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市场经济环境中教师的廉洁从教

来源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oh__5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的高度概括。教师所具备的职业道德与其他行业相比,有着其特殊的方面,那就是要有爱心、处处作表率和自我发展等。所以,教师的职业道德对社会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如果教师没有高尚的师德,就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整个社会就不可能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我国当今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讲求经济效益充满了生活的许多方面,教师这个行业也很容易受到经济观念的一些冲击,教师要恪守自己高尚的职业道德,保持廉洁从教,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一名教师,廉洁从教是立身之本,只有廉洁公正,才会具有道德上的感召力,才能保持教育的公正无私,廉洁从教不仅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良好人格条件和内在基础,而且对净化社会风气,推动精神文明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当今教师队伍中,大部分教师都能够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做到爱岗敬业,保持廉洁从教。但由于社会中不可避免地有腐败现象和拜金主义思想的存在,教师行业这块净土也随之受到了影响,出现了一些为师不廉的现象,其主要表现有不热心本职工作,在校外办班搞“创收”;向学生强行销售各种所谓练习册、试题指南等参考资料;变相向学生索要礼品;搞有偿家教等等。所有这些现象,都严重地损害了教师的形象,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分析其中原因,一方面有外在的客观因素,如社会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有些部门存在以权谋私、以职谋私的不正当收入等。另一方面从主观因素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对人生价值观的认识产生了变化。有的教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生理想、追求目标产生错位,错误地认为真正的幸福是物质的富有,认为只有向钱看,才能向前看,把知识的传授当成像商品一样销售,用商品的等价交换来处理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因此职业道德沦丧,忘记了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把教师职业作为自己谋取钱财的手段,他们认为当教师的主要目的也仅仅是为了金钱。二是心理上的失衡所致。有的教师看到其他一些行业能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便产生了不平衡的心理,认为人家都能富了,我们教师的工作比他们要辛苦得多,能多挣一点补偿一下也未尝不可;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人都这样,法不责众。在这些错误观念的支配下,这些教师逐步陷入了为教不廉的泥淖之中。三是道德水平滑坡,急功近利思想严重膨胀,物欲横流,对金钱和物质的追求没有限度,贪得无厌,用通俗的话讲就是掉进了钱眼中,没有自己的精神目标和精神追求,空虚得只剩下追求金钱的欲望了,所以挖空心思抓钱,甚至不惜用非法的手段来满足自己的私利。针对以上现状的分析,如果上述现象在教师队伍中蔓延开来,那么,我们国家的前途、民族的未来将会成什么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还如何实现?后果真是不可想象。所以,我们必须有效遏制教师队伍中从教不廉的腐败现象,保持教师队伍的纯洁性。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在如今纷繁复杂的社会条件下,应如何抵制各种诱惑,树立高尚师德,做到廉洁从教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认识,树立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道德情操
  
  廉洁从教的根本是要保持廉洁自律,要廉洁自律必须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人民教师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不利用职务之便牟取私利,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明确要求。教师工作的性质是教书育人,而不是重利的商人,应该是甘于清贫和淡泊名利。当然教师无私奉献的实质,是要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全心全意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而不是指从事教育工作不要报酬,“无私”与“无报酬”并不是同一概念,我们讲教师要廉洁,并不是说就要教师过苦行僧一样清苦的日子,教师同样也需要在物质上过优越的生活,生活条件好了,才能更有利于搞好自己的工作和事业。尊师重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把科教兴国作为振兴中华的重大国策,响亮地提出“国家振兴,教育为本;教育振兴,教师为本”,并把尊师重教作为振兴教育的措施,并扎扎实实地提高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近年来,各级教师的待遇明显提高,教师正在成为越来越有吸引力的职业。虽然现在教师的工资水平比起有些行业来还有些差距,但教师应摆正自己的心态,幸福生活人人都在追求,但应正确看待幸福。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真正幸福是与人健康的精神需要、合理的物质需要的满足联系在一起的。单纯追求物质幸福,人就会变得自私自利,空虚的精神会使人千方百计谋一己之私,甚至会危害他人的幸福和社会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真正的幸福是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统一,教师只有树立这种正确的幸福观,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不断改造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把教育工作作为一种崇高的事业放在首位,淡泊名利,为世人做出表率。
  
