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政治课实施问题教学法存在问题与对策

来源 :教育实践与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素质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要求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从传统的教师向学生传授现成的知识转移到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前我国农村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基本上是学生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严重影响着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要想从根本上转变这种状况,我个人认为,借助课程改革的契机,在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中积极实施问题教学法,不失为-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从中学政治课的角度,对当前农村中学政治课“问题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误区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方法和对策。
  【关键词】政治课;实施;问题教学;存在问题与对策
  The countryside middle school political lesson implements the question teaching method existence question and the countermeasure
  Ling Dayong
  【Abstract】Education for all-around development’s key point lies in raises student’s innovative spirit and innovation ability, this request middle school thought political lesson teaching teaches the ready-made knowledge from the traditional teacher to the student to shift to under the teacher instruction, the student academic society proposed that the question, the analysis question, seek solve the question method. The current Our country Countryside Middle school thought political lesson’s teaching, basically is the student passive learning, the mechanical memorizing, the machinery training, serious influence thought political lesson’s teaching effect. Must want fundamentally to transform this kind of condition, I believed that with the aid of curriculum reform’s turning point, implements the question teaching method positively in the thought political lesson’s classroom instruction, is - an effective method. This article from the middle school political lesson’s angle, the question which and the erroneous zone “the question teaching” in the process existed to the current countryside middle school political lesson has carried on the analysis, and proposed some solution method and the countermeasure. 
  【Key words】Political lesson; Implementation; Question teaching; Existence question and countermeasure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有助于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及学科素质教育。
  
  1 农村中学政治课实施问题教学法存在的问题与误区
  
  1.1 实施问题教学法就是由教师设计和提供一些问题,由学生进行回答:当前广大农村政治课进行问题教学法主要是由教师设计和提供一些问题,由学生进行回答,这种认识虽然体现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但这必然会导致学生只是按教师设计的步骤进行思维,最终也只是通过解决问题而获取已有的知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体现出来,思维的创新也不能完成。现在的“问题教学”最常见的模式或套路是:教师幻灯出示、书面提出或口头提出一系列问题-学生分组讨论-每组先派代表交流一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作一番评价或小结。这样一来,课堂表面看起来是以“问题”为中心,是学生在自主地解决问题,但实际上,这些问题绝大多数是教师课前设计好的。因而这些问题往往也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根本不能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1.2 教师所设问题太浅或太难,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从平时大量的听课发现,许多教师实施问题教学时提问随心所问,其中问题深浅把握失度的现象较为突出。问题问得浅学生完全无“认知冲突”,无一定程度的“思考困惑”,学生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这样的问题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而有的教师提出的问题则又太难。过分深奥的问题,同样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如同小孩子摘苹果一样,树上的苹果很高,孩子即使跳得再高,离目标也还是很远,那么他就可能会对苹果失去信心。
  1.3 教师提问过多,失去了“问题教学”的应有作用: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过多地提问、分析、讲解,大量地占去了学生读书、思考、作业以及体验、积累的时间。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的教师为了强调问题的重要性,不分主次地进行“问题轰炸”,使学生失去了思维所需要的时间和空间,陷入了迷惘和困惑的状态。由于问题太多,而且又要关注教学进度,不少教师往往把一长串问题同时抛给学生,很少考虑到解决不同问题的必要背景,也不考虑学生思考问题的心理因素,再加上解决问题的时间不能保证,结果常常致使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是夹生的、肤浅的。
  1.4 教师唯“标准答案”是从,无视学生思维:政治课除了一些大是大非的政治问题,学习本是具有主观性、创造性和开放性的学习,一味遵守标准答案、削足适履,只能使学生创造力萎缩,最终将引导学生走向思维僵化。笔者曾经听过一节课,课题是《价值规律的作用》,教师在讲完价值规律的第一个作用即“价值规律能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部门的重新配置”后,出示了一道讨论题:东北某地大力发展多种经营,鼓励农民发展“银狐”饲养业。一开始由于养殖户比较少,产品供不应求,一到收购季节,皮贩子就上门高价收购,获利丰厚。结果,本地和邻县的其他农户也纷纷扩大养殖,短短二年时间,就由奇货可居变成亏本甩卖也无人问津,不少养殖户纷纷宰杀银狐。农户王二家召开家庭会议,商量究竟是杀还是养?如果你是王二的家庭成员,你主张怎么办?并说明理由。应该说这不失为是一道富有创新性和开放性的好题目。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有的学生主张杀,有的学生主张继续养。这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主张不仅不杀,而且应该乘机将皮质好的银狐大量低价收购。因为,一方面由于农户大量宰杀,市场将很快由供过于求转变为供求平衡甚至供不应求;另一方面低价收购,形成垄断效应,就拥有了定价的主动权。”多么富有创造性和经营头脑的天才设想,下面的老师无不啧啧称赞。但令人吃惊的一幕出现了,老师对这个学生说:“此时银狐已严重供过于求,宰杀还来不及,你还异想天开要低价收购。”原来“标准答案”是:“根据价值规律的要求,当某种产品供过于求时,应该停产或转产。”呜呼!一个多么富有创造性的设想就这样被扼杀了!学习应该有“标准答案”,但一味遵守“标准答案”,削足适履,只能使学生创造力萎缩,最终将引导学生走向思维僵化。
  
