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发展探究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sdf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高校辅导员在发展中充满困惑,辅导员职业化成为解决问题的出路和关键。对此,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应从统一认识、健全机制,落实方案、理顺思路和完善体制、加强研究三个方面着手,促进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发展
  [作者简介]施福新(1963- ),男,江苏常州人,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江苏常州213164)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20-0056-02
  
  辅导员工作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学生的素质层次。如何更好地促进辅导员的发展,提高辅导员的整体素质一直是高校努力思考和探索的课题。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看,职业化能够促进从业人员的极大发展,本文尝试从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发展的角度来探讨辅导员的发展问题。
  
  一、高校辅导员发展中的困惑
  
  1.辅导员工作能否成为终身职业。随着高校教育质量逐年提高,对辅导员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在人才的质量上,辅导员和各专业教师一样都属于高素质人才。但在发展方向上,专业教师随着学术的日益积累,大多成长为某一学科的“专家”“学者”,而辅导员却越老越“空”,不断被年轻力壮的辅导员所取代,科研上也可能因为事务性工作较多而无暇顾及。因此,辅导员在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上,很少将这份工作看成终身职业,存在“过客”现象和“过客”心理。
  2.辅导员的发展追求是“专才”还是“通才”。高职院校教师评职称,总会设计“论文”和“课题”。由于我国并没有“辅导员”专业,从事辅导员工作的大都是来自各个专业的人员。在辅导员的个人发展规划上,面临着两种选择:一是把精力放在自己原来的专业研究上,多出成果;二是立足基础,拓宽知识面,加强社会科学的学习,将自己发展成为一个“通才”。究竟应该如何选择,是辅导员队伍发展中普遍存在的困惑。
  3.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定位困难。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辅导员到底是教师还是行政干部,还是二者合一?在现实中,角色定位并不明确。说辅导员是教师又不能代课,说是行政干部又没有明确的职称晋升系统,这种尴尬的身份,是辅导员面临的主要问题。
  上述的三大困惑,使辅导员自我定位困难,迷失发展目标,工作缺乏计划性、创造性和主动性。有的辅导员为了转岗而想方设法上专业课,有的则为考研对工作应付了事,有的不愿意花费精力钻研工作中的问题,探求科学的工作思路。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的思考
  
  1.对职业化的界定和定位。《中国大百科全书》对“职业”的解释为:“职业是随着社会分工而出现的,并随着社会分工的稳定发展而构成大众赖以生存的不同的工作方式。”《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出版社2005年版)对“职业”的解释为:“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专业的,非业余的。”《美国传统词典》对“职业”的解释为:“遵循某种专业标准开展工作;具有某种特长或是某一领域的专家;全身心投入到给定的工作中并视之为职业或靠它维持生计。”基于以上解释,笔者认为,职业化是一种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即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用合适的方式,说合适的话,做合适的事;就个人职业而言,需要在知识、技能、观念、思维、态度、心理上符合职业规范和标准,拥有职业化素养、职业化行为规范和职业化技能。职业化具有延续性和层次性,是一个动态、变化和发展的过程,要求个人不断适应它,职业具有社会性和大众化,需要个人把这个行业、这份工作作为终生的事业来对待。
  2.辅导员职业化的内涵。职业化包含职业化素养、职业化行为规范和职业化技能三个方面的内容。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心态是职业化素养的重要内容,也是职业化中的最根本内容,美国最著名的《哈佛商业评论》评出了9条职业人应该遵循的职业道德:诚实、正直、守信、忠诚、公平、关心他人、尊重他人、追求卓越、承担责任。这也是辅导员最基本的职业素养,辅导员的工作与学生息息相关,没有这些素养,是难以完成复杂的学生工作的。
  职业化行为规范包含着职业化思想、职业化语言、职业化动作三个方面的内容,辅导员职业化行为规范更多地体现在遵守行业和高校的行为规范。一个职业化程度高的辅导员,他能在进入辅导员队伍的较短时间内,严格按照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使自己的思想、语言、动作符合自己的身份。辅导员职业化行为规范更多地体现在做事情的章法上,而这些章法的来源:一是长期工作经验的积累形成的,二是在学校规章制度要求的,三是通过培训、学习来形成的。高校的工作对象是学生,自有自己的评判标准,学校可根据自己的校园文化,通过监督、激励、培训、示范来形成适合自己学校的辅导员行为规范。职业化技能是个人对工作的一种胜任能力,通俗地讲就是你有没有能力来担当某个工作任务。辅导员应该具有什么样的职业技能,长期以来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笔者认为探讨一个职业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应该落实到具体的工作职责上。辅导员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日常行政管理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行政管理工作包括从学生入学到离校,整个在校阶段的行政事务,如档案整理、违纪处理、指导学生活动、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等方面。从这个角度出发,辅导员的技能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管理能力,包括表达沟通能力和组织管理等能力;专业知识技能,包括科学研究能力和综合知识等。
  综上所述,辅导员的职业化应该具有以下特征:第一,辅导员的职业化并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随着社会转型和高等教育的发展才出现了对辅导员职业化的要求,并且辅导员工作从理论到实践都有一定的社会性和群体性。第二,辅导员工作能够成为终身职业,从定性的角度看,这个工作具有连续性和长期性,从定量的角度看,在辅导员的聘任、考核和晋级等方面应该有长期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健全的职业组织体系。第三,辅导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能熟练地掌握并应用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到工作中去,最后能够发展成为专家型和学者型的工作人员。最后,社会和学校要为辅导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提供人性化的工作平台。
  
