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采用电化学工艺在Cu丝上沉积CoP合金镀层,制备出具有巨磁阻抗效应(GMI)的CoP-Cu复合丝.研究了获得优异软磁非晶钴磷镀层的工艺条件,并对其巨磁阻抗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发
【机 构】
: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应用化学系,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应用化学系,天津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纳米材料研究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电化学工艺在Cu丝上沉积CoP合金镀层,制备出具有巨磁阻抗效应(GMI)的CoP-Cu复合丝.研究了获得优异软磁非晶钴磷镀层的工艺条件,并对其巨磁阻抗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发现,镀层磷含量及软磁性能的好坏受阴极沉积电流密度的影响,控制电流密度在16.9×10-3~25.3×10-3A/cm2范围,镀层软磁性能优异,合成的复合丝巨磁阻抗效应非常明显,巨磁阻抗比值均超过200%,最高达441%,磁场灵敏度最高达0.2%/(A·m-1).测试了巨磁阻抗效应的频谱曲线,特征频率
其他文献
去氢表雄酮醋酸酯经过氧甲酸环氧化、高碘酸开环、IBX氧化、脱水和碱性水解等5步反应.以55%的总收率合成得到了非雄性激素芳香化酶抑制剂3β-羟基雄甾4-烯-6,17-二酮。在环氧化
环氧化合物开环聚合产物可作为新型聚合物材料的中间体[1,2].环氧环己烷(CHO)是一种带脂环的化学性质较活泼的环氧化合物,可开环聚合得到聚醚. 采用烷基铝为主体催化剂可以合成
用乙酰丙酮螯合二异丙氧化钛掺杂改性三元羧基丙烯酸酯共聚物(MBA)和2个增加了羟基、羟胺基的四元共聚物(MBAH)和(MBAN). 加入螯合物后,共聚物水溶胶的粘度提高,平均粒径增大
制备了一系列不同配比的邻甲酚醛环氧树脂/聚氨酯互穿聚合物网络(o-CFER/PU IPN). 力学性能测试表明,当m(o-CFER):m(PU)=80:20时,抗冲强度和抗张强度最大,显正协同效应. 扫描
建立了圆柱度误差最小区域评定的目标函数,并利用遗传算法对目标函数进行寻优,所建立的目标函数基于圆柱度误差最小区域定义,可以评定空间任意位置圆柱度误差的最小区域解,对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