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工程训练中心师资队伍建设的调查研究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j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我国高校工程训练中心的师资队伍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工程实践教学队伍存在一些问题,即学位学历整体层次偏低、职称结构缺乏一定稳定性、年龄相对偏大、数量不足、教学任务过重和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情况較差等。但同时也呈现出了年轻化和高学位化的特点。为此,应该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强对教师的进修培训,鼓励教师科研,更鼓励教师以科研带动教学。通过这些措施建设一支高水平、结构合理、业务素质强的工程实践教学队伍。
  关键词:工程教育;工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作者简介:陈耐帅(1989-),男,山东莱芜人,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许友谊(1962-),男,江苏南通人,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研究员。(江苏 镇江 212013)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大学校科研立项(项目编号:12C14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5-0166-03
  一、研究背景
  2010年,针对我国目前高等工程教育领域存在的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国家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重点强化培养学生的是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就凸显了工程实践在高等工程教育领域中的重要性。正如有学者所说“培养工程素质离不开工程实践”、“掌握与开创工程技术离不开工程实践”。可以说没有工程实践就不可能培养出合格的工程人才和工程师。
  而各高校的工程训练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又承担着主要的工程实践教学任务,所以中心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在中心建设所需要的资金、师资、设备等资源中,师资队伍的建设又是其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保持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才能够保证实践教学任务高质量的完成。可以这样说,要实施“卓越计划”,培养卓越工程师,首先要建设好工程训练中心;要建设好工程训练中心,首先要加强工程训练中心的师资建设;要做好师资队伍建设,更要首先做好关于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因此,做好工程训练中心的师资队伍建设研究是做好工程教育,尤其是在实施“卓越计划”背景下工程教育的当务之急。
  目前,中心师资建设研究大都被作为工程训练中心整体建设相关研究的一个方面,所论述的篇幅极为有限,专门研究数量较少。笔者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分别以“金工师资队伍”、“工程训练师资队伍”、“工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等为题名和主题进行模糊搜索,相关的文献大致分为以下几类:一类是致力于分析目前工程训练中心师资队伍的现状,描述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由此对工程实践教育教学带来的影响,并寻求解决的途径。这类研究多为实证性研究,但研究对象大都非常有限,多以一校或几校为例;一类是教师素养类,这类研究多是工程实践教学一线教师的经验和反思,提出教师的素养应包括“热爱工艺教育”、“有一定的操作技能与较丰富的实践经验”、“高尚的职业道德”、“广博而扎实的业务能力”、“较强的工程素质”、“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等。这类研究主观色彩浓厚,思辨性较强,都是在工程实践教学一线教师们宝贵的实践经验。
  鉴于此,笔者从33个全国工程训练示范中心中随机抽样了22个工程训练中心,以这22个中心的师资队伍为研究对象,以此来研究我国高校工程训练中心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虽然示范中心是全国工程训练中心的优秀代表,很多的工程训练中心可能很难达到它们的水平,在这一点上讲以示范中心为样本缺乏全面性和代表性。但是从另一个角度上说,作为优秀代表都存在的问题,其他的地方就在所难免或更加严重。在这个层面上来说,以示范中心为样本又具有一定代表性。样本的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样本分布情况(单位:所)
  985院校 211院校 普通本科院校 合计
  3 9 11 22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工程训练中心师资队伍的基本情况
