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与孩子说话

来源 :师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083832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到会说话的人,不得不提《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在第二十回,贾宝玉的奶妈李嬷嬷和袭人大吵起来。众人苦劝毫不见效,反有变本加厉之势。可巧王熙凤过来,只说了以下一段话,就把李嬷嬷撮走了——
  “好妈妈,别生气。大节下老太太才喜欢了一日,你是个老人家,别人高声,你还要管他们呢,难道你反不知道规矩,在这里嚷起来叫老太太生气不成?你只说谁不好,我替你打他。我家里烧的滚热的野鸡,快来跟我吃酒去。”
  一段话何以有如此大的威力?可从三个方面来看。首先是“压”,用民俗去压:正月里顺,一年顺。大过年的,要图个吉利,怎么可以吵架呢!用权威去压,搬出贾母,贾母是贾府的最高统治者,谁敢惹贾母不受用呢;其次是“捧”,老人家理当是最受尊敬的,同时又是最懂规矩的,别人不守规矩还要管他们呢,尊敬中暗藏了警告;最后是“抚”,为她出气,谁不好就打谁,还给足面子,喊她一起喝酒去。
  可见,会不会说话,直接影响到人际交流。俗话说:良言入耳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的说话技巧尤为重要,直接影响到教育的结果。看下面一段父子的对话——
  “爸爸,这是什么?”
  “是花。”爸爸回答。
  “什么花呀?”
  “烦不烦,你不会自已看……”
  可以想见一句话瞬间就会使孩子跌入沮丧的状态。同样一段情境,在一位懂得与孩子沟通的妈妈那里,结果就会有很大不同——
  “妈妈,这是什么”?
  “是花,一朵美丽的花。是什么颜色呀?”
  “红色。”
  “对,聪明极了!长得像什么呀”?
  “象喇叭一样。”
  “真棒!你看到了什么?”
  “我看到了一朵美丽的红花,像喇叭一样的!”
  最后一句,孩子说出了花的颜色、形状,还会用“美丽”来形容花,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到了小学一年级何愁写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来。
  语言能启发人也能伤害人;能使人文明,也能叫人野蛮。家长的语言应做到:传递情感、改变心情、启发见解、撒播尊重。下面就介绍几种家长需要掌握的与孩子说话的技巧,并附有练习和参考说法。

一、先情绪,后事件


  【反例】
  孩子:妈妈,好热啊。
  妈妈:胡说,这哪里热,把衣服穿上,小心感冒。(否认事实)
  孩子:我不想穿这件毛衣。
  妈妈:你必须穿,要是感冒了我可不管。(威胁)
  孩子:我不穿。
  妈妈:(声音提高)你敢!少说废话,快给我穿上!(命令)
  在此案例中,妈妈通过否认事实、威胁、命令把孩子推向自己的对立面。
  【正例】
  孩子:好热啊!
  妈妈:我知道你很热,所以不想穿毛衣。(承认事实)
  孩子:嗯。
  妈妈:不过,最近流感很凶的,还是保暖一点好。(关心)
  孩子:但是我现在好热啊。
  妈妈:我知道你很热,这样吧,你把袖子挽起来,我拿把扇子给你扇,一会儿你就不热了。(同理心)
  很多家长常抱怨孩子不听话,却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情绪,与孩子沟通的关键是不让孩子产生对立情绪。承认事实、关心孩子、关注孩子的感受,做到先安抚情绪,再谈事情,才能让孩子听进家长的话。

二、反馈信息,标明感受


  【案例】
  孩子放学回到家,告诉妈妈:“妈妈,我们语文老师就是不公平,我和小明的语文作业都没完成,为什么老师只批评我,却不批评他?!”
  不当回答举例:
  1. 命令:不要怨老师,好好反省你自己,下次好好把作业做完!
  2. 威胁:下次再完不成作业,就是老师不批评,我也要惩罚你!
  3. 教训:你没有完成作业,就是自讨苦吃,老师批评你是应该的。
  4. 预言:就是不长记性,你就这样儿了,不是读书的料。
  5. 贴标签:你总是埋怨别人,就是不会好好反省自己。
  6. 辱骂:你作业没完成,羞耻不羞耻?还好意思说老师不公平,像你这样,一辈子都没有出息。
  7. 安慰:老师批评你也是为你好,你要学会理解老师。
  8. 转移:别生气了,快去做作业吧,想想怎么把今天的作业完成。
  正确回应:
  “你和小明的数学作业都没有完成,老师没有批评他,只批评你,你感到心里不平衡,是吗?”
  反馈孩子的语言,把孩子的话整理后重复给他听,孩子知道父母听到他的话了,有被尊重的感觉;标明孩子的感受,把孩子说话时的心理状态讲出来,孩子感到你是理解他的,有被理解的感觉。

