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专利的代理费用模型设计与分析

来源 :河南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dada123sasa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知识产权越来越被重视,企业专利已经从追求数量转变为提升质量、提升价值,高质量专利、高价值专利成为企业的主流目标。尤其高质量专利是企业专利工作的基础,也是企业专利运营的基础。本文根据专利管理工作实际,设计和分析了基于权利要求项数维度的专利及其代理费用的模型,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及经营人员、专利代理机构及代理师、发明设计人等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质量专利;多项独立权利要求;专利布局;代理费用模型
  中图分类号:G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68(2021)27-0130-05
  Abstract: With the accumula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enterprise patents have changed from the pursuit of quantity to the pursuit of quality and value.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high-quality and high-value patents has become the mainstream goal of enterprises.In other words,high-quality patents have become the basis of enterprise patent work and operation. According to the practice of patent administr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designs the model of patent's agency cost based on the number of claim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enterprise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rs and operators, patent agencies and agents, invention designers and so on.
  Keywords: high quality patent; multiple independent patent claims; patent layout; agency cost model
  申请人正式申请专利后将进入审查阶段:在符合“单一性”要求下,审查该专利是否具有“三性”(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是否得到说明书的充分支持。而专利的“三性”审查以其权利要求书为基础。
  1 高质量专利成为企业专利管理的核心
  专利申请时权利要求项数较少或主权项篇幅过长的成因有多方面,如技术领域层面、技术管理层面、沟通交流层面等。该现象表明:该专利的创新点可能相对小,与之相关的保护范围可能小;对该专利的创新点挖掘不足,缺少合理分析与布局环节;其技术方案可能比较容易规避。
  随着知识产权越累越被重视,企业专利已经从追求数量转变为提升质量、提升价值,高质量专利、高价值专利成为企业的主流目标。尤其高质量专利是企业专利工作的基础,也是企业专利运营的基础。
  1.1 专利从数量到质量的提升过程
  企业研发人员、专利管理人员对专利的认识是一个“理论学习—尝试探索—理论提升—实践验证”的螺旋式提升过程。因此,企业的专利申请一般都经历“消除零专利—专利缓慢发展—专利快速发展—提升质量—专利运营”等阶段,而高质量专利是专利运营的基础和保障。
  作为企业专利的管理人员,需要通过对专利绩效考评规则进行合理规划,并能够提前准备预案和具体设计,有效引导发明人申请高质量专利。如:科技活动不再突出专利申报数量指标而转为强化高质量专利指标、授权专利的绩效考评侧重于专利的质量和专利(及组合)的实施运用效果等。
  作為申请人和代理机构的桥梁,企业专利管理人员要研究专利代理机构招投标管理环节的具体指标设计,有效督促代理机构和代理师协助企业形成高质量专利。
  代理机构及代理师通过与企业专利管理员的交流,理解申请人的高质量专利意愿后,在符合专利单一性原则下,采用多独立权利要求项的形式撰写权利要求书,不再追求专利数量。
  1.2 高质量专利的尝试