  高校工程训练中心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向学生提供工程实践教学。工程实践教学任务又可以分为三大类。一类是对工程实践教学的研究和指导,这部分工作主要由各相关学院的专业课教师承担,他们是中心兼职教师队伍的主体;另一类是具体实施各项实验和现代工程训练教学,这一部分是由中心专职实验教学队伍完成的;第三部分是基础工程训练,主要是由中心的工程技术人员及技术工人负责这部分的教学工作。中心教师的基本构成情况如图1所示。
  由图1可以看出,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约占教师总数的83%,是教师的主体。相对而言,负责工程实践教学研究和指导的兼职教师和负责实验的实验教学队伍占得比例较小,分别占到了总数的12%和5%。
  2.教师学历学位水平总体偏低,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差异较大
  调查教师的学位结构更主要的是想通过了解整个教师队伍的受教育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从侧面了解教师队伍在本学科的整体素养。可以说,学历学位越高,其对本学科的了解和研究就更加深入。在所调查的所有教师当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11%左右,硕士学位占21%,学士学位约占25%,其他则高达43%。也就是说,学士学位或本科以下学历的占所有教师近一半,教师学位水平总体偏低。当然这种情况与教师年龄偏大有关,年龄较大的教师所处的时代,教育水平尤其是高等教育水平偏低,又缺乏继续深造的机会,同时,从传统的金工实习发展演变而来的基础工程训练带教队伍并未得到补充,主体仍然是技术工人,导致学位结构偏低。相对而言,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的学位结构又有较大差异,在专职和兼职教师的学位结构中,博士学位分别占9%和44%,硕士学位分别为20%和33%,学士学位分别为25%和17%,专职教师中学士以下高达46%,兼职教师则仅为6%。由此可知,兼职教师呈现出高学位的特点,专职教师的学位层次则偏低。
  3.教师职称结构比例存在失调   就专职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进行了调查。“职称结构是指教师队伍的构成状况,他反映了教师队伍的学术水平和所能适应的工作”,[1]由于某些原因,中心教师职称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比例失调的问题。按照职称系列,分别对教学队伍和技术工人系列的职称级别进行了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中心教师职称级别结构
  技工系列 百分比(%) 其他教学人员 百分比(%)
  高级技师 2.05 正高 9.52
  技师 28.13 副高 34.07
  高级工 51.15 中级 40.53
  其他 18.67 其他 15.88
  从表中可以看出,中心教师的职称结构呈现出了两头大、中间小的形势,副高和中级职称占了大多数,这种结构虽然相对稳定,但是高级职称所占比例太小。在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今天,大学教师出现了高职称的趋势,中心的教师的职称发展显然过于缓慢,很难适应新的形势的需要,也不利于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4.教师呈现出老龄的特点
  教师队伍的年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教师队伍教学科研的活力和兴衰。教学科研活动作为一种脑力劳动具有创造性、复杂性和连续性的特点。在一份对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分析资料中,获奖者的最佳年龄多分布在30~40岁之间,最多者在37岁左右。旺盛的创造力、活力和充沛的精神、体力是出色的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障。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中心教师队伍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了老龄的特点。
  (1)教师的平均年龄。在所调查的教师当中,不论是专职教师还是兼职教师的平均年龄都在40岁以上,专职教师的平均年龄达到了43.25岁,兼职教师则高达52.16岁,相差接近10岁。从调查结果来看,中心教师年龄总体偏大。
  (2)教师的年龄结构。将教师的年龄按照从小到大的次序分为36岁以下、36岁~45岁、46岁~55岁、55岁以上四档,在所调查的工程训练中心整个教师队伍中,55岁以上的教师占12%,46岁~55岁之间的教师占34%,36岁~45岁之间的教师占32%,而36岁以下的教师仅仅占22%。由此可以看出,在工程训练中心中,中青年尤其是青年教师所占比重较小,老龄化程度相对较为严重。在调查中还发现,兼职教师和专职教师的年龄结构差异较大,兼职教师老龄化要比专职教师更为严重。兼职教师和专职教师55岁以上者分别占27%和10%,36岁以下者则分别为24%和3%。从总体上而言,虽然工程训練中心整个教师队伍呈现老龄化的特点,但专职教师有年轻化的趋势,而兼职教师则更容易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
  5.教师数量不足,教学任务偏大
