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富饶、文明、和谐的锡林郭勒欢迎您

来源 :财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19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诗描述的就是以锡林郭勒草原为代表的整个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风光,诗中展现的意境如马头琴演奏出的悠扬、深情的旋律,让无数人心驰神往,魂牵梦绕。如今,斗转星移,沧桑巨变,锡林郭勒草原正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界面前。
  
  1947年5月1日,随着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锡林郭勒盟(以下简称锡盟)也翻开了发展的新篇章。60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指引下,这片美丽、富饶的大草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现代文明与草原文明在这里相互交融,现代化的都市、城镇与古老的草原景观交相辉映,独特的自然和人文风貌使锡林郭勒驰名中外,吸引着来自海内外的朋友们。在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怀着一份好奇和对于草原的神往,记者专程来到这里进行专题采访。
  
  生态篇
  
  守住绿色 务实亲民
  刘卓志是答应记者接受采访最快的地市级领导干部。7月27日下午3点,记者和内蒙古商报的朋友白梅赶到锡林郭勒盟党政大楼,将采访计划交给锡林郭勒盟委办公厅的有关同志后,不到20分钟的时间,我们就接到了回复,因明天盟里要召开经济工作会议,刘书记答应立即抽时间接受我们的采访。这使我们感到欣喜的同时,由衷地感受到地处祖国边陲的锡林郭勒盟党政机关雷厉风行、扎实稳健的工作作风。
  一件天蓝色的衬衫,一双睿智的眼睛,一脸和蔼可亲的笑容,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坚定有力的握手,没有客套的寒喧,只有直入主题的阐述和交流,刘卓志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就是朴实、忠厚、可亲、可敬。
  采访中,刘卓志博闻强记,思维敏捷、缜密,讲问题,谈工作,充满科学、理性的思辩,对于锡林郭勒盟的各种情况和相关数据熟稔于心,而他饱含深情的目光使记者敏锐地感觉到,这位在锡林郭勒盟工作多年的干部,对这片土地感情弥深,说起锡林郭勒,他如数家珍,滔滔不绝,充满了激情。
  
  曾经做过多年秘书和党务工作的刘卓志儒雅谦和,气质内敛,语言朴实而又深刻,没有豪言壮语,没有华丽的词藻,言谈之间体现出强烈的亲民情结。刘卓志向记者介绍,锡林郭勒,蒙语意为丘陵地带的河流,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中部,北京的正北方,总面积20.3万平方公里,辖12个旗县市,形象地说,相当于江苏省和浙江省面积的总和。
  记者得知,2001年9月,刘卓志从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委副书记到锡林郭勒盟任行政公署盟长,可谓是临危受命,当时锡林郭勒面临生态恶化和经济落后的双重压力。他向记者介绍道,由于从上世纪后半叶开始,牲畜头数增长和干旱少雨,特别是1999年至2001年连续三年的特大自然灾害,使长期积累的生态危机集中爆发。草原退化沙化加剧,生态屏障功能明显削弱,南部浑善达克沙地流动半流动沙丘急剧扩展,西部荒漠半荒漠草原和部分典型草原约5万平方公里几乎“寸草不生”,生态系统濒临崩溃;畜牧业经济遭受重大损失,重灾区牲畜大量死亡,牧民收入水平明显下降,贫困人口比重由13%增至42%,多数牧民不得不靠政府的救济渡过难关。正是在这关键时期,国家启动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将锡盟12个旗县市全部纳入项目区,依托沙源治理工程,锡盟开始实施“围封转移”战略,动员和组织全盟各族干部群众全面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
  “草原的生态环境必须不断改善,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必须不断提高。这是锡盟牧区工作的两大任务、两副重担。”刘卓志上任不久在接受新闻媒体采访时这样语重心长地说。
