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经营模式培育桤木薪炭林试验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dada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该文以桤木树种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培育速生丰产林技术措施营造桤木速生丰产林为薪炭林和以矮株作业法培育桤木薪炭林2种经营模式,对其16a生的薪炭林产物量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矮林作业法相对于采用培育速生丰产林技术措施,更适用于培育桤木薪炭林。
  关键词:桤木;薪炭林培育;经营模式
  中图分类号 S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6-0137-02
  桤木(Alnus cremastogyne Burkill)为桦木科桤木属落叶速生乔木,喜温、喜湿、喜光、耐水,其木材纹理较直,材质轻软,宜作刨花板、胶合板、造纸材;根系发达,根瘤固氮能力较强,每100株中龄桤木的固氮肥力相当于30kg硫酸铵的肥效[1],是改良土壤的优良树种。桤木适应性与萌芽力强,生长极快,造林后2~3a可郁闭成林;高速生期5~15a,胸径速生期10~20a[1]。薪炭林是以生产木材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森林[2],营造薪炭林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社会持续发展,又可解决缺材地区的燃料能源问题。为此,笔者开展了桤木薪炭林培育试验。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福建省尤溪县新阳镇龙益村,地理坐标为北纬26。03′54″、东经117。55′55″,海拔高度385m。试验地面积0.5hm2,土壤为山地红壤,立地类型Ⅱ类,造林地为宜林荒山,主要植被为芒萁骨、软杂灌等群落。属中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9.8℃,年降水量1 652mm,年平均日照174.6h,无霜期317d。
  2 试验方法和作业设计
  2.1 试验方法 试验地划分为A区和B区。A区面积0.1hm2,营造速生丰产林林分为薪炭林,设定16a生主伐,设置一块20m×20m的标准地,为A1号。主伐时对标准地内的林木进行每木检测,采伐10株树高、胸径平均值的样本,用磅称称测生物重量,进而求算每1hm2的产物量,以下称为A模式。B区面积0.4hm2,设置2块20m×20m标准地,为B1号和B2号,设定16a生皆伐,每次采伐用磅称称测并记录标准地内的生物重量,进而求算每1hm2的产物量。本区采用矮株作业法,即造林后3~5a主侧枝分明时,于树高与地面一定距离处截去主干,在大量萌发枝条中选择健壮枝条进行培育,经2~4a后在每个侧枝基部一定距离处截枝取薪,樵桩供再次萌发新枝,可多次砍伐-萌发-砍伐[3],以下称为B模式。
  2.2 作业设计 挖大穴、回表土、施基肥,用1a生的实生苗造林,造林密度2 505株/hm2,造林后1~3a每年抚育2次。当年造林成活率≥90%,若达不到则翌年初补植。成林后的保存株数≥2 130株/hm2。
  3 技术实施
  3.1 造林地准备 1996年10月全面劈草炼山,11月底完成挖明穴,穴规格为上口60cm×60cm,下底40cm×40cm,深40cm,按正方形配置,为2 672穴/hm2。12月中下旬完成回表土施基肥,即:回表土1/2时,穴施0.25kg钙镁磷化肥,再回填心土,穴面略高于地面5~10cm,成馒頭型,待翌年造林。
  3.2 造林 1997年1月底之前完成实生苗栽植。选择1a生苗木,苗高≥80cm,地径≥0.8cm,栽植时扶正、覆土、舒根、踩紧。做到“三埋二踩一提苗”,即土埋到2/3时轻提苗木,然后踩实,再覆土至穴面与地面相平时再踩实,再覆土至略高于地面。
  3.3 抚育 1997—1999年每年5月、9月各进行一次全面锄草,并扩穴培土;A区伐除根蘖,B区可适当保留生长良好健壮的根蘖苗。造林后1~5a每年9月份修剪枝条一次,确保主干明显通直。B区每树保留当年生生长良好健壮的枝条2~5条。
  3.4 采伐
