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人从事历史教学已有20多年了,在漫长的教学生涯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关键。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还没认识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现在从自主学习势在必行、自主学习的概念和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三个方面就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历史教学 培养 自主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4(c)-0165-01
本人从事历史教学已有十多年了,在漫长的教学生涯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现就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1 自主学习势在必行
前苏联的一个教育家说:“家长和教师通常都犯的错误是,他们不了解学习是脑力劳动,脑力劳动所特有的规律是劳动者必须处于主动的状态。”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是教师处于主动状态,而学生却处于被动状态。在课堂中,教师是主宰,学生要围着老师转,这就造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缺失,进一步发展可能会使学生丧失自信心,为其以后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迫在眉睫。
2 自主学习的概念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自觉的行动就是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來实现学习目标。”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这对学生以后的发展大有裨益。这要求我们教师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努力使自主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能力,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
3.1 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
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中,教师是学生的主宰,学生只能被动的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被称为“填鸭式教学”。这种模式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把学生训练成了只会考试的机器。要想培养学生的历史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也要发生根本性的转换。即在教学中,学生要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教师则在一旁加以引导,鼓励学生对历史事物发表自己的观点或提出假设推理,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或论点,真正地理解教材内容,而不是人云亦云,完全靠老师的灌输来学习知识,最终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3.2 培养好奇心,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对于中学生来说,周围的世界充满了神奇,好奇心是他们行为的动力。它可以驱使学生们去探索未知世界的各种奥秘,获得新的感受,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增添情趣。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好奇心,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教学中,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帮助历史老师形象的重现历史原貌,让学生重温历史,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进而发展为兴趣,从而带动学生的自主学习。例如在《北方民族大融合》一课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创设情境引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的:①播放北朝民歌《敕勒歌》,用歌曲的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与学习兴趣,导入新课教学。②让学生参与和观看历史剧表演《迁都洛阳》,第一幕:巧迁都城与第二幕:大义灭亲。③接着我又提出问题:学习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你受到哪些启发?引导学生从背景、策略、措施、作用等方面去回答。
此外,要让学生学会“层层设疑,分类归纳”的自主学习方法。如学习《原始农耕时代的远古居民》一文时,提出环环相扣的一系列问题:在距今五六千年的中国大地上有些什么人在活动?南方、北方怎样?南北方又是怎样划分的?当看到住房时,思考为什么南北方是不同的?原因在哪里?让学生在我的引导下,自己不断的分类归纳,思考答案,而且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变得非常简单、易懂,进一步增强了自信心,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3.3 自主学习指导
阅读指导。在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历史教科书作为主要教材,也是让学生了解获得知识的重要依据,让学生学会阅读是锻炼并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应在课文、图表、作业练习等方面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教材对学生进行阅读自学指导,让学生学会提取教材的重难点,做到举一反三,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导学案用法指导。导学案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是高效课堂的路线图,也是高效课堂成功的前提。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精心设计历史导学案,大胆整合教材,突出历史学科的特点,精心研究新课标的要求和知识能力要求,重点突出,难易适中,切实引导学生自学、讨论、探究,拒绝简单化和习题化,设计的问题要有深度和挑战性,具有立体感和新颖感。我将导学案设计为三部分,分别为预习案、探究案和训练案。预习案提前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能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预习、思考。上课前将预习案收回,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掌握真实学情。探究案是在上课时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探究案设计的基本环节,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及时给予点拨和鼓励,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当课堂学习结束时,下发训练案,完成后上交,由教师及时批阅,检查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历史导学案的使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习小组建设指导。学习小组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推动者。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改变了由教师一个人推动全班学生学习进程的尴尬局面,化整为零,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小组的统一管理下主动学习。教学不仅是教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整个学习小组的管理水平和学习水平。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多鼓励学生在小组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做到了集思广益,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了自主学习的成功喜悦,从而唤起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内动力,完成“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过渡。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我深刻体会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给学生的学习会带来巨大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积极的,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百利而无一害。它不仅能发掘学生的潜能,还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提高课堂效率,符合现代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当然我的总结还不完善,还需要进一步充实。希望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继续研究探讨,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长毅.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J].现代教育,2011(Z2).
