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

来源 :当代教育之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p153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是一支专业的队伍,是教育和培养人的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必须具备专业化所要求的综合素质,才能胜任教师工作。作为语文教师,也就是需要具备语文教育专业所要求的综合素质。
  笔者认为,语文教师的素质包括语文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知识素质两方面。而其专业素质主要包括语文知识素养、普通文化知识素质、学科教师的教学素养及文学修养等。
  1.语文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和高尚的政治情操
  小学语文课本所选的课文内容大部分是向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典范,如有的以歌颂革命先烈勇于探求真理,寻求救国救民的故事,仁人志士勇于献身名族的解放、为国捐躯的英雄事迹为内容;有的以赞扬先辈艰苦朴素、勤学苦练、诚实勇敢、助人为乐精神为内容;有赞美少年英雄主义精神,从小立志成才的事迹……
  语文老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作风正派,积极向上,与时俱进。只有树立正确内风云变幻,关心国内大是大非,关切普通大众疾苦……第三应该坚持真理,勇于揭露社会上的丑恶现象,见义勇为,见不义敢说敢斗,身教言传,以自己的行动感召教育对象。
  2.语文教师有从事语文教学必备的专业素质
  俗话说“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小学语文课本从语文启蒙教育到自主阅读的能力培养,涉及广泛而丰富的语文知识,包括文字、语汇、语言、语法、修辞、逻辑、和阅读、写作等许多方面。
  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善说”即“有口才”。“口拙”的人当不了语文教师,因为口头语言是语言的重要部分,在一定意义上讲,语文老师就是“靠嘴吃饭”。有一副好口才是语文教师的先决条件。
  其次,语文教师应该“善读”。博览群书是语文教师基本素质之一,孤陋寡闻难称“先生”。学生对身边的世界既充满无限的好奇又充满无数的疑问,作为老师虽然做不到“有问必答”但也不能“一问三不知”或者随意的搪塞和堂而皇之。只有博览群书、才思敏捷的语文教师才能在充满变数的课堂上应对自如或不至于尴尬,才是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其三,语文教师应该“善写”。虽不要求语文教师就是作家,但作为学生书面语言和作文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语文教师应该喜欢动笔,喜欢用书面做工具去表达思想,整理思维,反映生活。所谓“胸有文章气自华”。
  其四,语文教师应该“善书”。“三笔字”(钢笔,粉笔,毛笔)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写一笔好字,写一笔好字,站在讲台上,自己自豪,学生喜欢,他人赞叹和羡慕,何乐而不为?只是随着现代交流工具的发展,老师用笔写字的机会逐渐减少。但是,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人之一的语文教师有责任和义务,不但要求自己写好字,而且还要教导学生写好字,这样才无愧于炎黄的责任。
  其五,语文教师应该“善文”即爱好文学。
  小学语文涉及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诗歌、散文、小说、童话戏剧等包罗万象。语文教师要胜任教学,自己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要普遍的了解文史知识和文学常识,特别是对名人名著的阅读和了解,虽然不要求“读书破万卷”但也应该是“熟读圣贤书”。只有这样,才能驾驭处于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时代的学生和教改课堂。
  其六,语文驾驶还应该“善历史”、“善地理”、“善科学”等。
  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语文基础,还要有比较丰富的历史地理知识、自然科学知识等。单就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而言,有许多篇目涉及到以上学科类知识,例如《长城赞》、《丝绸之路》、《秦始皇兵马俑》等文史类,如《白鹤梁的沉浮》、《绿色千鸟湖》、《黄河象》、《楼兰之死》、《沙漠之舟》等地史类,如《炸药之父—诺贝尔》、《奇异的激光》、《电话的发明》、、《海底世界》、《壶盖为什么会动》、《苹果落地》、《琥珀》等科普类……都要求老师具备驾驭教材应所有的知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居高临下,驾轻就熟的进行课堂教学,并且帮助学生进一步扩展知识领域,涉猎更多更广的知识面。
  3.语文教师更应该懂现代信息教育技术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语文作为一种传统信息的工具已倍受冲击。如何与时俱进,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成果来武装自己,进一步强化语文的交流、传递、传承功能,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艰巨任务。
  语文教师首先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用其更便捷的学习与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能力,利用网络技术,充好电,加足油,驾轻就熟地做好语文教学工作。
  其次,语文教师应该学会应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把现代信息教育技术作为自己教育教学的辅助手段和工具。学会制作各种课件,学会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当然,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并非仅仅有此而已,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社会的飞速发展,文化的而不断繁荣与领域的开拓,特别是教育主体学生身心发展,年龄特征的变化与提前,要求语文老师应该在不断地学习中提高自己,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这样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形式与现代教育的要求。这是摆在每个语文教师面前的艰巨任务和责任。
  收稿日期:2012-02-23
其他文献