  三、对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策略的思考
  
  1.统一认识,健全机制。2005年7月2日,在清华大学主办的“高校德育论坛——加强和改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讨会上,对于辅导员职业化的问题有较大的争议。各高校在制定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相关政策时,没有相关的文件可依,各自为是,自成一家。同时,由于缺少监督机制,辅导员队伍在聘用、提升、培养、待遇等方面得不到保障,利益得不到维护。必须统一认识,改变辅导员是一种“临时岗位”的观念,把辅导员看做一种职业,把辅导员工作看成一门学科,加强研究和建设。与此同时,要借鉴一些成熟的管理模式,如律师资格证、教师资格证等准入模式,尽快制定《辅导员职业资格制度》《辅导员职称评定制度》等一系列政策,使各高校的辅导员建设做到有据可依,有据必依,把辅导员队伍建设纳入到法制的范畴。
  2.落实方案,理顺思路。总体而言,高校辅导员隶属于党委领导下的学生管理部门,但就目前现实来看,辅导员承担了多个部门的工作,被置于一种多部门的管理状态之下,多重管理、交叉管理和管理真空使辅导不知所从,疲于奔命。管理体制的混乱和缺乏健全严重削弱了辅导员的工作热情,造成了辅导员不能安心工作、流动性大的后果。虽然各个高校就辅导员队伍的建设问题做出了一些政策性的规定,但大多没有落到实处。此外,我国高校辅导员工作体制仍然沿袭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模式,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伴随着辅导员职业化的进行,原有的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现实发展的需要,亟须建立新的管理体制。要根据辅导员各岗位的特点和职责,按照职业化的标准,明确专职辅导员的招聘程序、任职资格、工作职责、权利和义务以及职称评定等制度,从而使辅导员在一定的系统和标准模式下工作。
  3.完善体制,加强研究。(1)加强培训,建立辅导员培训制度。开展岗前教育,重点提升辅导员理论素养。将学校层面的培训和系部的培训结合起来。学校层面培训内容包括辅导员工作的基本规范、职责要求等,系部则要制定老辅导员对新辅导员进行帮带的制度,使新辅导员迅速适应工作环境。开展岗位中的交流,增强辅导员的职业意识。校内,要定期召开辅导员工作会议,互相交流工作经验,加强沟通,互相学习,以提高辅导员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校外,通过资深学生工作者的专题报告、典型案例分析、座谈会、专题讨论会等形式开展辅导员的日常培训工作。此外,要对辅导员进行心理健康与咨询、职业规划与指导等方面的专项培训,提高辅导员的职业理论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2)建立科学的辅导员考评制度。目前,各普通高校对辅导员的考核仍采用传统的“德、勤、能、绩、廉”的模式,从考核的结果看,同质化多,差异性小,并不能为辅导员职业化建设提供良好的平台。应该考虑辅导员工作的特点,将辅导员的考核纳入学院教职工考核体系中去,构建以“师生双评”“工作实绩”为主要内容的辅导员考评体系。将学生评价、工作同事评价、主管领导评价三者相结合,年度考核与平时考核相结合,合理设计评价指标的各项目比例、比重。考核结果直接与职称评定、职务晋升、奖励金及岗位调动挂钩,通过考核机制促进辅导员发展。(3)提供合理的辅导员分流制度。学校在管理工作中要为辅导员提供相应的发展机会,为其提供宽阔的发展空间。要根据本人意愿,区别对待,一部分可以继续深造,一部分可以继续留任,还有一部分可以转岗。对于继续留任的,要严格遵循《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的:“高等学校要在岗位津贴、工作条件、生活待遇等方面向辅导员、班主任适当倾斜”的规定。特别是在职称评定上,辅导员应单独设立评定条件和评审办法,在辅导员序列中设立初级岗、中级岗和高级岗,也可以在辅导员队伍里评定专业技术职务系列,充分发挥个人特长,帮助他们制定适合个人的职称评定体系。同时,要让辅导员看到,职业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他们在辅导员期间所积累的工作经验和思路,可以更好地促进他们在以后的岗位上顺利工作,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将本职工作做好,保证辅导员队伍持续稳定的发展。