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途径探析

来源 :中国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inbow8207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是新时代对中医药人才培养提出的重要要求,关系中医药人才培育成功与否、关系中医药事业守正创新发展,通过不断完善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深入开展中医药特色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浓郁中医药事业创新创业氛围等途径,为逐步建立适合中医药院校发展、符合中医药人才教育成长规律、满足社会需求的中医药院校大学创新创业能力培育体系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培育途径
  [DOI]10.13939/j.cnki.zgsc.2021.10.176
  1 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中医药工作做出重要批示,强调“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李克强总理指出:“推动中医药在传承创新中高质量发展,让这一中华文明瑰宝焕发新的光彩,为增进人民健康福祉做出新贡献。”医圣张仲景“勤求古训 博采众长”,终开“辨证论治”之先河。中医药是打开中华文化宝库的钥匙,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凝聚着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博大智慧。进入新时代,面对人民群众对于生命安全特别是“治未病”的健康需求,不断推进中医药守正创新发展、培养满足人民群众需要和社会发展需求的中医药人才已是时代要求。中医药院校作为培养新时代中医药人才的主要平台,承担着培育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医术医德的重要使命,为适应纷繁复杂的医疗卫生行业环境,中医药院校应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不断拓展完善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途径,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过程中,注重融入中医药文化特色,使之成为符合中医药院校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的特色培育体系,为培养新时代中医药人才、推进中医药事业守正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2 强化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的重要意义
  2.1 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本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突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更多创新人才、高素质人才。”创新驱动是实现经济新常态的动力源泉,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驱动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始终。面对新时代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目标的应有之义。2017年全国教育大会要求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高等院校作为培育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平台,应将创新贯穿教育目标与理念、教育教学活动、学校改革创新发展始终。坚持高等教育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服务的理念,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在中医药领域的实现有赖于高等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高等中医药院校作为中医药人才培育的摇篮,应当贯彻落实创新理念,将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视为重要培养目标。
  2.2 推动中医药守正创新发展的必要举措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做出的重要指示。正确处理好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关系到中医药的前途和命运。没有创新就不能实现与时俱进,在传承中创新才能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理论体系、《伤寒杂病论》确定了辨证论治原则、《针灸甲乙经》成为针灸学巨著、《肘后备急方》启发了屠呦呦提取青蒿素,中医药发展的历史始终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可以说没有创新就没有中医药的今天。中医药院校大学生是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承担着传承创新中医药、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神圣使命,培育其创新创业能力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关系着我国中医药事业守正创新的成功与否。中医药院校应结合中医药专业的学科特点,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和培养教育教学规律,完善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能力的培育途径,逐步满足新时代对中医药创新型人才的要求。
  3 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的具体措施
  3.1 完善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高等院校普遍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育,创新创业能力不仅仅体现在就职创业当中,更体现在大学生创新思维模式上,对大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高等院校以课程教育的形式作为创新创业的主阵地,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课、大学生职业规划课、大学生求职技能提升等课程。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一些问题,特别是相关课程的院校特征和专业特色不够突出,不能充分结合学生专业学科特点,也没有制定出具有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要求。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课程是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的基础途径。中医药院校应充分结合中医药学学科特点,打造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充分利用中医药文化资源,融入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将创新创业相关课程纳入中医药专业学生培养计划内,设计相应的必修学分,将其打造为中医药学专业大学生培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中医药专业学科与创新创业相关课程的深度融合,开设具有中医药卫生行业特色的专业课程,例如医院事务管理、中医药科研思路与方法、中药炮制前沿技术、中医药行业行情分析等具有明显中医药特色的科研创新课程,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素质教育的有机融合。在中医药专业知识教授的同时,注重培育学生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勇于创新,提升科研创新能力。通过完善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结构,培育中医药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了解中医药学相关的基本研究方法与技术,使其具备自主汲取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自主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基础能力,筑牢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主阵地。
