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特色产业 培育新的增长点

来源 :现代企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_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展县域经济,要有经营的策略和思路。要根据资源条件,大力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专业化产业。通俗地讲,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江西省万年县在短短三年的时间,就使一个传统农业县经济增长实现了翻番,其快速的跨越,靠的就是其成功的经营策略和加速转型提升、做强优势产业的发展思路。
  县域经济不同于城市经济,在选择主导产业时必须充分考虑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突出地方特色,实现适度专业化,选择少数几个特色产业做优、做强、做精,并在此基础上适当延长和丰富产业链。
  我国县域经济最发达的江苏、浙江、广东等地,长期致力于县域特色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形成了若干个专业化特色显著、产业链条完整、市场规模庞大的优势特色产业群。这些特色产业,拉动当地经济的作用十分明显。
  从较为成功的发展经验看,特色产业的培育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资源依托”型,另一种是“无中生有”型。
  “資源依托”型的特色产业,不仅包括依托特色自然资源或文化资源发展起来的特色工业或特色第三产业,而且也包括依托农业资源发展起来的特色农业。近年来,我国对农业的政策倾斜力度不断加大,为特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很多县市都具有良好的农业基础和丰富的农业资源,如果能将特色农业资源产业化开发,也可以形成富民强县的优势特色产业。
  “无中生有”型特色产业的形成虽然没有直接依托本地的特色资源,但是其本质上也是以本地的一些具有优势的要素为依托的,如具有较长发展历史的当地产业可以逐渐聚集人才、积累资金,从而形成规模优势;良好的区位优势、丰富的劳动力或土地资源等要素成本优势,可以吸引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向本地转移,从而使本地成为该产业重要的集聚区。
  在实践中,这两种发展途径往往是并存的,更多的是先依托特色资源形成特色产业,随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挥要素优势,促进产业链的延长和丰富,将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江西万年县正是抓住了“万年贡米”这一特色农业资源,充分挖掘和整合资源,形成了“资源依托”型的特色产业,进而又围绕特色稻米产业,结合本地的区位优势和要素成本优势,引进纵向和横向产业链,培育为主导产业,实现经济快速发展。
  实践经验证明,县域特色产业的发展一方面要靠市场经济主体的发育,更需要地方政府的积极作为。地方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制定并实施特色产业发展战略。地方政府在特色产业的选择上起着关键作用。特色产业的形成需要地方政府挖掘和整合资源,发现并发挥优势要素的经济作用,为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信息咨询等公共产品,采取适当措施,推动特色产业的企业化、集团化,提高产业规模和档次。
  第二,推动特色产业链的延长和丰富。特色产业竞争力的提升需要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要求地方政府按照产业链招商的思路,以产业园区为载体,鼓励和引导企业向园区聚集,发展产业集群,实现产业资源的全面整合和充分利用,使产业内整体交易成本最小化,促进具有专业化规模经济效益和根植性强的地方生产网络的形成。
  第三,搭建科技支撑平台。县域特色产业的持续发展,不能仅仅依靠资源的开发和外来的投资,还必须逐步加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地方政府需要为县域特色产业搭建科技支撑平台,不仅要推动县域内部的科技力量与企业加强沟通和协作,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中,同时也要借助“外脑”,与大城市的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县域特色产业的科技创新提供智力支持。
  第四,树立和推广县域品牌。知名品牌的形成是特色产业走向成熟的标志,各地应当积极帮助企业推广本地品牌,通过展会、推介会和各类媒体集中宣传报道等形式,叫响县域“特色品牌”、“原产地品牌”、“生态品牌”;另外,各地也可以将本地企业的知名品牌打造成县域经济的名片,借助企业品牌的知名度树立该县域积极的区域形象,推广“区域品牌”,进而帮助该地区其他具有潜在优势的特色产业进行品牌宣传和市场开拓。
  第五,以高效政府服务提升县域竞争力。迄今,我国县域之间的竞争仍然延续以“让利竞争”为主的模式,即在招商引资中竞相出让利益或好处给投资商,以争取外部资金的一种竞争方式。在新的历史时期,这种初级的、低层次的竞争模式应当向“服务竞争”模式转型。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升引资质量,更多地在服务水平上下功夫。这种转变也是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提高层次、走向成熟的必然趋势和要求。
其他文献
60年,于人而言,仅仅是一花甲;于西安言,创下千年奇迹。  60年来,西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从“触目皆是断残痕”的衰微破败,走到今天的“规模宏阔迈周唐”的繁荣兴盛,焕发出了蓬勃的生机。不仅高新技术产业蒸蒸日上,而且现代装备制造业、旅游业、文化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也是蓬勃发展,一个大西北的经济中心逐步形成。    三大产业实现全方位突破    西安市统计局副局长张民伟介绍说,建
从国家统计局获悉:201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58957万吨。比2011年增产1836万吨,增长3.2%。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连续9年丰收。
进入21世纪,培训被认为是企业的一种生产性投资手段,而不仅仅是一项管理工作。企业培训工作能够提高员工文化素质,提高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和技能水平,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适应日益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飞速发展的技术进步和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源这一“第一资源”的效益,有利于企业人才队伍的稳定和长效建设,为企业的永续发展提供持续的人力资源支撑。   笔者在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的下属企业从事人力
本刊讯 继首批3家央企签约人驻世博园区,第二批10家央企人驻世博园区签约仪式今天在沪举行,这标志着世博园区B片区的央企总部集聚区规划已全部落实。
本刊讯 在“2011中国版权年会”上,新闻出版总署署长、国家版权局局长柳斌杰表示,目前国内很多文化艺术作品创造力不够,90%的作品属于模仿和复制的。今后国家将通过设立文化创意
2009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将商洛的发展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层面,这对商洛来讲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对此,商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及时成立了《规划》实施工作领导小组,迅速启动组织实施工作,重点开展了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积极举办论坛研讨。2009年商洛市邀请省上有关领导和国内相关专家学者参加,在西安举行了商洛纳入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研讨会,就商洛纳入经济区后的发展
业绩评价,是指运用数理统计和运筹学的方法,通过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对相应的评价标准实行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以及经营增长等经营业绩和管理状况各方面进行综合判断,是企业业绩考核中的最主要内容。建立和推行企业经营业绩评价制度,科学的评判企业经营成果,有助于正确引导企业经营行为,帮助企业寻找经营差距及产生的原因,提高经济效益。    一、当前企业经营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