  3.4.1 A区采伐 2012年10月对A1号内的林木进行每木检测,测量其树高和胸径,求其平均值;采伐10株平均值或接近平均值的样木,所采伐的样木逐株过称,记录重量。
  3.4.2 截干采伐 1999年10月对B区的林木进行截干采伐。在距地面50~100cm处伐除主干,截面要保持平滑、可略倾斜、不伤害树桩,截面高度视其枝条生长状况而定。在B1、B2号内所采伐的生物量全部过称,记录其重量。
  3.4.3 截枝采薪 2000年10月采伐近3个年度萌发的枝条,保留当年萌发的枝条2~5条。之后每隔3年截枝一次,截枝一律在10月份进行。2012年截枝采薪时,在B1、B2号标准地内的枝芽条包括樵桩全部伐除,标准地外的按前几轮的作业方法进行。
  4 实施效果
  4.1 造林成活率和保存株数 当年造林成活率93%,成林后保存株数2 280株/hm2。
  4.2 产物量 A区16a生林木平均树高17.5m,平均胸径18.4cm,10株样木总重量为1 899kg,由此测算出1hm2产物量为432.9t。B区16a生产物量为434.25t(表1)。
  5 结论
  从产物量来看A模式与B模式基本相当,B模式略高一点。但A模式产出的薪材燃烧值要比B模式高,因而B模式能更快地解决缺材地区的燃料能源问题,并且B模式可多轮采伐,持续利用,而A模式则只能一次性供给。因此,本文认为B模式即矮林作业法,更适用于培育桤木薪炭林。
  参考文献
  [1]陈存及,陈伙法.阔叶树种栽培[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255-256.
  [2]郑元锜,高兆蔚.林业管理知识上册[M].福州:福建省林业厅,1990:145.
  [3]肖兴翠,王海风,张国君.桤木纸浆林丰产栽培技术[J].林业实用技术,2009,04:21-22. (责编:张宏民)
其他文献
物联网规模的不断提升和用户单元的增加,让网络与电力通信面临了巨大的压力。网络通信承担了重要的数据传输任务,因此光纤网络的智能化发展成为了主要的发展目标。此时,就需
针对地区电网厂站端自动化设备调试,进行全方面的分析,并简要介绍了地区电网厂站端自动化设备调试要求,如保持地区电网厂站端供电的安全性、保证地区集控中心监控的可靠性等
为稳步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对高等院校改革创新创业教育内容的形式下,本文将从四个方向围绕这个中心进行阐述,其内容包括:①在线开放物理实验室的宗
福州500kV变电站于2002年投产运行至今已达14年,现继保室室内二次屏柜基本上满,处于带电运行状态。35kV继保室及220V蓄电池室1座;220kV继保室2座;500kV继保室2座本。原继保室
前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金属铝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为提高生产效率和产量、降低能耗,电解直流整流机组也不停的向大直流、大功率方向发展,但整流机组运行产生高次谐
输电线路铁塔出厂前的热镀锌具有良好的防腐效果,但是对于环境恶劣地区和污染地区的铁塔,还是应该针对性进行分析,对于不同的锈蚀源和锈蚀程度,采取相对应的防腐方案,来防护
智能学习桌椅系统中单片机技术的应用,给学习桌椅的发展带来革命性变化。本研究通过对智能学习桌椅特点的分析,论述了智能学习桌椅领域中单片机技术应用需求和前景,分析了其
对于220kV变电站建设工程而言,变压器的安装技术在整个工程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220kV变电站的变压器不同于一般的变压器,一般具备较大的质量与体积,因此对安装过程有着更高的
在近代科学技术和运载工具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为导航事业的不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将GPS与惯性导航系统组合到一起使用,可实现优势共享,缺点互补,被广泛应用在军事领域、空间技术领域等方面。基于此,本文结合了理论实践,先分析了GPS与惯性导航系统的优缺点,接着阐述了两种导航系统组合应用的需求,并提出具体的应用方法,希望对我国导航事业持续发展有一定帮助。
当今社会人们开始重视电力系统内部的配电系统和管理实施工作,电力配电、管理和电力系统能否有效运行是息息相关的,其能对电力企业生产活动产生很大的影响.社会逐步发展,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