  3.2 深入开展中医药特色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因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特点,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地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各类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已经成为高校拓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途径的不二选择。例如,校园创新创业之星评选活动、创新创业社团评选活动、创新创业团队评选活动等方式,引导鼓励大学生积极尝试创新创业活动,培育创新创业思维,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中医药院校要充分挖掘中医药文化宝库的丰富内涵,打造以中醫药文化传承创新为主题的具有鲜明中医药特色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将中医药守正创新的思想融入校园文化活动的指导过程,把中医药术语作为校园文化活动的常用语言,充分挖掘中医药名家流派的创新思维,以中医药名家流派的创新思维为主题,以屠呦呦为代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科学家为鲜活素材,以各类学生社团、校园文化活动、学校新媒体等为平台,建立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矩阵,浓郁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导师制度,在校内外医药卫生领域聘用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指导老师,组建创新创业导师资源库,在导师和大学生之间牵线搭桥,实现双向选择,根据不同学生对创新创业认识程度的不同、需求面的不同、目标期望的不同将其分为不同层面,进行分层分类指导。第一,组织有创新创业欲望的学生组建创新创业实践班。将具有创新创业欲望的学生聚合在一起,一方面,可以邀请创新创业导师方便、直接、有针对性地对这部分学生进行理论指导;另一方面,根据个人特长和学科特点,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的组成创新创业团队,进而设计具有一定规模的创新创业项目。第二,扶持项目明确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组织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参与“挑战杯”“创青春”“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创新类赛事,以及“全国中医药院校青年论坛”等中医药类学术论坛,不断扩大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的视野,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不断深入细化。第三,孵化较为成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一旦成型,最为紧缺的便是资金和场地的硬性条件支持,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应积极联系、主动支持,为其寻找合适的孵化基地,支持创新创业项目开办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并进行后期的长期跟踪。持续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活动,是中医药院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补充,应当根据时代特征和社会需要不断调整。
  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需要贯穿创新理念,拓展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途径,充实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丰富创新创业教育形式,筑牢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主阵地,推动校园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进行有力补充,为中国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培育出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时代和社会需求的中医药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莉.大健康背景下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优化探讨[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9(6):120-122.
  [2]王永杰,刘京菊,杨国正.新形势下如何指导研究生做创新性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43):3-5.
  [3]孟玉兰,赵玲玲,李建英,等.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及科技创新意识强化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9,10(19):14-15.
  [4]罗盛,张锦,李伟.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71):53-55.
  [5]宋志彬,张秀梅.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耦合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37(4):171-173,179.
  [基金项目]2020年度河南中医药大学就业创业科研课题“中医药院校医学生就业职业能力训练与养成”(项目编号:JC2020-08);2020年度河南省大中专院校就业创业课题“中医药院校医学生就业职业能力训练与养成”(项目编号:JYB2020019);2020年度河南省大中专院校就业创业课题“中医药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综合能力培养研究”(项目编号:JYB2020040)。2020年度河南中医药大学就业创业科研课题“以创业实践基地为支点打造学生创业综合平台”(项目编号:JC2020-05)。
  [作者简介]王晓蕊(1980—),女,汉族,河南南阳人,河南中医药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靳家宝(1994—),男,汉族,河南禹州人,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潘万旗(1979—),男,汉族,河南濮阳人,河南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
其他文献
福建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目标,是贯彻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在“五个统筹”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积极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和发展,应
该文提出了快速分形图像编码基于图像块方差的新算法 ,推广了C .K .Lee等提出的局部方差算法 (IEEETrans .ImageProcess .,1998,7( 6) :888-891)。新算法增加了两个参数以控制编码速度和解码图像质量。计算机仿真结果显示了算法的有效性 :例如 ,对于 2 5 6× 2 5 6× 8Lena图像 ,相对于全搜索的基本分形编码算法 ,该文算法 (对某些参数值
青少年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其能否身心健康成长,将关系着国家的富强及民族的昌盛。而高中体育作为学校培养与发展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课程之一,在增强学生体质方面
瓷器是中国的伟大发明与创造。古陶瓷器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随着时空的变幻,加之人为和自然的破坏,古陶瓷大多已消失殆尽,侥幸遗存至今的又多有残缺,以致人们
挫折教育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增强学生面对困难时的心理素质,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初高中学生来说,在此阶段塑造积极健康的心理对于其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文献资料
摘要:为探究茶叶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现状,对比了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19)中涉及茶叶的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指标与欧盟及日本制定的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指标,分析了中国与欧盟及日本茶叶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指标的差异,提出了我国茶园农药的使用和管控建议,以期为茶叶安全优质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茶叶;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管控措施  Comparative A
两汉时期作为我国经学的极盛时期,历代学者均对其进行多角度的研究。就两汉时期经学传承特点这一课题之研究,经历代学者到清代而达顶峰。其代表性的著作《授经图》、《经义考
目的:探究美罗培南持续泵入对脓毒血症多重耐药菌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2019年9月~2020年12月期间在某院选取符合条件的脓毒血症多重耐药菌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
文章以东盟绿地大学城(一期)项目工程中应用的DM300型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为例,对专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剖析,深入分析了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各组成构件常见安全隐患,并
随着时代发展模式的不断建设和更新,在新时代以党建引领脱贫已经成为我国现代新农村工作的主要建设方式。党建与扶贫的深度结合 是现代农村社会脱贫的重要项目和目标。当前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