三、让孩子做选择


  【案例】当孩子习惯性回答“不”的时候,给出几个方案让孩子做选择。
  把这件衣服穿上!/ 穿这件绿色还是那件红色的?
  不允许挑食!/ 是先吃青菜还是先吃鸡腿?
  快刷牙!/ 今天刷牙,是自己挤牙膏,还是我挤呢?
  这种方法,对幼儿特别有效。注意选项的先后顺序对选择有影响,孩子通常会选择前者。

四、代替的技巧


  国家二孩政策放开以后,很多家庭有了两个孩子。两个孩子在家闹矛盾是常有的事。
  【案例】
  哥哥在家把妹妹惹哭了,妈妈回来很恼火:“我很生气!她本来玩得好好的,你抢走她的布娃娃,你又把她弄哭了。”
  这段话看上去似乎没有问题,仔细推敲,问题出在最后一句。责怪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一个“又”字,把以前的旧账全翻出来了,也說明以前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错,一次次的责备都没有使哥哥改正。   正确的说法应当把最后一句替换掉。
  妈妈:“我很生气!她本来玩得好好的,你抢走她的布娃娃,你想办法哄她别哭了。”
  “你想办法哄她别哭了”,这句话没有任何埋怨、责备,而是为孩子提供了改正错误的途径。哥哥要哄妹妹不哭,这个过程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完成的,一定要付出时间、精力、技巧,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够锻炼孩子的沟通能力,也能让孩子体会到:惹妹妹哭易,哄妹妹不哭难,犯错成本太高,以后自然不敢轻易惹妹妹了,这是一个最好的自我教育的过程。

五、用“我”信息表达


  【案例】有一天你的一个非常好的朋友坐在客厅里面聊天,你的孩子要在客厅看电视,他打开电视,把声音开得很大,让你和你的朋友无法谈话。
  不恰当的回应:
  1. 你把电视关掉,回自己房间去!
  2. 你再不调小点,马上让你看不成!
  3. 你不能把电视声音开得那么大,客人在我们家说话呢。
  4. 你这孩子真不懂事!没看到我们在说话吗?
  5. 你怎么这么惹人厌烦!没有脑子啊!
  6. 你是故意开这么大的声音来影响我们说话。
  以上回应在语言形式上,以“你”字为开头;在内容上,矛头指向对方,要求对方改变自己的行为。我们称之为“你”信息。当一个人被强迫改变自己的行为时,会产生本能性的抗拒和情绪,导致冲突。
  可以这样表达:“我和你叔叔在这谈话,电视声音太大,都听不清楚,我心里很烦。”
  以“我”字开头,指出孩子问题行为,说出我心中对这一行为的感受,告诉孩子他这些行为将会或者已经给你带来的影响。我信息的表达方法是:行为 感受 影响 。

