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天空为APEC而蓝

来源 :对外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次成功的国际会议的代价是什么?随着一系列政府命令开始生效,为了让中国首都为将于周三开始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峰会做好准备,烟雾弥漫的天空、搅乱的工作日程、突然断奶的孩子等等这一切,似乎都是值得的。中国节能协会网站上的一篇报道则写着“备战APEC”。
  其中许多措施都旨在让这座城市被污染的天空变得干净。周一,用于缓解交通和排放的特殊规定生效,下令机动车按车牌尾号实行单号单日、双号双日行驶。多则新闻媒体报道和传闻称,这一规定影响了人们出行,以及部分卡车对食品和其他货物的运送,包括牛奶宅配。
  为了减少交通拥堵,方便前来的政要,政府机关和学校已被要求在会议期间放假,用这里的出租车司机的话说叫做“交通管制”。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为了补假,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和学生不得不同意,在上一周和下一周连续两个周末的部分时间上班和上课。
  这就意味着,同时有成员在政府机关和私营领域工作,或是同时有孩子在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就读的家庭,放假时间不同,导致了安排方面的问题,乃至争吵。感觉到或许可以从辛苦的工作中脱身几天,许多帮助富人打扫卫生、照料孩子的低收入“阿姨”希望在这几天请假,结果却被愤怒的雇主断然拒绝。
  此外,官方通讯社新华社报道称,因为会前几天就要封闭不能回家,APEC峰会会场的服务员屈丹不得不早早地给孩子断奶。
  “我很珍惜这次机会,”屈丹告诉新华社,“然而孩子才一岁,还没断奶。”
  她镇静地说道,“冷不丁断奶自己心里有些受不了。前几天晚上,想到即将断奶,我还哭了一场,说舍不得孩子。老公安慰我说没事,特别理解我。我觉得有些个人的困难就自己消化吧。”
  最令人震惊的可能是政府命令工厂关闭,以“消除”北京的污染的举措。这实际上意味着,为了不破坏目标,放缓增长,这些工厂事先增加产量,官方媒体的报道称这个过程为“调整生产”。这转而可能加剧了10月份的空气污染,该月的污染确实非常严重。
  “有害”或“重度污染”的空气已经成为这个季节的常态,而“秋高气爽”的秋季本应该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十月的大部分时间中,雾霾都笼罩着北京,促使人们戴上了防污染的口罩,导致北京国际马拉松赛的选手们放弃比赛,大家都在抱怨——从商店店员到交际名流。
  北京梅塔科咨询服务公司总裁许中波接受电话采访时表示,“钢铁厂很早之前就接到政府的消息,在APEC期间要停工,所以他们调整了生产计划。”这意味着10月份的空气污染非常严重,但11月的情况可能会好转。
  许中波表示,那些通常会关闭进行维护的设备保持运行,因此很容易增加产量。
  “一般因为设备能力有限,80%的机器会用来生产,20%的机器处于检修状态,”他说。“但现在因为11月以后都不能开工了,所以工厂方面会将100%的机器都用来生产。”
  钢铁厂污染最大的生产程序是烧结工艺——熔炼过程的一部分。“这个程序是整个生产过程中污染最大的程序,所以可以說是造成前段时间雾霾很严重的原因之一,”他说。
  他解释称,设备通常在经过清理和检查后投入使用,但为了增加产量,工厂现在已经跳过这一步。结果带来了破坏性很大的污染,导致很多人咳嗽,伸手去拿口罩。但对于政府来说,这么做似乎非常值得。
其他文献
东深供水工程北起东莞、南到深圳,引东江水以济香港。作为新华社对外部的编辑对此早有耳闻,但从未实地踏访。今年3月恰逢东深供水50周年,新华社对外部与广东分社合作,联合香港分社、江西分社共同策划实施“东深供水50周年”全媒体融合报道,作者有幸参与了采写编发的全过程,从中获益良多。  通过与分社记者的并肩作战,手中的稿件再也不是干巴巴的材料堆砌,每一个地名、每一个故事都变得有血有肉、生动丰满,处理起来也
期刊
近来,新华社上下劲吹融合发展之“风”,海外分社闻“风”而动。新华社欧洲总分社作为海外试验田,在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方面做出了多种尝试,收到了积极效果。2014年9月15日新华社总编室在《值班简报》第176期援引新媒体中心统计数据称:9月1日至7日,欧洲总分社以“新华欧洲”账号为新华社发布客户端供稿186条,位居客户端媒体账号第一名。欧洲总分社自8月11日开始以“新华欧洲”账号为新华社发布客户端供稿以来
期刊
