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道变局下的经学新诠——龚自珍论“一贯”“终始”与“五经大义”

来源 :清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jinwenv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孔子"一以贯之"文义的训解,是清儒勾连起"学统"与"圣王道统"的重要进路.依乾嘉儒者的理解,探求"圣人之道"必然要循问学之阶,唯有通过精详的考据,方可窥见"圣人义理".而龚自珍在戴震"由词以通道"的基础上,辨析了"圣人之文"与"圣人之道"的不同,进而强调作为"圣人制作之迹"的"圣人之文",并非窥探"圣人之道"的唯一门径.在历史中展开的"圣人之道",并非空言垂文设教,而是顺天应人,因时损益的"治道",在此过程中,作为"圣人门人"的宾、师,对文明的存续发挥了重要作用.龚自珍通过对经学"圣人之道"的诠释,彰显"宾师"价值的贤贤传统,其论既发端于清代学术内在的流变,亦是系统回答时代危机的尝试.
其他文献
从海边到内地,从城市到乡野,青岛就像一帧斑斓逼袭的全景大画幅.令人窒息的360度绚美,从眼睛的惊艳,直抵心灵的震撼.青岛太美,即便作为一座城市的历史并不古老,但天生丽质与浪漫街景所迭化出的万千风情,足以打动所有与之相逢的过客,也足以温柔所有与之相爱的归人.rn城市不仅仅需要如此风花雪月的柏拉图之恋,也需要丰盈、浑厚的物化温暖,以使得安适所在陈实而美满.在青岛,有这么一个企业,在过去的25年里,勾勒出一条与时代默契相伴、相生、相荣的抛物线.用成长的力量与律动,为时代的脉动兑现与众不同的价值,在每一个历史节点
期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取得卓著成就,印证了其制度的巨大优势.全面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是一项时间跨度长、内涵宽的系统工程.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通过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对比,从制度的理念与导向、组成与架构、实施效果三个层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进行深入探析,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开启全面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新视角,具有历史与现实意义.
基层团组织作为党联系广大青年群体之间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在新的发展阶段必然将承担更加重要的任务.基层团组织活力不足影响基层团组织发挥作用及效果.本文通过分析影响制约活力发挥的因素,提出路径进一步完善基层团组织自身建设,提高组织能力,激发组织活力.
以“协商建国”这段历史为切入点,聚焦“三大宪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制定与颁布,借助卢曼的社会系统理论重点分析了“三大宪章”的结构与功能,认为“三大宪章”在系统论的视域下构成了政治系统与法律系统的结构耦合,实际发挥着宪法性功能.“三大宪章”虽已退出历史舞台,但作为新中国国家制度建构的最初尝试,实际构成了我国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起点.
清代自顺治年间始,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以官修的方式,先后纂成"解义""折中""汇纂""义疏"等各种名目的经解书籍19种,范围遍及各部儒家经典,构建了一个系统的官方经学体系.统治者借助这一举措,彰显儒家经典的致治功能,昭示儒学道统与帝王治统的合一,强化伦理道德和尊卑秩序,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学术总结意味.梳理清前期官修经解的具体情形,解析官方经学体系构建的背景与过程,揭示其蕴含的政治诉求、思想观念以及文化涵义,有裨于深化对清代政治、思想、学术的研究.
字识是清代绿营中文书信息处理最底端的兵种,由明代识字兵承袭而来,顺治初已在军事运转中出现,迟至康熙中期初具规模.字识多由武官从营内兵丁中挑选,因荒废操练却占食名粮,雍正朝试图以武职经制书吏替代字识,但各级武官基于军务成本及自身利益等因素,依旧将其保留.在字识广泛存在且难以裁撤的境况下,为解决虚兵空额问题,同时确保军政文书的有效运行,乾隆中后期陆续对字识的数额、待遇及拔补做出相应规定.字识日渐制度化是军事权力难以深入基层的妥协和务实措置,然而因绿营武官识字有限,其衍生的问题亦不容忽视.
清入关后,上承明制,以题奏本章为朝廷日常政务文书.康熙帝出于"居园理政"和"巡游之治"的需要,将本章"先呈御览、下阁票拟"的流程改为"径交内阁,票拟进呈",又设立批本处以减少君主批答章奏的工作量.这一改革看似怠政,实则是清朝皇帝发挥臣下处理日常事务的主动性,构筑内廷以强化皇权运使能力的有益尝试.
学界通常将团练源起时间追溯至嘉庆朝的白莲教起义,并在此基础上得出国家与地方权力冲突说、团练源于保甲说等片面结论.通过分析"团练"概念源流,梳理清前期地方团练形成及演变,说明团练并非晚清独有之现象,清廷在部分边地紧张军事形势下早已采用此项政治策略,以达成巩固地方统治目的.团练与保甲之间并非简单的源流关系,而是某种特殊的表里关系.
康熙帝之子允禟曾使用西洋文字仿比满文创造密码字以传递信息,此行为被清廷列入其二十八款大罪之中.通过新发现的允禟案罪证档案可知,允禟西洋密码字是一套使用拉丁字母转写满文并拼写汉语的文字转写方法,其设计同时兼顾字音和字形两方面,颇具特色,亦有不少疏漏.作为目前所知最早由中国人创制的满文转写体系,允禟西洋密码字是清初中西文化交流的缩影.至于允禟使用西洋密码字所写之书信,内容实为家庭事务.清廷借此罗织罪名时,则绕过内容,着力批判其行为立意,造成了实际内容与违碍意义间一种"虚实之间"的微妙感.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慈禧突然驾崩,临终懿旨令载沣以摄政王监国,"重大事件"向隆裕太后请旨.其时中外舆论环境颇有利于载沣,清廷通过合议方式制订摄政王监国礼节,载沣与隆裕达成分别处置国家政事与宫内事件的权力妥协.在台谏势力的推动下,意在掌控国政、兼具立宪特征的钤章署名制得以实施,禁城防卫乃至全国兵权亦收归摄政权力.另一方面,载沣甘居臣位,谦逊处置居所、召对、班见等礼仪问题,淡化皇权威严,符合舆论的立宪期待,同时亦引发礼节不肃的担忧.监国摄政王体制的核心是臣掌君权,易受慈禧遗旨以及皇室权力斗争的影响,载沣后续又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