  2 农村中学政治课实施问题教学法之对策
  
  2.1 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开启“问”的闸门,提高“问”的艺术:“问”可以说是问题教学法实施的最基础、最核心的东西。没有问题、没有问题的提出、没有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就谈不上“学”,问题教学法的实施就无从淡起。因此,在实施问题教学法中,我认为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开启“问”的闸门,提高“问”的艺术。一是教师对学生的培养的目标指向和重心应从“学”转移到“问”。教师鼓励学生探索、推论,就是鼓励学生多“问”。二是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明确自身在新形势下的“角色”。要抛弃传统教学的“一言堂”的做法。三是教师应改变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功能观。时代的发展,决定了现代教师所传之道,所授之业,与以往相比是大不相同的,自然所解之惑也是不-样的。伴随着时代的进步,教师的角色应从信息源与知识的传播者改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辅导者,成为学生探索问题的典范,合作教学的领导者,学生理智、社会和情感方面的指导者。四是教师要树立和创设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为问题教学法的顺利实施创造宽松、民主,自由的课堂环境。
  2.2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问”、“能问”、“会问”: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学问千千万,关键在一问”。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十分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其实质就是教会学生敢问、能问、会问。知识只有围绕问题而展现开来,才能很好地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进而才真正成为其内在精神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有使其存在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使教育时时处处都有问题,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教学过程的连续性和有效性。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问”、“能问”、“会问”。
  2.3 课堂问题设计要科学,讲实效,所提问题应该难易适中,是学生感兴趣的:科学地设计问题是问题教学模式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环节。提问题最忌走极端,要么过于简单化,学生不经思索轻易就能作答,这就达不到提问的目的;要么提问指向不明,含糊其辞,不着边际,令人难以捉摸;要么超出学生实际认知水平,难以作答。对此,就要求教师必须准确理解、充分掌握课程标准和教材,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心理要有一定的了解。从学情出发,围绕教学重难点、疑点、易混点精心准备,设计好每一个问题。设问要有挑战性,能激起学生积极思维;要问在要害处;要符合量力原则,既不太难又不太易;还要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 
  在设计问题时,要遵循由易到难,由感性到理性,由现象到本质的认知规律,放低设问起点,由浅入深,层层推进,让学生在逐一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逐渐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假如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不感兴趣,即使这个问题设计得再完美,也不能发挥“问题教学”的作用。
  2.4 教师所提问题要注意不在多而在于精:课堂教学提问要讲究艺术,上一节课,可以提出许多问题,但并非所有的问题都是有利于教学的。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应只追求数量,而更应注重质量,要给学生有足够思考和讨论的时间,最好能为一节课设计一个或几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这就有个设问适度问题。有的老师一节课设问像连珠炮似的一个接-个,有时多达几十个。学生几乎没有思考讨论问题的时间,更不要说提出创造性的见解。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自我意识增强,普遍存在怕错心理。尽管老师在台上努力发问,台下学生却鸦鹊无声,重要的原因是由于缺乏足够的思考时间,导致学生对问题来不及思考,无法回答,不敢回答。所以,课堂设问的次数要适度,做到少而精,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讨论的时间。
  2.5 教师要重视解题过程的指导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多元性与开放性:提示解题方法是发挥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提出问题而不给学生指示方法或指示方法不得当,都容易造成学生学习的困难或对问题的认识产生偏差。提示解决问题的方法主要包括解题的思路、途径、与旧知识的联系、模拟示范等。问题教学法最终的落脚点是对问题的解决。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往往回答问题不全面、不准确、不深刻。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或由教师补充完整,或由其他学生补充完整,或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组织作答。教师要鼓励学生去大胆探索,对不同的结论,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学生各执一词时,教师既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自由争论,也可以参与辩论,但绝对不能压制学生的思维。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又留下课后问题,将课堂教学引向深入。因此,教师备课时,不但要设计好问题,而且要充分地估计到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预先准备好各种对策和教法,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品质,这样才会达到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 