  通常,高质量专利是以高质量的研发创新、高质量的技术交底书撰写、高质量的技术管理、高质量的权利要求书撰写、高质量的专利审查过程等为基础。本文分析了所在行业的实际情况,并研究了专利背景技术的检索与分析、专利技术的挖掘与布局两个重要环节,为高质量专利的规划和撰写提供了思路和具体的实施步骤。
  1.2.1 督促发明人先期的检索分析[1]。基于对专利质量提升的要求,首先让发明人自己检索和分析,提高对发明的创造性判定的精准度,旨在提高技术交底书或说明书的质量,然后交代理机构再次检索和分析,提升专利申请文本的质量。
  1.2.2 创新成果的挖掘和专利布局。结合行业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专利素材的挖掘以及专利的布局的具体方式[2],包括:从整体素材到局部素材、从局部素材到整体素材、基础素材拓展总结升华、连续的系列的专利申请、形成不同组合、结合前后端及上下游等。
  1.2.3 专利代理招标活动。企业专利工作一般会经历初始阶段、逐渐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提升质量等,一般都经历了邀请代理机构、竞争性谈判、公开招标等过程。本文总结了在专利代理机构选择方面的三点经验[3]。一是高质量专利是企业采购专利代理服务供应商的关键因素;二是在遴选专利代理机构时应更多关注专利授权率和专利授权质量而非专利代理价格;三是代理机构在竞标时的质量承诺应该成为企业考核评价代理机构的组成部分。   1.3 多独立权利要求项设计是专利布局的重要形式
  目前,企业专利管理已经从简单地追求专利数量转变为提升专利质量,专利的布局方式和形式逐渐调整为专利的权利要求项数,尤其是独立权利要求项的数量。
  通常的权利要求书由“1项独立权利+若干从属权利”构成,从属权利一般有3~8项。作为高质量专利,就是要在符合专利“单一性”要求下,从“1项独权+若干项从权”发展到“多(独权+若干项从权)”。如独立权利要求数大于2个,称为“多独立权利要求项”,而“多独立权利要求项”的专利称为“多独立权利要求项专利”。为此,课题组曾分析研究了权利要求的层级结构与引用模型的构建[4]。
  2 专利费用各阶段的差异
  在高质量的专利审查背景下,高质量权利要求书和高质量的专利申请文本更加重要。随着专利质量的提升,申请人将会淡化专利数量指标而更侧重于产出高质量专利。而高质量专利申请材料中,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和权利要求项数是重要参数。本研究中将独立权利项数要求大于2且权利要求总数大于10的专利称为“多权利要求项专利”。
  代理机构从接到申请人技术交底书开始到取得专利证书,有4个关键“点位”:①接受案子;②确定立案;③提交申请;④取得授权。从“接受案子”到“确定立案”属于初步判定阶段,通过初步检索判断该案是否具有专利三性;“确定立案”到“提交申请”属于撰写修改阶段,再次进行检索和分析,完善专利的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正式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申请;“提交申请”到“取得授权”属于专利实质性审查意见的答复和复审答复阶段,部分专利可能“驳回”或“视撤”。根据统计,近年来中国发明专利的授权比例在40%~45%。
  专利费用差异主要体现在申请阶段、复审阶段、授权后的官费和代理费用等。假设:①某申请人A1和A2不属于减免费用的机构,他们各自与某代理机构B签订的专利代理合同中约定的发明专利代理费用单价P0相同。②申请人A1处于需要专利数量的增长阶段;申请人A2已经进入专利提升质量阶段。③每件专利的权利要求的结构均为“1独权+若干从权”。④申请人A1和申请人A2都向代理机构B提交由申请人初步规划的N件布局而成的专利组合。⑤发明专利授权率均为p。⑥申请人A1和申请人A2的发明专利获得授权后均一直维持到期满权利终止。
  2.1 专利申请阶段费用差异
  通常,代理机构B接受申请人A1发明人提交的专利委托后,再对专利材料进行撰写和修改。申请人A1希望有更多数量的专利,因此一般情况下不会考虑合案。专利代理机构B从申请人A1获得的代理费用为Σ(申报数量×代理单价)=PN。N件专利经答复或复审后,有p×N件专利获得授权。无论是申请人A1业绩还是代理机构B业绩,双方都倾向于这种处理方式。但申请人A1需要按实际件数支付相应的官费和代理费用。
  申请人A2有提升专利质量的实际需求,要求对N件专利进行部分合并,假设经合案后为N/2件,专利代理机构B从申请人A2获得的代理费用为Σ(申报数量×代理单价)=PN/2。经答复或复审后,有p×N/2件专利获得授权。申请人A2因为不追求专利数量而强调专利质量,该批专利申请的官费和代理费用均有减少,所以A2更倾向于该方式。但代理机构B无论从获得代理费用角度,或者代理机构授权业绩角度,可能不倾向于专利合案。
  2.2 专利复审的费用差异
  由于多种原因,尤其是有多项独立权利要求的发明专利及质量较高的发明专利,发明人和代理师需要在答复阶段以及复审环节就审查员的对比文獻陈述其专利的技术方案和保护范围的区别,以说服审查员对专利技术特征、技术方案及创造程度的认可。
