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树上的喜鹊》(统编本二下)教学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483294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本解读
  《枫树上的喜鹊》是一篇童话故事,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以“我”童真、童趣的眼睛看周围事物,告诉学生“童话就在我们身边,人人都可以创造童话”的道理。
  课文配有两幅图画。第一幅图是渡口旁的枫树上有一个喜鹊窝,有助于学生了解枫树与喜鹊窝的位置关系。第二幅图展现了太阳初升时的美丽景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喜鹊阿姨教喜鹊弟弟学知识的场景,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
  课文共有13个自然段。第1 自然段写了我们村的渡口旁有棵枫树,树上有个喜鹊窝,“我”喜欢枫树和喜鹊窝。第2~4自然段写了“我”称呼喜鹊为喜鹊阿姨,称呼6只小喜鹊为喜鹊弟弟。第5~13自然段写了“我”有空便看望喜鹊弟弟,听喜鹊阿姨教他们学知识。
  课文处处洋溢着“我”对喜鹊的喜爱之情。全文语言通俗生动,情节可爱有趣,给学生编织了一个美丽而奇妙的童话世界。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学会书写8个生字。
  2.默读课文,了解“我”喜欢的事物,读出喜爱之情;关注标点,分角色读好第6~12自然段。
  3.模仿课文富有童趣的语言,在丰富的情境中迁移运用,想象表达,创意表达。
  教学过程:
  板块一:整体感知,认读字词
  1.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师范读。
  (2)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力求读通读顺。
  (3)生分节读课文,师相机正音。
  “荫、拼、案、伞、便”是前鼻音;“撑、冈、懂”是后鼻音。“教、便”是三拼音节。
  2.认识“枫树”,识记“伞”“蔽”。
  (1)课文中的“枫树”是怎样的?
  ①它好像一把很大又很高的绿色太阳伞,一直打开着。
  识记“伞”:播放“伞”字的演变视频,明确“伞”字是个象形字,形状像一把伞。
  ②它的绿荫遮蔽了村里的渡口。
  识记“蔽”:“蔽”可以拆分成哪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与这个字有什么联系?
  “蔽”是个形声字,由“艹”和“敝”合成,“艹”是形旁,表示用草遮掩,“敝”是声旁,表示“蔽”的读音。
  认读“遮蔽”,你发现了什么?(这个词语是由意思相近的两个字组成的)
  你还能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吗?如“寒冷”“呼叫”等。
  (2)指导学生朗读句子。
  抓住比喻句和“遮蔽”一词,读出枫树的高大茂盛。
  3.识记“渡”,认识“渡口、渡船、渡河”。
  (1)“渡”是个生字,你有好办法记住它吗?
  “渡”也是个形声字,可用拆分法识记,还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
  (2)出示课文插图,理解“渡口、渡船、渡河”。
  “渡口”指过河的地方;“渡船”指过河用的船只;“渡河”指撑着渡船到对岸。
  4.识记其他形声字。
  出示:撑、拼、懂、姨、游、教、荫、案。说说识记方法,读一读。
  “撑、拼、懂、姨、游”都是左形右声。“教”是左声右形,是多音字,比如教(jiāo)书、教(jiào)师等。“荫”是上形下声。“案”是上声下形。
  5.了解我的发现:學习喜鹊的活动,识记“母、弟、戏”。
  我喜欢站在枫树下,抬头看喜鹊。我发现喜鹊阿姨很忙,她在忙什么呢?
  要点:喜鹊阿姨在教喜鹊弟弟学知识。
  (1)识记象形字“母”:
  出示“母”的古文字,讲解:在“女”的古文字基础上演变而来,本义指婴儿的生育者、哺乳者,文中指事物的本源。
  (2)识记“弟”:
  借助字谜记忆字形:头戴兔儿帽,身穿弓字衣,身子站得直,一脚向左踢。
  (3)识记“戏”:
  “戏”也是形声字,但简化后不容易分析,可用故事法识记:舞台上手(“又”)拿着“戈”在对打,那是演戏,不是真的。也可用部件法识记。
  板块二:朗读课文,感受情趣
  1.默读课文,品味情感。
  (1)默读课文,圈出喜欢的事物(枫树、喜鹊)。
  认读“喜鹊阿姨、喜鹊弟弟”。
  在“我”眼中,喜鹊不再是普通的鸟儿,而是“喜鹊阿姨”和“喜鹊弟弟”,足见“我”对他们的喜爱。把“喜鹊”当作人来写,这是童话的语言。
  (2)再读课文,分别用直线和波浪线画出喜欢枫树、喜鹊的语句。
  2.分组出示喜欢枫树、喜鹊的语句,有感情朗读。
  以生自读、师范读、生合作读等多种形式,体悟喜欢之情;注意语句的停顿、重音的变化。
  3.角色朗读,趣味朗读。
  喜鹊阿姨会怎么教喜鹊弟弟呢?喜鹊弟弟又会怎么学?
