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中,经过企业领导者的倡导和引领,全体员工认同和遵守的管理理念和价值体系,具有导向、凝聚、激励、约束、调适等功能。也正因为具有如此的功能,近几年来,企业文化建设得到了普遍重视和加强。然而,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当中,由于多种原因许多企业把企业文化形式化、表面化,也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出现了许多一轰而起的“雷同化”的现象。
一、企业文化“雷同化”的几种表现
一是载体形式上的。主要是许多企业借助于咨询公司搞企业文化设计时,采用了象形、视觉等体系的模板大体一致。二是内容上的。主要是使命、理念、价值观层面口号化、缺乏差异,没有表达出企业文化的实际内涵。三是语言上的“雷同化”。企业文化主要靠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而许企业的语言用词没有突出自己的个性,有的甚至标识也与其他企业相似。
二、造成企业文化“雷同化”的主要原因
从原因来看,是多种多样的。就其主要原因来说,有以下几点:
第一,对企业文化理解肤浅、片面。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所共有的价值体系,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员工的看法及其对环境的反应模式,能保证企业一般员工积极性和知识、技能的充分发挥。企业文化不仅强化了传统管理的一些功能,而且还具有很多传统管理不能替代的功能,如导向、凝聚、激励、规范等功能。但在现实生活当中,有的认为企业文化是老板文化,老板在制定企业规章制度等方面具有决策权,因此,企业无论怎样借鉴、提练、推广、学习、传播都在体现着老板的意图。而在许多企业内部,特别是民营企业内部,由于劳资双方“天然”的矛盾,造成企业不可能形成包括老板在内的所有员工共同的价值观。
第二,把企业文化与员工文化等同起来。在有些国有企业,或是国有改制企业,则把企业文化与员工文化等同起来,认为企业文化就是学习,提高员工素质,或是提高企业的执行力。因此,有的认为建立学习型组织,争做学习型员工就是企业文化。有的甚至把企业文化庸俗化,认为吹拉弹唱,打球照相等职工文化娱乐活动就是企业文化。
第三,没有抓住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文化其实是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一个完整的体系。包括企业的愿景与使命,企业的经营理念与发展战略,组织制度与行为习惯等,以及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企业的个性、精神与经营哲学。从本质上讲,企业文化具有如下特性:一是价值性。它本身是一个价值观体系,同时又具有引导和规范的作用。在这种引导和规范作用下,保证企业为社会创造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的需求。二是独特性,即个性。企业文化是独树一帜的,是不易也不能被行业内的其他企业所模仿的。三是整合性。将来自不同年龄、文化、专业、阅历的人,不同的知识、技术、技能和资本,整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形成企业的竞争力。四是能动性。特别是在企业经营出现波动时具有能动的支持和调节作用。五是动态性。在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一般来讲,在企业的上升周期,表现为先进的企业文化,而在下降企业则相反。
三、建立具有竞争性的“差异化”的企业文化
一要围绕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建立企业文化。说到底,任何一个企业的存在必然是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失去了生存和发展,企业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因此,企业文化必须有利于促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应当围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建设。如渗透在海尔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中的海尔文化,为提升海尔竞争力奠定了基础。海尔文化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基础上,吸收了日本特色的团队意识和吃苦精神以及美国的个性舒展和创新竞争意识而成的独特的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对于海尔来说就是能抓住市场需求,以企业对用户的诚信度获得用户对企业的忠诚度,这也是海尔文化的真正价值所在。正是通过塑造具有个性化的核心价值观,通过寻求企业核心价值观与个人自我价值追求的一致,企业文化才能够引导全体员工把个人的目标和理想聚焦在企业的目标和理想上,使员工对企业产生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能够减少企业内部的摩擦和内耗,在企业内部形成和谐宽松的人际关系,培养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团队精神;能够充分调动起企业内部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和创新热情,增强企业员工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自觉维护企业的声誉;能够以内在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约束企业员工的言谈举止,规范企业行为,从而保证企业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因此,上述企业文化所具有的导向、凝聚、激励、规范功能,无不植根于企业文化独具个性的核心价值观,这才是企业文化的本质所在。也只有形成了独具个性的企业文化,才可能用长远的眼光去优化配置企业的各种资源和能力,从而获得持久的核心竞争力。
二要围绕客户的价值追求建立企业文化。任何企业生存的前提是有客户和市场。由于顾客完全是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来决定自己货币投向。通过对产品的耳闻目睹或使用,已经认识到和感悟到产品能为他们带来的实际使用价值的判断决定购买意愿。企业文化必须充分考虑目标顾客的价值追求。同时,要用企业文化的引导功能,不断调整产品或服务以适应顾客不断变化的价值追求。因此,“顾客至上”这一价值理念永远不会过时。
三要围绕以人为本、满足员工需求建立企业文化。企业的一切产品和服务都可归结为员工的行为。因此,企业文化应当以企业经营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把企业管理者的理念培育成全体员工的共同价值观,形成推动企业走向成功的强大动力,最大限度地凝聚企业员工的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具体而言,就是要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设计好企业的目标与核心价值观,把职工的积极性和才干与企业的目标结合起来,使个人需求与组织需求尽量重合一致,形成在共同价值观基础上的利益共同体和事业共同体,引导全体员工主动去实现企业目标,并由此产生集成放大效应,即1+1>2的增值效应。综上所述,按不同的企业实际、不同的目标顾客和受地域文化影响的不同的员工群体,围绕以上三个方面建设企业文化将会是“差异化”的具有竞争性的企业文化。
