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杜菲水彩静物画中的中国文化符号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ccc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杜菲以简洁、明丽、纯净的水彩画风享誉画坛。本文从其画作的构图、设色、用笔、意境、审美、文化符号五个方面进行剖析,阐释其作品中体现出来的中国文化符号,诠释了这位法国大家的阳光明朗、浪漫自由的艺术气质,揭示了东西方绘画艺术在本质上的融合。
  关键词:杜菲 水彩静物画 文化符号
  中图分类号:J20 文献标识码:A
  
  一 杜菲绘画作品的三次转型期
  劳尔·杜菲,法国画家,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活跃在法国画坛,与马蒂斯、弗拉芒克等人一同开创了“野兽派”。 杜菲是一位个性独立、富有创新精神的画家,绘画上追求自我感受与理解,一生中没有被任何一个流派所羁绊,最终运用独特的表现形式创造了自己的艺术语言而自成一格。杜菲于20世纪初首先接受了印象派的洗礼,五年后,他被画展中“野兽”派的作品深深地打动和震撼,为其大胆的鲜艳强烈的色彩和新颖的风格所折服,以至于发出“在这幅画前,我懂得了全部绘画的道理,看到素描和色彩所反映出的神奇想象力,印象派的写实主义失去了对于我的魅力”的慨叹。到了1910年,杜菲依然跋涉在寻求自我艺术语言的道路上,他舍弃了印象主义,拒绝了野兽派,也没有被立体派所约束,而是开始尝试把自己的才能展现在“商业美术”中。历经了十年的积累和探索,他终于在积淀之中作到了自我突破,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杜菲创造的新风格,主题单纯化,形象并不是具象的,甚至有一些模式化。草图笔触随意而严谨,色彩鲜亮透明、自由舒展,表现出一种稚嫩的美,充满了欢乐的气氛,仿佛信手涂鸦一般。
  二 杜菲水彩静物画的构图
  作品的构图是指画面中各个组成部分的形象在画面中所占的比例分割及位置的安排摆放,如何在力量上达到一种平衡,在图式上达到一种和谐的美感。杜菲水彩静物画的构图以“平面构成”的形式为特色,利用面积与线条的穿插与对比来分割画面中的物体比例与位置关系。作品中的平面属性、空间构造与中国画中的平面属性、空间构造有相互交融的部分,二者之间都有大面积的“留白”,画面形象的布置都呈现散点透视,这就是他的画面中的趣味所在。而二者之间不同的是,杜菲在处理画面时,将图底关系同等对待,是在表现图形的同时也表现基底,而中国画是表现图形,基底则是空白。
  中国画里的“留白”在平面属性之中,是在疏密的构成里直接替代空间,即“空中结构”方法。“白”即空间,就是于空中落笔,于空间里结构疏密。而杜菲作品中的“留白”是画面图式的组成部分,基于对平面属性的科学认识,“焦点透视”所表达的虚幻空间被错视空间所取代,使画面的空间构造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在杜菲的画作《有小提琴的静物画》中,我们体会到构图上的简约和别致,在整体视觉效果上给人以力量感。整幅画面在图形的分割摆放上呈现出一种“构成”的布局:大红颜色背景,长方形的白色乐谱,由黑色的单线条勾勒出的长桌,桌子的透视是反向的。线条稚雅而灵动,具有强烈的装饰味道。一把纵向的小提琴,使整个画面呈现出十字型构图形式,呈现出由稳恒显现为静态的构图。画面中所有的物品都是平面化,充分体现了平面属性的作用。在构图上,由于“留白”和“散点透视”的运用,已与中国画的构图达到了异曲同工之妙。
  三 杜菲水彩静物画的设色
  杜菲的水彩静物画作品的色彩都是以大红和钴蓝为主体颜色,再配以灰绿、黄灰和淡粉等颜色,使整个画面传达出温馨、浪漫又别致的感觉。
  普辛曾经说过,“在一幅画中,色彩从来只起着一种吸引眼睛注意的诱饵的作用,正如诗歌那美妙的节奏是耳朵的诱饵一样。”杜菲水彩静物画中大红和钴蓝颜色的运用,在强烈吸引人眼球的同时,既震撼了人的感官与心灵,又传达了他内心情感与对人生事业的追求。
  红色是正面与负面的各种激情的象征色。红色象征着力量、活跃和进攻性,它对立于消极、温和的蓝色与纯净的白色。在中国,红色也属于男性的颜色,同时也是富贵吉祥的象征。冷冷的蓝色代表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无情、傲慢与坚硬。从象征效果角度出发,蓝色又代表着永恒,象征着安静和理性。杜菲把两种极端的颜色放置在一起,创造出了属于自己风格的作品,其画面上红色与蓝色的交响曲,既庄重典雅又不失空灵。在红与白之间穿插着黑色的线条,使两种主色在两个对立矛盾的范围内奏着和谐的旋律,不能不说画家杜菲骨子里是一位叛逆者,他不拘一格,喜欢出奇制胜,已有的规范在他身上荡然无存。红色的激情燃烧着他的血液,点燃他的梦想;蓝色的理性与冷静,某种程度上的消极又让他徘徊在矛盾交错的十字路口。他的作品画面色彩艳丽,线条奔放,同时带有表现主义色彩。他在用色上的大胆,秉承了某些中国文化元素在其中。
