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之以恒:清朝名臣曾纪泽的家风故事

来源 :科教新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bo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语] 持之以恒
   [出处] 清·曾国藩《家训喻纪泽》:“尔之短处,在言语欠钝讷,举止欠端重,看书不能深入,而作文不能峥嵘。若能从此三事上下一番苦功,进之以猛,持之以恒,不过一二年,自尔精进而不觉。”
   [大意] 你的缺点,在于不会说话,行为举止不够严谨,看书不够深入,写文章不够鲜明。如能在说话、做事、求学三件事上多下功夫,坚持训练,一两年之内,便会有让你意想不到的进步。
   得益于曾国藩所留下的家训、所培养的家风,曾家长盛不衰,出了许多人才,活跃在各行各业。比如曾国藩之子曾纪泽,就是晚清一位重臣,担当外交职务,长期与列强周旋,在那四面楚歌的年代,为中华民族的尊严苦苦支撑。
   当时英国为列强之中的首强,英语也成为国际主流语言。那么曾纪泽是怎么学习英语的呢?
   原来在他年幼之时,深具远见卓识的父亲曾国藩就开始对他进行“中西结合”的培养,除了传授国学之外,还请来外教,开始教授西洋文化,首先就是英语。这位外教恰好是位传教士,大约是想把清朝重臣的家庭都发展成教徒,一来就宣传《圣经》。曾国藩则觉得这《圣经》与中华《诗经》听来类似,既然《诗经》是国学启蒙之物,那么就将《圣经》当作西学启蒙之物吧。曾纪泽就这样开始了英语学习,这种笨办法反映出了曾家在学习上的一种家风态度,那就是持之以恒。
   而曾国藩之所以要在家书中专门提醒曾纪泽持之以恒的道理,除了强调家风之外,还在于曾纪泽在学习上曾有浅尝辄止的毛病,必须用一些看似笨拙的方法来养成勤奋的习惯。
   曾纪泽也没有辜负父望。在幼年背《圣经》之后,他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没有接触英文,在后来要担当外交使命时,才开始再度学习英语。此时他已是年近三十之人,每日有许多繁忙公务相扰,精力大不如前,但曾纪泽坚持每日抄写、背诵英语语句一二十条的方法,长期坚持,硬是自学成功了。他的英语功底后来好到什么程度呢?好到可以用英语写一篇洋洋洒洒数千字的政论文章《中国先睡后醒论》,发表于权威英文报刊上,并在国际上造成颇大的影响力。
   当然,他这种持之以恒的学习也不仅限于英语,他在许多领域都有精深造诣,这种造诣与他长期的勤学密不可分。根据《曾纪泽日记》记载,这位公务繁忙的朝廷重臣,每日都有例行的、不可或缺的学习任务。除了英语之外,还有书法练习、阅读等。
   在这种长期学习之下,他不仅博闻强识,还极富观察力。他在观察与对比中,认为中华当时之所以落后列强,就在于中華传统的学问偏离了儒家本来主张的“诚意正心”“格物致知”,尽是为功名所做的八股文。
   可叹当时的朝廷用人之策,就是多用会写八股文的人。在与沙俄的交涉之中,晚清政府就派了一个名叫完颜崇厚的举人前去,这个人不懂外文只懂八股文,竟擅作主张将大片土地割让给了沙俄。晚清政府急忙派曾纪泽前去挽救。面对沙俄的恫吓,曾纪泽沉着应对,最后成功挽回了失地。
   摘自《新湘评论》
其他文献
为让学生明确专业的学习目标,懂得艺术追求所必需要的历练手段,真正领悟厚积薄发,久练成钢的道理,其中列举绘画实践的示范性教学课程方法,让学生直观性地了解绘画运用的基本原理,从
本论文来源于某公司委托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对来自刚果金的某酸浸渣进行回收其中有价金属的试验研究。依据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矿样目的矿物为铜、钴,其中铜主要以硫化矿的形
唐代家具在我国家具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席地而坐的低矮家具向垂足而坐的高型家具的过渡阶段。唐代社会的稳定,农业、手工业等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及大唐盛世文化促进了
在一次次的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中,有太多相同的问题被一而再地呈现出来,让网民“吐槽”,让公众渐失信心。
目的探讨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中医院骨科中于2016年至2019年收治的3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为本次探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综合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