关键词:历史教学 培养 自主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4(c)-0165-01
本人从事历史教学已有十多年了,在漫长的教学生涯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现就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1 自主学习势在必行
前苏联的一个教育家说:“家长和教师通常都犯的错误是,他们不了解学习是脑力劳动,脑力劳动所特有的规律是劳动者必须处于主动的状态。”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是教师处于主动状态,而学生却处于被动状态。在课堂中,教师是主宰,学生要围着老师转,这就造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缺失,进一步发展可能会使学生丧失自信心,为其以后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迫在眉睫。
2 自主学习的概念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自觉的行动就是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來实现学习目标。”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这对学生以后的发展大有裨益。这要求我们教师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努力使自主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能力,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
3.1 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
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中,教师是学生的主宰,学生只能被动的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被称为“填鸭式教学”。这种模式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把学生训练成了只会考试的机器。要想培养学生的历史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也要发生根本性的转换。即在教学中,学生要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教师则在一旁加以引导,鼓励学生对历史事物发表自己的观点或提出假设推理,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或论点,真正地理解教材内容,而不是人云亦云,完全靠老师的灌输来学习知识,最终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3.2 培养好奇心,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对于中学生来说,周围的世界充满了神奇,好奇心是他们行为的动力。它可以驱使学生们去探索未知世界的各种奥秘,获得新的感受,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增添情趣。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好奇心,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教学中,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帮助历史老师形象的重现历史原貌,让学生重温历史,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进而发展为兴趣,从而带动学生的自主学习。例如在《北方民族大融合》一课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创设情境引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的:①播放北朝民歌《敕勒歌》,用歌曲的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与学习兴趣,导入新课教学。②让学生参与和观看历史剧表演《迁都洛阳》,第一幕:巧迁都城与第二幕:大义灭亲。③接着我又提出问题:学习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你受到哪些启发?引导学生从背景、策略、措施、作用等方面去回答。
此外,要让学生学会“层层设疑,分类归纳”的自主学习方法。如学习《原始农耕时代的远古居民》一文时,提出环环相扣的一系列问题:在距今五六千年的中国大地上有些什么人在活动?南方、北方怎样?南北方又是怎样划分的?当看到住房时,思考为什么南北方是不同的?原因在哪里?让学生在我的引导下,自己不断的分类归纳,思考答案,而且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变得非常简单、易懂,进一步增强了自信心,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3.3 自主学习指导
阅读指导。在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历史教科书作为主要教材,也是让学生了解获得知识的重要依据,让学生学会阅读是锻炼并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应在课文、图表、作业练习等方面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教材对学生进行阅读自学指导,让学生学会提取教材的重难点,做到举一反三,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导学案用法指导。导学案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是高效课堂的路线图,也是高效课堂成功的前提。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精心设计历史导学案,大胆整合教材,突出历史学科的特点,精心研究新课标的要求和知识能力要求,重点突出,难易适中,切实引导学生自学、讨论、探究,拒绝简单化和习题化,设计的问题要有深度和挑战性,具有立体感和新颖感。我将导学案设计为三部分,分别为预习案、探究案和训练案。预习案提前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能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预习、思考。上课前将预习案收回,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掌握真实学情。探究案是在上课时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探究案设计的基本环节,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及时给予点拨和鼓励,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当课堂学习结束时,下发训练案,完成后上交,由教师及时批阅,检查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历史导学案的使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习小组建设指导。学习小组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推动者。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改变了由教师一个人推动全班学生学习进程的尴尬局面,化整为零,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小组的统一管理下主动学习。教学不仅是教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整个学习小组的管理水平和学习水平。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多鼓励学生在小组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做到了集思广益,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了自主学习的成功喜悦,从而唤起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内动力,完成“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过渡。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我深刻体会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给学生的学习会带来巨大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积极的,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百利而无一害。它不仅能发掘学生的潜能,还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提高课堂效率,符合现代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当然我的总结还不完善,还需要进一步充实。希望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继续研究探讨,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长毅.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J].现代教育,2011(Z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