  到锡林郭勒盟任职以来,刘卓志反复强调锡盟各级党委、政府要始终把草原生态的保护和建设作为最大的基础工程来抓。草原生态不但直接关系到广大农牧民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民族团结、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一定要保护好、守卫好这片绿色草原。
  在生态保护建设的实践和探索中,锡盟逐步形成了“两转双赢”的思路和目标,即坚持一手抓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努力在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畜牧业上走出路子;一手抓牧区人口的转移,努力在引导牧民群众进入非牧产业创业增收上打开局面。通过坚持不懈地抓好这“两转”,努力实现改善草原生态和增加牧民收入的“双赢”目标。在转变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上,他向记者解释到,就是摒弃对草原的掠夺式经营,推动畜牧业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着力从畜牧业内部寻求实现“双赢”的途径。锡盟遵循“不塞不流、不止不行”的规律,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狠抓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一是着力转变对草原的利用方式,把草畜平衡制度和草场“三牧”(春季休牧、围封禁牧、划区轮牧)制度作为牧区的“两项基本制度”加以落实,按照以草定畜的原则,全面开展草场生产力测定工作,逐户核定最高载畜量,从政策和机制上严格限制了超载过牧现象;“三牧”面积从2002年的2600万亩扩大到2007年的2.84亿亩,其中春季休牧面积达到2.45亿亩,已占到草场总面积的90%左右;二是下大力组织实施好退耕还林还草、生态移民、舍饲禁牧等各类重点生态治理工程,累计投入生态建设资金31.5亿元,完成沙源治理面积1770.3万亩、退耕还林面积248万亩。在生态保护和建设过程中,基于对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更加注重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和农牧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在转移农牧业人口上,刘卓志介绍,就是力求从根本上改变人对草原的过度依赖和索取,减轻草原生态负荷,从畜牧业外部拓展实现“双赢”的空间。实践中,坚持远近结合、多管齐下,制定出台了引导扶持农牧业人口向城镇转移的政策措施和配套办法,通过抓教育布局调整、抓工业基地建设、抓西部荒漠草原“生态恢复禁牧区”搬迁禁牧试点,鼓励和引导农牧民直接进入城镇从事二三产业。几年来,直接转移农牧民4.3万人,其中牧民3万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上级的正确领导和有力支持下,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锡盟出现了“一降两提高”的可喜趋势。全盟牧区牲畜头数比2000年压减335万头只,牧民人均纯收入比灾前最高水平提高890元,草原植被平均覆盖度比2000年提高11个百分点左右,草原急剧沙化退化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迈出了扎实步伐。
  刘卓志来锡盟工作的6年多,锡盟的干部群众对他的评价是“务实”。刘卓志工作作风扎实、严谨、细致,做人做事认真、实在,他要求锡盟的干部不但要爱岗敬业、吃苦耐劳,更要解放思想,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既要讲原则,又要讲正气,更要善于把握大局,一切以锡林郭勒盟的发展为硬道理。为此,盟委要求盟级领导每年都要深入基层2个月以上,他率先垂范,轻车简从深入基层,深入实际,锡盟的山山水水到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有些重点的苏木、嘎查,他甚至去过多次。他经常告诫基层的干部,你们作为农牧民的带头人,对当地的情况最了解,最有发言权,一定要多出主意,多想办法,带领群众尽快富起来。他常说,当领导最忌讳不了解情况,高谈阔论,乱发指示,结果不仅误事,而且害民。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锡盟的干部都知道,在工作中,一项决策一旦作出,一个计划一经部署,刘书记的要求只有七个字:“落实、落实、再落实”!