  因为有专利复审环节,因此申请人A1或申请人A2需要向专利代理机构B支付一定的复审代理费用。通常情况下,申请人A1比申请人A2可能付出的专利复审费用更多。
  因此,从复审费用分析,申请人A2更愿意接受专利合案。
  2.3 专利年费的费用差异
  授权专利通过缴纳年费以维持其有效性。按照目前授权的发明专利年费(暂不考虑减免费用情况)计算出申请人在专利满3年、5年、8年、10年、12年、15年、20年的年费支出情况,见表1。
  上述案例中,申请人A1的p×N件专利均获得授权,申请人A2获得p×N/2件授权。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申请人A1和申请人A2各自缴纳专利年费的差别越来越大。
  因此,授权后专利年费考虑,申请人A2其更愿意接受专利合案。换言之,申请人A2可以节约出更多专利年费以申请更多的专利。
  2.4 代理费用的标准是高质量专利的瓶颈
  专利代理费用通常有申请阶段的代理费用、复审阶段的代理费用等;专利其他费用包括:申请阶段的官费、复审阶段的官费、授权前的官费和授权后专利年费等。如申请人属于可减免费用的机构,单件专利的官费有一定的差异。
  2.4.1 低价竞争状态下不可能出现高质量专利。高质量专利需要代理机构和代理师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用于理解技术方案和发明人的目的、检索分析必要的技术特征、与发明设计人多次交流、撰写权利要求书、修改专利说明书等。
  明显低于行业市场价格的专利代理费用参与市场竞争有几种情况:代理机构不计代价的广告型投入;代理机构尝试进入一个新领域或企业;企业可能形成数量较大但质量一般的专利;代理机构偏向于获得短期效益等。因此,长周期分析,无序竞争或不良竞争状态下,代理机构只是追求专利代理数量,而产出高质量专利精品的概率较小。
  2.4.2 固定价格方式不利于高质量专利产出。目前,最普遍的情况是:代理机构无论是一个或多个,企业的三类专利的申请分别有一个固定的代理价格。
  按类别对专利代理费用固定定价后,有两方面的益处:计算简捷,包括申请人和发明人对专利的投入预算、代理机构专利收益预算等;账目清晰,包括申请人财务记账、代理机构财务记账。   市场竞争情况下,统一的固定价格过高,申请人可能会有疑虑,包括几个方面:专利代理服务是否值这个价格?如何界定?为什么不选择市场上也有价格低但宣称质量高的代理机构?
  而统一的固定价格过低时,申请人也有一定的担心,包括:代理机构、代理师是否有足够的精力为申请人全力服务?代理机构、代理师是如何保证专利质量?
  同时,固定专利代理价格无法体现出专利质量,包括说明书撰写、权利要求书撰写、审查意见的答复等环节的质量。
  3 探索以专利质量为依据的代理费用模型
  从上述分析看:形成多权利要求项数的专利的瓶颈之一是如何以专利质量确定专利代理费用。
  3.1 代理费用的结构设计
  申请人将科技活动的成果申报专利后,都希望能够获得授权,并且授权专利尽可能质量较高。因此,申请人有必要对专利代理费用的结构进行规划和设计。具有多权利要求项数的高质量专利的代理费用要考量的主要因素包括:是否申请专利;专利申请时的权利要求项数(独权和从权);专利是否授权;授权时的权利要求项数(独权和从权)。
  申请人可以尝试按照检索、申报、授权三个阶段向代理机构支付专利代理费用,部分专利经初步检索分析后,认为不具有专利三性的,代理机构向申请人说明后,申请人应果断放弃专利的申请,但申请人向代理机构支付初步检索分析费用。
  经代理机构检索分析具有一定授权前景的,在正式申报时,申请人向代理机构支付提供专利代理费用,专利代理费用可分为基础费用和附加费用两部分。其中的附加费用,旨在提升代理机构的积极性,促使代理机构和代理师必须充分检索分析比对、认真研究技术方案和技术特征、仔细撰写修改专利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研究专利的答复或复审,使专利能够获得授权。
  3.2 代理费用结构模型设计与简析
  模型设计的基本假设:代理费用划分为专利申请、授权两个阶段;申请、授权两个阶段的代理费用由基本费用和附加费用两部分组成;附加费用分为独权附加费用和从权附加费用;独权附加费用标准明显高于从权附件标准。
  根据授权阶段基本费用的构成,设计为授权激励模型和阶段支付模型。
  3.2.1 授权激励模型。设计的授权激励模型,见表2。
  授权激励型模型分析:申请阶段除基础代理费用P0外,增加有附加费用;授权阶段有激励费用P3,增加有附加费用。模型I鼓励代理机构和代理师注重专利质量,利于形成高质量专利。因为有授权激励和附加费用,代理机构和代理师也希望专利能够授权。与上述案例的申请人A1相比较,该模型下,申请人尽管多付出了部分费用,但专利授权的概率可能相对会更大,专利质量也相对更高。
  在式①中:k1×n1为申请阶段独立权利的代理费的附加费用,k2×m1为申请阶段从属权利的代理费的附加费用;k3×n2为授权阶段独立权利的代理费的附加费用,k4×m2为授权阶段从属权利的代理费的附加费用。