  教师的工作量跟教师数量的多少和教学任务的大小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合适的工作量将有利于教师工作的完成。工作量过小,教师容易产生懈怠的思想;工作量过大,教师承受的压力会增大,对课程的准备和反思就相对较少。两者都会影响教学的质量。从总体来看,目前中心教师的工作量明显偏大,不利于工程实践教学质量的保证。
  (1)师生比和教学工作量。工程训练中心在行政级别上是与学院平级的机构,但它与学院不同的是,它面向的是全校的学生,不同专业、不同学院、不同年级的学生的实践课程大部分都是在这里进行的。这就导致了虽然中心教师数量较多,但相对于学生数量而言教师数量还是明显不足,教师的教学任务偏大。在所调查的高校中,中心教师平均师生比达1:96.24,这远远大于理论课教师师生比的平均水平,也远远高于全国高校教师的平均水平。从人均教学时数上看,人均教学量平均达8362.91人时数/年。这样的工作量相对于其他科目的老师而言,也相对偏大。教师数量的不足,教学任务量繁重,不仅给教师带来巨大的工作压力,而且也必将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
  (2)专、兼职教师比例。调查中发现,专职教师占中心教师的93%,兼职教师仅占7%左右。专职教师的数量远远大于兼职教师。在教师数量不足及经费短缺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本校、兄弟院校及相关企业的资源,聘任优秀的兼职教师,本可以有效缓解紧张的教师资源。但目前从兼职教师的数量及所占比例来看,这部分资源并未得到充分的利用。这也是导致教师数量不足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6.青年教师的高学位趋势
  在教师的年龄结构中,专职教师有年轻化的趋势。还应该注意到,专职教师不但有年轻化的趋势,而且这些年轻的教师们还有高学位的特点。36岁以下教师的学位结构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与整个专职教师教师队伍相比,36岁以下的青年教师虽然拥有博士学位者仅占到4%,低于专职教师整体9%的水平,但其硕士学位和学士学位所占的比例比专职教师整体分别高出了19和3个百分点,尤其是学士学位以下者仅占29%,这也远远低于专职教师整体46%的比例。由此可以看出,青年教师呈现出了高学位的趋势。青年教师的发展趋势必将是教师整体的发展趋势,这也意味着虽然专职教师整体学位层次偏低,但逐渐有提高之势。
  综上所述,尽管高校工程训练中心师资队伍情况较为复杂,但总的来说呈现出以下特点:学位整体层次偏低;职称结构缺乏一定的稳定性;年龄相对偏大;数量不足,教学任务过重等。除此之外,中心外的资源利用相对不足,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情况较差。
  另外,中心教师队伍发展呈现两大趋势:年轻化和高学位化。也就是说,虽然中心师资的现状是老龄现象和学位层次偏低,但这些问题有缓解的趋势。当然,还需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优化教师结构,以提高工程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
  三、主要讨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对我国工程训练示范中心师资信息资料的整理,分析中心教师在年龄、职称、学历、工作量等方面的特点,发现其师资建设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中心教师的培训不足
  教师之所以出现学位层次偏低的情况,这与教师年龄偏大有关的。教师年龄偏大,说明教师接受高等教育的年代大都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时我国高等教育的总体水平偏低,师资更是匮乏,所以从那个时代引进的教师大都学历偏低。到今天,中心教师学位层次偏低的情况仍未得到很大的改善,说明在教师职业成长过程中中心对他们自身的发展和培训并未足够重视。教师继续深造的机会较少。   2.缺乏良好的教师引进聘任制度
  教师年龄偏大,年轻教师比例偏少,说明本世纪相对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引进的教师数量下降。另外,教师数量相对不足,兼职教师相对较少,说明对兼职教师的聘任也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3.师资建设与企业、社会缺乏联系
  从目前情况来看,兼职教师大都聘自本校相关学院,从企业聘请的兼职教师数量微乎其微,说明学校与企业、社会的联系并不十分紧密,长期在工程实践一线的企业的技术专家是非常优质的潜在教师资源,这部分丰富的资源并未得到有效的利用。
  为了加强工程训练中心的师资建设,使工程实践教学队伍更加稳定、更具活力,以保障圆满完成各项教学和科研任务,本文提供以下几方面建议:
  第一,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要求工程实践教学的教师既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又有很深的实践造诣,还要有很强的科研和教学能力,这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扎实的基础知识需要的是学历教育,即使是本科毕业也要达到24岁左右,再需要锻炼工程实践能力,成为一名合格的工程师,还需要接受教育教学的锻炼,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完成这三个阶段最起码也要35岁左右。所以培养工程实践教师要从青年抓起,为工程实践教学队伍提供强有力的后备军。