  刘卓志是位富有实干精神且又是位兼具学者型的领导干部,2006年7月,他在中央党校进修期间,利用暑假,深入锡林郭勒盟旗县、苏木、嘎查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写出了《关于草原生态恶化原因及其治理对策的调研与思考》专题论文在《学习时报》发表,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多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锡林郭勒盟的生态问题,胡锦涛、朱基、温家宝、曾培炎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到锡盟视察,自治区党委、政府将锡盟列为全区生态建设的重中之重。自治区储波书记、杨晶主席等现任和历届的领导都对锡林郭勒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给予高度重视。谈及此,刘卓志兴奋地说:胡锦涛总书记上任后视察的第一站是到河北西柏坡,而视察的第二站就是锡林郭勒,体现了总书记的亲民爱民。作为中国的北大门,这里北与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1098公里,在国防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总书记的到来更加坚定了我们建设好祖国北部边疆的信心和决心。而总书记着重强调的注重生态建设,是件造福人民群众的大事,也是科学发展观中强调的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而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也是多年来我们历届盟各级党政干部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着眼点。
  就在记者来到锡林郭勒的前一周,7月18日至19日,国家发改委、国务院西开办、财政部、农业部、水利部、国土资源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林业局和北京、天津、内蒙古、河北、山西省的领导及代表共120多人在锡林郭勒盟召开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第九次省部联席会暨现场会。谈及此事,刘卓志告诉记者:当前锡林郭勒盟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正处于“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整个草原生态仍然十分脆弱,治理任务十分艰巨。2002~2006年全盟的年平均降水量为232毫米,比上世纪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分别降低90、71、29和10毫米左右,而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目前,全盟尚有1.8亿亩的退化沙化草原和1100万亩的流动半流动沙丘急需治理,要实现重筑京北绿色生态防线的目标,绝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落实草畜平衡制度,压减牲畜头数的情况下,尽管近几年锡盟牧民收入实现了恢复性增长,但增长速度处于自治区的靠后位次。这种状态如不改变,必然对推进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和新农村新牧区建设造成不利影响。谈到此,刘卓志加重语气强调,锡林郭勒草原从地势上高于北京1000米,有可利用草原面积18万平方公里,占全盟面积的97%,是首都乃至华北地区的重要绿色生态屏障,一但生态失守后果不堪设想,生态建设关系到国家的生态安全大局。而且,2008奥运会召开在即,搞好生态保护和建设、构筑京北绿色生态屏障,是锡盟各级党委、政府应该对国家承担的重大政治责任。
  
  
  发展篇
  
  统筹兼顾 敢为人先
  在锡盟采访期间,记者看到了《锡林郭勒日报》刊载的“乌珠穆沁草原的新鲜事”。
  这份盟委的党报用两个整版的篇幅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以表现牧民近年来生产、生活的深刻变化为突破点,用大量翔实、生动、鲜活的事实展现了发生在锡林郭勒盟东乌旗、西乌旗牧民身上的故事,读后让人耳目一新,一股浓郁的现代草原气息扑面而来。
  谈及此事,刘卓志解释说,“乌珠穆沁草原的新鲜事”可作为锡盟牧区发生历史性进步和深刻变革的缩影。这也是我们各族干部群众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坚持“城乡统筹,三化互动”方针,全力推进经济转型,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结出的丰硕成果。所谓城乡统筹,就是要以工业化为主导,城镇化为支撑,产业化为纽带,推动生产力布局调整优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刘卓志认为,要实现锡盟的振兴,最具有关键性意义的时间就是最近这两三年,最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是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前些年,锡林郭勒盟出现生态恶化和经济落后的根本原因都在于经济结构单一,人的生存发展过度依赖于对草原的直接索取。调整单一的经济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仅是保护和恢复草原生态环境的必然选择,也是解决锡林郭勒盟长远发展问题的必由之路。