  虽然画家杜菲出生于法国,与印象派、写实派、野兽派有着千丝万缕的交结,但是他最终创造出了独特的、矛盾的、和谐的充满个性的色彩应用手法,同时与中国画中的色彩设置达到同步异曲的状态。
  四 杜菲水彩静物画的用笔
  马蒂斯曾经说过,“如果线条是诉诸于心灵的,色彩是诉诸于感觉的,那你就应该先画线条,等到心灵磨练之后,才能把色彩引向一条合乎理性的道路。”杜菲的笔法随意放松,明显带有马蒂斯的影子。在他的水彩静物画中,整个画面都充斥着线条的灵动与多变,绝大多数是采用曲线,在形状上会略有差异。其用线有着明显的刻板味道,显得肯定、有力,体现了从事商业美术纺织品设计的职业特征。
  如果说杜菲的用笔恣意随性,那是他性格特征的体现。喜欢自由、浪漫、追求自我的杜菲,在线条之中渗入了其理性思考和感性变化,表达出种种形体姿态、情感意兴和气势力量,形成了“杜式”线条,虽然不同于中国画中的铁线描、游丝描等用笔,却从人性方面体现出了他的阳光、豁达和随性的人生理念。
  中国画中线的运用讲求笔断意连、意在笔先、气韵连动等用笔观念,追求的是神韵。中国画中的线条起源于甲骨文,经过抽象的几何纹样的演变,蜕变成为比几何纹样更为自由和更为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是一种净化了的线的表现形式。
  中国画中的线和杜菲水彩静物画中的线条都是流动的,都是活生生的,富有生命暗示和表现力量的美,所以它们不是线条整齐一律、均衡对称的形式美,而是远为多样流动的自由美。运笔的轻重、疾涩、虚实、强弱、转折顿挫、节奏韵律,如行云流水、骨力追风,有柔有刚,方圆适度。净化了的线条如同音乐的旋律一般,充分地表达画面造型,表现了艺术的灵魂。
  五 杜菲水彩静物画的意境
  “意境”属于美学范畴,是人的主观意念和客观表现对象的有机结合的一种境界,实质上也是人借助客观物象来表达主观情感、意念的一种方式方法。“意”是情与理的统一,“境”是形与神的统一,如同文学作品中的“意境”,虽然抽象,但是却可以深入人心,震撼人的心灵。
  杜菲的静物画面通过他对生活中各种事物的组织与经营达到了温馨、浪漫、和谐的“情与景汇,意与象通”,这是他创作的依据,同时也是欣赏的依据。他通过富有象征性和充满童趣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显示时间的流程和空间的拓展。他的画面意境的构成是由创作和欣赏两方面结合才实现的。杜菲利用了中国画中散点透视、意象造型、虚实处理等手法,充分、主动地去设置和经营画面。他的画面既不表现空间,也不表现结构,但却使作品中有限的空间和形象蕴含着无限的大千世界和丰富的思想内容。
  杜菲的水彩静物作品是将无限表现为有限,浓缩无限于咫尺之间;而欣赏是从有限窥视到无限,于咫尺间体味到无限之势。正是这种由面到点的创作过程和由点到面的欣赏过程,使作品中的意境得以展现出来,二者都需要形象和想象才能感悟到意境的美。
  六 杜菲水彩静物画的审美
  “审美不是去判断一个对象美不美,而是希望它美,要求它美,相信它美”,它是人的一种“期待”,甚至是一种“要求”,更是一种心理过程。杜菲的水彩静物画运用“中国式”的水墨线条,大胆地将补色进行主观的组织和加工,他用西方人的思维方式,灌注了对线条的理解,成为传达他自身情绪情感的一种符号,追求线条在力量上、速度上、表现形式上的唯美与浪漫。他不仅运用了带有中国文化元素的水墨线条,而且还通过其展现了自己阳光、浪漫、向往美好事物的挚真的心灵,真正做到了通过自己的作品呈现出内心世界的祥和宁静和对物我两忘境界的追求,这与中国文人画思想有着殊途同归的功效。
  欣赏一幅作品,判断其美与否,不在于画面的客观镜像的轮廓、形状等因素,而是通过作品的构图、设色、笔触、意境等综合因素的组合是否被画家本人赋予了一定的思想内容,是否传达了能引起观者心灵震撼和共鸣的抽象因素——感觉与情感。审美表面上是对客观表现对象进行判断,而实际上是对心灵进行判断,是欣赏者和画家本人面对客观对象时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美的客观对象带给人的美感是舒服的、愉悦的、赏心悦目的;丑的客观对象如果带给人以美感,则是震撼人的心灵的美感。不同的心理体验过程展现出来的都是欣赏者和艺术家心心相印的过程,真正的艺术欣赏与欣赏后产生的这种美是欣赏者与艺术家情感的共鸣。如果画家不赋予其作品以思想、情感和灵魂,如果欣赏者不能从中体验到精神的内容,那么此作品为失败的作品。精神只和精神说话,心灵只和心灵交流,如果欣赏者和作品之间没有产生共鸣,这些是谈不上的。
  所以说,杜菲的水彩静物画中,画家本人赋予了其作品以精神、思想、内容和情感,令欣赏者能感受到他传递的祥和、纯净、温馨、浪漫、挚诚与事物的美好,让欣赏者体验到了这一心理过程。
  七 杜菲水彩静物画的文化符号
  文化代表着一个国家或民族长期积累下来的精神财富——思想史和精神文明,文化符号是文化的一种概念性特征。符号、意义、价值观,是用来界定好与坏、正确与错误的标准的。如果从艺术与文化的关系来看,文化符号和艺术中的典型形象是相互依存的,文化符号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层面的、隐藏于作品背后的文化因素,它是艺术创作中最重要的一种精神理念。典型形象则是外在的和明确的,是艺术作品最终的外在的表现形式。文化符号使典型形象在精神内涵方面显得更加深刻。