  出示第6~12自然段,我们来分角色模拟。
  要点:关注“感叹号”,读出喜鹊阿姨教学示范的干脆利落;关注“省略号”,读出喜鹊弟弟还学了很多拼音字母,意犹未尽的感觉;关注“问号”,读出喜鹊阿姨问的语气。喜鹊弟弟的回答是由一个“鹊”、两个“鹊”、三个“鹊”连接而成,读出轻快的节奏。
  4.师生接读课文,演绎童话。如:
  师:我们村的渡口旁有一棵枫树——
  (生:我很喜欢它。)
  师:枫树上有一个——
  (生:喜鹊的窝。)
  板块三:创境表达,发展语言
  1.学习运用句式“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1)出示句子:我看见喜鹊阿姨站在窝边,一会儿教喜鹊弟弟唱歌,一会儿教他们做游戏,一会儿教他们学自己发明的拼音字母……   (2)喜鹊阿姨教喜鹊弟弟做了哪些事情?
  提示:唱歌、做游戏、学拼音字母。
  (3)这么多的事情,用“一会儿”串起来,让我们感受到了喜鹊阿姨教得认真、喜鹊弟弟学得努力。我们也来学着说一说。
  小朋友们在公园玩,一会儿______________,一会儿________________,一会儿_____________。
  星期天,妈妈忙得不可开交,一会儿___________,一会儿__________,一会儿__________。
  要点:由扶到放,先补充式练习再自由表达。
  2.读读鸟语,学习表达。
  (1)回顾课文,师生对说。
  ①喜鹊弟弟跟着喜鹊阿姨学拼音字母,说:“鹊,鹊,鹊……”
  我知道,他们是在读:“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喜鹊阿姨指着上升的太阳,说:“鹊!鹊鹊鹊?”
  我知道,她是在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喜鹊弟弟快乐地回答:“鹊!鹊鹊!鹊鹊鹊!”
  我懂得,他们在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对“鸟语”的解读也可以不局限于文中答案,力求多元,为后面的创意表达做准备。
  (2)创设情境,学习表达。
  ①我看见喜鹊阿姨找了一条虫子回来,站在窝边。喜鹊弟弟一齐叫道:“鹊!鹊!鹊鹊鹊!”
  我懂得,他们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点:呀!虫子!我们可以饱餐一顿啦!……
  ②喜鹊阿姨把虫子送到喜鹊弟弟嘴里,叫起来:“鹊,鹊,鹊……”
  我知道,她是在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点:慢慢吃,别着急呀!
  提示:揣摩情境,发挥想象,自由表达。
  板块四:关注结构,学写汉字
  1.整体观察,区分结构。
  (1)出示生字:伞、弟、姨、便、教、游、戏、母。
  (2)观察结构,尝试分类。
  2.分类指导,书写生字。
  (1)左右結构:便、姨、戏、教。
  便:左窄右宽,窄让宽,“便”字竖撇不出头。
  姨、戏:左窄右宽,窄让宽,避让穿插很友好。
  教:左宽右窄,中间避让穿插。
  (2)左中右结构:游
  游:顺口溜识记“水在方方池子中,大人孩子去游泳”,强化“游”字右下部分是“子”。
  (3)上下结构:伞
  伞:“人字头”撇捺的交点落在竖中线上,下部的竖对准撇捺交点。
  (4)独体字:母、弟
  母:厘清笔顺,书空记忆;竖折和横折钩形成偏斜之势,斜中求稳。
  弟:观察识记笔顺,“弓”字要较扁,横画间隔均匀,竖画站得直而稳。
  资料链接
  一、内容注解
  1.作者简介
  郭风,原名郭嘉桂,祖籍福建莆田。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献给了散文、散文诗和儿童文学的创作事业,结集出版作品50多部。
  2.专家评论
  (1)一旦沐浴在郭风的童话里,你就开始沐浴在春风里,沐浴在阳光里,沐浴在一股浓郁的扑面而来的花香里。
  ——圣野(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诗人)
  (2)再没有像郭风这么纯净天真透明的老人了,他的文是干净的,人也是干净的。他就是个小顽童,有一颗孩子的心。
  ——王炳根(冰心研究会会长、冰心文学馆馆长)
  二、拓展阅读
  《会飞的种子》《蒲公英的小屋》《孙悟空在我们村里》
  (作者单位:江苏江阴市徐霞客实验小学/江苏江阴市辅延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郭艳红
其他文献
科幻作品是很多高年级学生喜爱的一种文学类型。然而,长期以来,这类作品没有得到主流文学界、教育界的关注和重视。2015年8月,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凭借《三体》荣获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2019年2月,根据刘慈欣作品改编的电影《流浪地球》热映,在读者中掀起一股科幻阅读热。那么,科幻作品和科普作品有什么区别?什么样的科幻作品才是优秀的?这些都是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了解的常识。为此,笔