  第二,加强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在企业生产、科研一线,有大量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这些都是潜在的宝贵的教师资源。对于那些优秀的又热心教育事业的工程师,只需要通过一定教育学的学习及各种形式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就有可能成为优秀的工程实践教师。通过大量的聘任兼职教师不但可以缓解实践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而且能够有效地节约成本。
  第三,加强对教师的进修培训。首先,从学校层面要重视工程实践教学,尤其是专门的工科院校,要适当处理好理论课和实践课教学的关系。只有学校从思想意识层面重视了实践教学才会真正重视实践教学队伍建设,对教师的进修培训才会落到实处。除了组织各种在职或脱产进修外,还要定期举行教学交流活动,交流各种教学心得和问题,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四,鼓励教师进行科研,更鼓励教师以科研带动教学。目前高校对科研非常重视,在鼓励教师进行科研上力度很大,但是在鼓励教师以科研带动教学上明显做得不足。工程训练中心由于直接负责工程实践,有着较好的科研条件,因此应鼓励教师进行科研,更应该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返回到教学之中,达到以科研促教学的目的。
  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对工程人才的培养占了很大比例,培养出了大量的工程人才,虽然数量多,但优秀人才较少,优秀工程师仍然非常缺乏。究其原因,与工程教育模式有很大的关系,其中实践教学环节的薄弱是一个很大的原因。要顺利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就要重视工程实践教学,更要重视实践教学队伍的建设。只有一支高水平、结构合理、业务素质强的教師队伍才能保证工程实践教学的质量,从而培养出优秀的工程师和工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谢祖钊,傅雄烈.高等工程教育概论[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89.
  [2]胡大超.高校工程训练中心建设的模式与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3).
  [3]杨林丰,徐忠阳,陈毓莉.工程训练中心师资队伍建设探讨[J].高教论坛,2010,(3).
  [4]傅水根.探索工程教育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5]傅水根.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J].中国大学教学,2004,(7).
  [6]高耀明.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09,(23).
  (责任编辑:王祝萍)
其他文献
摘要:针对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结合Autocad课程的特点,提出通过引进精选案例、培养良好绘图习惯、加强与相关专业课程之间的紧密结合、改革考核方式等措施对Autocad课程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提高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与效率。  关键词:毕业设计;教学改革;Autocad;土木工程  作者简介:黄海生(1983-),男,福建莆田人,莆田学院土木工程学院,讲师;吴丹丹(1982-),女,福建莆田人
摘要:以石油高校机自专业石油钻采机械实训培养模式为对象,主要探讨 CDIO工程理念在实践教学环节的应用与创新研究,并通过实际教学案例进行分析,体现了CDIO理念在实践教学中的必要性。  关键词:CDIO;石油钻采机械;机自专业;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赵海洋(1979-),男,黑龙江甘南人,东北石油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王尊策(1962-),男,黑龙江同江人,东北石油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摘要:从新形势下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要求出发,分析了新形势下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要求,阐述了目前青年教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新形势下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相应措施,对新形势下完善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形势;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  作者简介:赵金秀(1980-),女,河北唐山人,唐山学院土木工程系,讲师。(河北 唐山 063000)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