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准、抓实语言的训练点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_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纵观当下的语文课堂,以语言文字训练缺失所表征出来的教学泛化和非语文现象等还大量存在。要改变这一状况,教师应真切地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寻找语言的空白点,把控语言的转换点, 抓住语言的情感点,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内化语言、运用语言,从而扎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内化实践 空白点 转换点 情感点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新课程理念推广以来,不少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学习方式的转变、人文内涵的发掘等方面做了许多努力,但仔细推敲我们的课堂发现,很多的课堂教学仅停留在“感言辨体—入情得意”这一“前半程阅读”上,而忘却了“运思及物”这一“后半程阅读”。课堂上感悟文本多,语言实践少,语言表达空洞。曾听一位教师执教《五彩池》一课,在学生理解课文后教师提问:“假如你就是一位慕名而来的游客,你会怎样赞美五彩池?”学生摇头不语,少顷,终有一学生开口说:“五彩池很美很神奇!”再追问,课堂又处于一片静默。学生近乎集体失语的现状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是什么让学生的语言如此贫乏?原因就是平时的课堂上很少有富有情趣性的言语训练,导致学生“心中有数,口不能言”。淡化训练,意在避开“工具论”之嫌,然而,语文课不能少了训练。关键的一点是,要把有益的、有趣的、能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言语训练放在恰当的情景中,使言语表达自然而然地“旁逸斜出”。品味语言、感悟语言、运用语言应成为我们语文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文本是课堂重要的教育资源,语文课特别是阅读课,情感的源头在文本之中,对学生最具诱惑力的应该是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学习课文语言时,切不可进行架空的人文熏陶和单纯的语言技巧演练,而应以理解感悟内容为经,以语言训练为纬,使语言形式与语言内容兼顾、内化与外化兼收,从而引领学生进行丰富的、灵动的、有效的语言训练。对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考。
  语言实践还需要灵活运用语言。将书面语言内化为学习主体的内部语言,尤其是把课文的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材料。
  一、寻找语言的空白点
  文学作品使用的语言是一种具有审美功能的表现性语言,包含许多“不确定”和“空白”,即文本语言的“空白点”。这些空白点不是作者行文的疏忽、完结和无奈,恰恰是不忍点破的韵外之致、只可意会的弦外之音、布局谋篇的匠心独运。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引领学生联系生活体验,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一)把握情感空白点,感同身受
  语文教材因为篇幅等原因,无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人物内心的感受,而这些感受却是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关键点,击破了关键节点,学生对于人物或事件的理解之难就迎刃而解了。如笔者教学《长相思》这首词,下阕“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这18个字,有景有情,有现实有回忆,怎样让学生和词人一起在风雪交加的夜晚回忆故园,让“故园”这个词不仅仅成为一处栖身的房子,更是词人情感的栖息处。笔者设计了这样的练习:
  通过借助这一题的静思、交流和感悟朗读,学生很快就能体会词人身在他乡,心里却思念着家人和朋友,“故园”就成了他孤独时的慰藉,冰天雪地时的温暖。
  另外补充阅读课文《祖国,我终于回来了》中有一处讲到“钱学森失去自由”,这一细节寥寥几笔,但对于时下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还是会有偏差。怎样让“自由”这个抽象的词在学生脑海中丰富生动起来呢?笔者采用了这样的补充练习:
  这个练习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填补了文本的空白,激发起学生对美国当局的愤和对钱学森的敬。
  (二)抓住特殊的标点,深入挖掘
  在中高段语文教材中,文字有时也有无法说破的无奈,可是作者会在那些你不注意的地方留一扇“窗”,只要读者够细致,够敏锐,同样能透过这扇“窗”,洞察文字之精妙。
  如教学《白鹅》一课时,笔者抓住“好一个高傲的动物”进行教学。学生在理解了“高傲”一词的意思后就结合课文的内容说开去,虽然重难点没有偏离,但似乎总觉得距离作者丰子恺的情感还差那么一点火候。于是,笔者又设计了这样的训练:请你先把句末的感叹号圈出来,然后尝试着用不同的语调(讨厌;愤恨;惊喜)来读一读这句话,想想把感叹号换成句号行吗?你能结合课文内容发现什么?结合课文对于白鹅习性的描写,与以往学生接触到的课文直接正面赞美事物的语言不一样,学生就理解感叹号能表达强烈的感情,在这一篇文章中,作者就要用这样的方式告诉读者:虽然这白鹅有一身所谓的“臭毛病”,可就是那么喜欢它!