  总之,“教无定法”,但教要得法。一切教学方法都是为培养高素质的学生服务的,问题法教学也是这样。它能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注入式为启发式,使学生处于积极参与状态,养成探究精神。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科学,它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其他自然学科的基础,小学阶段的数学尤为重要,而要让小学生学好数学,就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兴趣是人们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关键词】激发兴趣;培养兴趣;增强自信心  Discusses the elementary student mathematics interest the raise  Chen Qing  【A
期刊
【摘要】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载体,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我们在学习与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过程中,开展了幼儿园音乐舞蹈课程改革的研究,设计适应幼儿学习音乐舞蹈的主题教育活动,生成了促进幼儿艺术领域发展的课程教材。在主题设计中运用多学科综合,使五大领域内容互相渗透,建立音乐舞蹈主题教育活动单元。以游戏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循序渐进的组织教学内容,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通过
期刊
【摘要】器乐是国乐的有效组成部分,是音乐艺术的瑰宝。我国的纯民族器乐创作和演奏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战国策》中曾记载:“临淄甚实而富,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筝。”现代仍在流行的“江南丝竹”“十番锣鼓”等民乐合奏、独奏、重奏等无一不是对历史艺术文化的传承。《音乐课程标准》将音乐艺术列为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实施基础教育的一门必修课,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在教学目标上体现三个层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
期刊
【摘要】说到数学课,在我们的教学中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教师在课堂上循循善诱,深入浅出,娓娓动听地讲解,讲完之后就让学生翻开课本作练习,之后,总结、布置课下作业,课本沦落为了习题集。教师对课本的关注度的降低,减少了学生与数学教材接触的机会,数学书被教师遗忘了,被学生遗忘了,被课堂遗忘了,成了课堂学习的附庸品。  【关键词】数学阅读;培养习惯  Discussed shallowly in afte
期刊
【摘要】向管理要效益,是深化改革的要求。但管理需要投入,而对待产出人们却往往持有各种不同的态度。只重投人,不计产出显然不符合改革促进效益的时代要求。  【关键词】教育管理;效益  Discusses the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shallowly the benefit  Huang Huaming  【Abstract】Wants the benefit to
期刊
【摘要】当前,随着课程改革的开展,人们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也在逐步加深。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作过很通俗的解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学业上有收获,懂了、会了,产生兴趣了,问题就是这么
期刊
【摘要】案例教学作为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种探索和尝试,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它有利于实现教学目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   【关键词】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价值   Discussed shallowly the political theory class case teaching value searches analyzes  Ren
期刊
【摘要】让学生尽早、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开展课外阅读,是加强课外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在农村小学生中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的影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少,导致作文能力低,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针对农村的实际,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四方面入手:①关注期待,引发学生的阅读动机;②激发兴趣,增强阅读动力;③创造机会,拓展阅读天地;④教给方法,指明阅读。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期刊
【摘要】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层组织,是教师和学生开展活动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学校中的教学工作和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主要是通过班级来进行的。班主任作为班级工作的指导者和班级的管理者,是学校进行教育工作的得力助手和骨干力量。因此,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我们应该: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取得学生的信任。养成良好的班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培养学生学习热情。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正确对
期刊
【摘要】班级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基础单位,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对完成教育和教学的各项任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班级管理;建立模式;调动力量  The teacher in charge class and grade management pattern initially searches  Zhou Yufang  【Abstract】The class 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