  杜菲的水彩静物画从构图、设色、笔触、意境等方面有着既区别于东方文化的特征,又明显带有东方文化的元素在其画面中。正因为其作品体现的不仅是自己主观创作的思想、符号、情感等特征,而且也展现了其绘画观念的转变历程。他不仅以具象的形式作为绘画的基础,还在其基础之上把客观镜像形式化、符号化,运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来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和灵魂上的自由与洒脱。他的这种“杜菲式的符号”已自成一家,正因为他的经典与深刻,所以留给人们的印象也愈加久远。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用这句话来阐释杜菲的作品再合适不过。他借用水彩静物画面把东西方艺术的创作方法与表现形式、创作的内在需要与形式魅力、中国式的绘画符号与西方的客观镜像的再现与形式化杂糅在同一幅作品之中,带给人意想不到的视觉冲击和心灵上的交融与震撼,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诠释了他本人对东西方艺术的理解与运用,以一种特立独行的人生态度演绎出对绘画艺术的执著追求和完美体现,最终以个性化的艺术语言向世人揭示了东西方艺术的交汇与融合不再是一个梦,是有那样一条途径能达到殊途同归的效果——杜菲式水彩绘画艺术。
  
   参考文献:
   [1] 奥古斯特·罗丹:《罗丹艺术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 鲁道夫·阿恩海姆,滕守尧、朱疆源译:《艺术与视知觉》,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3] 李泽厚:《美的历程》,三联书店出版社,2009年版。
   [4] 易中天:《艺术的特征》,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5] 爱娃·海勒,吴彤译:《色彩的性格》,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版。
  
   作者简介:杜敏,女,1971—,黑龙江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色彩艺术,工作单位:安康学院。
其他文献
1998年全国普降大雨,彩电淋雨,泡水的情况发生的不少,下面以M11机芯彩电为例,就彩电进水后的处理方法和体会做以介绍。彩电进水后一定不要急于加电,首先打开机壳仔细检查机
通过对ESI地学高水平论文的调查,分析当前中国地学顶级机构的学术状况。依据论文数量和被引次数将中国顶级地学机构分为4种不同的类型,每种类型在论文产出率、论文影响力上有
每年春节,父母在哪里,我们一家也就跟着在哪里.妹妹在威海,弟弟在老家,我在北京.前几年父母大多时间过着候鸟式的生活,有时在我这里,有时在妹妹那里.这几年可能是年纪大了的
期刊
金氏图书分类法是由福建协和大学图书馆馆长金云铭先生在20世纪20年代创立,并在实践中经过多次修改,最后成为福建协和大学和后来的福建师范学院图书分类的基本方法,一直沿用
庚子年的新冠疫情,对人们生活状态的冲击巨大而深刻,在这种状态下,我们书法家,可能会有不尽相同的经历和感受,但有一点基本相同,那就是长期居家,有时间读书、临帖,亲近古人了
期刊
(4)继电器控制电路(如图5) ①当UPS出现如下故障:DC/DC过流、负载短路、过载20秒后,蓄电池电压小于21V,DC/DC板温度超过90℃时,故障母线F2为高电平,U4:A的②脚为12V高电平,U
农村少年儿童,特别是一些欠发达的山区农村少年儿童,是社会中不可忽视的特殊群体,其阅读状况不容乐观.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农村少年儿童的阅读状况及成因,呼吁基层公共图书馆应
简述厦门市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服务工作的发展,分析电子阅览室服务工作中存在的无线网络信号不稳定、未能对青少年提供专门的电子阅览服务问题,探讨如何进一步做好电子阅览室服
本文的榜题是榜题和题记的统称,包括传统所谓写在『榜』上的文字,即『榜题』和长篇独立的『题记』文字.自东晋戴延之的《西征记》以来,人们对汉画像石榜题多有著录与研究,对
多调制解调器路由器——例如MultiTech Systems公司的ProxyServer、Ramp Networks公司的WebRamp 300和3Com的OfficeConnect Remote Dual Analog Router——在小型LAN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