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银质乌兰察布盟长印赏析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tlesilver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乌兰察布市博物馆收藏有一件银质虎钮方形官印——乌兰察布盟长印,造型独特。印侧面阴刻“礼部造”,说明该印章是清廷礼部制作后颁发乌兰察布盟盟长使用,是当时盟长的权利和清政府对地方势力统治政策的象征。本印是研究清代早期政治、历史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关键词】乌兰察布盟 盟长印 乌兰察布市博物馆
  乌兰察布市属内蒙古自治区一个辖市,地处中国正北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东北部与锡林郭勒盟相邻,东部与河北省接壤,南部与山西省相连,西部与呼和浩特市连接,西北与包头市相接,北部与蒙古国交界。南北宽442公里,东西长458公里,总面积5.4万平方公里。辖区有四旗、五县一市一区:察哈尔右翼后、前、中旗及四子王旗;化德县、凉城县、商都县、兴和县和卓资县;丰镇市和集宁区。
  乌兰察布市博物馆是全市唯一的市级综合性公立博物馆,同时也是全市唯一的市级综合性文博事业单位。它不仅具有文物收藏、展览陈列、学术研究等传统博物馆所固有的基本职能,同时也承担着全市文物保护、田野考古、协助市文新广局进行文物行政管理、受有关部门委托进行文物行政执法等工作任务。该馆前身为乌兰察布盟文物工作站,始建于1958年;1962年精简机构被撤销;1977年恢复建制;1985年首座馆舍(位于集宁区桥西的原日建面粉公司大楼,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修缮后投入使用;1992年改為乌兰察布市博物馆。目前的新馆舍始建于2007年,落成于2010年底。2012年,被中国博物馆协会、国家文物局评定为国家三级博物馆。
  一、乌兰察布盟长印介绍
  乌兰察布市博物馆收藏的这枚清代乌兰察布盟长印,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颁造,征集于乌兰察布市。印银质,边长10.8厘米,高9.4厘米,重3.9千克(见图1)。起步状虎形钮(见图2),方形印面。虎钮高6.4厘米,生动严肃,像起步奔跑的虎。虎身上的毛发用阴刻戳纹表示,斑点用间断波浪形纹表示(见图3)。虎前腿有力,五爪明显散开。虎头五官用浮雕法雕刻,弯月般的粗眉毛,立双耳,两只大眼睛,超大嘴和鼻子(见图4)。虎尾弯曲上翘,贴在后背上,栩栩如生(见图5)。
  方形印头,边长10.8厘米,厚3厘米。
  印文为蒙、满两种文字阳刻。印面左侧阳刻蒙文“”两行八字,译汉文为“乌兰察布盟长之印”;右侧阳刻满文“”两行六字,译汉文为“乌兰察布盟长印”(见图6、图7)。
  印侧前部阴刻有“礼部造”三个字(见图8);后侧阴刻为满文“”三行三个字,译汉文为“礼部造”(见图9);左侧阴刻“乾隆拾叁年肆月”(见图10);右侧阴刻“乌兰察布盟长印 乾字壹佰拾陆号”(见图11)。
  印背面虎钮左右均刻有文字,右侧阴刻蒙文“”,译汉文为“乌兰察布盟长之印”(见图12);钮左侧阴刻为满文“”,译汉文为“乌兰察布盟长印”(见图12)。
  二、相关问题
  1.乌兰察布盟名称及来源
  乌兰察布为地名。盟,原为蒙古封建主的会盟与集会[1]。盟为礼制名。清政府对内、外蒙古实行札萨克制(即封授旗长之制)进行管理。规定内、外札萨克每三年会盟一次,清政府届时遣使参加。盟总管几个或十几个旗,是清代蒙古地区最大的行政区,设盟长和副盟长。盟长和副盟长从各旗旗长中推荐产生。
  乌兰察布盟最初是清代蒙古地区行政组织名,为内蒙古诸盟之一。公元1630年(后金天聪四年)至1664年(清康熙三年)间,四子部于1630年(天聪四年)附清,于1649年(顺治六年)设旗;乌拉特部于1633年(天聪七年)附清,同年设旗;茂明安部于1633年(天聪七年)附清,1648年(顺治五年)设旗;喀尔喀右翼部1653年(顺治十年)附清,1664年(康熙三年)设旗。清政府对这些部落的上层领主表功勋,授爵位,赐厚禄,封牧地,令世袭罔替。上述四部被分别编为六旗,从原来驻牧的呼伦贝尔、科尔沁以及漠北等地迁往阴山南北的封地。康熙初年(1662年),遵照清政府的规定,四子部落旗(四子王旗)、乌拉特前中后三旗、茂明安旗、喀尔喀右翼旗(喀尔喀达尔罕贝勒旗)六旗扎萨克首次会盟于四子王旗境内的乌兰察布[2],从此,六旗统属一盟,称为“乌兰察布盟”。
