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除名制度探究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nyu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除名”是我国古代各朝代法律中的常见附加刑法之一,本文以隋朝除名制度和唐朝除名制度为研究对象,分别分析了两者的特色及其对后事的影响,期望为中国古代史中有关隋唐历史方面的研究提供可靠的参考。
  关键词:隋唐;除名制度;特征;影响
  一、隋朝除名制度探析
  (一)隋朝除名制度特征
  除名制度在隋朝的使用无论从频率上还是从次数上来看都是十分惊人的,据统计,隋文帝一朝共采用除名制度40次,隋炀帝一朝采用21次,隋朝30余年间共采用除名制61次。
  隋朝除名制度的涉及范围十分广泛,具体包括:1)侵犯皇权罪。皇权在封建王朝中是至高无上的权力,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触犯皇权最可致死,而对于官吏来说,又常用“除名”作为附加处罚,侵犯皇权的情况包括谋反、威胁皇位安全、左道厌蛊、对皇帝不中敬不忠、诅咒或私下议论皇帝等等;2)破坏政权。在隋朝,因破坏政权而被“除名”的情况包括交通、通谋即官吏私自上下串通谋划犯罪,旁讪朝政即私自议论和诽谤朝廷,朋党即一些士大夫等为了私利而结成朋党形成利益集团等等;3)职务犯罪。指官吏以职务之便而做出有害社会稳定的犯罪行为,包括贪污受贿、失职等等;4)军事犯罪。包括怯敌、师徒丧败、失地等等;5)连坐。因一人犯罪而株连家人、邻伍等等,包括家属连坐、职务连坐、交游连坐;6)其他。因诬陷反坐、损毁官员形象等犯罪而被“除名”的情况在隋朝历史上也有记录。
  隋朝被除名的官吏范围广泛,上至皇亲国戚,驸马、功臣,下至地方刺史,且以地方高官为主。
  此外,隋朝对于除名的判定具有较强的随意性,一些本应判死罪的官吏被从轻发落采取除名的处罚方式,也有些官吏曾多次受到除名处罚,甚至有除名后在短时间内恢复官职的。总之,无论是从判定还是从执行角度来看,隋朝除名制度均具有较强的随意性。
  (二)隋朝除名制度的影响
  隋朝除名制度的采用对维护皇权、维护国家稳定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具体影响包括以下几方面:1)政治方面。首先,除名制的采用对于加强中央集权发挥了重要的影响,一些本应处死的管理被判以除名而免死,显示了皇帝的“仁慈”,使管理对朝廷更为尽心尽力,其次,通过除名的方式惩罚一些谋反的罪臣极大地巩固了皇帝的地位与尊严,此外,通过除名来惩罚那些贪官污吏和以权谋私的罪臣有效地整顿了隋朝政治环境;2)军事方面。除名制度的采用对于提升军队作战力和提升军队指挥能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对维护隋朝国家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唐朝除名制度探析
  (一)唐朝除名制度特征
  首先,与隋朝相似的是,虽然唐朝除名制度的针对范围仍然十分广泛,但仍以对地方高级官员和重要要员的处罚为主,且这一特点相对于隋朝更为明显,在唐朝被除名的官员绝大多数是五品以上的官员,大多拥有显赫的爵位;2)适用于官员严重犯罪。唐朝除名制主要针对那些犯罪情节严重的官员,虽然唐朝法律中对除名的适用范围和执行办法并未进行明确規定,但通过历史记载的案例来看,唐朝采用除名的情况多是谋反、大逆、朋党、狂滥杀人、坐赃等严重犯罪;3)除名的操作具有较强的随意性。唐朝除名制度与隋朝除名制度类似的是,在判罪和执行上都具有较强的随意性,对唐朝来说,不但除名的采用较为随意,且除名后的序官程序的执行也不规范,按当时的规定除名后的官员必须在六年以后才能重新按照序官程序进入仕途,而当时很多被除名后并未按照序官程序重新进入仕途,而是过早或过于随意地复位。
  (二)唐朝除名制度的影响
  除名不但意味着削去官员以往的职位,且一旦被除名通常很难再复位,这对于唐朝重要和地方高官来说无论从身份地位上还是从心里上都有着非常强的震慑作用,因而对唐朝政治、军事的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具体包括:1)政治方面。首先,除名制的运用对于维护皇帝尊严和加强中央集权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如前天节将军燕郡王罗艺、、检校右武候大将军刘师立、同东西台三品上官仪、正谏大夫、同平章事房融等的人的除名,均对当时朝廷官员起到了极强的威慑作用;此外,相对于其他朝代,唐朝加强了对管理犯罪的惩罚力度,除名处罚在地方和中央高官中的应用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除名的采用使各级管理尤其是高级官吏不再轻易以身试法,这对净化政治环境和整饬吏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军事。军事方面主要体现在对军事犯罪的惩罚,如丧师失地、逗留不进、妄兴兵甲等罪。案例如武德元年,刘文静、殷开山等因浅水原之败“减死除名韦挺坐“不先行视漕渠”后除名等等。通过这些惩罚,加强军事指挥员的指挥能力,提高军队战斗力。
  三、总结
  虽然隋朝与唐朝对除名的判定和执行均有着较强的随意性,但除名制强大的威慑力仍对隋唐皇帝尊严的维护、中央集权的加强、政治环境的维护与净化以及军事力量的增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且隋唐除名制对后事形成了深远的影响,因而具有极强的研究价值,期望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进步一加深对该课题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君君.隋唐政权合法性结构[J].文艺生活:下旬刊.2012(1):98
