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推药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90例体会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y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椎动脉型颈椎病是指椎动脉受压或受刺激,引起颅底动脉循环不良,从而引起头痛、头晕、恶心、颈强、耳鸣等,常于颈部扭转或后伸时出现,此外还可引起颈椎痛,并可出现位置性眩晕、摔倒、持物坠地、耳聋、视物不清等。如果合并有交感神经刺激时,还可同时出现心慌、心悸、心前区疼痛及血压升高等症。此型颈椎病治疗很难,近5年我们坚持针灸、推拿、中药结合治疗190例此型颈椎病人,获得满意疗效。
  
  资料与方法
  190例中男118例,女72例,年龄28~74岁,其中28~45岁54例,46~74岁136例。
  颈椎牵引:颈椎坐位悬带牵引,采用下颌带式牵引20~30分钟,重量为8~14kg。
  颈部推拿20~30分钟。手法:揉法、按法、拿法、滚法。穴位:风池、天柱、大椎、肩井、天宗、肩中俞、肩外俞。操作:先用揉法在颈项、肩背部放松肌肉,再用拿揉法在颈、项部位拿风池、拿肩井穴反复数次。按揉天柱、大椎、天宗等穴,按揉颈椎棘突两侧,反复数次,以上手法要轻柔缓和。切忌暴力,勿使头向旋转或后仰扳动。
  针刺取百会、风府,C4~6夹脊,悬钟、后溪再配以子午流注,飞腾入法等按时取穴。
  内服中药:半夏天麻白术汤加减。药用:半夏10.0g,天麻10.0g,白术15.0g,陈皮10.0g,制南量5.0g,刺蒺藜15.0g,当归15.0g,丹参15.0g,川断15.0g,夜交藤15.0g。随症加减。
  疗程:治疗均每日1次,10日为1疗程。
  疗效标准:①痊愈:症状完全消除,在1年内无复发者;②显效:大部分症状消除,仍有轻度头晕,不影响工作和学习;③好转:头晕症状减轻;④无效:经过2~3个疗程治疗后症状无改善。
  
  结 果
  190例病人经上述治疗,痊愈152例(80%),好转29例(15.3%),无效9例(4.7%),总有效率为95.3%。
  平均治疗时间:最快治愈者20天,最长者3个月,平均70天。
  例:患者,男48岁,教师,该患者于2004年初出现颈项酸痛,头晕,血压忽高忽低,最高达200/110mmHg,曾按高血压治疗效果不显著。检查:颈椎活动略受限,其中后伸颈部及旋转颈部头晕加重,C4~7横突旁有轻微压痛,右侧颈项肌肉紧张。X线片见C4~5、C5~6钩突关节明显增生,椎间孔变小。血压180/100mmHg,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用上述疗法治疗1周后,头晕症状明显好转,血压150/90mmHg,治疗1个月后症状完全消除,1年后随访未复发。
  