  再如《梅花魂》中,外祖父对“我”疼爱有加,却因为“我”弄脏了墨梅图大发雷霆,“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句末的问号也颇值得探究。让学生试着将它改为陈述句,发现意思不变,但其中的韵味却失之千里。理解了一个问号,读好了一个问号,就能展现出一位慈祥而爱国的华侨的高尚形象。
  二、把控语言的转换点
  语文的表达形式是多样的、灵活的,让学生试着改编文本,在理解的基础上对课文的言语材料进行重组,把从文中学到的新词新句融入自己的语言中,并加以灵活运用。
  现学现用,“转换”从模仿开始。如学习了《全神贯注》一课后,罗丹痴迷于艺术的形象已经通过文字深深刻在学生的心里,让学生选用课文中的相关语句来描绘一下自己同学全神贯注地读书或写作业的情景就水到渠成了。有个学生这样写道:他坐在窗前,捧着一本书全神贯注地看着。有时,他的眼里闪着异样的光,似乎书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令他十分兴奋;有时,他会痴痴地傻笑,似乎看到了一个精彩的片段,令他产生了共鸣;有时,他的嘴里不断叽里咕噜的,好像在跟书里的主人公对话。他越看越入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消失了。
  学生把从文中学到的新词新句融入自己的语言中,并加以灵活运用。久而久之,从模仿再到创新,将这样借鉴文本规范的言语材料进行的句式训练坚持下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表达技巧,熟练表达技能,而且可以大大提高表达能力。
  三、抓住语言的情感点
  教学进入高潮,学生被文中的人、事、物、景打动 或感染时,无一不有强烈的表达欲望。让学生一吐为快,既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又能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可谓一箭双雕。如《学会看病》一课中母亲的拳拳爱子之心在字里行间很容易就能让学生体会到,而且在读的过程中,学生肯定加入了自己的实际生活体验,于是教师就安排了一个改写练笔机会。
  书信使感情的抒发更加淋漓尽致,二选一的作业形式让学生进行着角色的转换,在抒写中流露出自己的感情,完成了对课文内容的创生。
  总之,我们要凭借教材这个例子,为学生搭建语言实践的平台,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内化语言,运用语言,从而提升他们的人文内涵。语文教学只有牢牢抓住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这一根本目标,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寻找语言的空白点,把控语言的转换点,抓住语言的情感点,才能走在语文的大道上,让语文课找回语文味。
  参考文献:
  [1] 薛法根.推敲新课程课堂(语文卷)[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6.
  [2] 沈大安.小学语文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3] 徐长军.学习语言 坚守本位 [J]. 教学月刊小学版,2006(5).
  [4] 许金苗.读写结合训练类型例谈[J].小学语文教学,2008(5).
  (浙江省安吉县晓墅小学 313307)
其他文献
曾经因为较早地在国内企业家中拥有私人飞机而闻名的远大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张跃,最近几年却因为宣传环保、倡导低碳“出尽了风头”。高调的张跃总喜欢在各种场合宣讲他的低碳理
买飞机不比买车,不是有钱就可以想买就买的。由于牵扯到购买、停放、使用、空中安全以及维修等诸多问题,个人买飞机不仅需要大把钞票,还需有相当的耐心。单单购买过程就需要14个
中国近年来出现了大批富翁,今年的《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显示,中国内地有64人上榜,居美国之后排名第二。与之相印证的是,《2010胡润财富报告》显示,中国内地资产超过千万元的富豪达到87.5万位,其中资产超过亿元的富豪为5.5万位,资产超过10亿元的富豪有1900位,超过百亿元的富豪有140位。这些让两位世界级富豪燃起中国之行的希望之火。  但有不少中国富豪拒绝了盖茨和巴菲特慈善晚宴邀请,而这些拒
在全球金融经济危机的背景之下,海外华文媒体的生存与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应付这种挑战,在危机中求生存、在危机中求发展、在危机中寻找机遇、把危机当作机遇,成为
理想的课堂交往形式,应该是生生之间的交往。通过“课堂”这一小天地,培养学生的沟通交往能力。可是当下许多课堂中的交往方式还是以师生交往占主导。究其原因,除了教师的教
纵观近几年的公开课及家常课中教者在拓展作者简介时,做得好的大有人在。但也冷静地看到,关于作者拓展环节还存在不少问题。相当多的教师在拓展时对内容选择根本不加推敲,只是程
通过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氯吡格雷已经成为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和预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和再发缺血事件的经典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尽管如此,氯吡格雷抗血小板的
目的探讨Humanin(HN)在体内是否存在对实验性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以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β-淀粉样蛋白(Ap)脑内注射方法建立AD模型。健康雄性小鼠60只,随机分为假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又到了丰收的美丽时节。10月12日下午,香港商会“2011在沪成功香港品牌”的评选盛典在上海华丽揭幕。香港(地区)商会——上海会长张国正先生携评委会成员——
中国驻印尼大使章启月日前在“深化中印尼合作,共创友好双赢”研讨会上透露,2010年前三季,中国对印尼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同比增长25.5%。目前,印尼已成为中国在亚洲投资最多的国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