(4)加强辅导员职业化研究。在我国,辅导员工作的职业化建设才刚刚开始起步,是一个重大而艰巨的命题,远没有达到成熟的地步。同时,辅导员职业化要求辅导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而目前,大多数辅导员仍处在“非职业化”状态,辅导员工作职业化的建设必须避免空头设想,要立足现实,切实可行,与时俱进,不断进行研究和探索。从长远来看,辅导员职业化会成为一门学科,但目前,我国并没有辅导员专业,所以要依托教育学、心理学和管理等学科不断地研究,创造条件,积累资源,为高校设置辅导员专业打下良好的基础,进一步加强辅导员职业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徐家林,陶书中.高校辅导员工作新论[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
   [2]丁炳泉.关于高校政治辅导员新时期师德建设的探讨[J].高教研究,2006(7).
   [3]盛红梅,卜德龙.高校辅导员队伍专职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浅析[J].工会论坛,2006(3).
   [4]姚建涛.论高校政治辅导员工作理念的确立与角色的转变[J].教育探索,2005(7).
其他文献
系统回顾负责山东大学医学院检体诊断教学的5家教学医院近3年1200余名医学生的诊断学成绩,分析不同实践教学模式的利弊,在求同存异中进一步调整诊断学教学结构,优化诊断学实
据统计,今年6月初以来,浙江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决定组织和动员全省高校开展“服务企业、服务基层”专项行动,以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为重点,以企业对接帮扶和培训企业职工
[目的]探究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医疗保健支出的影响及区域之间的差异,为深化医疗制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1990-2015年全国以及2001-2014年各省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与
加强大型仪器设备的绩效管理是高校合理配置教学科研资源、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率的保障,引入科学技术对大型仪器设备进行管理成当务之急。在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绩效评价指标
管理制度伦理,是指在管理制度中所蕴含的伦理道德原则和人们对于管理制度是否合理正当的道德评价.管理制度和伦理在人们追求正当利益时联系起来,思想道德建设在管理制度与伦
本文引入CDIO工程教育模式,有效结合天津科技大学的大创计划和基金的申请平台、包装专业相关的学科竞赛平台、企业任务式项目平台,将CDIO教育模式实施在《包装结构设计》的专
政治上改旗易帜后的俄罗斯文艺学抛弃了原先的思想理论基础。寻找新的精神支柱,重评苏联时期文坛人物与作品、填补空白成为研究热点。高校文学理论教材力图与西方文艺学和以往
2017年11月21日,东北、华北地区第十九次卫生经济学术会议在河北正定召开。会议由河北卫生经济学会主办,河北省卫计委副主任段云波到会致辞,卫生软科学杂志受邀参会,主编助理
In this paper, maximum-likelihood (ML) and its relaxation algorithm, which are used to identify the mathematicsmodel of an underwater vehicle(UV), arc discussed
[摘要]文章基于长期的英语教学活动,对大学英语课文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新的尝试,着重探讨了课文教学中被忽略的词汇教学、语篇教学的策略教学与理解能力的培养,以及语言点讲练中的指导和实效性。  [关键词]大学英语 课文教学 词汇 语篇 语言点  [作者简介]焦同梅(1966- ),女,河南辉县人,焦作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英语教学法、语用学和词汇语义学。(河南焦作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