  二、加强自律性,自覺抵制各种非正当利益的诱惑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人们的收入方式和社会的分配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来自于各方面的非正当利益的诱惑也不断出现,有些人在这些利益面前认为“别人都能去享受,而我却为什么不能?”甚至有些人认为不取得非正当利益的人是“白痴”、“头脑不够用,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形势”等。在我们教师队伍当中,有一部分人也被这些诱惑所迷惑,违背了做教师应有的道德情操,岂不知,接受的非正当利益越多,教师的形象、人格就越低,当家长和学生貌似恭敬地给教师一些钱物的同时,他的内心深处是不是发自真心的对教师的敬仰?他的目光和心里有着多少不满和无奈?师生之间最不幸的关系,是学生对教师的怀疑,如果学生的怀疑涉及教师的道德方面,则教师的地位就更为不幸了。所以,我们教师要抵制不良风气和腐朽思想的侵蚀,加强自律,摒弃非正当利益的诱惑,首先要在复杂的世界中明确是非标准,增强辨别能力,不要被来自各方面的不良风气蒙住了双眼,不是属于自己通过合法劳动所得的报酬,就坚决不能接受。其次,要敢于抵制不良的风气,凡是违背教师职业道德,违背廉洁从教的行为要坚决抵制,不能麻木不仁,明哲保身,自己的思想上树立了正确的观念,各种不良诱惑就随之远离,只有严格自律,才能养成公正的品德,才能保持廉洁的高风亮节。第三,要不断磨练自己的道德意志,这一点是保持廉洁自律,坚守高尚情操的重要保证。教师要保持廉正需要做出许多艰辛的意志努力,除了抵制各种不廉的诱因和诱惑,还有可能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阻力,遇到别人的不理解,教师就要有果敢、坚毅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力量,要做到“慎独”,只有道德意志顽强,在任何情况下才不会改变自己正确的认识和信仰。总之,教师只要具备了辨析是非的能力,有顽强的抵制能力,并能够养成自己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就一定能保持自己廉洁从教的道德行为。
  
  三、健全监督机制,自觉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
  
  教师要保持廉洁从教,除了教师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严格自律外,还离不开外在的监督作用。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党和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出发,积极地继续改善和提高教师的待遇,绝不出现拖欠教师工资和其他摊派现象,使各级各类学校教师摆脱生活方面的困扰,安心从事教育工作。各级教育部门要利用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重点,把加强教师的师德教育提到一个更新的高度,建立起由社会、家长、学生直接参与的教师监督体系,主动把教师的从教行为置于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之下,有力地保证教师能模范地敬业奉献,献身于教育事业之中。每位教师要自觉接受各方面的监督,因为外在监督犹如警钟醒世,能经常促使自己检点自己的行为,更好地促进教师廉洁从教意识的形成,纠正从教中的不正之风。这样,我们的教育事业才会蒸蒸日上,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宏伟目标才能早日实现。
  (责任编辑付一静)
其他文献
<正>文学社创办至今已有近二十年的历史。据统计,文学社员有260多篇习作先后在四十多种全国公开发行的报刊上发表。文学社还非常重视组织、辅导学生参加县、地、省乃至全国的
赋注由常规的注音、释词、句解到后来重凡例、擅题解、撰序跋等批点形态嬗递的过程,其内在理路是由释义而训理,在“尊题”的原则下兼采批点、品评、注解、阐释等法,考订翔实,
针对磁共振图像中存在的灰度不均匀问题,该文在灰度校正的连贯局部灰度聚类(coherentlocalintensityclustering,CLIC)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灰度校正算法.该算法通过引入图像边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会议
浆砌石挡墙施工质量对河道整体质量有决定性影响,为提高浆砌石挡墙施工质量,结合实际工程,开展关于“提高浆砌石挡墙施工一次合格率”的QC活动,通过目标设定、原因分析与对策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期刊
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中,审计结论难于落实是个较普遍的问题。这个问题也极大地影响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成效。本文在深入分析导致高校内部审计结论难于落实的种种原因之后,有针对
北方地区的水稻种植源远流长,优质大米更是有口皆碑,这些都充分地说明了北方地区在优质水稻生产方面已经取得的成就以及具备的发展基础。农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优化供给侧
本文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不同特点,探讨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员工绩效考评的基本原则、考评内容、考评要素、考评标准,以及在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绩效综合考评的权重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