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压力 应对措施
护士压力源分析
与工作性质有关的压力:由于护理工作范围很广,要求护士密切接触病人和病人家属,对病人健康负有重要责任,护士既是病人的治疗执行者,又是日常医疗活动的管理者,还是病人的生活照顾者和病人家属的关心者,经常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和长期紧张的脑力劳动,再加上普通的护士缺编和生活无规律,使护士经常精力透支,日积月累对护士的健康产生伤害。
特殊的工作环境产生压力:医院是一个充满焦虑、变化沟通障碍的场所,护士长期工作在充满了“应激源”的环境中[1]。护士每天要接触不同性格的病人,应对病人的喜、怒、哀、乐等情绪变化,既要处理各种应急情况,又要承受生死离别的情感冲击,既要完成繁重的本职工作,又要应对各种检查。而护士面对的工作环境中,经常有许多毒致病因子,如细菌、病毒、核放射的威胁,以及拥挤的工作空间和空气中充满不适的气味,这些不良的环境因素,使身心态度疲惫的护士不得不应对的工作环境,易遭受疾病的侵袭。
职业风险性的压力:由于护士每天面对的是患者及变化多端的病性,不确定因素多,护士必须及时观察病人的病情并迅速作出反应,容不得半点疏忽,否则直接威胁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护士必须为此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杜绝工作中的差错、事故是每个护士努力的方向。因此,护理工作是一项风险大、责任重的工作[2],职业风险带来的压力,显而易见。
复杂的人际关系给护士带来压力:护士在工作中产生的人际关系错综复杂,如医护、护患、护护同事及护理管理者之间。护士即使遇到严重的歪曲事实,被误解及冤枉的情况,从职业的角度,护士必须保持平和和冷静,以宽容大度继续承担应负的职责,从而压抑了自身感受,作出精神妥协,由于护士所受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实际有较大距离,大多数人缺乏自我心理调节训练,一旦在工作中受挫,不能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从而造成护患冲突,产生人际障碍。社会价值不对称造成压力:在市场经济下,相当一部分医院存在重医轻护,认为医生能“开大刀,收大钱”,普遍受到社会的尊重和承认,而护士则被认为是医生的助手,甚至有的人认为是“高级保姆”,而不是拥有专业知识和技术的专业人员,这不公平的社会评价会使护士怀疑自己的价值及能力。虽然工作勤奋、努力,但护士的收入与其护理水平和工作业绩没有呈明显的相关关系,护士的职称、文凭得不到应有的承认、肯定和补偿,发展机会、外出进修学习等问题上的不合理状况,造成护士心理不平衡,产生心理压抑、自卑、失望、焦虑,直接影响护士的心理健康,产生心理压力。
知识技能更新的压力:护理学科要发展,就必须开拓创新才能有活力,才能适应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医疗仪器不断更新,新技术、新设备不断应用于临床,各种新的检查和治疗手段层出不穷,对护士的知识技能更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不断创新,提供以人为本的高质量的护理,才能跟上护理专业的发展,体现出新时代护理工作关爱生命的价值。
工作与家庭矛盾产生的压力:作为护士既是妻子又是母亲,同时承担多种角色,肩负工作与家庭的双重压力,护士工作中的负面感受有时会影响家庭生活的和谐气氛,面对家庭的责任和家务琐事,难免不消耗护士部分精力,还要承受因怀孕、分娩、月经、更年期等生理变化而出现的心理问题,增加工作压力。
相关应对措施
关心体贴护士的心理感受:积极疏导不良情绪,帮助护士提高心理调节能力,同时要培养护士的积极情感,加强意志锻炼,提高心理耐受力[3]。加强业务培训,以减少无效反复行为,改变盲目持久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和心理紧张状态,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护理工作岗位上应设有专人从事遭受伤害和损失后的协商工作。当护士发生职业心态偏差,与患者产生矛盾冲突时,护理管理者一方面要积极引导护士“以病人为中心”,另一方面要设身处地去体谅护士,化解矛盾,多去关心和理解她们的感受,这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提高护士本身应对的能力:首先护士必须要有正确的价值观,面对现实,提高适应能力,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能力,不断充实自己,善于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尽可能减少压力因素的侵袭,热爱护理工作,明确护理岗位的积极作用和意义,学会客观地看待得与失,通过经常性的活动和比赛等使护士正确认识自我工作价值,增强自信心。
为护士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丰富其业余生活:组织多项活动,鼓励她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文娱活动,以积极的方式放松身心,并组织专题心理讲座、座谈、个别沟通等,引导护士学会适当的发泄方式疏解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班次:充分考虑轮班对护士生理、心理和生活等各方面带来的负面影响,护理任务忙闲不均,而护理人员又缺编或配备不足,针对病房特点计算各工作时段的工作量,实行弹性工作制,使有限的人力资源得到最大的利用。在不影响工作情况下,合理调配人员,保证护士足够的休息和睡眠。尽可能创造条件使护士能劳逸结合。
努力营造平等竞争的人文环境,形成激励机制:积极鼓励和提高业务水平突出或在临床教学、科研和管理方面有突出表现的护理人员,充分发挥其工作动机和成就感。
创造条件提高护士的收入:通过不断深化医疗改革和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将护理服务工作与经济效益挂钩,并不断创新,以高质量的护理增值服务,为医院取得经济效益,同时使护士的辛勤劳动得到合理的回报。
参考文献
1 李春花,余雨岚.浅谈护士长如何维护护士的心理健康.实用护理杂志,2000,16(10):38-39.
2 梁艳彩,侯海燕.护理人员短缺的原因及对策.现代护理,2004,10(3):255-256.
3 王雅芳.急诊护理工作应激对护士健康的影响及对策.解放军护理杂志,2002,19(2):81-82.