作为教育改革标志性的学科,中小学语文教材“一纲多本”的时代正式终结。2017年9月,我们开始使用小学语文统编本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经过初步的探索性研究尝试,我们以为新教材具有较鲜明的三个特征,即:继承性、时代性和实践性。据此,我们历经新教材使用和课堂教学过程后,有如下感悟:  一、继承:渗透传统“蒙学”篇目内容  继承国学传统,既是国家意志的真正体现,也是语文学科的必然担当。古代儿童的基本课程
统编本语文教材在编排体例上最突出的创新点之一就是建构了“三位一体”教学体系,即“教读 自读 课外阅读”。基于统编本教材的“引子范本”教学,探究语文教学向课外阅读延伸的过程,即是“以文引文”“以一推类”“以篇带本”阅读教学模式建构的过程,与统编本教材编排体例不谋而合。“引子范本”是指可以撬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优质文本。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尝试选择优质的有价值、可示范、能生长的功能性文本为“引子”。在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学默读,学做记号,能根据实际问题提取信息。  3.感知作者生动的语言和运用对比表达父亲喜爱鸟儿的写法,主动积累喜欢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学说句子  1.谈话:世间万物皆可爱,一草一木都有情。同学们,你能告诉我你最喜欢什么吗?你能用一句话说两个喜欢的事物吗?谁还能用一句话说说三个喜欢的人、事或物?  2.学说:到底该怎么说?怎么
“语文课原来还可以这样上”,这是对《花瓣飘香》的再次教学后的感悟。  《花瓣飘香》是我上的一节汇报课,仓促准备,教学环节的设计和课堂教学效果都不尽如人意。课后,张敬义老师对这节课给予点评并提出建议:“教师要有语用意识,课前要深入研读文本,理清作者写作思路,并思考如何把教课文转化为学表达。”  谨记老师的教诲,我再次走进文本,用心揣摩。这篇课文紧扣“懂事”这一主题,主要以对话形式展开,选取小女孩给生
教学目标:  1.认识“曹、称、员”等14个生字,会写“称、秤、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理解文中称象的两种办法,通过对比朗读,体会“才、直、到底”等词语表达的意思。  3.通过“读、思、叙、议、演”等学习活动,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一杆秤,称一称,谈笑声里长学问  1.奇怪的“秤”。  (1)出示电子
2011年版课标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是语文学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从三年级开始,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在普通单元中出现了“综合性学习”。在三、四年级两次“小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学生分别围绕“中华传统节日”“轻叩诗歌大门”两大主题进行了初步探索,相对具备了一定的综合运用语文能力的基础,可开展时间较长、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经常会思考、会问这些问题:何为语文?语文为何?语文何为?思考这些问题,缘于我对语文这门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性质、本体特征和目标的拷问。  焦鹏程老师提出“要基于儿童立场、生活维度、生命高度教语文”。从提法上看,不论是“儿童立场”,还是“生活维度”,抑或是“生命高度”,都不是什么创新的主张,似乎是一种“杂烩”,但从语文教学的原理、现行教学的实情方面分析,坚守儿童立场、生活维度和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清幽、陶醉”等词语。  2.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简要概括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3.涵泳语言,朗读语段,从贝多芬的言行中体会他的情感,感受音乐家对穷人的同情和穷人对音乐的热爱。  4.初步感受联想的表达作用,体会《月光曲》的魅力,背诵课文第9自然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音乐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贝多
语文要素作为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单元编制的重要元素,在单元中并非如同文本、提示、练习题等实体,它是以非实体的方式,存在于单元学习的过程与情境之中,表现为学习的策略、视角、方法、工具等。它既是指对学生单元语文实践的指导,又是指学生单元学习的结果。但是教材中的语文要素一旦以很少的文字被提炼出来,就成为抽象的概念,就容易陷入“要素空转”,即要素并没有落实到学习过程中成为学习体验,而是简单地从课文中抽取出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