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名称与“马”

来源 :烹调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l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古以来,马和人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反映在饮食名称上,也有许多与马有关的叫法。其中,直接以马相称的,古老的菜肴有:马酱、马脯、马醢等;流传至今的则有卤马肉、酱马肉、马肉米粉、马蹄炖北菇、马蹄炒双脆(广西菜)、马鞍桥烧肉(江苏菜)、马鞍桥油糕(陕西小吃)、马铃薯卷糕(内蒙古小吃)、马蹄烧饼(北京小吃)、马花炸、马耳(福建小吃)、马肠子(新疆哈萨克族菜)、马奶、马奶酒等。
  饶有趣味的是,马和马身上的某些部位成了饮食名称。例如,福建泉州俗称荸荠为马薯;广东、广西俗称荸荠为马蹄。元代《居家必用事类全集》记有一道“马驹儿”的食品,制法是“马核桃肠洗净、翻过,将马肉、羊肉同川椒、陈皮、茴香、生姜、葱、榆仁酱一处剁烂,装入肠内。每个核桃肠装满,线扎煮熟,就筵上割块,又入芥末肉丝食之。”
  在食用鱼类中,闽江、长江及其支流出产的鱼,又名马头;海产名鱼方头鱼,也叫马头鱼。沿海地区常见常食的马面,入肴口感柔韧滑爽。用它制成的马面鱼干,供炖煮或蘸面粉炸食,别有风味。在我国的东北,厨师们习称的马面,指的是猪脸肉。以马牙、马齿相称的饮食名称有:厨师细加工时,剖开葱茎切12 cm至15 cm长段,因其形似马牙而称马牙葱;云南菜有一道火丝炒马牙菌,马牙菌属于真菌类草菌科植物,生长在松林地上,入肴食味异常鲜美。著名的野菜马齿苋,也称马齿龙芽、马苋、马齿菜、马舌菜、马苋菜;江苏俗称地马菜,山东俗称马踏菜,东北俗称马蛇子菜。此菜茎叶供食,民间常把它蒸后晒干,贮以备荒。栽培广泛的蚕豆,在台湾因其形似马的牙齿称作马齿豆。
  福建小吃马耳一名的由来,就因为它的形状像马的耳朵,制法为糯米磨浆,揉剂,搓成圆形条块,过油炸熟捞出,滚匀白糖拌的糕粉即成。厨师细加工时,味料中的马耳朵葱,系葱段斜切长约35 cm长段,状如马耳,用于炒、爆、熘等菜肴。
  古今饮食的“马蹄”名称也多,诸如,清代《调鼎集》所列的“马蹄卷”米粉开水和成,擀薄,加红枣(煮熟去皮核)、栗肉、松仁(俱研末),卷如春饼式,蒸熟,以线勒遍,切段,捺扁。”禾本科植物绿竹的笋,称马蹄笋,古人称赞它:“笋味极甘美”。佐助料芡粉中的荸荠粉,也叫马蹄粉,也可冲调食用,或作糕点原料、甜品菜肴稠汤材料。广东小吃马蹄糕所用的马蹄粉,把荸荠洗净磨成泥,放入布袋内滤出淀粉,晒干而成。厨师细加工的长葱段称马蹄葱,系粗葱切成65 cm至8 cm长段,形似马蹄,故名,适用于葱烧、干烧等菜肴烹调。广西菜还有一道马蹄炒双球,主料有马蹄、鸡肾、猪肚尖,配香菇、姜、葱等调料经爆炒后,鸡肾、猪肚尖卷曲呈球状;广西小吃马蹄米粉饺,皮料为优质粳米配少量糯米,经浸水磨浆后,用净锅搅煮至七八成熟,作薄皮,馅料有马蹄、猪肉、虾米、冬菇等。
