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微生物参考实验室现状与建设的思考

来源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milann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临床微生物学检验面临已知病原不断变异和"新病原"不断出现的巨大挑战。针对当前临床微生物检验所存在的问题及国内外微生物参考实验室的建设现状,本文就临床微生物参考实验室的定位和职责,以及如何建设等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8, 41:17-19)

其他文献
对感染性疾病病原体进行溯源和监测有利于控制疾病的爆发流行,传统的基于表型的分型方法因其分辨力低的缺点正在被高分辨力的分子技术所取代,但目前广泛使用的分子分型技术仍有很多不足,全基因组测序技术日益兴起,但更需要专业的生物信息学技术去挖掘和解读数据。因此在病原体溯源和监测中,需要联合使用分子分型技术,具有更加显著优势的分子技术还有待开发。(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8, 41:1-4)
目的 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炎症反应标记物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免疫反应标记物新蝶呤的变化.方法同时选取ACS患者和慢性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各80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上述患者血中HS-CRP、新蝶呤浓度.结果与SAP患者相比,HS-CRP、新蝶呤的浓度在ACS患者血清中显著增高(均P<0.05).结论 HS-CRP和新蝶呤可以作为诊断和预测ACS发生的敏感指标
与西方国家不同的是,中国的重症医学起步晚、发展快,伴随着我国经济腾飞而快速发展起来.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正式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经济开始步入发展的快车道.40年弹指一
期刊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即优化介入治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128例发病时间≤12 h的首次AMI患者随机分为溶栓治疗+PCI组(74例)和直接PCI组(54例),对两组患者介入治疗前梗死相关血管(IRA)通畅率、介入治疗成功率、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期间急性心脏缺血事件发生率及出院前左心室功能(LVEF)进行比较.结果冠状动脉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