  “地上有草,地下有宝”这句话形象说明了锡林郭勒盟的资源优势。据记者了解,这里是国家和自治区重要的畜产品基地,可利用的18万多平方公里优质草场,占全自治区的五分之一,有丰富的畜牧业资源。牛、马、羊、驼等草食家畜拥有量位居全国地区级首位,是国家重要的绿色畜产品基地。在家畜资源中,尤以苏尼特羊、乌珠穆沁羊、内蒙古细毛羊、乌珠穆沁白绒山羊、草原红牛、锡林郭勒马和苏尼特驼最为知名。其中,苏尼特羊和乌珠穆沁羊以其肉质鲜嫩响誉京城和中东国家,年出口数十万只。中国著名的百年老字号餐饮企业东来顺就在锡林郭勒的苏尼特旗有自己专门的牛羊肉生产基地,而现在从苏尼特旗出口到中东国家的羊肉达每斤人民币147元,成为锡林郭勒出口创汇的重要来源之一。
  而对于地下有宝,刘卓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高兴地说,锡林郭勒盟是全国不多见的能源和金属矿产资源富集区之一,仅煤炭探明储量就达1200亿吨,其中储量超过100亿吨的煤田有5处,10~100亿吨的煤田有21处;这些煤田普遍具有埋藏浅、煤层厚、结构稳定、开采条件好的特点,适合于露天开采;煤质以中灰、低硫、低磷褐煤为主,是优质的动力煤和化工用煤。如果按每年开采1亿吨计算,可以开采1000年,这将大大提高国家的能源储备和供应能力。锡林郭勒盟的铁、铜、铅、锌、钨、锗等金属矿产和石油、天然碱、盐、石灰石、花岗岩等非金属矿产的储量也十分可观,其中石油、天然碱、盐、石灰石的探明储量分别达2.1亿吨、4500万吨、3000万吨和22亿吨。
  另外,锡林郭勒风能资源富集,风能总蕴藏量达5亿千瓦以上,其中可开发利用量超过5000万千瓦,具备百万级风电装机规模的风场有10余处,灰腾梁风场具备建设250万千瓦风电装机规模的条件,为全国之最,现在国家提倡利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锡林郭勒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2003年7月,盟委、行署在蓝旗召开了全盟经济工作会议。在记者为时一周的实地采访中,锡林郭勒盟的干部群众经常提及的便是锡林郭勒盟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会议——蓝旗会议。当时,面对生态恶化和经济落后的双重压力,面对全区各盟市竞相发展的逼人之势,锡盟党委、行署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结合查找与先进盟市在发展上的差距,着重剖析了在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和领导方式上存在的“四多四少”现象,引导大家共同解决好思想观念、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问题,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引起强烈共鸣,为经济转型思路的形成和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3年年底,盟委、行署认真总结生态保护建设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深入认识盟情,理性把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经济转型的总体构想,将转变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发展开放型经济作为推进经济转型的三项主要任务,响亮地提出“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出抓项目”和“靠工业化实现第二次创业”的口号,大力培育发展以煤电油为主的能源产业,以煤化工、氯碱化工为主的化工产业,以金属采选为主的金属矿采选加工产业,以肉乳加工为主的农畜产品加工产业,以新型建筑材料、石料、水泥及其制品开发为主的建材产业五大优势特色产业,吹响了向工业化进军的号角。
  思路决定出路,这一大胆的决策对于锡林郭勒盟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也从此使锡林郭勒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驶入快车道,经过三年多的不懈努力,国民经济开始跟上自治区快速发展的步伐,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地处锡盟西南端的镶黄旗在七十年代曾有过“牧业大寨”的美称,但由于环境闭塞,经济结构单一,2003年经济总量和财政实力两项指标均为全区倒数第一。就在蓝旗会议之后,镶黄旗党委政府解放思想,审时度势,敢闯敢拼,摆脱了过去靠畜牧业为主导的经济模式,充分发挥121亿立方米储量的天然花岗岩石材资源,先后成功引进30多家花岗岩石材开采加工企业,初步形成了花岗岩开采加工集群式发展的格局。2006年,全旗工业总产值8亿元,比2003年增长18.8倍。目前,全旗投产各类工业企业48家,预计今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2.8亿元,增加值6.5亿元,创造了惊人的“镶黄旗速度”。地处锡林郭勒盟西南部的正镶白旗努力在石油勘探开发和清洁能源开发、矿产采选冶炼、建材加工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太仆寺旗着力做大做强农畜产品加工业,积极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加快工业化进程,积极扶持草原酿酒公司、宝源酒厂、红井源油脂公司等特色企业做大做强。地处锡林郭勒东南的多伦县围绕生态固基、养牛富民、工业强县、旅游兴商的总体思路和建设生态大县、养牛大县、旅游大县、能源大县的奋斗目标,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县域经济正在由农牧业经济为主向工业型经济大步迈进。