  其中:k1、k2、k3、k4为相应的权重(即单项费用标准);n1、m1分别为申请阶段独立权利增加项数、从属权利增加项数;n2、m2分别为授权阶段独立权利增加项数、从属权利增加项数。
  3.2.2 阶段支付模型。设计的阶段支付模型,见表3。
  阶段支付代理费用模型分析:专利代理费用P0分为申请阶段的基础代理费用P1、授权阶段基础代理费用P2两部分,P1+P2=P0。与模型I相比较,使得代理机构在专利的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的撰写修改阶段投入更多,如果想拿到更多代理费用就必须确保高质量专利申请获得授权。因为申请的专利不会全部授权,代理机构的收益风险更大,即P2代理费用可能无法得到。
  因此代理机构希望P1尽可能占比更高,而申请人则希望P2尽可能占比更高。
  在式②中:s1×n1为申请阶段独立权利的代理费的附加费用,s2×m1为申请阶段从属权利的代理费的附加费用;s3×n2为授权阶段独立权利的代理费的附加费用,s4*m2为授权阶段从属权利的代理费的附加费用。
  其中:s1、s2、s3、s4为相应的权重(即单项费用标准);n1、m1分别为申请阶段独立权利增加项数、从属权利增加项数;n2、m2分别为授权阶段独立权利增加项数、从属权利增加项数。
  3.3 两种代理费用模型的特点
  与现有的常规代理形式相比,模型I或模型Ⅱ的突出特点是增加了与权利要求项数相关的费用,模型I显得更加温和,模型Ⅱ则更有挑战性。因此,无论模型I或者模型Ⅱ,都能够有效促进形成高质量专利申请文本、获得的授权专利具有更高质量。
  3.4 使用两种模型时的注意事项
  无论采用模型I或模型Ⅱ时,发明设计人所在的企业需要注意几个环节:
  ①企业专利管理环节:认真分析权利要求书的层级结构和权利引用关系,严格审核独权数量和从权数量(包括特殊权利要求项),及时与代理师沟通在合理保护范围内哪些从权能够合并;必要时引入专利分析机构(第三方)进行权利要求项的审核。
  ②财务审计及监察环节:每件专利申请需要提供独权数量、从权数量的说明资料,并经过专利管理人员的核准手续。
  ③专利代理招投标环节:对于专利的独权、从权基本项数应明确提出具体要求,确保申请人的每一件专利申请质量;明确对代理机构年度考核的具体指标和要求;明确考核结果对代理机构业务量的后期影响。
  ④设置诚信红线。要求代理機构以诚信为本,不得为增加从权数量而拆分原本能够合并的权利要求项,提交代理发票时需要同时提供权利要求项的层级结构及引用关系分析资料。
  4 实证及简析
  到2020年12月底,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以下简称郑州烟草院)专利申请总量2 176件(其中:国内发明1 472件;海外专利申请5件);授权总量1 261件(其中:国内发明689件;日本、美国各1发明利授权)。郑州烟草院的专利申请以发明专利为主,约占各年度总申请量的66%以上;授权专利中,发明专利占50%以上。   郑州烟草院对专利的代理服务进行的招标活动初步采用了激励模型。通过实际运行,效果比较明显,专利质量稳中有升,尤其表现在权利要求项数方面有稳步提升。
  4.1 样本选择:
  选取2011—2020年郑州烟草院的发明专利的部分样本进行统计和分析。各年度发明选取样品占当年该类专利实际数量的平均比例达87%。
  4.2 专利申请时权利要求项数统计及计算
  统计与计算的具体步骤为:a.统计某年度某类别专利的权利要求项数;b.分别统计各权利要求项数的专利样本数量;c.统计相应的权利要求项数总量和专利样本总数量;d.求出当年某类别专利权利要求项数的加权平均值。
  4.3 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的权利要求项数均值曲线及趋势
  通過计算出各年度的发明专利权利要求项数平均值,绘制出发明专利权利要求项数均值及趋势图(见图1)可见:2011—2020年郑州烟草院的专利申请权利要求项已从4.56项提高到9.24项,进步显著。
  4.4 专利的权利要求项数均值简析
  每件专利的技术领域、技术方案、创新点及保护范围、代理师认知、代理机构的质量把控等存在差异性,仍有需要改进和提升的空间。在企业今后的招标活动中,改进、优化招标的具体指标及要求,探索增加专利代理附加费用等方式,促使代理机构的专利申请文本实现高质量,所有专利权利要求书的结构尽可能满足“1独权+9从权”,而且形成更多的“多(独权+若干从权)”结构的高质量专利及组合。
  5 结语
  高质量专利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本文初步探索了的专利代理费用的授权激励模型和阶段支付模型并进行理论分析,提出了使用两种模型时的注意事项,旨在促进专利申报时采用“多(独权+若干从权)”结构形式,使专利技术方案得以更全面保护,为创新型企业、技术发明人、专利管理人员、代理机构和代理师在提升专利质量方面的各种尝试提供借鉴,启发相关人员对专利多独权形式设计以及协调创新的管理研究等。
  参考文献:
  [1] 卢志菁,罗朝觉,李凌,等.专利背景技术的检索与分析:基于烟草专利质量提升的实践探索[J].河南科技,2020(9):52-56.
