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韦格纳肉芽肿的胸部CT表现及其病理基础

来源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mly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肺韦格纳肉芽肿的胸部CT表现及其病理基础,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的肺韦格纳肉芽肿患者1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64排容积CT行胸部平扫加增强扫描,分析病变的CT征象.结果 18例肺韦格纳肉芽肿患者病理表现多样,主要表现为伴有炎细胞浸润的坏死性肉芽肿、多核巨细胞、肺内小血管炎、肺实质坏死、肺泡出血、微脓肿等.胸部CT主要表现为肺部多发结节7例,多发肿块4例,空洞形成10例,楔形病灶2例,毛玻璃样改变和实变影2例,支气管袖口征2例,单发结节或肿块3例,胸腔积液5例.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或环形强化,其内坏死区无强化.部分患者多种病灶混合存在,并相互转化,病灶增多或减少.结论 肺韦格纳肉芽肿病理表现的多样性决定了其胸部CT表现的多样性.两肺多发结节或肿块、坏死性空洞是肺韦格纳肉芽肿的常见胸部CT表现,“供养血管征”、环形空洞对诊断肺韦格纳肉芽肿具有相对特异性.掌握这些病灶的特殊变化规律以及病理有助于正确诊断肺韦格纳肉芽肿。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FoxM1和Cep55蛋白在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BLB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6例BLBC及其癌旁正常乳腺组织、70例非BLBC组织中FoxM1和Cep55蛋白的表达情况及二者间的关系.结果 BLBC、非BLBC及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FoxM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3%(51/66)、60.0%(42/70)和13.6%(9/66),Cep55蛋白阳性表
目的 探讨多靶点射频热凝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 应用国产R-2000B射频消融器对112例包含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阶梯式升温法进行多靶点射频热凝术治疗,通过对比术前、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疗效等级结果评估其临床效果.结果 术前VAS评分(7.60±1.12)分,术后3 d(3.10±1.05)分,术后6个月(2.90±0.92)
目的 研究Gli1蛋白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测定6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及3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病理组织标本中Gli1蛋白和VEGF-C的表达,同时分别用单克隆抗体CD34和D2-40标记各病理标本中的新生微血管和微淋巴管,计算肿瘤的微血管密度(MVD)和微淋巴管密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CIK)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NK)的影响.方法 将61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抽签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1例,先给予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化疗,然后给予CIK回输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化疗.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CD3+、CD4+、CD4+/CD8+及CD16+ CD56+分别由0.6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