2006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7亿元,三年增长1倍多,开创了工业主导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当记者在多伦县采访时得知,昔日,康熙大帝与蒙古诸部在此会盟,巩固了祖国的北疆。如今,中国的“打工皇帝”伊利集团的总裁潘刚就是多伦人,让多伦人高兴的是,目前伊利3万吨婴幼儿奶粉生产基地已在多伦建成,一期投资6000万元,已于今年四月份正式投产。而同蒙牛同样创造业界速度和奇迹的小肥羊餐饮企业集团早已看准了锡林郭勒这块风水宝地,并在这里建立起了专门的肉类生产和加工基地。伊利、蒙牛集团都把锡林郭勒作为重要的奶源基地,如今的锡林郭勒正成为国内外企业投资的热土。这与锡林郭勒近年来坚定不移地以开放促开发,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密切相关。在这里投资开发建设,可以充分享受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的优惠政策。“你发财,我发展”的招商理念已成为全盟上下的共识。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高效的投资综合服务体系,便捷的“一站式”行政审批,安商、富商的社会氛围,为投资者打造了“政策洼地、服务高地、发展宝地”。在二连浩特采访时,记者得知,作为199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13个沿边开放城市之一,全市上下正积极发挥口岸城市的特色,按照当年胡锦涛视察时提出的“在边字上做文章,在开放上下功夫,在内联上求发展”的重要指示,努力发展木材加工、特色旅游、国际贸易等产业,积极招商引资,发展口岸经济,积极打造中蒙边境线上的明星口岸城市。
  据统计,“蓝旗会议”后的三年多时间,锡林郭勒盟的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增长2.8倍和3倍,8个旗县市财政总收入超亿元,其中6个旗市超2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1089元和2814元,城乡个人储蓄存款余额由46亿元增长到77亿元。数据也许是单调的,但最能说明问题。
  如今的锡林郭勒大草原吸引世人目光的,不再局限于“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景,还因为近年来快速发展的经济优势,今年2月,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二连浩特市、东乌珠穆沁旗入围第六届中国西部百强县(市),阿巴嘎旗、西乌珠穆沁旗、镶黄旗入围第六届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能力提升最快百强县(市),锡林郭勒盟成为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对于锡盟经济的发展,刘卓志颇有感慨地说,锡盟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党和国家的重要决策,2004年以来,国家已陆续将锡林郭勒盟规划为华北和东北地区重要的能源接续地和能源后备区,纳入全国六大煤电基地规划,胜利煤田和白音华煤田列入全国十三个煤炭基地中的蒙东基地、自治区七个5000万吨级煤炭基地规划之中。国内许多大企业大集团十分看好锡林郭勒盟的发展前景,神华、大唐国际、华润、中电投、国华等一批大企业大集团陆续入驻锡林郭勒盟。2003年以来全盟共实施亿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44项,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65亿元。上都电厂一期2×60万千瓦机组、华北油田二连分公司年产25万吨新油区开发、5个日处理1500吨矿石的金属矿选场和正蓝旗年产6.8万吨机制纸等项目竣工投产。胜利和白音华煤田开发、上都电厂二期2×60万千瓦机组、白音华金山坑口电厂2×60万千瓦机组、灰腾梁百万千瓦风电基地、大唐多伦168万吨甲醇转46万吨煤基烯烃、乌拉盖46万吨合成氨80万吨尿素、东乌旗10万吨铅冶炼、10万吨锌冶炼等项目正在抓紧建设。重点依托“二市五镇”(锡林浩特市、二连浩特市、多伦淖尔镇、白音华镇、乌里雅斯太镇、上都镇、巴彦胡硕镇),以重大项目带动重要基地建设,以重要基地建设带动生产力布局调整,促进第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各旗县充分发挥优势,形成共同发展,携手并进的良好格局。
  
  对于发展循环经济,刘卓志书记说,我们从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弃物利用等环节入手,形成上下游产品有序链接、循环开发的关系,注重利用高科技的设备使资源和废弃物实现最大限度的综合利用,核心项目的规模、技术、装备、档次力争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重大项目全部采用一流的节水技术和一流的环保设施,加快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工业经济的发展也为锡林郭勒盟转移出的农牧民提供了至少1万多个就业岗位,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牧区人口的转移,减轻了生态压力。