  此外,野生动植物名称带有马蹄二字的有产于浙江以南浅海的鲎,当地称为马蹄蟹。它食用加工方法如蟹,味如蟹肉,可蒸,可煮,可炒,可熘。古人讲:“医食同源”。中医认为具有食疗价值的野生植物有,败酱科缬草属的马蹄香;伞形科积雪草属的大马蹄草,云南俗称马蹄草,江西俗称马脚迹;菊科橐吾属的马蹄叶,又称马蹄当归;豆科决明属的马蹄子,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称作“马蹄决明,状如马蹄”;以及马蹄大黄、马蹄石斛、马蹄细辛、马蹄筋骨草、马蹄犁头尖……
  冠以“马尾”的饮食名称有,烹饪原料、豆制品卤货之一的马尾丝,供作菜肴主、配料应用,它以百页切成20 cm长,然后在一端切成16 cm长、0.5 cm宽的丝,卷起,在未切一端用布包好捆紧,入卤锅煮沸20分钟,解捆去布即成。属于中药材、自成科、属的商陆,古称马尾;虎耳草料落新妇属的马尾参;橄榄科乳香树属的马尾香;自成一科的马尾藻;以及马尾黄连、马尾柴胡、马尾白薇等等。这方面,更有以马毛、马皮之类名字相称的如:毛莨科乌头属的马毛大艽;橄榄树科的马皮没药;毛莨科升麻属的马尿杆;灰包科脱皮马勃属的马屁勃,也叫马粪包;蓼科蓼属的何首乌,古称马肝石。
  传统的马具也和饮食名称结下不解之缘。清代李斗《扬州画舫录》录有一道“马鞍桥”:“烹饪之技,家庖最胜。如……小山和尚马鞍桥,风味皆臻绝胜。”清人《邗江三百吟》称:“马鞍桥,以黄鳝切段,烹熟之后形似马鞍桥,故名,‘藏时本与鼍为族,烹出偏从马得名。解释年来弹铗感,当筵翻动据情。’”再有一个马鞍桥名词,属于烹调技术方面的,为冷菜装盘形式之一,它把冷菜料切成薄片,先摆排于盘中两行,再在两行中间搭起一行,使中部凸起,呈马鞍桥的样子。
  饮食名称含有“马铃”字样的如马铃薯,在我国各地广为栽培,是人们重要的日常食物之一;它的系列食品有马铃薯片、马铃薯皮、马铃薯粉、马铃薯卷糕等。中药材、蓼科蓼属的杠板归,上海俗称水马铃;自成科、属的马兜铃,别名马铃果、马刁铃,宋代寇宗《本草衍义》称:此物“蔓生附木而上,叶脱时其实尚垂,状如马项之铃,故得名也”。豆科合欢属的马缨;自成科、属的马鞭草,又称铁马鞭、疟马鞭、白马鞭、马鞭梢;兰科石斛属的马鞭石斛,也叫马鞭杆、旱马鞭、水马棒;菊科蓟属的马刺蓟,又名马蓟,山西俗称马刺刺。
  家常粗菜刀豆,福建俗称马刀豆;海味之一蛏,俗称马刀;另有一种竹蛏,别名马蛤。中药材、百合科黄精属的马箭,宋代苏颂《图经本草》称其“茎直如箭杆”。著名海味江珧,又叫马甲、马甲柱、马颊;菊科自成一属的马兰草,江西俗称马连甲。
  和马有关的古今饮食名称还有马熊,即棕熊,肉质粗而肥美,马熊掌、马熊白为珍贵烹饪原料;马鹿,古代筵上佳品,现属国家二类保护动物;马鸡,从前也是野味珍品,现在受到国家保护;山区小型食用鱼类之一马鱼,也称南方马口鱼;肉味鲜美的马鲛,学名蓝占鲅;被誉为“天下第一鲜”的蛤蜊,异名别称带马字的有马鹿贝,学名中国蛤蜊,古称马珂、马珂螺,南宋罗愿《尔雅翼》称:“贝大者珂,皮黄黑、骨白,可饰马具,一名马珂螺。”此外,《尔雅》、《倦游录》等古籍,称可供入肴的蚱蝉为蜩;称猕猴为马留,说是“养马厩中畜之,能辟马病,故俗称马留”。
其他文献
  
期刊
蚕蛹是蚕茧缫丝后留下的蛹体,是民间常用的食疗佳品之一。  蚕蛹入药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历代医家都认为蚕蛹性温甘辛咸,咸则入肾,温则壮阳。具有补肾壮阳、补虚劳、祛风湿等功效,可用于治疗阳萎、遗精以及小儿疳积、消瘦、消渴等症。例如,我国民间验方常以蚕蛹炒食,治劳瘦、小儿疳瘦;用蚕蛹焙燥研成粉末,1天2次,每次2g-3g,可治肺结核、消瘦、慢性胃炎、胃下垂;将蚕蛹50g,洗净沥干水分加佐料入锅煸炒