  “乌兰察布盟”这一名称开始使用于清代,后行政管辖区域经过多次变动,但名称始终没有改变,一直沿用至2003年12月31日,国务院批准撤盟设市,乌兰察布盟改名称为乌兰察布市。
  “乌兰察布盟”这一名称的使用时间段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清代的“乌兰察布盟”。
  第二阶段:民国时期的“乌兰察布盟”。
  第三阶段:抗日战争时期的乌兰察布盟。
  第四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此时“乌兰察布盟”在蒙古文字中记载为“乌兰察布爱马克”,和前三者不同,前三者即为乌兰察布盟。
  2.清代早中期乌兰察布盟盟长
  根据历史资料,清代早中期历任乌兰察布盟盟长如下:
  约1683年至1707年,喀尔喀右翼部,亲王,诺内。
  1711年至1771年,四子部,札萨克,阿喇布坦道尔济。
  1771年,四子部,札萨克,车凌旺扎勒。
  1772年至1781年,四子部,郡王,喇什雅木丕勒。
  1781年至1800年,喀尔喀右翼部,札萨克,车布登那木吉勒。
  该盟长印年代为1748年,盟长是阿喇布坦道尔济。
  三、结语
  乌兰察布盟长印,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制作,工艺精湛。清代官府印章用虎作为钮的少见,古代虎符代表着兵力,拥有虎符者拥有调拨兵力、指挥军队的权力。乌兰察布盟长印印钮制作为虎形,说明清代乌兰察布盟盟长掌握着当地兵力、军队,此印应当是最直接的实物证明。
  从乌兰察布盟长印的制作及印上阴刻的文字信息来看,此印制作颁发单位为清代礼部,刻有“乾字壹佰拾陆号”,说明清乾隆年间对官印的控制严格。印文使用蒙文和满文阳刻出来,说明清廷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政策特别重视,使用本民族的文字。
  乌兰察布盟长印是一件国家一级文物,它是研究乌兰察布地区历史、经济、政治及民族民俗方面不可缺少的实物资料。
  注释:
  [1]曹永年.内蒙古通史·第三卷[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7.21.
  [2]关于乌兰察布盟的会盟地点以及时间在《蒙古游牧记·卷5》《大清一统志》《清史稿·卷60》《乌兰察布盟首次会盟地址、地点、时间考》《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乌兰察布首次会盟考》《内蒙古社会学科(汉文版)》《乌兰察布与会盟敖包》《内蒙古日报(汉)》等文献文章中均有讨论,所以这里不多述.
其他文献
  介绍了利用LabView编程环境和NI数据采集平台开发的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传感器信号采集实验平台。在虚拟仪器框技术架下,帮助学生实现数据采集系统的搭建。针对不同传感器
文章研究了克劳修斯等式的证明方式.发现一些主流热学教材中的做法是用若干个完整的卡诺循环去分解任意循环,认为相邻的两个卡诺循环之间的重叠部分在两次循环中抵消.利用简
1995年前后,《物理与工程》的前身《工科物理》杂志编辑部只有夏学江教授和一位职工,还先后有几位物理系教师兼职参加少部分编辑部工作.1996年前后间我有幸在夏先生指导下参与了
在第二届2006上海国际专用汽车暨零部件展览会上,来自国内外的参展商亮出了各自的新产品和新技术,这些新产品和新技术成为本届展览会的一道令人眩目的风景。
本文介绍在大学物理教学中采用师生一对一问答方法共创教学双赢、照顾差异因材施教的实践与认识.
摘 要:革命文物不仅承载了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和牺牲精神,同时也承载了催人奋进的红色基因和红色历史,是对民族精神进行培养、对人民力量进行凝聚、对爱国热情进行激发的主要媒介之一。现阶段革命文物已成为了文物鉴赏中的热点之一,而在鉴赏革命文物时,对鉴赏要点进行准确把握则直接关系到鉴赏的成败。文章从传统意义文物的艺术价值、科学价值以及历史价值着手,并根据实际观察,阐述了鉴赏革命文物的思考。  关键词:鉴赏;
据美国一家研究公司的最新报告称,其已经开发出一种新的车道偏离告警系统,该系统旨在减少汽车侧倾事故。
结合专用汽车的生产实践,介绍了铝及铝合金的腐蚀方式与防护措施。
针对压缩式垃圾车污水外漏的问题。介绍了加大污水箱容积的技术措施,阐述了临时存污空间对于污水的收集与排放的重要作用。
本文借助质心系动能定理、质心运动定理和伽玛函数Γ(a)的性质,不用计算机和数学软件,得出一个力学问题的解析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