六、尊重孩子的付出


  家长经常会对孩子说:“这道题很简单,试试看!”
  如果孩子做成了,那也是做成了一件“简单的事”,没有什么成就感;如果没有做成,那就连“简单的事”都没做好,只有自卑感了。 我们可以这样说:
  “这道题不太容易,可能会有点难。试试看!”
  如果答对了,孩子会很自豪自己完成了一件较困难的事,如果失败了,至少他们知道这个事情完成起来比较困难,自我评价不会降低。
  学会与孩子说话,不仅能与孩子有效沟通,更为重要的是:说话的方式,就是思维的方式,应对事情的方式,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成长。
  附:【家长练习】参考说法
  【家长练习1】
  女儿:马上期中考试了,好紧张。
  妈妈:我知道你心里很紧张,担心临场发挥不好。
  女儿:是的。
  妈妈:这感觉是不好,我有时也会这样。我看你需要休息一下,我们下去走走吧?
  女儿:算了,我还是复习吧。
  【家长练习2】
  妈妈:“自习课上你们班的一位同学说话,影响了你的学习,你感到心里很烦,是吗?”
  【家长练习3】
  今天是坐在爸爸旁邊还是坐在妈妈旁边吃晚饭?
  【家长练习4】
  一进屋就看到水池里堆满了盘子,让我很生气。你答应收拾的。我希望你在睡觉之前,把盘子洗好,收拾干净。
  【家长练习5】
  当孩子坚持要买某件贵重物品时,对孩子说:“我知道你很喜欢它,但爸妈的收入不高,如果买了会影响我们的正常开销,我很担心,以后再想办法,好吗?”
  【家长练习6】
  学滑板很有点难,试试看。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崇川学校)
  责任编辑 黄佳锐
其他文献
师:读第一段,说说乔依的不简单表現在哪里?  生:表现在寒冷的天气里帮助老妇人修车。天这么冷,要是一般人才不会管闲事呢,还不如赶紧回家。  师:作者为什么要进行环境描写?  生:是为了衬托乔依的善良。天气是冷的,但乔依的心是热的。  生:乔依的不简单还表现在,在心情不好的情况下帮助老妇人。  师:他当时心情为什么不好?  生:因为工厂倒闭了。  生:家里本来就很穷,现在工厂倒闭,自己失业了,妻子又
近年来,研学旅行持续升温,已成为不少有条件家庭孩子过寒暑假的主要方式。尽管耗费不菲,但从教育意义来看,研学旅行有助于学生“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通过参观、聆听,以及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在应试教育过度膨胀的当前,具有独特的价值。  2012年,教育部开始启动中小学研学旅行工作项目,在安徽、江苏、陕西、上海、河北、江西
既得利益者也可能变为改革者  我们要实行的变革阻力在哪?大家普遍认为是既得利益阻挠,但历史上好多伟大的变革,都是既得利益者领导的。既得利益者能不能变成改革者?我觉得有三种可能。  一是观念、理念,从古希腊梭伦、伯里克利的民主化改革,到近代的华盛顿,他们都是出于理念在改革。美国的废奴运动主要是白人在做,不是黑人在做;中国妇女的放脚都是男人在做,不是女人在做,所以理念很重要。二是既得利益之间本身的博弈
八年级古文阅读材料中,有这样一篇短文: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文章大意是说:唐太宗让封德彝举荐有才能的人,他过了好久也没有推荐一个人。太宗责问他,他回答说:“不是我不尽心去做,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啊!”太宗说:“用人跟用器物一样,每一种东西都要选用它的长
【摘 要】在目前的概念教学中,往往存在对概念的剖析不足和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而教科书作为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虽然能够明确指出数学概念的本质,但也因其高度的概括性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词典,然后用与教科书中的概念进行对比、分析的方式学习数学概念,这样不仅能够辅助学生对其进行理解,还可以将课堂上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活动,改变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学习
对于不少刚到南宁谋事做的求职者来说,如果有个歇脚休息的地方,再好不过了。2015年12月31日,南宁市2015年度为民办实事项目——创建24小时免费求职公寓项目完工,并将于今年投入使用。据介绍,凡到南宁市找工作的大学生或广大城乡求职者均可到公寓入住,24小时内免费食宿,并享受就业信息查询、就业登记等服务。  应该说,求职公寓并不是新鲜事物。以“求职公寓”为关键词搜索一下,“交通便利,安全卫生,30
“如果不是有强烈事业心的人,没有几个人愿意当班主任。”近日,湖南省宁乡县一位当了18年班主任的教师对记者说。“现在要老师来当班主任,不是用‘请’,而是用‘求’,求老师来当班主任。现在最愁的事,就是下学年安排谁来当班主任。”吉首市一所学校的副校长说。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村教师不再想当班主任了。  一篇题为《拿什么吸引农村教师当班主任?》的报道,让我们看到,在农村中小学中,班主任完全成了烫手的山芋。而这
今天加了大学时辅导员沈老师的微信,看到微信模板里她的黑白靓照,时光仿佛回到三十余年前,那茂林修竹、桃花盛开的校园。其时风华正茂的老师刚刚成家,上海知青出身的她给我们的印象就是这样的——清秀的面庞,如花的笑靥,麻花辫,善睐的明眸。还有从乡村走来的学子才感觉到甜美的普通话,夹杂着吴侬软语,像放了一点糖,淡淡地融化在外国文学的讲堂里。记忆里的青春美丽,和着年少的情思与清纯,因岁月而酿成醇厚的美酒,清香四
“保温杯”的流行源自2017年微博上一篇谈黑豹乐队鼓手赵明义的博文,内容是:有一个人年轻的时候玩过摇滚,不久前去给黑豹乐队拍照,回来后大为感慨:“不可想象啊!不可想象啊!当年铁汉一般的男人如今端着保温杯向我走来!”引发网友热议,有人戏称“人到中年保温杯,枸杞难阻岁月催。”如此,“保温杯”便成网络民意推举之中年“标配”,虽未至于含“了无生机”之意,但无可辩驳地,它有效地“揭露”了其握持者已不再年轻,
童诗在文体上是归属于儿童文学之列的,由创作主体不同大体可分为儿童创作的童诗和成人创作的童诗。不过,如果不是专门针对儿童写的童诗而发論,学界谈到童诗一般就是指成人创作的童诗,因为它们的艺术水准无疑是要高于心性尚未完全发达的儿童创作出来的作品。但是成年人创作童诗尽管是自觉行为,却是很难的,我国现代儿童文学开拓者,同时又是文学巨匠的茅盾先生早就说过:“儿童文学最难写,试看自古至今,全世界有名的作家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