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规律,讲传承,推动园林专业植物类课程规范化建设与差异化发展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Kin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分析普通高校园林专业植物类课程设置现状和普遍存在的问题,从园林专业的本质特征和促进学生就业角度来加以解读,认为:园林专业植物类课程的发展要尊重规律,推动该类课程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要讲究传统,从而促进不同院校保持自身优势,差异化最大化发展。
  关键词:园林专业;课程体系;植物类课程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9-135-03
  To Promote Standardization and Differential Development of Plant Courses of Landscape Specialty with Respecting the Law and Tradition
  Luo Tao1 et al.
  (1College of Forestry and Life Science,Chongqing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Yongchuan 402160,China)
  Abstract: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plant courses of landscape specialty from defining characteristics of it. To promote student employment,the development of landscape specialty should not only respect the law,promote the standardization of the curriculum,but also pay attention to the tradition,so as to promote the different university to maintain their own advantages,to maximize the development.
  Key words:Landscape specialty;Course system;Plant courses
  由于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和生态中国、美丽中国国家战略的提出,社会对高学历、高层次、高素质的园林人才的需求日益提高,园林专业近年得到了迅速发展[1]。迄今已经有100多所本科高校开设了园林专业,由于各高校园林专业开设的背景不同、文化底蕴不同,各高校园林本科教育差别很大,各校园林教学体系仍有待完善。园林本科办学的底线在哪里?园林本科教育各课程板块比例该如何设置是才是科学的、合理的?植物板块课程开设情况如何?各高校该如何办出自身特色?我们通过对自身园林专业的发展以及对国内各高校园林专业发展态势的分析,认为:园林专业本科办学要既要尊重传统、讲究传承,更要尊重规律、大胆创新;既要推动园林本科教育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又要保持各校优势,推动各校差异化发展,共同推动中国园林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建立一个新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园林专业课程体系刻不容缓[2];植物类课程是园林专业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类课程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和差异化发展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1 园林专业植物类课程开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各背景院校植物类课程开设参差不齐 已有开展园林专业本科教学的高校办学背景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农大等农林类背景院校;一类是原来的建筑院校;一类是原来的环境艺术类院校。各高校植物类课程开展情况参差不齐,农林背景院校植物类课程开展较好,建筑与环境艺术背景院校园林专业植物类课程开设非常少,有的仅开设了实践课程[3]。
  1.2 农林背景院校植物类课程丰富,但各板块所占比例及核心课程设置未达成共识 各院校开设的园林植物类课程共达30门以上,但不同院校差异很大,真正哪些课程哪些内容是核心并未达成共识,不同本科院校对园林本科教学底线的认识并不一致。要做到园林专业课程设置的规范化标准化还需凝聚共识,共建标准。
  1.3 部分农林背景院校植物板块课程开设过多 导致某些简单内容重复出现,影响学生学习效率,如简单的种子繁殖实验在苗圃学、花卉学和草坪学反复出现,如简单草花的识别在植物学、花卉学重复出现等。
  1.4 课程开设时间不对,缺乏对课程逻辑关系的理解和对学生认识规律的关注 北京林业大学和重庆文理学院两校园林专业第2学期都没有开设植物板块任何课程,与学生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是不符的,因此有必要做微调[4]。
  2 分析