  [2]张春海.论隋唐时期的司法集议[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72-81
  [3]孟爽.中华法系的立法思想[J].法制与社会.2009(28):90
  [4]张分田.“以法理天下”的君道理论与隋唐法制的政治特征[J].江西社会科学.2011(4):127-133
其他文献
阅读是一种终身教育的好方法。热爱阅读可以改变孩子的一切,使孩子受益终身。科学研究也表明,孩子的阅读量只有达到课本总阅读量的四五倍,才有可能形成语文能力;一个人拥有的词汇量和他的智商成正比。大量阅读是提高孩子能力,发展孩子智力的重要途径。新的课标改革就注意到了这一点,要求小学六年的课外阅读总量应在145万字以上。可见,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至关重要。下面,我对儿童的阅读习惯培养谈谈自己一些粗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要求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是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就现代化信息
任务型教学法基于苏联心理语言学家Vygotsky(1962,1966,1978)关于语言和学习的理论。Vygotsky 强调学习的社会性以及教师和同伴对促进个人学习所起的重要作用。文化知识的获得首先是人们相互作用(interpersonally)的结果,然后变为自己的知识(intrapersonal)。因此,任务型教学强调学习的社会性(与现实生活相似的任务活动)与交际性互动的作用。佘广安(2002
期刊
摘要:学习是一个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任何方面的习得,都要通过自主学习来完成。本文试从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提供宽裕的学习空间三个方面,来阐述如何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关键词:自主学习 教学效率  教学是一个过程,是帮助学生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知识的获得,还是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发展;无论是情感、意志的培养,还是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必须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来完成
【摘要】:人本史观是希腊古典时代留给后世的一份宝贵文化遗产。有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所著的《历史》和《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处处闪耀着人本主义思想的光辉。希腊古典时代的人本史观是当时高度发达的城邦政治及当时关注人、重视人的哲学思潮合力推动的一个结果。  【关键词】:希腊古典时代;人本史观;希罗多德;修昔底德  著名的瑞士古典文学家安·邦纳在《希腊文明》一书中写道:“全部希腊文明的出发点和对象是人。它从人的
学位
在英语学习中,很多学生抱怨自己的记忆力差,笔者作为一名英语教育者,为了使自己跟上形势发展的步伐,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不仅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而且对提高学生英语记忆的效率也作了一些探索。笔者认为,只有符合科学规律,才能提高学生英语记忆的效率,所以教师要使教学活动更加符合心理学规律。实验证明:人最初感知印象的深浅,关系到记忆的速度和牢固程度。最初的印象深刻,记忆就快,也会记得牢。根据这一原理,教师在
期刊
摘要:魏书生老师说过:“做老师不当班主任,那真是失去了增长能力的机会,吃了大亏。”邱成国校长曾说过:“没有当过班主任的教师就好像是没有生过孩子的女人。”随着高中教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青年教师引进力度不断加大,青年教师已逐渐成为学校教学的主力军。本文就初次带班的常见问题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班主任 初次带班 常见问题 分析探讨  青年教师与学生共同语言多、交流沟通渠道通畅,兼之热情高、有活力,容易走
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体育作为中学必不可少的学科之一,并非倍受学生“青睐”.事实上,那些意志薄弱、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往往对体育缺少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
摘要:创造力是一个孩子智力和能力的标志,是能否成才的重要因素。它取决于后天的培养。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聪明、智商高就一定会有所发明创造,其实不然。有的人智商很高,却没有任何创造性表现,终生平平庸庸。这是因为创造力的发挥除要求有正常的智力水平外,还必须具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即兴趣、意志、性格、动作、情感。  关键词:幼儿 教育 创造性 培养  幼儿期是人生理和心里迅猛发展的主要时期,随着活动能力的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