  采访中,刘卓志向记者着重强调,作为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十一五”规划建设的重要能源化工基地和东北、华北重要的资源接续地以及中国对北开放的重要通道,锡林郭勒盟愈来愈显示出重要的区位和地域优势,我们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历史性机遇,努力推进锡林郭勒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目前,锡林郭勒盟的经济发展出现了几个标志性变化:一是第二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首次超过二分之一,初步实现了由以畜牧业为主体向以工业为主体的转变;二是固定资产投资首次超过了地区生产总值,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初步显现并将持续发挥作用;三是贷款余额首次超过存款余额,锡盟开始成为资金等生产要素流入区。从总体上看,经过三年多坚持不懈地推进经济转型,锡盟国民经济开始步入发展的快车道。与此同时,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全盟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稳定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和谐篇
  
  文明锡盟 和谐草原
  为对锡林郭勒的人文社情做详细的了解,在此次实地采访中,记者一行五人来到位于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上都镇东20公里的元上都遗址。据史料记载,从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落,到公元1260年忽必烈在开平府登上汗位,又于公元1264年定国号为元,这片草原的名字也随之名扬中外,当时元上都这座有10万人的都城可与罗马齐名,中国的“四大发明”也在元代传到了欧亚,对于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作为基督徒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了元上都“内有大理石宫殿,甚美,其房舍皆涂金,绘种种鸟兽花木,工巧之极,技术之佳,见之足以娱人心目”。
  据悉,2001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家文物局投资200多万元用于元上都遗址保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等举行了大规模的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宣传活动。对此,刘卓志殷切地希望通过社会各界的努力,使元上都申遗工作能够圆满成功,让元上都成为承载和展现锡林郭勒古老文明的标志之一,同时也促进锡林郭勒旅游业快速、健康发展。
  关于锡盟的历史渊源,记者了解到,据在苏尼特左右两旗、镶黄旗和东乌珠穆沁旗等地发现的文化遗址表明,新石器时代这里已有人类生息活动。阿巴嘎旗、锡林浩特市境内也发现同时期的原始文化遗址。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辽阔草原成为孕育我国北方民族的摇篮,也是骠悍的北方民族生产生活的大舞台,先后有匈奴、林胡、乌桓、鲜卑、突厥、柔然、契丹等诸多游牧民族在此生息繁衍,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素有“天堂草原”之称,这里有生态系统保持最为完整的草原风貌,这里有占内蒙古三分之一的天然牧场,原生态的人文风情是最能代表蒙古族的人文风情,它以原始、纯朴、辽阔而著称于世,被称为“地球上的最后一块天然绿地”、“欧亚大陆仅存的一方绿色净土”,锡林郭勒是草原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生活在锡林郭勒的先民们曾经“游牧为生,逐水草而居”,形成了彪悍、豪放、雄浑而又不失婉约的草原文明,她同黄河文明、长江文明一道成为中华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此次的实地采访中,记者切身感受到,中国唯一被联合国纳入国际生物圈的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旖丽俊美的自然风光和淳朴的民风、民俗。在这片典型的温带草原上,蓝天、白云、绿草、清溪、勇敢善骑的牧民、流动的马群、骆驼,洁白的羊群和星罗棋布的蒙古包等等,构成了一幅引人入胜的美妙画卷。
  在内蒙工作多年的刘卓志对于这片土地充满了热爱之情。在与记者悉心交流的过程中,刘卓志谈到,锡盟在搞好经济建设的同时,注重发展的协调性,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实现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良好局面。在地方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锡盟找准社会事业中最关键、最具有带动作用的领域实施重点突破,使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各族群众,着重综合考虑经济发展和改善生态等因素,把推进教育结构和布局调整作为锡盟落实科学发展观、搞好“五个统筹”的突破口和着力点,集中力量实施重点突破。从2004年开始利用三年时间将牧区65所学校全部撤并到旗县市所在地办学,不仅消除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城乡差别,而且直接带动了部分牧民进入城镇就业创业;2005年以来,地方财政每年拿出2100多万元对农村牧区贫困家庭和城镇低保户家庭子女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给予补助;加大了对职业教育投入和建设力度。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落实确保有就业能力的“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和确保考上大学的每一名学生不因家庭困难而辍学“两项最低承诺”,已累计帮助4500户零就业家庭中的5800多人实现了就业;今年筹集贫困大学生救助资金960万元,使3033名大学生得到救助。
