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华为P30 Pro和OPPO Reno 10倍变焦版两款手机的上市,我们突然发现在征服了超广角之后,过去手机最不擅长的长焦拍摄也有了极大改观。125mm物理焦距,配合高像素主摄和软件算法加持,10倍混合变焦后可达270mm。如果将数码变焦计算在内,那么还可延伸至50-60倍,也就是超过1300-1600mm的等效焦距。
但是,这真的实用吗?
目前具备长焦摄像头的手机,依旧受限于手机较小的体积,不能将镜头光圈做大、焦距做长。普遍物理焦距都在125mm,光圈在F3.0(OPPO)和F3.4(华为)左右。这样的规格加上较小的传感器,让长焦摄像头只有在光线较为充足时才能获得最佳的成像效果。即使在白天,如果是阴天,使用长焦镜头时的快门速度往往也只能达到1/100秒左右,拍摄静态物体可以,动态物体就会模糊。这也是目前手机长焦摄像头的最大问题之一。
在光线条件较好时,手机上的场景镜头能获得相当出色的成像效果。图为OPPO Reno 10倍变焦版拍摄。

华为P30 Pro内置的AI算法会为月亮“增添”上细节,让画面看起来更好。但是对月亮下方应该出现的明亮的木星则没有做出“优化”。
伴随长焦手机的出现,质疑声一直没有停止,其中影响力最大的事件当属“月亮门”。由于手机本身的数码变焦并不能带来更多细节呈现,所以一些厂商利用AI技术将存储好的月亮素材对齐、添加到原本并不够清晰的照片上,形成了看起来相当出色的画面效果。但是,对于不是月亮的拍摄,AI能起到的作用就比较有限了,画面依旧是典型的数码变焦后的模糊效果。
这个事件背后折射出的不仅仅是技术上的不够成熟,更有商业宣传凌驾于产品体验的利益规则。换句话说,一些手机厂商更多是将长焦镜头作为宣传卖点,在没有完成真正技术革新的前提下,通过对少数题材的优化来表现产品可用,而刻意避而不谈表现不好的拍摄题材。
虽然问题不少,但手机长焦镜头的出现依然极大拓展了手机摄影的题材。因为就算弱光成像不佳,动态拍摄也不是很好,但在风光、静物和人像等题材的拍摄中,长焦镜头都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只是作为用户,我们依然希望看到手机厂商能做出更多技术突破,而不只是耍小聪明。
目前手机上的长焦镜头普遍采用了类似以往卡片数码相机上采用的潜望镜式镜头,保持了相对较小的体積,并且在防抖方面效果也不错。
但是,这真的实用吗?
弱光短板
目前具备长焦摄像头的手机,依旧受限于手机较小的体积,不能将镜头光圈做大、焦距做长。普遍物理焦距都在125mm,光圈在F3.0(OPPO)和F3.4(华为)左右。这样的规格加上较小的传感器,让长焦摄像头只有在光线较为充足时才能获得最佳的成像效果。即使在白天,如果是阴天,使用长焦镜头时的快门速度往往也只能达到1/100秒左右,拍摄静态物体可以,动态物体就会模糊。这也是目前手机长焦摄像头的最大问题之一。


商业主导
伴随长焦手机的出现,质疑声一直没有停止,其中影响力最大的事件当属“月亮门”。由于手机本身的数码变焦并不能带来更多细节呈现,所以一些厂商利用AI技术将存储好的月亮素材对齐、添加到原本并不够清晰的照片上,形成了看起来相当出色的画面效果。但是,对于不是月亮的拍摄,AI能起到的作用就比较有限了,画面依旧是典型的数码变焦后的模糊效果。
这个事件背后折射出的不仅仅是技术上的不够成熟,更有商业宣传凌驾于产品体验的利益规则。换句话说,一些手机厂商更多是将长焦镜头作为宣传卖点,在没有完成真正技术革新的前提下,通过对少数题材的优化来表现产品可用,而刻意避而不谈表现不好的拍摄题材。
期待突破
虽然问题不少,但手机长焦镜头的出现依然极大拓展了手机摄影的题材。因为就算弱光成像不佳,动态拍摄也不是很好,但在风光、静物和人像等题材的拍摄中,长焦镜头都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只是作为用户,我们依然希望看到手机厂商能做出更多技术突破,而不只是耍小聪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