  园林学是规划设计科学、植物与生态科学、计算机绘图技术与造景艺术的综合;基于生态位理论,基于促进学生差异化发展,培养个性鲜明的专业特点。我们认为,不同学校的园林专业学生应该错位发展,培养不同特长,突出自身特色,以在专业领域站稳脚跟。园林是用生命体与非生命体共同构筑空间的科学;这也是园林区别于景观建筑专业最大的区别;因此本专业对生命体本质特征的把握不可减弱。在加强专业建设的时候既要充分发挥和保持既有优势,又要寻求新突破;改革是要加强薄弱环节,不是要削弱优势部分。以农林或生物为背景的院校园林专业在规划与建筑课程板块基础相对薄弱,这方面的工作尤其要加强。但这类院校在改革中很容易犯“丢了西瓜也丢了芝麻”的错误,很容易出现既没有提升规划与建筑设计能力,又丧失了原本非常优势的植物栽培养护与造景能力。
  刘滨谊认为园林专业教育,科学技术应占90%,艺术仅占10%。科学是园林规划设计的基础,脱离园林科学技术本体的“园林艺术”虽在园林设计中占有一席之地,但分量很少[5]。基于从“出口往回找”的思想,基于关注学生未来发展的思想,基于本科生所学知识要够用的思想。我们认为:促进园林专业本科生就业是专业发展的前提。园林专业学生培养应该宽基础、聚特长;宽基础以拓宽就业面,有特长才能增强就业竞争力。同时要减课时,增课程;这样既不增加学生学业负担,又能拓展学生基础视野,让学生与更多老师发生思想的碰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其就业能力。   3 对策
  3.1 尊重规律,推进园林专业规范化建设 规范化建设就是要注重基础理论和重要能力的培养。守住本科教育的底线。我们认为,植物板块规范化建设的底线是:学生至少能熟练识别热带和亚热带常用植物500种、温带常用植物100种,熟悉其外部特征,掌握其习性,懂得相关应栽培与管护技术,能熟练运用这些材料进行各种尺度各种形式的植物景观设计。
  首先,要尊重教育教学规律,科学设置课程。不管是哪类背景的院校,只要是园林专业,植物方面的能力是必须具备的。因此我们认为,植物板块经典课程,如观赏植物学(或植物学基础)、园林树木学、花卉学、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和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或植物造景设计)是各类背景的院校都应开设的;对于建筑类和环艺类背景的院校,这些课程可以渐少课时但绝不可不开设。对于农林背景院校可以开设较多的选修课,以保持自身在植物领域的优势[6]。
  其次,要注意科学确定课程开设的顺序,开设的学期等,注意课程内容的递进性规律,课程安排要反应课程之间的关系。如植物类课程中植物形态与分类知识宜最早开设,植物造景设计则宜最后开设。植物分类的能力、植物外观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的把握不是一学期就可以完成积累的,因此可以安排在2~3学期进行,但各有侧重;如第一期观赏植物学或植物学基础部分主要积累植物形态解剖的知识,能识别常见校园植物,掌握植物的分科特征,会使用检索表;第二期树木学则偏重树木的分类,要求能识别本地区常见树木,掌握其特性和应用特点;第三期或第四期则偏重草本花卉的分类,要求能识别本地区常见草本花卉,掌握其特性和应用特点。
  第三,改良教师学缘结构,拓展南方院校与北方不同学习背景师资的引进,定期不定期请企业领导为学生讲座,避免专任教师学习背景对学生视野的局限。
  最后,要注意学生认知的渐进性规律;科学确定各课程内容,既保证必备的基础内容,还要注意重点内容必须多次强化。需反复强化应该是那些对就业或继续学习具有不可替代性影响的知识和能力,要避免简单教学内容在多课程反复教学造成资源浪费。要注意教学内容上初识与强化不能相隔太远,如植物类教学内容安排在第一期和第三期进行就间隔太远,板块内容会变得松散,强化效应消失,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经过多年实践,我们认为在园林专业教学中,各课程板块需要反复强化的知识和能力如表1所示:
  表1 园林专业各课程板块需要反复强化的知识和能力
  [板块\&本科阶段需反复强化的知识与能力\&建议强化方式\&植物板块\&植物分类、植物的特征与习性、栽培与管护、植物造景\&1~6期持续
  安排相关课程\&建筑与规划设计板块\&空间构筑、设计思想、设计规范与手绘表现\&1~6期持续
  安排相关课程\&艺术板块\&美的欣赏与表现能力\&1~6期均应安排\&]
  3.2 注重传承,推动不同背景院校园林专业差异化发展 因为教师学缘结构差异、学术与实践视野的不同、与学校合作企业的差异、学校传统就业领域及影响力的不同,以及各校学习氛围的差异,各校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就业传统,在某一或某几个领域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有必要传承自身优势,补充自己的不足。在园林本科教育规范引导下,发展自身特色,错位竞争,找到找准自身生存的生态位。不同背景院校园林专业各课程板块构成比例应该有所不同(见表2)。
  表2 不同背景院校园林专业各课程板块构成比例(%)
  [板块\&农林
  背景院校\&建筑规划类
  背景院校\&环境艺术类
  背景院校\&植物板块\&40\&30\&30\&规划与建筑设计板块\&50\&60\&45\&艺术板块\&10\&10\&25\&传承优势\&植物运用与生态空间的打造\&建筑规划基础及
  城市空间构筑\&艺术气质与
  艺术空间的塑造\&]
  差异化发展就是要充分发挥学校与教师传统优势,发展学生特长,扩大就业竞争力,适应就业态势,促进差异化就业。
  不同背景院校因为自身优势所在,我们建议各板块课程保持不同的比例,既要补充自身不足,也要保持自身优势。农林院校宜保持住植物分类、栽培养护与植物造景的优势,植物课程板块适当加大所占比例。建筑规划类背景院校则宜保持在规划与建筑设计板块的优势,环艺类背景院校则宜保持在艺术板块的优势,而在植物板块来说则宜引入相关师资,加大植物板块的相对比例。不同背景院校植物类课程开设建议见表3。
  表3 不同背景院校植物类课程开设建议
  [课程设置\&内容\&农林背景院系开设学时及学分\&建筑规划类院校开设学时及学分\&环境艺术类背景院校\&开设
  学期\&园林专业基本课程设置