  锡盟正扎实推进民族文化大盟建设。刘卓志认为,锡林郭勒盟建成民族文化大盟的根基在群众,重点在基层,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锡盟文化的特色就是草原文化和蒙元文化,尤其是蒙元文化更是在锡盟这个特定的地区、特定的历史阶段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和优势文化资源。草原文化和蒙元文化必须以传统的、民族的东西作为它的“根”和“魂”,同时要与现实文明相融合,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进而使锡盟的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此次采访中,记者得知,锡林浩特市正在加紧建设的蒙元文化苑,它的整体建筑面积达4.3万平方米,分为博物馆、民俗馆和民俗文化影剧院三个功能区。其中的蒙元文化博物馆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展现蒙元文化的集文物收藏、研究、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乌兰牧骑,这支受到周总理高度评价的草原文艺轻骑兵,就诞生在锡林郭勒的苏尼特右旗,而阿巴嘎旗的乌兰牧骑演员曾先后为毛泽东、周恩来、胡锦涛、李瑞环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过,经过50年的风雨历程,如今,乌兰牧骑在传承草原文化、丰富牧民精神生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蒙古长调,这一最具蒙古族文化特色的天籁之音,就源于锡林郭勒。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努力,长调不断得到传承发展,享誉世界,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著名蒙古族歌唱家、草原歌王、国家一级演员哈扎布就是锡林郭勒人,我国著名歌唱家胡松华、拉苏荣等人都是他的得意门生,蒙古族著名女中音歌唱家德德玛还从北京前来向哈扎布学习长调唱法,原自治区主席乌兰夫曾评价他是“人民的歌唱家”,他的演唱风格雄浑豪放,意境深远;音色高亢嘹亮,音域宽广,作为蒙古族最负盛名的长调民歌大师,他首次将蒙古族长调牧歌搬上了舞台,使这一民族民间艺术登上了大雅之堂,得到国内外专家与艺术界的公认,为中国、内蒙古和锡林郭勒赢得了荣耀。
  
  作为文明的载体,锡林郭勒的小城镇建设是什么样呢?为切实感受锡林郭勒盟城镇化建设的成就,记者怀着疑问的心情来到2006年被评为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的西乌旗委、政府所在地巴拉嘎尔高勒镇。她地处锡林郭勒盟的东部,在被称为“蒙古族原生态文化的活化石”——乌珠穆沁草原的西部。
  记者来到这里,只见高楼鳞次栉比,道路宽阔通畅,居民小区干净整洁,葱郁的绿树环绕整个城镇,交通井然有序,商铺生意兴隆,文化、医疗、体育等公益设施齐备,根本没有身处边疆草原“羌笛何须怨杨柳”的感觉,宛若内地繁华的都市。
  据了解,2002年以来,西乌旗党委、政府科学制定城镇规划。把握特色定位,突出展现游牧文化内涵和自然生态景观,着力体现草原旅游、观光、休闲三大特色,努力把握功能定位,把发展重点放在繁荣城镇经济、优化投资环境和提高生产能力等功能上,以此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和人文居住环境。在加强城镇建设的同时,注重悠久的乌珠穆沁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突出草原特色与现代化气息的相互融合,充分展现城镇建设的文化品位,先后建成乌珠穆沁文化广场、巨型摔跤手雕塑、巴拉嘎尔湖、敖包公园、那达慕搏克广场、文化体育活动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湿地公园等城镇景观,并开发了“浩济特王盖庙、成吉思汗嘹望山、哈布其盖沙地生态旅游度假村、蒙古汗城、游牧部落、古日格斯台自然保护区”旅游精品线路,积极打造了“蒙古搏克圣地、摔跤健将摇篮、蒙古长调之乡、民族服饰之都、游牧文化之源、草原旅游胜地”等多个旅游品牌。在这片优美的草原上,现代文明与悠久的草原文明互相融合,迸发出丰富多彩,绚烂多姿的风采。
  采访结束时,刘卓志说,目前全盟上下正在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干部进修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并以此统一思想、指导实践,切实增强加快锡盟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扎扎实实落实好每一项工作,为到2010年实现“经济总量、财政实力和城乡居民收入进入自治区中等行列”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使锡盟真正成为自治区经济快速发展的新的增长极之一,实现锡盟国民经济跨越式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为有豪情多壮志,躬耕日月换新天。相信有党的正确领导,有100多万勤劳智慧的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锡林郭勒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壮哉,今日的锡林郭勒!美哉,今日锡林郭勒!愿您永远美丽、富饶、文明、和谐!
