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康复治疗临床体会

来源 :健康导报·医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sir84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4)09
  【摘要】脑卒中成为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如何科学、有效治疗的治疗脑卒中,成为医师工作人员工作的重点。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早期康复治疗是预防并发症、促进预后的关键。因此,在积极开展脑卒中治疗的基础上,要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早期康复治疗。
  【关键词】脑卒中 康复治疗 早期治疗
  脑卒中发病后,由于患者脑组织受损程度不同,因此会出现多种中枢神经受损的临床表现。脑卒中康复治疗核心为针对患者临床表现(脑组织损伤情况),进行处理,并开展早期康复治疗。只有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疗措施,并在治疗过程中注重患者的参与,才能最大恢复脑卒中对患者的功能,进一步提升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
  1、康复治疗时机选择
  为避免过早进行主动活动而加重神经病学疾患,影响患者受损脑组织的恢复。因此,本文主张在生命体征恢复平稳48h后、原发神经病学疾患无明显加重的情况下,再进行康复治疗(若脑出血患者的脑水肿程度较重,可在发病2周内患者基本身体情况正常后再开始康复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预防并发症治疗是治疗的重点)。脑卒中康复治疗是漫长的过程,病程长的脑卒中患者可在康复护理、治疗中受益,但康复护理、治疗的效果对早期患者的影响较小。对伴有严重并发症或合并症(例如血压过高,精神恍惚、智力下降,重度感染,心功能不全、肝肾功能损害严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可采用适当方式减缓合并症或并发症症状。患者病情稳定24h后,可进行下一步康复治疗。
  2、基本治疗方法
  2.1急性期康复治疗
  脑卒中急性期指发病3周之内,等于Brunnstrom分期的2期之内,在此期间,患者恢复从患侧肢体无主动活动到肌肉张力明显恢复,并带有微弱的屈肌与伸肌的共同运动。急性期康复治疗的重点是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包括原发病治疗、并发症治疗等,并对患者血压、血糖、血脂进行控制,各项治疗活动应在患者病情稳定的24-48h后开始。急性期康复治疗目的是通过治疗,提升偏瘫侧肢体肌张力的恢复,提升患者主动活动能力,以预防可能出现的关节肿胀、压疮,并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泌尿系统感染进行有效控制。同时,偏瘫处各种感觉刺激等相关康复治疗(如运动功能训练,吞咽训练、呼吸训练等),有助于促进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
  2.2恢复早期康复治疗
  脑卒中早期恢复是指发病后3-5周期间,相当于Brunnstrom分期的2-4期。此期患者能主动进行患肢活动,但此期间的肌肉活动均为共同运动。此阶段的主要治疗目标除预防常见并发症外,也要抑制痉挛,并进一步促进分离运动的恢复,加强患侧肢体与实际生活的结合,降低疾病对患者生活的影响。此阶段治疗应进行作业治疗、心理治疗与康复治疗,同时要注意减轻偏瘫肢肌痉挛程度,并避免频繁运动。
  2.3恢复中期康复治疗
  脑卒中中期恢复一般指发病后5-10周期间,相当于Brunstrom分期的4-5期,此期患者能自行活动患肢,肌肉痉挛明显减轻,开始出现选择性肌肉活动。在此阶段治疗中,主要治疗目标是加强患者身体协调性,并允许患者进行选择性运动。在治疗中,应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四肢实用功能强化训练。同时利用康复工程方法,控制异常肌张力。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训练的重点是正常运动功能恢复和运动控制能力恢复上。许多偏瘫患者运动障碍与其感觉缺失有关,因此,恢复各种感觉功能的训练对于脑卒中预后十分重要。其他康复治疗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2.4恢复后期康复治疗
  脑卒中后期恢复是指发病后3-5个月这段时间,相当于Brunnstrom分期的5-7期,此期患者能够完全自主活动,不受肢体共同运动的影响;肌肉活动为选择性,分离运动平稳,协调性良好,但运动速度较慢。由于本期部分患者仍存在轻度痉挛与共同运动,因此本期康复治疗方法与前期基本相同。本期治疗的目标是抑制痉挛,并纠正异常运动模式、进一步提升运动控制能力,使患者手部能进行精细运动。经过本阶段治疗疾病对患者的影响大幅降低,患者能独立进行生活,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2.5后遗症期的康复治疗
  脑卒中后遗症期指脑组织损害导致患者相关功能出现障碍,经过相关治疗,受损功能没有明显改善,此时则进入后遗症期。后遗症期临床上主要发病期为6-12个月,但资料表明,大多数患者后遗症期主要在发病后的1-3年中。导致脑卒中后遗症原因主要有脑组织损害严重、康复治疗不合理、治疗方法不合理而产生误用结合症、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控制不理想导致原发病加重等。脑卒中后遗症主要表现为患侧肢体控制能力差、手功能障碍、失语、面瘫、吞咽困难、行路困难、大小便失禁等。此期间的康复治疗主要在家中完成。应加强残存功能训练,可使用包括矫形器、步行架、轮椅等物品的应用,进行必要的生活动作训练,以适应日常生活的需要。要注意防止异常肌张力和挛缩的进一步加重。避免并发症的发生,适当帮助患者进行下床活动和户外活动;注意与患者之间的心理疏导,激发患者主动参与意识,进一提升运动护理的功效。
  3、结束语
  脑卒中康复治疗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研究显示,心理指导、护理管理是治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患者在病患期间更需要家人的照顾与安慰,以满足患者对存在感、价值感的要求。因此,脑卒中康复治疗必须要结合常规治疗、运动护理、心理指导三者的融合,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提升疾病治疗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踔,倪朝民,韩瑞,等.急性脑卒中患者功能结局的预测[].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 21(4): 304-306.
