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后向传播神经网络的循环流化床锅炉SO2排放预测分析

来源 :能源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tc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燃煤热电厂分散控制系统记录的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状态参数,利用主成分分析对运行数据进行分类和相关性验证.选取热电厂秋季运行的一次风量、给煤量等表征燃烧运行状态的4000组数据建立训练和验证数据库.采用后向传播神经网络建立锅炉出口处污染物SO2排放量的预测模型,研究该处SO2浓度与炉内外运行参数间的非线性关系和模型的局部最优问题,并对比分析不同激活函数、训练次数的预测效果.结果 表明:以给煤量、蒸发量和运行温度等参数作为输入时,选用单隐含层、relu函数、学习率为0.005的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锅炉出口SO2排放情况,相对误差在5%以下,可为实际运行中燃烧优化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文章以双馈机群串补并网系统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机群的详细模型、聚合模型及单机模型,在并网台数不同、集电线路参数不同的条件下,对次同步谐振下聚合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3种算例条件下,振荡时聚合模型能较准确地反映机群输出特性、阻尼特性和振荡频率,且准确性均高于单机模型.
在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发展要求下,配电网投资项目竞争激烈.构建绿色、高质量供能配电网,提高投资效率、效益,成为含可再生能源配电网项目投资建设的关键问题.文章提出了考虑效率、效益与碳减排提升的含可再生能源配电网投资优选模型.首先,在分析配电网投资需求与项目投资效益基础上,构建了配电网投资项目效益评估两阶段指标体系;然后,提出了考虑效率、效益与碳减排提升的含可再生能源配电网投资优选模型,在配电网投资额度、预期效益和用能需求等约束下,实现单位项目投资效率与碳减排最大化,并采用NSGA-Ⅱ-RLS算
文章针对波浪能装置液压发电系统展开了实验研究,分别进行了电阻负载特性实验和电池负载特性实验,研究了负载阻值对电阻负载发电特性的影响,以及不同充电电压和不同启动压力对电池负载发电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电阻负载情况下,存在最优负载阻值,在最优负载阻值下,系统的发电效率达到最高;在电池负载情况下,充电电压决定着发电电压的大小,启动压力决定了发电电流的大小,并且启动压力的增加对液压发电系统的发电效率也会有所提高.
针对多能源设备接入后送端电网在暂态过程中能量平衡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多能源电网阻尼不确定性的暂态功率鲁棒控制模型.针对送端电网在暂态过程中能量平衡的变化特性,建立了考虑送端系统惯性和功率控制系统时间延迟的暂态能量平衡动力学模型;针对送端系统初始阻尼状态已知前提下送端电网暂态能量平衡控制,基于可再生能源发电、多源储能等多能源设备接入后的系统阻尼变化趋势及其不确定性,建立了暂态能量鲁棒控制模型.文章以河北某典型的送出系统为算例,对所提出的模型和算法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暂态能量平衡鲁棒控制
针对柔性直流线路的特点,提出了基于行波测距技术的直流故障位置测距方法和基于小波重构算法的行波波头识别方法.经过算例验证表明,利用文章所提出的方法,可在直流线路发生故障时,快速、有效地检测故障位置,具有较高的识别精准度.该方法可应用于直流线路及直流电网的在线故障检测,对提高可再生能源的送出效率、提高输电的可靠性均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用C3H8、CH4、CO、H2、CO2、N2合成不同组分的低热值气体,并在燃烧炉中实现低热值气体的MILD燃烧.通过对比不同组分低热值气体MILD燃烧的温度和O2、CO、NOx浓度,研究气体组分对低热值气体MILD燃烧性质的影响.结果 表明不同组分的低热值气体均能实现MILD燃烧,且具有均匀的温度场和非常低的污染物排放.可燃组分中氢气能大大降低炉内CO和NOx的生成;不可燃组分中CO2热客高,能降低炉膛温度差,同时延后炉内反应区域.
以磷酸活化条件下的木质纤维素热解碳化过程为研究对象,采用组分分析法,以竹粉、纤维素、木质素以及半纤维素为探究对象,以热重红外联用技术为探究手段,重点探究了热解过程中的失重特性、气相释放规律以及动力学特性.发现三组分在该过程中分别承担着不同的角色:纤维素在188 ~284℃的剧烈失重区间释放小分子物质;半纤维素在500 ~800℃的高温碳化区间形成发达碳结构;木质素则主要参与甲烷和苯酚等的释放.
文章通过分析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相连的直流线路的短路故障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故障限流电抗器两端电压比瞬时值的故障检测与定位方法,利用故障限流电抗器稳态与故障时两端电压比值的不同,可以迅速地对短路故障进行判断与定位.由于所提方法仅依赖于各换流站本地的电压测量值而无需通信,因此相比于行波定位法与纵联保护法,可靠性与经济性更高、技术难度更低.同时,由于故障判据仅依赖于电压比在故障瞬间的值,而与故障后的变化特性无关,所提方法对故障的检测与定位更加
生物质黑颗粒燃料特性与常规的煤燃料的特性差别较大,当将燃煤机组改烧生物质黑颗粒燃料时,需对锅炉本体及各个系统进行相应的适用性评估.以410 t/h燃煤机组为研究对象,开展燃煤机组改烧黑颗粒改造的适用性研究,通过对热力校核计算评估、受热面安全性评估以及超低排放系统、制粉系统、除灰渣系统等评估研究分析,为实现燃煤机组与生物质黑颗粒燃料燃烧的良好匹配奠定基础,可为其他类型的机组改燃生物质黑颗粒燃料提供借鉴.
半转叶轮水轮机是一种启动性好、获能效率高的新型升阻复合式垂直轴水轮机,针对来流方向直接影响水轮机获能系数的问题,需要设计一种偏航机构使得水轮机以最佳迎流角面向来流,从而保证水轮机始终处于最佳获能姿态.首先探究了偏航工况对半转叶轮水轮机获能系数的影响规律,确定了尾翼式偏航机构的设计方案;通过偏航力矩比较,进一步确定了三角尾翼翼型.建立了偏航机构运动响应理论模型,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采用遗传算法对尾翼式偏航机构的结构参数进行优化,使得其偏航响应时间缩短了27%,进一步提高了半转叶轮水轮机回正至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