  
  刘卓志简历
  1953年12月生,1973年9月参加工作,1976年4月入党;1973.9~1980.8任内蒙古哲里木盟教育局、文教办、宣传部干事;1980.8~1984.3任中共哲里木盟盟委办公室秘书、科长;1984.3~1988.2任中共哲里木盟委员会副秘书长;1988.2~1990.3任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办公厅专职秘书;1990.3~1993.10任内蒙古自治区畜牧局副局长;1993.10~1997.5任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副主任、政府副秘书长;1997.5~1998.10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秘书长;1998.10~2001.9任中共内蒙古乌海市委副书记;2001.9~2003.3任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盟长;2003.3至今任中共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委员会书记。
其他文献
5’RACE(即cDNA末端快速扩增)法是克隆特定mRNA5’末端的一种快速、灵敏的方法。尤其在基因捕获(Gene-trap)中很有价值,利用5’RACE法能快速、可靠地鉴定被捕捉的外显子。但是,原有
摘 要:识字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开端,丰富的识字量是学生开展主动阅读的重要保证。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开展大量识字的实践,可以有力促进学生阅读力的提升。  关键词: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大量识字策略  语文学习当从识字开始。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占据着重要的奠基作用。新《语文课程标准》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语用学习”的核心价值追求。大量的实践研究证明,只有让学生充分识字,大量识字,才能帮助学生
在目前高通胀的状态下,企业有合理的和不合理的两种涨价行为。对于不合理的涨价行为,政府及时采取的价格管制可以立杆见影取得效果,但并不足以实现控制通胀的目标,因为这次通
李泽椿院士在《谈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一文中坦承:“目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天气预报技术水平还有差距。首先是我们天气预报时效不够长,夏季的可用预报时效大概是四天多
Y连锁、X连锁的锌指基因和某些常染色体基因均参与哺乳动物性别决定。Y染色体上睾丸决定因子基因和某些X连锁基因及常染色体基因协同活动引致睾丸的发育;睾丸决定因子基因缺
本文细致考察了汤显祖与湖州的关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揭示了汤显祖与湖州董氏的关系,认为正是汤显祖的仇董心态导致了他对董斯张热情洋溢的书信采取了漠然置之的态度;二是考
本文从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这一遗传标记的分子遗传学原理以及它在遗传性疾病基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出发,综述了国内外在血友病B的基因克隆和基因诊断工作中的研究状况
有一种新型燃料可以替代汽油有一种高效燃料比汽油更节省有一种清洁燃料不污染环境它的价格比汽油更低廉它的性能比汽油更卓越; 过去两年,牵动全世界目光的热点问题首推石油
虚拟经济源于实体经济的再分配环节,随经济和社会的进步不断发生深刻的变化,对实体经济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存在协调发展的平衡区间,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二
2008年11月29—30日,由浙江省法理法史研究会主办、温州市人民检察院承办的法理法史研究会2008年年会暨“经济‘先发’地区的司法问题”专题学术研讨会在温州召开。来自浙江大学等兄弟院校和省内政法部门的法律专家共5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