护士压力源分析
与工作性质有关的压力:由于护理工作范围很广,要求护士密切接触病人和病人家属,对病人健康负有重要责任,护士既是病人的治疗执行者,又是日常医疗活动的管理者,还是病人的生活照顾者和病人家属的关心者,经常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和长期紧张的脑力劳动,再加上普通的护士缺编和生活无规律,使护士经常精力透支,日积月累对护士的健康产生伤害。
特殊的工作环境产生压力:医院是一个充满焦虑、变化沟通障碍的场所,护士长期工作在充满了“应激源”的环境中[1]。护士每天要接触不同性格的病人,应对病人的喜、怒、哀、乐等情绪变化,既要处理各种应急情况,又要承受生死离别的情感冲击,既要完成繁重的本职工作,又要应对各种检查。而护士面对的工作环境中,经常有许多毒致病因子,如细菌、病毒、核放射的威胁,以及拥挤的工作空间和空气中充满不适的气味,这些不良的环境因素,使身心态度疲惫的护士不得不应对的工作环境,易遭受疾病的侵袭。
职业风险性的压力:由于护士每天面对的是患者及变化多端的病性,不确定因素多,护士必须及时观察病人的病情并迅速作出反应,容不得半点疏忽,否则直接威胁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护士必须为此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杜绝工作中的差错、事故是每个护士努力的方向。因此,护理工作是一项风险大、责任重的工作[2],职业风险带来的压力,显而易见。
复杂的人际关系给护士带来压力:护士在工作中产生的人际关系错综复杂,如医护、护患、护护同事及护理管理者之间。护士即使遇到严重的歪曲事实,被误解及冤枉的情况,从职业的角度,护士必须保持平和和冷静,以宽容大度继续承担应负的职责,从而压抑了自身感受,作出精神妥协,由于护士所受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实际有较大距离,大多数人缺乏自我心理调节训练,一旦在工作中受挫,不能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从而造成护患冲突,产生人际障碍。社会价值不对称造成压力:在市场经济下,相当一部分医院存在重医轻护,认为医生能“开大刀,收大钱”,普遍受到社会的尊重和承认,而护士则被认为是医生的助手,甚至有的人认为是“高级保姆”,而不是拥有专业知识和技术的专业人员,这不公平的社会评价会使护士怀疑自己的价值及能力。虽然工作勤奋、努力,但护士的收入与其护理水平和工作业绩没有呈明显的相关关系,护士的职称、文凭得不到应有的承认、肯定和补偿,发展机会、外出进修学习等问题上的不合理状况,造成护士心理不平衡,产生心理压抑、自卑、失望、焦虑,直接影响护士的心理健康,产生心理压力。
知识技能更新的压力:护理学科要发展,就必须开拓创新才能有活力,才能适应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医疗仪器不断更新,新技术、新设备不断应用于临床,各种新的检查和治疗手段层出不穷,对护士的知识技能更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不断创新,提供以人为本的高质量的护理,才能跟上护理专业的发展,体现出新时代护理工作关爱生命的价值。
工作与家庭矛盾产生的压力:作为护士既是妻子又是母亲,同时承担多种角色,肩负工作与家庭的双重压力,护士工作中的负面感受有时会影响家庭生活的和谐气氛,面对家庭的责任和家务琐事,难免不消耗护士部分精力,还要承受因怀孕、分娩、月经、更年期等生理变化而出现的心理问题,增加工作压力。
相关应对措施
关心体贴护士的心理感受:积极疏导不良情绪,帮助护士提高心理调节能力,同时要培养护士的积极情感,加强意志锻炼,提高心理耐受力[3]。加强业务培训,以减少无效反复行为,改变盲目持久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和心理紧张状态,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护理工作岗位上应设有专人从事遭受伤害和损失后的协商工作。当护士发生职业心态偏差,与患者产生矛盾冲突时,护理管理者一方面要积极引导护士“以病人为中心”,另一方面要设身处地去体谅护士,化解矛盾,多去关心和理解她们的感受,这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提高护士本身应对的能力:首先护士必须要有正确的价值观,面对现实,提高适应能力,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能力,不断充实自己,善于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尽可能减少压力因素的侵袭,热爱护理工作,明确护理岗位的积极作用和意义,学会客观地看待得与失,通过经常性的活动和比赛等使护士正确认识自我工作价值,增强自信心。
为护士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丰富其业余生活:组织多项活动,鼓励她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文娱活动,以积极的方式放松身心,并组织专题心理讲座、座谈、个别沟通等,引导护士学会适当的发泄方式疏解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班次:充分考虑轮班对护士生理、心理和生活等各方面带来的负面影响,护理任务忙闲不均,而护理人员又缺编或配备不足,针对病房特点计算各工作时段的工作量,实行弹性工作制,使有限的人力资源得到最大的利用。在不影响工作情况下,合理调配人员,保证护士足够的休息和睡眠。尽可能创造条件使护士能劳逸结合。
努力营造平等竞争的人文环境,形成激励机制:积极鼓励和提高业务水平突出或在临床教学、科研和管理方面有突出表现的护理人员,充分发挥其工作动机和成就感。
创造条件提高护士的收入:通过不断深化医疗改革和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将护理服务工作与经济效益挂钩,并不断创新,以高质量的护理增值服务,为医院取得经济效益,同时使护士的辛勤劳动得到合理的回报。
参考文献
1 李春花,余雨岚.浅谈护士长如何维护护士的心理健康.实用护理杂志,2000,16(10):38-39.
2 梁艳彩,侯海燕.护理人员短缺的原因及对策.现代护理,2004,10(3):255-256.
3 王雅芳.急诊护理工作应激对护士健康的影响及对策.解放军护理杂志,2002,19(2):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