期刊
期刊
我国现在除每年的“春节”、“五一国际劳动节”、“国庆节”各有七天长假外,平时的节假日如“新年”、“元霄节”、“三八妇女节”、“清明节”、“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端阳节”、“七一”、“八一”、“中秋节”、“教师节”、“老年节”、“冬至”、“腊八”,还有少数民族的节日和从国外搬来的“情人节”、“母亲节”、“圣诞节”等等,再加上每星期六和星期日的双休日,可谓节假日接连不断,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期刊
一、开发树叶食品资源的意义    树叶的种类繁多,资源丰富,所含营养和保健及防治疾病的物质多种多样。近几年来,随着世界各国人们的保健和防病意识的增强,正广泛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丰富,又具独特保健功能的树叶食品。    二、主要开发种类    (一)茶叶食品:茶叶饮食品极受欢迎。如速溶茶、罐装茶、袋装茶等,冲泡饮之,很方便,极受欢迎。茶叶糖果、茶叶果脯、茶叶泡料、茶叶点心、茶叶羊羹、茶叶饼干、茶叶泡水
期刊
期刊
古人称,粥为“世间第一补人之品”。讲究饮食的香港,把味粥当作一种老少皆宜,其味无穷的美食。  味粥,是指在煲好的“粥底”中加入其他用料烹饪而成的一种粥品。要味粥靓,须讲究“粥底”好。“粥底”以柔软、香滑、够绵而依稀可见米粒形为好。    粥底    香港酒楼,粥店的“粥底”常有“腐竹瑶柱粥底”、“腐竹白果粥底”、“地鱼瑶柱粥底”等。    腐竹瑶柱粥底  用料:泰国香米丝苗半碗,澳洲双羊油黏米半碗
期刊
死鲨鱼咬断手  美国洛杉矶厨师杰夫的手,想不到“断送”于死鲨之口。原来,一条大鲨鱼被送到厨房里已多时,杰夫认为它早已断气,便用铁棍撬开鲨鱼嘴,把手伸进去,摆好姿势,让同事照相留念。可是照相机还未选好角度,只听到鲨鱼的嘴里突然发出“格登”一声,把杰夫的手齐腕咬断。    断头鱼咬破指  1997年10月2日,北京一对夫妇带13岁的儿子子平去看望住在宣武区的姥姥。他们途经红桥集贸市场时,花70元买了一
期刊
炒鸡蛋:将鸡蛋打入盆中,加入少许温水搅拌均匀,再倒入油锅。炒时往油锅里滴少许酒,这样炒出来的鸡蛋蓬松,鲜嫩可口。  炒虾仁:将虾仁放碗内,按每250 g虾仁加精盐、食用咸粉1 g,用手轻轻抓搓一会儿后,用清水洗干净。炒出的虾仁透明如水晶,爽嫩而可口。  炒鲜虾:炒鲜虾之前,用泡浸桂皮的沸水烫一下,这样炒出来的虾味道更鲜美。  炒腰花:腰花切好后,加少许白醋,浸水10分钟,腰花会发大、无血水,炒熟后
期刊
“八珍蜂窝豆腐”原名“十锦蜂窝豆腐”,是福州传统名菜。  主料:水豆腐200 g,水发刺参50 g,干贝25 g,水发花菇25 g,猪天苔50 g、水发猪蹄筋20 g,净鸭肫20 g,熟鸭掌25 g,熟鸭舌25 g。  配料:鲜河虾150 g,火腿肉10 g,香菜3 g。  制法:1、刺参、猪天苔、鸭掌、鸭舌、鸭肫、猪蹄筋、花菇均切成块。与上汤一并下锅煮熟,装圆汤碗中,干贝盛于小碗,加清水,上笼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