  (必修)\&观赏植物学\&植物形态解剖、植物分类基础\&32-2\&32-2\&16-1\&1\&园林树木学\&园林树木分类、识别、生物学特性和生态习性,观赏和应用特点\&48-3\&16-1\&16-1\&2\&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园林植物栽植,园林绿地养护管理,园林景观维持、保护和经营管理\&32-2\&16-1\&16-1\&3\&花卉学 \&花卉设计应用基本原理,各种花卉应用形式的设计,花卉专类园的设计,花卉的艺术盆栽等\&16-1\&16-1\&32-2\&4\&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植物造景的基本原理、各种环境条件下的植物造景和配置、综合造景等\&64-4\&48-3\&48-3\&5\&专业特设课程设置
  (选修)\&苗圃学\&花卉、草本植物的分类、识别,园林植物繁殖,苗木、种子生产\&16-1\&\&\&3\&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园林植物引种、选育\&32-2\&\&16-1\&4\&盆景学\&盆景基本概念、中国盆景分类、盆景材料、盆景创作、盆景养护管理、盆景的应用\&16-1\&16-1\&16-1\&5\&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园林植物病虫害的识别、防治方法\&32-1\&\&\&5\&草坪学\&草坪草的分类及应用特性、草坪建植技术、草坪养护与管理技术、草坪应用、草皮的生产、草坪新技术\&16-1\&16-1\&\&6\&花卉组织培养\&组培室的创建与管理、培养基设计与配制、组培技术要领\&16-1\&\&\&6\&室内植物装饰与设计\&办公室植物布置、居室植物运用、会所植物设计\&16-1\&\&16-1\&6\&插花艺术\&基本美学理论、插花基础知识与实践\&16-1\&\&\&6\&]
  4 结语
  城市化的迅速发展给园林专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今年园林企业资质合并到市政资质也是园林专业面临的一大挑战。只有认清发展态势,大刀阔斧改革,优化课程体系,守住园林本科教学底线,进行园林专业植物类课程的规范化建设,才能迎来园林专业新一轮快速发展。各高校园林专业既要尊重传统,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也要补强自身软肋,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高技能园林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薇,段广德,赵红霞,等.基于需求分析的内蒙古自治区园林人才培养研究[J].内蒙古林业科技,2014,40(2):58-60.
  [2]孙泽平,漆新贵,何万国.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实践与探索——以重庆文理学院为例[J].重庆高教研究,2013,1(1):54-58.
  [3]张婷.风景园林专业教材设计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5):29-34.
  [4]李雄.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本科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园林,2008(1):1-5.
  [5]刘滨谊.园林学科专业哲学——园林师的五大专业观与专业素质培养[J].中国园林,2008(1):12-15.
  [6]刘龙昌.园林专业植物与植物应用类课程设置的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2010,28(1):72-74. (责编:张长青)
其他文献
随着空化技术的发展,空化技术逐步应用到水处理中。该文主要介绍了空化技术的发展历程,空化现象产生的机理及超声空化、水力空化处理微生物的机理,超声空化与臭氧、二氧化钛联用
提出了消除空间刚性冗余度机器人关节运动轨迹漂移混沌现象的延迟反馈控制法.给出的一个空间4R刚性冗余度机器人在基于雅可比矩阵的伪逆方法使其末端重复跟踪工作空间内的一
摘 要:太湖县的毛竹产业发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每年竹类新造林以667hm2速度增长。该文结合太湖县实际,提出了毛竹的移竹造林和培育技术。主要包括:夯实造林整地基础,把好移竹造林关键,做实竹林抚育重点等。  关键词:毛竹;移竹造林;培育技術  中图分类号 S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4-131-03  毛竹又称楠竹、孟宗竹、江南竹、茅竹,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
针对金属带式无级变速传动结构紧凑的特点,对环境激励下试验模态的原理和方法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在车辆传动试验台上,采集了运行状态下金属带式无级变速传动系统的加速度
摘 要:潘集区2007-2012年被列为全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重点县(区)。近几年,在全区范围内,广泛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及耕地地力评价工作,摸清了全区农业、种植业生产发展现状,指出了农业耕作生产中出现的问题。耕地地力与土宜性评价成果为新一轮种植业结构调整布局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潘集区;耕地地力;评价;种植业;结构调整  中图分类号 S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
通过分析火炮后坐过程,提出了表征火炮工作性能的三个指标.将虚拟样机技术引入武器装备故障仿真研究领域.结合Fortran语言编程,基于ADAMS建立了火炮虚拟样机.在建立典型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