  讨 论
  颈椎病是指颈椎再退行变化中,因某些外伤、劳损等因素,使颈椎逐渐发生一些病理变化,从而引起颈椎神经根、脊髓、椎间组织、椎动脉受到刺激或压迫,引起颈项、肩臂、肩胛上背、上胸壁及上肢麻木、疼痛、头晕为主症的一种慢性疾病。临床常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及混合型等等。
  病人初诊,大多难以接受针、推、药三结合的方案,但经过仔细讲解,耐心解释后,一般就可以接受了。尤其是病情严重的患者,更易于接受。尽管目前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生的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但我们认为颈椎退变对血管的机械压迫是发病的基础,而颈椎退变所致的失稳由此产生的炎症病变,以及椎动脉自身退变所产生的硬化等,为发病的主要原因。当然,颈部过劳、不良的姿势、着凉及外伤,更是发病的诱因。
  通过颈部牵引可以减缓颈椎退变对血管的机械压迫和迂曲状态,针刺百会、风府有调补髓海之功,针刺颈部夹脊又能舒筋活络,调和气血。按时取穴,更可以提高疗效。推拿疗法的运用,能进一步减轻因颈椎退变所致对椎动脉的刺激、压迫,有效改善椎基底动脉的供血状态。中草药辨证论治,以半夏、南星化痰开窍,陈皮、当归、丹参行气化瘀,荡其标邪,同时用天麻、白术、川断扶正培本,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以防疾病的反复发作。以针灸调其经脉,推拿温其肌腠,汤药治其脏腑,内外表里,经络脏腑,无所不达,使病邪无处藏身,疾患自愈。
  各种疗法都有其相应的适应证,而每个患者往往同时患有几种疾病,所以,多种疗法的结合可以取长补短,组成有效的治疗方案。各种疗法的结合,并不是简单的堆砌,而是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应掌握各种疗法的要领,切不可鲁莽从事,否则劳而无功。譬如先推拿,“按则气至”,然后针灸,则会提高疗效。古人已有许多种疗法的验案和宝贵的经验,我们应继承并努力实践,使之发扬和提高。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观察微创置管引流治疗心包积液的疗效。方法:将中心静脉导管植入心包内引流积液。结果:治疗CR率96.7%,疗效满意。结论:微创置管引流、注药治疗心包积液能明显提高患者生话质量、延长生存期。  关键词 微创置管引流 全身化疗 恶性胸腹水 心包积液    对象与方法  2004~2007年收治心包积液患者61例,男34例,女27例,年龄16~78岁,平均54.8岁。结核性心包积液17例,化
期刊
资料与方法  2004年6月~2006年5月于生后3天内收治的经头颅B超或(和)头颅CT检查确诊为Ⅲ~Ⅳ度颅内出血的早产儿作为治疗组,共15例。2002年6月~2004年5月于生后3天内收治的经头颅B超或(和)头颅CT检查确诊为Ⅲ~Ⅳ度颅内出血的早产儿作为对照组,共17例。其分度均参照《实用新生儿学》[1]。两组患儿在胎龄、出生体重、性别、围产期病史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丹葶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6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丹葶胶囊观察组30例,丹葶喷雾剂对照组30例,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临床实验方法。结果:观察组28例(脱落2例),总有效率92.86%,对照组29例(脱落1例),总有效率82.76%,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主要症状改善和理化指标方面比较,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在安全性
期刊
资料与方法  收治肩周炎患者86例,其中男34例,女52例,年龄36~76岁,病程1个月~3年。  压痛点注射;选用药物为当归注射液2ml,曲安缩松注射液2.5ml,2%利多卡因注射液3ml,肩关节周围找准压痛点常规消毒,选用7号针头垂直进针,针尖抵达骨质后略退1~2mm,注入药物。每3~4天注入1次,总共注射3次。  肩臂功能锻炼方法:①以患者肩关节盂为中心,将手臂下垂伸直,做360°旋前旋后绕
期刊
例1:患者,女,76岁,农民。2006年9月23日初诊,咳嗽、咳痰20余日。自9月下旬开始出现咳嗽、咳黄稠痰,在当地市医院诊断为:左下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Ⅱ型呼衰,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功能Ⅳ级,高血压病Ⅱ期(极高危组),慢性咽炎,胆囊切除术后,脂肪肝病史。诊查:BP160/95mmHg。刻下症见咳大量白色黏痰,咳嗽,纳少怕冷,眠差,夜间不能平卧,双下肢不肿,舌淡暗,苔薄黄白腻,脉细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正天丸治疗偏头痛瘀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正天丸(6g/次,3次/日,口服)治疗偏头痛瘀血证48例,观察治疗前后头痛症状、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以及血浆黏度、脑血流速度的改善程度。结果:正天丸能明显改善头痛缓解时间、头痛发作次数、头痛程度、头痛持续时间、头痛伴症、舌脉象等,降低患者的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以及血浆黏度,有改善或调整脑血流速度的作用。结论:正天丸是治疗偏
期刊
资料与方法  2002年4月~2006年4月收治肺源性心脏病患者86例,其中男40例,女46例,年龄56~85岁,病程3~32年。X线片均有肺气肿,心影向两侧扩大;心电图检查出现肺型P波;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右肺动脉内径增大,右心室流出道增宽,右心室内径增大,右心室前壁和室间隔增厚。  急性期:①痰浊壅肺化热,心肺气虚阴伤:症见喘息不能平卧,咳吐黄痰或痰白黏稠不易咳出,口渴,烦躁不安,汗出,心悸不宁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假性球麻痹的疗效是否优于纯西药组。方法:假性延髓性麻痹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中西医结合组为观察组,西药组为对照组。观察组应用中药汤剂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汤口服,胞二磷胆碱针1.0g,维脑路通针0.8g加入 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滴,14天为1疗程,开始用药1个月后进行疗效对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期刊
患者,女,67岁,干部。初诊:2005年9月23日。主诉、症状及病史:便血,伴左下腹疼痛,里急后重9个月,加重5天。患者于2004年12月28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腹绞痛,急上厕所,大便为鲜红色脓血便,伴肛门下坠感,恶心,纳差,无寒热。当地卫生院按“细菌性痢疾”予消炎补液治疗后缓解出院。6天后又复发,就住该院,予同样治疗缓解后出院。后又反复发作,曾在当地市医院做结肠镜检查,诊为“下消化道出血,溃疡性
期刊
资料与方法  2001~2006年收治糖尿病肾病(DN)患者38例,随机分为两组,均符合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标准。治疗组13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36~72岁,平均56.6岁;病程3年;其中2型糖尿病34例,成年晚发1型糖尿病4例;早期DN20例,临床DN18例;并发高血压14例,水肿20例;肾功能不完全失代偿期9例。对照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30~75岁,平均55.6岁;病程4~2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