2014年11月至2015年4月,笔者在日本讲谈社研修了近5个半月。讲谈社是日本最大的综合性出版社,与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间的出版交流项目持续了二十多年。作为第23期研修生,笔者与其他两位业内同行一起走进这家日本出版巨头。在讲谈社,从销售部门到图书、杂志编辑部、数字出版部,我们与讲谈社员工交流切磋、参与业务例会,每个部门多则一周、少则3天。这次研修为我们近距离观察日本出版现状、了解日本人对中国
期刊
新闻评论历来是国际新闻的重要报道领域,一直以来,作为国家通讯社,新华社对新闻评论产品(包括社评、评论员文章、时评、述评等)高度重视。在对外报道中,因为用户、受众的特殊属性,新闻评论尤其需要记者、编辑“独具慧眼”和“推陈出新”。笔者以多年来执笔和经手的时评、述评入手,试从选材和立意的角度,梳理一些对外新闻评论的写作经验和需要规避的问题,供同业参考指正。  一、选材:既要回应社会热点,也须摆脱思维定势
期刊
国外主流媒体的海外分支机构是如何运作的?面对数字时代的挑战,它们如何转型?BBC国际部主任彼得·霍罗克斯2014年11月14日发表题为《印度分部如何引领BBC创新》的讲话,介绍了BBC印度分部的总体运作情况、在当地发展新媒体方面所做的尝试、与当地媒体的合作关系及未来发展规划等。这些情况对于我们了解国际主流媒体海外分支机构的运作和创新颇具参考价值。  在印度,BBC在国际媒体市场的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
期刊
在上海闵行区一处建筑工地上,可以看到多栋没有完工的混凝土楼房框架,停工的起重机静静立着,施工垃圾四处堆放,这里本来是个可容纳近4万人居住的经济适用房项目,但现在却成为中国经济正在放缓的佐证。  “这里已经停工近一年了。”一名自称住在那里看守工地的胡姓男子说。  “没钱了,他们只好停止向建筑工人发工资。”他说。  尽管中国为防止经济放缓,自去年初以来批准的基建项目价值已接近2万亿元人民币,但项目停工
期刊
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在与国内外记者的见面会上做了1500字(包括标点在内)的简短讲话。新华社(Xinhua)、英国广播公司(BBC)、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等国内外媒体均迅速做了英译,外文出版社(FLP)在2014年出版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里也对该演讲稿做了英译。对于国际社会而言,习近平当选总书记后的首次讲话成为外国政要、研究人员、普通读者了解中国领导人未来
期刊
近一个月内国务院常务会议两次列入议题、各级政府部门争相出台扶持政策、一年累计项目规模超万亿元……在很多人眼中还是新鲜概念的PPP,如今正成为政府和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模式。种种迹象表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中国正进入一个以PPP为标志的新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时代。那么,在这一合作中,政府将开启一场怎样的民资盛宴?  政府与民资共舞,分享每年上万亿元PPP盛宴  如果说新型城镇化建
期刊
国家话语权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2014年中国的对外传播可以说是这项系统工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时间段。这一年,中国的对外传播进入了理念更先进、方法更科学、推动更有力、成效更扎实的一个新起点、新阶段。更加深入传播中国价值观念,启动实施“感知中国”等系列对外传播工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专门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涌现出了以新华社发布、人民日报客户端和澎
期刊
一、瑞士演讲首开先声 中国故事人尽可讲  当一个中国公民的双脚迈出国门,他就当然地成为中国形象的传播者。各国民众常会通过中国人讲述的故事,碎片化但却真切地感知中国。身处海外的中国公民,如何借助讲述中国故事传播我们的主流价值,这是每个中国人的社会责任。24年前初出国门的我,在瑞士奥尔滕市第一次运用讲述中国故事的方式,不仅有效拉近了瑞士人民与今日中国的距离,也拉开了自己投身公共外交生涯的序幕。  那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