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造就了“万众痴迷成功学”

来源 :新传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eamye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谈起人们对成功学的热捧,作家许知远曾对媒体说:“这是我们整个社会愚蠢和扭曲的征兆。我每次去机场看到大屏幕宣传怎么样怎么样成功,学校里也是。我觉得整个中国人的精神空间基本上被房子、车子和股票塞满了,这是非常可悲的现状。”
  从书店到地摊再到机场航站楼,摆在显眼位置的总是那些成功励志类或教人发财之道的书。这是大陆的特色,国人的爱好。
  刚毕业的大学生也在追赶“成功”列车,唯恐落后一步。2015年应届毕业生选择创业比例达到6.3%,而去年同期仅为3.2%。这些人中仍有超过半数的大学生创业是为了“挣更多的钱、追求‘自由’、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谈起人们对成功学的热捧,作家许知远曾对媒体说:“这是我们整个社会愚蠢和扭曲的征兆。我每次去机场看到大屏幕宣传怎么样怎么样成功,学校里也是。我觉得整个中国人的精神空间基本上被房子、车子和股票塞满了,这是非常可悲的现状。”
  物质财富=个人成功?
  2013年底,法国市场调查公司益普索发布了一项调查,在20个受调查的国家中,中国人对于物质的热衷度远高于其他国家,位居榜首。有71%的中国人表示,物质财富=个人成功。从全球来看,仅34%人同意这一观点。在美国和日本,近八成人反对将物质等同于成功。而在瑞典,高达93%的民众对这一看法嗤之以鼻。
  此外,美国一家网站向许多“90后”提问,中国梦对他们意味着什么。答案不是“国家繁荣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是房子、车子或有魅力的另一半。
  对多数中国人而言,财富成了成功的标志,有钱成了身份的象征。
  从国人在微信圈如何炫富也能看出来,无非就是汽车方向盘、品牌的LOGO显露、别墅落地窗自拍等等,传递的信息自然是:我很有钱。
  将财富视为人生目标也无可非议,但如果将其作为衡量他人是否成功的尺度,显然是狭隘的。有人喜欢知识,视金钱如敝屣;有人喜欢冒险,对名利毫无眷恋;有人喜欢安宁,偏居一隅而自得其乐;有人不以买房为目标,意在远方……而如果将后面这些人统统打上“失败者”的标签,那么这个社会将变得多么单调乏味,而照此标准,成功人士永远是少数,多数人会活在挫败感中。
  前文提到,美国大多数人反对将物质等同于成功。他们如何定义成功呢?
  美国运通公司最新的一项民调显示,52%的美国人认为人一生成功的标志不是看是否拥有更多的财富。调查中22个成功人生的潜在组成因素中,“有很多钱”仅排名在第20位。对于美国人来说,财富不再是成功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今日的美国人更看重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健康的人生。
  在众多成功人生的潜在组成因素中,85%的美国人认为能有时间做一些重要的事才叫作成功。至于什么是重要的事呢?那就是因人而异了,有的人想当总统,希拉里最典型,现在也没放弃总统梦;有人想环游世界,美国有一个小伙每年只工作6个月,剩下的时间则骑着自行车周游世界。大多数美国人很看重家庭,85%的美国人认为有一个美满幸福的婚姻和家庭,那就是有了成功的人生。
  正是因为丰富多元、因人而异的追求,成功不再是少数人独享的专利。60%参与调查的美国人认为自己已经是成功人士,在余下的人群中有83%的人称自己正在走向成功之路。
  如果按大多数中国人的标准,中国成功人士有多少?《2015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指出2014年末,中国高净值人群(一般指资产净值在600万人民币即100万美元资产以上的个人)规模突破100万人,占总人口比例不到千分之一。按这一标准,绝大多数人都是不成功的。
  為什么会如此狭隘
  对物质的热衷也许是发展中国家的共性。前文提到的,将物质财富等同于成功,58%的印度人持同样态度,土耳其、巴西位列前4名。相比之下,发达国家的物质主义倾向不明显。持同样观点者在法国占34%,在德国占27%,在英国,这一比例仅有16%。
  缺什么就会在意什么。当贫困还在困扰着国人,物质还处于匮乏状态,大多数人刚刚够糊口,略有盈余,与人均财富远高于中国的发达国家相比,国人会显得更看重物质。因为对于发达国家的人,物质生活已经不是主要矛盾,人们不再用豪车、豪宅、奢侈品来炫富。
  除了“发展中国家”这一理由,国人的从众心理也是造成价值观扁平化的原因。
  社会上以物质生活为中心,在从众心理的支配下,大多数人就会很在乎别人如何看自己。人们的人生追求就变得相对单一。