  [2]刘书芳,倪朝民,孙会芳,等.认知干预对社区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2,28(12): 814-817.
  [3]傅佳,韩瑞,等.急性脑卒中早期康复的功能变化与费用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1,20(1): 26-29.
  [4]南登昆.早期康复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肌痉挛、ADL与运动能力的影响.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 21(6): 494-496.
  [5]李踔,倪朝民,韩瑞,等.急性脑卒中三级康复的功能结局和经济学评价[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1,29(3):192-195.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7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4)09  【摘要】应用头颈循经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0例,治愈42例,总有效54例,占90%。方法为1、动态松解2、手法调整3、头颈循经。该手法可舒经通络、安神止眩,相对改变上段颈椎位置关系,纠正错位,消除或减轻椎动脉的压迫和刺激。本法具有疗效显著、安全有效的特点。  【关键词】 动态松解 手法调整 头颈循经  椎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4)09  【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预防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反流及误吸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 月~2014年3月收住ICU机械通气并行肠内营养的140例患者为实验组,进行集束化综合护理方案:加强护理安全意识教育、镇静的管理、注重喂养的体位与管道的位置、监测胃内残留量、注意输注速度与量、械通通气与其气囊的管理、
期刊
【中图分类号】R65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4)09  【摘要】目的 对胰腺损伤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工作作出分析与总结。方法 在本院选取60例胰腺损伤患者 , 在对这些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同时采取相关措施 , 以加强营养支持和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以及心理护理等。结果60例患者中有 52 例患者被治愈 , 另外8例患者因严重多发伤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4)09  【摘要】目的:探讨体腔热灌注在治疗胸腹水的方法。随着癌症患者人数不断上升,胸腹水的患者越来越多,胸腹水治疗也引起了医疗界的关注,热灌注使肿瘤组织温度上升到有效治疗温度,并维持一定时间,利用正常组织和肿瘤细胞对温度耐受能力的差异,达到既能使肿瘤细胞凋亡、又不损伤正常组织的治疗目的。有效的缓解了患者的痛苦,减少胸腹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4)09  【摘要】出血是中期妊娠引产的常见并发症, 有出血高危因素及不规范的引产均增加出血风险, 并可导致失血性休克, 甚至危及孕妇生命。本文对本院诊治的39例中期妊娠引产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探讨引产出血副作用以及防治措施。  【关键词】中期妊娠 引产出血 副作用 防治措施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200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8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32-5281(2014)09  【摘要】目的:对magfit磁性附着体在下颌覆盖义齿临床修复效果进行研究。方法:运用magfit磁性附着体为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6例患者做下颌的全口覆盖义齿,然后在患者的52颗基牙上安置磁性附着体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为30例常规的下颌全口义齿修复患者。对患者的义齿咀嚼效率测试用分光光度法,测试后与对照组进行比较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4)09  【摘要】目的:了解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最佳部位及护理体会。  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四组,进行不同部位(手背静脉、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大隐静脉等)静脉留置针穿刺并观察。观察项目包括平均留置时间及留置针应用期间是否有皮下血肿、液体渗漏、导管堵塞、静脉炎、静脉血栓形成等。  结论:留置针穿刺最好选在固定不易滑动的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4)09  一、临床资料  我院自2004年以来对肱骨外上髁炎病人实施局封加推拿治疗,在临床上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共收治127例,其中男性53例,女性74例;年龄最大的73岁,最小的29岁;病程最长的5年,最短的3个月。本病常见于长期从事肘部活动者,多见于网球、羽毛球运动员,家庭妇女、泥瓦匠和木工等。  二、临床表现  该病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4)09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心理护理干预在重复性人工流产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与可行性。方法:选取自愿来我院接受人工流产手术的200例妇女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每组各100例。对两组均进行常规人工流产手术操作,同时在术前、术中以及术后对观察组进行临床心理护理干预,而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4)09  【摘要】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CNP)在妇产科中的应用,对效果展开评价和分析讨论。选取我院妇产科的100例患者作为受试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A与对照组B,A组患者给予妇产科护理常规,B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患者对我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得出结论。结果:B组患者的住院天数明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