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华人摄影师于震心中,澳大利亚的阿德莱德这座城市充满了魅力,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唯有用镜头来表现才最直接和恰当。6年时间里,他曾无数次拍摄阿德莱德的大海,收获了许多令人震撼的作品;他曾和女儿一起前往袋鼠岛,寻找并拍摄考拉,体验与动物亲密接触的乐趣;他还曾在山谷中拍摄葡萄酒庄园,同富有传奇色彩的酒庄老板结为朋友……这一切,也是他继续拍摄的理由和动力。
(上图)这是摄影师《画中画》系列作品中的一幅。插入沙滩的木制大画框经过叠加处理,与海面的木桩一起,在日落下呈现出一种抽象的时空交错感,别有一番意境。
对于阿德莱德这个名字,很多中国人都十分陌生,或许只有足球迷和红酒爱好者才知道它的存在。的确,同澳大利亚的其他城市如悉尼、墨尔本相比,阿德莱德的名气不算大,但在我眼里,这座城市拥有独特的魅力,让人迷恋。
阿德莱德是南澳大利亚州的首府,是一座安静的滨海城市。
2009年,我和家人离开上海,来到这里定居。我喜欢大海,所以选择了住在离海不远的地方。刚来时,我总是在茶余饭后到海边散步,后来常常和朋友一起去钓鱼捕蟹,再后来变成了每天拍摄大海。几年来,我已记不清拍摄这片大海有多少次:纯净的沙滩、上百年历史的木制栈桥、汹涌的浪花、海岛上的动物……所有与海有关的元素,统统都被收录到我的镜头之中。
如今,我的拍摄还在继续,而我对阿德莱德的影像记录,也从海逐渐扩展到其他地方,如宁静的山谷、美丽的葡萄酒庄园,我希望用这种方式来表达我对阿德莱德的热爱。
《哈勒特湾的浪花》《威伦加港的日出》
在我的阿德莱德海岸系列摄影中,有许多让我满意的作品,例如那幅名为《哈勒特湾的浪花》的照片——画面中,海浪冲击岩石激起的浪花和水雾,营造出一种海上仙境的感觉,这也是我希望表达的阿德莱德这片海域的经典意境。
这幅照片拍摄于2011年9月的一天下午。那天,我带着新买的高档位灰镜来到哈勒特湾。哈勒特湾位于阿德莱德市以南20公里处的哈勒特地质公园内,公园依山靠海,风景迷人。公园停车场距拍摄地大约两公里,需要爬过一个小山坡,然后沿着崖壁上的木栈道走下悬崖,才能到达布满礁石的海滩。
阿德莱德早秋的海风虽然没有那么刺骨,但海浪还是很大,潮位也很高,所以拍摄具有一定危险性。早前在一次拍摄中,我就曾被巨浪击倒,机身和镜头也被摔坏了,从那以后,我就格外小心。我一边躲避袭来的浪花,一边在不同的机位用不同构图进行拍摄。如果使用正常的曝光参数,只能拍到水花四溅的普通画面,但是,当我用慢门将曝光时间强行延长到15至30秒后,海浪被彻底雾化了,于是得到了仙境般的效果。
另一幅让我得意的作品,名为《威伦加港的日出》。威伦加港距离阿德莱德市中心30公里左右,因栈桥残骸和白沙滩这两大特色景观而成为阿德莱德最著名的摄影圣地。每次来这里拍摄,我总会遇到来自澳大利亚各地的摄影师,我还曾在别人拍摄的照片中发现了自己的身影。更让我欣喜的是,有一次我在这里遇到一位从国内来的摄影师,他竟然是对照着我写的《詹姆斯的风光摄影笔记》一书,一路找到这个地方的,那种被认可的喜悦,让我激动得无以言表。
《威伦加港的日出》拍摄于2012年2月的一个清晨,那天半夜,我在睡醒后临时起意,带上摄影器材驱车来到威伦加港栈桥遗址。不过,当时的天气并不好,在很长时间内都阴云密布,其间还伴着细雨,太阳偶尔才推开云层带来一点光芒,因此我的拍摄只能断断续续,拍出的照片也不理想。就在我想要放弃时,天空突然出现了层次丰富的橘红色云彩,这让我激动不已,立刻进行构图拍摄。
由于日出时潮位很高,为了把天空迷人的云彩框进画面,我只能降低脚架,并将其插入水中,用很低的机位仰拍,幸好浪花较小,基本没有打到镜头上。我采用了竖拍的取景模式,因为这样才能尽可能地把天与地都放进去。构图时,我将海面保持在画面三分之一处,对着前景的礁石对焦,这样画面就被分为了4层。第一层为海浪,由于我站在水中拍摄,所以海浪可以充满整个画面的下部,而0.3秒的曝光时间,则使其呈现出丝滑般的效果;第二层为露出水面的礁石,其较深的色彩起到了平衡画面的作用;第三层是栈桥,虽然它在画面中所占的比例非常小,但残留的木桩营造出别样的意境;第四层是云彩,这是整幅照片中最吸引人眼球之处,而渐变镜的使用将丰富的色彩和层次演绎得更加到位。