  不仅仅是对成功的标准,对于人生的选择也趋向单一。在学校时,学习成绩是衡量的唯一标准;在社会上,财富成了多数人的标准。三十岁不结婚的女性被打上“剩女”标签,结了婚不生娃的被视为“另类”,同性恋群体更是只能地下活动,难见天日。
  跟风从众,是一个民族缺乏理性思维能力的表现,不会独立思考,不会独立判断,不能够理性地分析问题,或者即便能够思考,也缺乏特立独行的勇气。
  一个有着跟风传统、从众心理的民族,容易发生血腥暴力事件。从洪秀全的拜上帝教到清末的义和团运动,再到中国的“文革”,起支撑作用的,无不是这样的“缺乏独立思考、容易被煽动”的群体。
  法国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说:“民主国家所努力的是提高人们的心智”,但是“专制国家的教育寻求的是降低人们的心智。”我们的教育从小鼓励服从权威,做一个“乖孩子”,不鼓励独立思考、提出质疑或者特立独行的人。
  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的人,习惯了“随大流”,也不会去思索自己到底想要什么,适合什么。当看到有的人发财致富了,成为别人羡慕的对象,于是一窝蜂地去追求财富。
  忽视自身条件,削足适履
  笔者比较赞成的一种观点是,套用日本管理学家大前研一的话:想做的事就去做,那件事往往是自己最擅长的事情。
  盖洛普调查曾对三十年来各行各业的卓越人士进行系统化研究,结果发现他们的卓越表现,是源于能够在职场上发挥自身的天赋,而不是后天训练出来的专长。调查结果被写成一本书——《发现我的天赋》,阐述一个中心主题:每个人都有天赋,只是大部分的天赋不是被摆错了位置,就是没有努力或没有正确的方法发掘出来。
  大多数的组织都建立在两项迷思上:一、每个人经过学习几乎都能胜任每件事。二、每个人最大的成长空间在于他最弱的领域。
  因此,他们提出的建议是:一、每个人的天赋都是持久而独特的。二、每个人的最大成长空间在于他最擅长的领域。有的人反应不快,但很有耐心;有的人拙于言词,但长于策略性思考;有的人天生就有迷人的特质,这都是一种天赋。为了在工作领域表现优异,获得成就感,个人必须了解自己特有的模式。
  如果说笔者在兜售成功学,其实不然,只是提供了一种思路,因为要发现自己的天赋与兴趣绝非易事。希腊古城特尔斐的阿波罗神殿上刻有七句名言,其中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一句是:“人啊,认识你自己”。而认识自己通常需要持久的努力。
  很多过来人都劝大学生花四年时间弄清楚自己的天赋与兴趣,因为这才是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和优势。然而,遗憾的是,大学生“学非所愿”现象近年来日益凸显。北大一项针对在京高校的调查显示,1/3以上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80%的学生在填报志愿时对所填专业不是很了解。很多人选专业因为“热门”、“名校”、“好就业”,而忽视了自己的兴趣与天赋。
  试想一下,如果鲁迅当年没有弃医从文,可能医学界多了一个普通医生,文学界少了一位大师;如果鼓励钱钟书“刻苦学习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恐怕这方面没有天赋的他也只能庸度一生。
  而当前人们对成功的痴迷往往是这种浮躁心态:什么赚钱我做什么,什么热门我学什么。忽视自身的天赋和兴趣,盲目从众,结果往往是迷失自我,适得其反。
  借用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话,“每个人都有他隐藏的精华,和任何别人的精华不同,它使人具有自己的气味。”如果把芸芸众生比作自然界的花,每一株有自己的花品、花期、花色,只有各自按自己的规律和节奏绽放时,才形成五彩缤纷的世界。
  (腾讯文化 2015.11.10 徐娉婷/文)
其他文献
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正在进行中,从大方向来看,工资增长快的肯定是新兴产业,如互联网、体育、娱乐、健康等。另外就是供求严重不平衡的职业,如月嫂等。  在缩小收入差距方面,“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规范初次分配,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有多大,如何实现“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的
期刊
