸治疗的失眠患者推行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改善其病情,保证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积极推广应用[4]。本文研究结果提示,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充分证实护理干预对行中药足部熏蒸治疗的失眠患者具有重要的影响,这与上述结论一致。究其根源,中药熏蒸中中药通过皮肤吸收可疏至全身血液循环,,温补脾肾、散寒止痛、通利血脉功效确切,同时施以针对性护理干预,强化治疗前及治疗中护理工作,重视病情观察及健康教育指导,可提高患者对该病的认知水平,缓解其不良心理情绪,对改善其预后、保证其生存质量具有积极的应用效果,值得临床积极借鉴。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对改善失眠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文静.中药足部熏蒸治疗更年期失眠症的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4,23(18):79-80.
[2]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58-59.
[3]蔡昕宏.针药结合治疗肝郁脾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
[4]何建茹,杨依琴,李燕萍.中药熏蒸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疗效观察及护理[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5(04):207-208.
【关键词】 中药足部熏蒸 失眠 护理 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2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8-300-01
失眠症作为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症,主要是指入睡困难,于睡眠中易苏醒,睡眠质量相对较低,严重缺少有效睡眠时间,严重情况下,患者极其容易显现彻夜不眠症,难以保证患者的正常生活。在临床上,失眠治疗方法众多,而中药足部熏蒸治疗失眠疗效颇佳,安全可靠,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推广。为了深入探究中药足部熏蒸治疗失眠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本文主要对我院收治的76例接受中药足部熏蒸治疗的失眠患者进行平行对照研究,相关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择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行中药足部熏蒸治疗的失眠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均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有关诊断标准[1],临床多表现为入睡难、苏醒易,伴有头晕、头痛等症状,其中女性占有32例,男性有44例,年龄(23~84)岁,平均年龄在(58.46±2.54)岁之间。应用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7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均38例,两组患者基础性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对照组推行入院指导、病情观察等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对照组护理前提下实施临床护理干预:(1)治疗前护理:设置专门中药熏蒸室,维持室内环境舒适,确保室内空气及温湿度适宜。于失眠者接受中药熏蒸治疗前,护理人员需做好准备工作,告知中药熏蒸方法、意义、效果,把握患者病史(包括重症高血压、重症贫血、结核病、急性脑出血、慢性心功能不全、心绞痛等),严重肝肾疾病者禁行中药熏蒸治疗,于治疗前禁止空腹、过饱;②治疗中护理:往药罐内添加热开水,缩短其等待时间,加水量确保达药罐的50%;实时调节蒸药温度,以其舒适度为准,尽量确保温度处在50℃左右,预防出现全身性血管扩张症状;③病情观察:长期中药熏蒸治疗对患者容易产生一定的影响,故护理人员需重视巡视工作,于熏蒸处在5-10min间的患者需行自身感受询问,分析其精神、面色等状况,一旦出现异常,需及时告知医师予以对症处理;维持水分充足,于熏蒸治疗过程中由于蒸气易渗透至皮肤内,诱导毛孔急剧扩张,患者显现出汗等症状,再加上足踏按摩直接刺激足部穴位,故护理人员需维持其水分充足,及时补充患者丢失的水分;④健康教育指导:积极推行健康教育指导,按时睡觉,维持身心放松;从患者具体情况出发,制定个性化饮食计划,维持营养供给平衡。
1.3 疗效评判标准
依据《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2],对两组临床疗效行系统评估:①治愈:临床主要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病情得到有效控制;②好转:临床主要症状及体征部分消失,病情相对稳定;③无效:以上主要临床指标均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总病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资料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接受上述护理干预后总有效率为65.79%,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4.7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综合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討论
中医观点认为,失眠归属于中医学不寐范畴,多因饮食不节、情志不畅、劳逸失度、久病体虚等因素所致;而长期失眠极其容易形成多梦、疲乏无力、多汗、心烦意乱、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严重情况下,易诱导身心性疾病,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目前,大量研究资料证实,在临床上,失眠治疗方法相对较多,长期服用安眠药物易引起顺从性遗忘、反弹性失眠等症状,威胁其身心健康;而中药足部熏蒸治疗失眠可获取较为满意的效果,但其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至关重要的应用价值,临床需引起足够重视[3]。有学者通过对78例接受补肾方中药熏蒸治疗的失眠患者进行单盲试验,结果提示,推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后总有效率达93.60%,充分提示对接受补肾方中药熏蒸治疗的失眠患者推行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改善其病情,保证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积极推广应用[4]。本文研究结果提示,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充分证实护理干预对行中药足部熏蒸治疗的失眠患者具有重要的影响,这与上述结论一致。究其根源,中药熏蒸中中药通过皮肤吸收可疏至全身血液循环,,温补脾肾、散寒止痛、通利血脉功效确切,同时施以针对性护理干预,强化治疗前及治疗中护理工作,重视病情观察及健康教育指导,可提高患者对该病的认知水平,缓解其不良心理情绪,对改善其预后、保证其生存质量具有积极的应用效果,值得临床积极借鉴。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对改善失眠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文静.中药足部熏蒸治疗更年期失眠症的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4,23(18):79-80.
[2]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58-59.
[3]蔡昕宏.针药结合治疗肝郁脾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
[4]何建茹,杨依琴,李燕萍.中药熏蒸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疗效观察及护理[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5(04):207-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