  [2] 卢志菁,王金棒,杨叶,等.简析烟草企业专利技术的挖掘和布局:基于专利素材和文本质量角度[J].河南科技,2020(27):61-65.
  [3] 孟庆华.探讨创新型企业选择专利代理机构的原则:基于经济学和专利质量角度[J].河南科技,2019(21):20-24.
  [4] 孟庆华,胡云飞,黄军委,等.专利权利要求书的层级结构与引用模型的构建及实证[J],河南科技,2020(12):67-73.
其他文献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2005年全国胃肠激素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3月25-27日在杭州举行,来自国内外2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期刊
期刊
目的 探讨血栓性疾病中血小板相关组织因子(TF)蛋白水平和活性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Sepharose 2B凝胶柱分离纯化血小板,ELISA法测定洗涤血小板破碎液TF蛋白含量;一期血浆凝固时间测定血小板相关TF促凝活性。结果 正常人静息血小板TF蛋白(16.37±6.39)ng/L,未活化的血小板促凝活性为(0.89±0.26)U/ml,胶原活化后的血小板促凝活性为(2.27±0.24)U/m
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叶酸补充治疗可以减少Hcy水平,然而高胱氨酸血症(HHE)的致病机制及叶酸的保护机制还不完全清楚。为了探讨Hcy及叶酸对纤溶系统的影响,我们首次研究了生理及超生理浓度的Hcy与叶酸共同作用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抗原合成及mRNA表达的影响。
期刊
患者男,46岁.主因"皮肤瘙痒、乏力、四肢软瘫1.5年"于2004年6月入院.患者1.5年前出现全身皮肤瘙痒,以双手心、脚心痒感为著,影响睡眠,伴全身乏力,手背及颜面部皮肤变黑.当地医院查肝功能异常,静脉滴注保肝药后出现四肢软瘫,查血K+ 1.9 mmol/L,补钾治疗后好转.此后间断出现下肢无力,血K+ 2.0~2.5 mmol/L,补钾后减轻.20年来口干,饮水每日4000 ml,夜尿3~4次
期刊
期刊
我国社会正逐渐步入老龄化,多年以来,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吸引了大家太多的目光,而另一类同样危害严重的疾病——认知功能障碍长期得不到重视。我国的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患者有就诊率和诊断率低的特点,国内调查显示,痴呆患者的就诊率约为23.3%,不到发达国家的一半,漏诊率也高达73.1%。初诊时神经科所占比例为48%;绝大多数照料者未经过培训,有48.8%的照料者并不认为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因此有必要首先
期刊
术前诊断十二指肠球后溃疡合并腹膜后穿孔一例
期刊
从2005年4-7月,由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主办的全国最大规模的面向神经科医生的“阶梯工程——2005年防治认知功能障碍专项继续教育项目”已在全国30个城市胜利召开。此次活动得到了众多国内著名神经领域专家的大力支持及广大神经科医生的热烈响应,进行专题讲课的专家达100余人次,参与医生达5000人次。“阶梯工程”的召开促进了中国神经病学界的发展,为神经科的医生提供了交流与学习的平台。
期刊
目的 探讨血浆中血栓前体蛋白(TpP)浓度变化,在诊断DIC或前DIC状态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技术测定47例健康正常人,77例临床不同疾病血浆中TpP浓度,同时检测DIC相关指标,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各临床病例DIC组、未发生DIC组血浆中TpP浓度(11.20±5.10)mg/L均显著较正常组高(1.29±1.02)mg/L(P<0.001);DIC组(13.20±7.96)m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