政府一边收取大量税费,一边大量存钱,此种现象在各国财政历史上极为少见。政府储蓄意味着大量资金闲置,造成资金使用效率的低下和资源浪费。  近日,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梁红一篇名为《政府储蓄持续增加大幅拖累经济增长》的文章在网上广泛传播。文章指出,截至今年9月底,政府机关团体存款接近21万亿元,较2011年底增加10万亿元,其增速比名义GDP增速高了10个百分点。  回想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
期刊
由于金融的高收益及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与商业的各种联系,将公共资本变成权贵资本的可能性恐怕会更大,而且一旦查实,后果会更严重。所以,搞不清自己权贵的身份,也注定将沦为阶下囚。  近日,证监会副主席姚刚被带走调查。消息坐实,不禁令人唏嘘。  在我们为之扼腕之余,不禁要问,此次反腐,动员资源之多,牵涉人员之多,反腐到底要反什么?  把公共权力当做私有资本  腐败是权力行为。因此反腐首先是反对公权力滥用。
期刊
日前,22名公安现役干部因严重违纪被立案审查。这则“猛料”的背后还有“猛料”,那就是多名干部被降职、降衔。陕西公安边防总队原政委孙晓峰开除党籍、撤职,正师职降为副营职,连降5级。“官复原职”的可能性基本为“0”。  这种降级留用的方式被公众形象地称为“断崖式降级”,其实,类似的情况并不鲜见。江西省委原常委、秘书长赵智勇,从副省级连降7级到了最底层的普通科员,相比之下,更有一降到底之意。  哪些现役
期刊
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环保局局长、党组书记胡树凯最近有些郁闷,20多万元的支出都是为了工作,也没装进自己腰包,却背了一个处分,难免有些想不通。要说起来,还真是一点也不冤。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故城县环保局虚开汽油费252445.75元用于公务接待,其中就餐等费用144915.75元,烟酒费用107530元。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出台,为违规公款吃喝戴上了“紧箍咒”。然而,一些公款吃喝并未应声终
期刊
未向组织报告擅自出国,以身体有病为由长达1年多不归,在省纪委宣布对其立案调查后,拒不配合组织调查……据报道,这描述的是广东省国资委原主任刘富才。刘之所以如此强硬,“理论”是,我当这么大的官,你们要调查的那些事都不叫事;要查,每个人都有事,比我事大的也有,纪委该先查他们才是。  “每个人都有事”,“比我事大的也有”,其实就是一种“比烂”,都是烂苹果,就看谁比谁更烂、我烂还不够最爛。  刘富才如此肆无
期刊
近日记者沿河南等地持续追踪采访发现由于粮食连年丰收、托市价格持续单边上扬、国有库存高企,卖粮难现象开始抬头,局部地区排队卖粮常态化,有的收购点甚至出现了为卖粮而“走后门”的现象——每次要给验质员差不多500元好处费,不用排队就能验质,验完直接过磅入库。  分析卖粮难出现的原因,似乎主要是粮食多和仓容紧两个维度。可问题是,粮食是否真的太多了?粮仓又是否真的太满?袁隆平院士就曾质疑,很多粮仓虚报空置根
期刊
“养生党”已经成为微信朋友圈一大霸权组织,他们与“鸡汤党”分庭抗礼,二者之间往往互相渗透。当长辈的养生贴铺天盖地刷来之时,其实反映的是中国人的焦虑心态。  如果你用微信,又不得不加了父亲、母亲大人乃至七大姑八大姨等长辈,恭喜你,你的朋友圈从此会被各种真真假假的养生帖攻陷:  “生于碱性,死于酸性”;  “空腹不能喝牛奶”;  “吃隔夜饭菜致癌”;  “苹果早上吃是金子,中午是银子,晚上吃便是砒霜”
期刊
中国虽然已经有一大批在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大师级工匠,但能否让这些身怀绝技的大国工匠“后继有人”,是当下中国制造需要认真面对的考题。  中国制造能让高铁飞驰、蛟龙入海、玉兔登月,中国技工能够在世界技能大赛中披金摘银,却为何难以造出一支好用的圆珠笔、一个国人在海外疯抢的马桶盖?  这既是李克强总理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谈到的问题,也是普通民众看到的中国制造的尴尬所在。  “大国工匠”严重短缺  为
期刊
为什么骗子总是最懂中国老人?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的养老产业还没做好准备,没有对老年人群体做细致的分析和调研,没有进行针对性地创新,更没有采取对路的销售方式。而对于开发老年人消费市场来说,后者更重要。  弱势的群体  浙江丽水一位80多岁的老太独自到当地一家银行,非要将自己辛苦积攒的20万元汇给骗子,银行职员、围观群众和民警苦心相劝,她却不为所动,直到其家人将其领回家去才告平息。  此类新闻,差不多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