中学语文教学的要求既要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又要其掌握实际运用韵文的能力,教师必须在如何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方法和技能上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服务于社会的目标上对学生施以灵活的教法,课堂教学才能综合、全面、高效地完成素质教育的任务。我认为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注重学生观念的培养  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合作的建构过程,存在于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之中,依靠教师单方面的积极性,学生不积
期刊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初中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探究、猜想、交流、实践和反思等活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从而发展猜想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与愿望;让学生在体会数学知识作用的同时,使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获得过程。  【关键词】初
期刊
“爱学生”是教师人格的灵魂,也是师德的核心。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提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陶行知先生一生献身教育事业的不竭动力。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对师爱都曾作过深刻的阐述。孔子说:“爱之能无劳乎,忠焉能无悔乎?”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和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
期刊
【摘 要】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中心,创新思维是不局限于既定模式和传统观念,迅速发现事物与事物之间、现象与本质之间的联系,并富于想象。创新思维是学习中最可贵的思维,它是创造力的核心。  【关键词】新课程;创新能力;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方向,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21世纪发展对人才提出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火花,培养学
期刊
【摘 要】课堂教学除知识对流的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对流的主线. 符合新课改精神的课堂应该是“体现自主、创设合作、引导探究、注重过程”的教学,是一种真正有效的教学。  【关键词】新课改;数学课堂;教学情境;有效性     1.营造和谐氛围,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除知识对流的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对流的主线。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是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形成的基础。从
期刊
语文教师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就是把语文教材中内含的情感,通过自己的加工、提炼而展示出来,给学生以情感上的感染,使学生在接受认识信息的同时,接受相应的情感因素的影响达到以情生情、以情促知、知情共育的效果。   首先,要善于深入体验内容中的情感  情感体验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文学作品是超越实用价值的自由心灵境界,以文学作品为文本的语文教学活动是情感教育活动。所以我一直认为语文教学课堂应该是一个能
期刊
【摘 要】教育的永恒主题是不断完善人格,这既是教育的理想和追求,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应最大限度地挖掘文学作品中隐含着的智慧和人性光芒,结合语文学科特有的人文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特点,为学生的人格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语文;人格教学     1.解读人格教育  教育的永恒主题是不断完善人格,这既是教育的理想和追求,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
期刊
网站的设计和开发是从网站分析开始的,它不仅是网站设计和开发的基础阶段,也是关系到整个学习网站成败的关键阶段。在网站分析中,首先要对现有的学习网站进行调查,分析现行学习网站存在的问题,了解到使用对象的需求,即需求分析;其次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确定本学习网站应具备哪些功能,初步勾勒出本网站的基本框架。  1.系统概述  1.1 现状分析。计算机及网络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对传统的教学方式产生了较大的冲击
期刊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功只有20%依赖于他(她)的智力因素,即智商,而其余80%则依赖于他(她)的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即情商。本文从教育期望与时代需要,人生际遇与主体精神及自我教育与人才成长等三方面进行剖析、阐述。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大家经常谈到的非智力因素问题,实际反映了现代教育转轨和现代人才需求倾向。我觉得很有道理,很值得深入讨论。  1.教育期望与时代需要  一般地说,教育现代
期刊
近几年,随着新课改在全国各地方的开展,各地教育部门都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提出了不少具有创意的教学改革思路,其中,“快乐教学”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许多地方一提到教学改革,就必然提到快乐教学,甚至于有的地方教育工作者认为,能否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快乐教学”是一堂好课的标准。笔者认为,这种做法使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走入了误区。   1.“快乐教学”依据的反思   任何一种教学理论与方法都有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