一、企业文化“雷同化”的几种表现
一是载体形式上的。主要是许多企业借助于咨询公司搞企业文化设计时,采用了象形、视觉等体系的模板大体一致。二是内容上的。主要是使命、理念、价值观层面口号化、缺乏差异,没有表达出企业文化的实际内涵。三是语言上的“雷同化”。企业文化主要靠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而许企业的语言用词没有突出自己的个性,有的甚至标识也与其他企业相似。
二、造成企业文化“雷同化”的主要原因
从原因来看,是多种多样的。就其主要原因来说,有以下几点:
第一,对企业文化理解肤浅、片面。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所共有的价值体系,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员工的看法及其对环境的反应模式,能保证企业一般员工积极性和知识、技能的充分发挥。企业文化不仅强化了传统管理的一些功能,而且还具有很多传统管理不能替代的功能,如导向、凝聚、激励、规范等功能。但在现实生活当中,有的认为企业文化是老板文化,老板在制定企业规章制度等方面具有决策权,因此,企业无论怎样借鉴、提练、推广、学习、传播都在体现着老板的意图。而在许多企业内部,特别是民营企业内部,由于劳资双方“天然”的矛盾,造成企业不可能形成包括老板在内的所有员工共同的价值观。
第二,把企业文化与员工文化等同起来。在有些国有企业,或是国有改制企业,则把企业文化与员工文化等同起来,认为企业文化就是学习,提高员工素质,或是提高企业的执行力。因此,有的认为建立学习型组织,争做学习型员工就是企业文化。有的甚至把企业文化庸俗化,认为吹拉弹唱,打球照相等职工文化娱乐活动就是企业文化。
第三,没有抓住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文化其实是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一个完整的体系。包括企业的愿景与使命,企业的经营理念与发展战略,组织制度与行为习惯等,以及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企业的个性、精神与经营哲学。从本质上讲,企业文化具有如下特性:一是价值性。它本身是一个价值观体系,同时又具有引导和规范的作用。在这种引导和规范作用下,保证企业为社会创造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的需求。二是独特性,即个性。企业文化是独树一帜的,是不易也不能被行业内的其他企业所模仿的。三是整合性。将来自不同年龄、文化、专业、阅历的人,不同的知识、技术、技能和资本,整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形成企业的竞争力。四是能动性。特别是在企业经营出现波动时具有能动的支持和调节作用。五是动态性。在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一般来讲,在企业的上升周期,表现为先进的企业文化,而在下降企业则相反。
三、建立具有竞争性的“差异化”的企业文化
一要围绕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建立企业文化。说到底,任何一个企业的存在必然是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失去了生存和发展,企业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因此,企业文化必须有利于促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应当围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建设。如渗透在海尔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中的海尔文化,为提升海尔竞争力奠定了基础。海尔文化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基础上,吸收了日本特色的团队意识和吃苦精神以及美国的个性舒展和创新竞争意识而成的独特的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对于海尔来说就是能抓住市场需求,以企业对用户的诚信度获得用户对企业的忠诚度,这也是海尔文化的真正价值所在。正是通过塑造具有个性化的核心价值观,通过寻求企业核心价值观与个人自我价值追求的一致,企业文化才能够引导全体员工把个人的目标和理想聚焦在企业的目标和理想上,使员工对企业产生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能够减少企业内部的摩擦和内耗,在企业内部形成和谐宽松的人际关系,培养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团队精神;能够充分调动起企业内部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和创新热情,增强企业员工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自觉维护企业的声誉;能够以内在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约束企业员工的言谈举止,规范企业行为,从而保证企业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因此,上述企业文化所具有的导向、凝聚、激励、规范功能,无不植根于企业文化独具个性的核心价值观,这才是企业文化的本质所在。也只有形成了独具个性的企业文化,才可能用长远的眼光去优化配置企业的各种资源和能力,从而获得持久的核心竞争力。
二要围绕客户的价值追求建立企业文化。任何企业生存的前提是有客户和市场。由于顾客完全是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来决定自己货币投向。通过对产品的耳闻目睹或使用,已经认识到和感悟到产品能为他们带来的实际使用价值的判断决定购买意愿。企业文化必须充分考虑目标顾客的价值追求。同时,要用企业文化的引导功能,不断调整产品或服务以适应顾客不断变化的价值追求。因此,“顾客至上”这一价值理念永远不会过时。
三要围绕以人为本、满足员工需求建立企业文化。企业的一切产品和服务都可归结为员工的行为。因此,企业文化应当以企业经营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把企业管理者的理念培育成全体员工的共同价值观,形成推动企业走向成功的强大动力,最大限度地凝聚企业员工的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具体而言,就是要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设计好企业的目标与核心价值观,把职工的积极性和才干与企业的目标结合起来,使个人需求与组织需求尽量重合一致,形成在共同价值观基础上的利益共同体和事业共同体,引导全体员工主动去实现企业目标,并由此产生集成放大效应,即1+1>2的增值效应。综上所述,按不同的企业实际、不同的目标顾客和受地域文化影响的不同的员工群体,围绕以上三个方面建设企业文化将会是“差异化”的具有竞争性的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