其实,我在威伦加港还收获了许多满意的作品,它们有着不同的构图、不同的潮汐高度、不同的天空……我想,这就是我喜欢风光摄影的原因吧,同样的场景却能带给人不同的感官体验,充满了无限的可能。


对于阿德莱德这个名字,很多中国人都十分陌生,或许只有足球迷和红酒爱好者才知道它的存在。的确,同澳大利亚的其他城市如悉尼、墨尔本相比,阿德莱德的名气不算大,但在我眼里,这座城市拥有独特的魅力,让人迷恋。
阿德莱德是南澳大利亚州的首府,是一座安静的滨海城市。
2009年,我和家人离开上海,来到这里定居。我喜欢大海,所以选择了住在离海不远的地方。刚来时,我总是在茶余饭后到海边散步,后来常常和朋友一起去钓鱼捕蟹,再后来变成了每天拍摄大海。几年来,我已记不清拍摄这片大海有多少次:纯净的沙滩、上百年历史的木制栈桥、汹涌的浪花、海岛上的动物……所有与海有关的元素,统统都被收录到我的镜头之中。
如今,我的拍摄还在继续,而我对阿德莱德的影像记录,也从海逐渐扩展到其他地方,如宁静的山谷、美丽的葡萄酒庄园,我希望用这种方式来表达我对阿德莱德的热爱。
《哈勒特湾的浪花》《威伦加港的日出》
在我的阿德莱德海岸系列摄影中,有许多让我满意的作品,例如那幅名为《哈勒特湾的浪花》的照片——画面中,海浪冲击岩石激起的浪花和水雾,营造出一种海上仙境的感觉,这也是我希望表达的阿德莱德这片海域的经典意境。
这幅照片拍摄于2011年9月的一天下午。那天,我带着新买的高档位灰镜来到哈勒特湾。哈勒特湾位于阿德莱德市以南20公里处的哈勒特地质公园内,公园依山靠海,风景迷人。公园停车场距拍摄地大约两公里,需要爬过一个小山坡,然后沿着崖壁上的木栈道走下悬崖,才能到达布满礁石的海滩。
阿德莱德早秋的海风虽然没有那么刺骨,但海浪还是很大,潮位也很高,所以拍摄具有一定危险性。早前在一次拍摄中,我就曾被巨浪击倒,机身和镜头也被摔坏了,从那以后,我就格外小心。我一边躲避袭来的浪花,一边在不同的机位用不同构图进行拍摄。如果使用正常的曝光参数,只能拍到水花四溅的普通画面,但是,当我用慢门将曝光时间强行延长到15至30秒后,海浪被彻底雾化了,于是得到了仙境般的效果。
另一幅让我得意的作品,名为《威伦加港的日出》。威伦加港距离阿德莱德市中心30公里左右,因栈桥残骸和白沙滩这两大特色景观而成为阿德莱德最著名的摄影圣地。每次来这里拍摄,我总会遇到来自澳大利亚各地的摄影师,我还曾在别人拍摄的照片中发现了自己的身影。更让我欣喜的是,有一次我在这里遇到一位从国内来的摄影师,他竟然是对照着我写的《詹姆斯的风光摄影笔记》一书,一路找到这个地方的,那种被认可的喜悦,让我激动得无以言表。
《威伦加港的日出》拍摄于2012年2月的一个清晨,那天半夜,我在睡醒后临时起意,带上摄影器材驱车来到威伦加港栈桥遗址。不过,当时的天气并不好,在很长时间内都阴云密布,其间还伴着细雨,太阳偶尔才推开云层带来一点光芒,因此我的拍摄只能断断续续,拍出的照片也不理想。就在我想要放弃时,天空突然出现了层次丰富的橘红色云彩,这让我激动不已,立刻进行构图拍摄。

由于日出时潮位很高,为了把天空迷人的云彩框进画面,我只能降低脚架,并将其插入水中,用很低的机位仰拍,幸好浪花较小,基本没有打到镜头上。我采用了竖拍的取景模式,因为这样才能尽可能地把天与地都放进去。构图时,我将海面保持在画面三分之一处,对着前景的礁石对焦,这样画面就被分为了4层。第一层为海浪,由于我站在水中拍摄,所以海浪可以充满整个画面的下部,而0.3秒的曝光时间,则使其呈现出丝滑般的效果;第二层为露出水面的礁石,其较深的色彩起到了平衡画面的作用;第三层是栈桥,虽然它在画面中所占的比例非常小,但残留的木桩营造出别样的意境;第四层是云彩,这是整幅照片中最吸引人眼球之处,而渐变镜的使用将丰富的色彩和层次演绎得更加到位。
其实,我在威伦加港还收获了许多满意的作品,它们有着不同的构图、不同的潮汐高度、不同的天空……我想,这就是我喜欢风光摄影的原因吧,同样的场景却能带给人不同的感官体验,充满了无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