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抗长期停滞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lin1985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应聚焦于解决不平等性的加剧;反思货币政策;强化财政响应措施,特别是在公共部门投资方面
  世界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发达经济体,在近几年中陷入了GDP增长缓慢且下降的模式,许多人担心这是否正在演变成半永久性状况,即所谓的“长期停滞”。答案也许是肯定的,但这个问题问得不精确,因此意义有限。毕竟抑制增长的力量有多种类型,并非所有都不在我们的控制范围内。
  诚然,可以说我们当前面临的许多增长阻力,要想在短期以不危及未来增长与稳定的方式克服,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些持久性状况可称之为“长期停滞一”(SS1)。
  我们正在经历SS1的第一个指标与技术有关。如果像经济学家罗伯特·戈登(Robert Gordon)所指出的那样,我们正在经历生产率增强型技术创新的减速过程,那么,长期潜在增长将受到抑制。但即使创新不大大减速,或很快再次起势,抓住由此带来的生产率进步所需要的结构调整和行为变化,也需要消耗时间。
  第二个支持SS1的条件来自投资和消费方面不确定性的影响,这些影响包括增长、就业安全、政策与监管,以及许多可能影响这些因素中的任何一个的发展趋势。人们完全不知道政府是否能在对抗通缩压力、遏制不平等性加剧、解决社会和政治分裂、重塑经济增长和就业等方面取得进步。
  未来需求如何远未可知,许多国家私人投资持续下降,包括中国。家庭消费亦然,特别是在发达经济体,发达经济体的消费中选择性消费比重更大(比如耐久品更新换代、旅行和下馆子)。比如,从美国经济在“大萧条”中完全恢复所花的时间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政府接管了大部分经济需求侧才完成——这一趋势的逆转短期无望。
  我们陷入SS1的第三个指标是债务。家庭、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都面临着资产负债表的约束,这很有可能抑制了支出和投资,使得储蓄激增,并造成了广泛的通缩环境。
  支持去杠杆化和修复资产负债表的行动——如承认损失、减记资产、重组银行——对长期有利,但会产生短期损失。事实上,修复资产负债表需要时间,特别是家庭部门,并会对增长产生不可避免的拖累。
  情况有些糟糕。但故事还不止如此,这要看另一个更击中要害的问题:是否有能够在一段时间后提升增长的层次和质量的政策响应组合?答案似乎也是肯定的,这意味着我们还面临另一种长期停滞,且称之为“长期停滞二”(SS2),其标志是我们不愿或无力实施正确的政策组合。
  这一政策组合的一个关键要素应聚焦于解决不平等性的加剧。助长这一趋势的因素——特别是全球化和技术科技的进步——难以完全克服,但它们的消极影响可以通过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等再分配手段得到减轻。随着各大经济体进入长期结构性转型,个人和家庭都需要投资于新技能的资源。
  此外,货币政策也必须进行反思。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货币政策承担了大部分的复苏重任。但事实上,多年来的极低利率和大规模量化宽松并未显著提高总需求,更不用说充分降低通缩力量了。
  但单方面提高利率会带来严重的风险,因为在需求受到约束的环境中,提高利率会吸引资本流入,从而推高汇率、破坏经济可贸易部门的增长。因此,发达国家决策者应该考虑实施一些资本账户管制(比如成功的新兴经济体的做法),这有利于采取更多独立和契合自身的方法退出金融抑制。
  第三个重点是强化财政响应措施,特别是在公共部门投资方面。特别是,欧洲正在为财政能力运用不足付出沉重代价——财政转移和债务在政治上不受欢迎导致了这一局面。在合适的条件下,养老基金和主权财富基金的资产负债表也可以用来为投资提供资金。
  各国需要考虑改革的领域还有很多,包括税收政策、公共资金的无效或不恰当使用、产品和要素市场结构变化阻碍,以及全球金融机构的触及面与主权资产负债表干预金融困境的能力之间的不匹配等。
  SS1导致SS2更难以解决。事实上,即使是强健的国内和国际政策反应也未必足以消除需求和增长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萎靡不振的风险。但这绝不是在政策能够起作用的领域却迟迟不采取行动的理由。正如我们的政策选择导致了我们今天所面对的SS1的形成,若不能实施旨在解决SS2的政策,可能造成未来更加难以应付的潜在不稳定状况。
  作者为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现为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经济学教授、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其他文献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陈昊北京师范大学赵春明“房价上涨与学历收入误配之谜:稳定偏好的无奈”《经济研究》工作论文第1112号  房价过度上涨使居住支出成为日常支付甚至终生消费中的主要部分。这不仅影响可支配收入水平,还影响就业选择,进而影响家庭长期生活质量的提升。高学历劳动力作为家庭收入主要来源的提供者,在房价上涨的现实面前往往要陷入两难抉择:一方面基于对自身学历的评估和较高的收入预期,高学历劳动力愿意追求
期刊
吞下时代华纳,AT&T很有可能成为挑战迪士尼的下一个传媒巨鳄,但这种势大力沉的高风险转型路径并不适合中国电信运营商,无论政策环境还是商业环境  现年55岁的AT&T CEO兰德·斯蒂芬森(Randall Stephenson)仅用两个月的时间就做了他在AT&T九年CEO生涯中最大一笔交易:以854亿美元收购美国传媒巨擘时代华纳公司(Time Warner)。  时代华纳(NYSE:TWX)旗下拥有
期刊
诺贝尔如期而至。今年的获奖者在细胞自噬、分子机器和拓扑相变方面独树一帜的研究,为后来者开启了新的“大门”  比起去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奖在国内引起的喧嚣,2016年的诺贝尔科学奖项既没有引发学术界的争议,也没有因为出乎意料的人选让关注者热血沸腾。  每年的10月3日都会先公布生理学或医学奖,今年也不例外。1945年出生于日本福冈的细胞生物学家大隅良典(Yoshinori Ohsumi)独摘这顶桂冠
期刊
虽然大量学者基于经济集聚带来的好处而主张不要为发展大城市设置限制,但仍有不少人认为中小城镇的优先发展能使大量农民迅速非农化,降低农村劳动力流动进入城市的心理成本,较好地将城乡两个市场结合起来,并且所需建设资金相对较少。事实上,大城市和中小城镇的发展并不相互排斥,中小城镇的发展以大城市的发展为基础,并受其辐射功能的带动。如果违背市场经济的规律,限制大城市的发展,结果是小城市也发展不好。  由于对城市
期刊
《慈善法》被寄予可以激活中国慈善事业的摩望,配套文件和实施方案当前并未完全出台,公益组织对薪规定中的公募权.慈善信托等问题还有顾虑  卢希兴奋地用手机向朋友们展示9月中旬办下来的民办非企业证明。他原本为一家国外基金会工作,由于今年初国内对境外NGO的政策发生调整,他决定先成立一家本土机构来延续此前的一些工作。谈笑间,一位朋友打断他的喜悦,“你的证明上怎么没有慈善组织的标识?”  依据2016年9月
期刊
问“道”日本,有各种各样的道,如茶道、花道、武士道,唯独没“味道”。而且,日语里压根儿就没有味道这个词。茶早已被他们喝成道,却未得跻身于世界文化遗产,而从未成道的吃,所谓和食(日餐),2013年入了教科文组织的“法嘴”。  日餐借东风走向世界,但好像人们大都没闹清教科文组织所指,并不是清酒或者酱油,也不是怀石菜,而是日本人敬重自然的气质和生成那些物产的气候风土,因风土而形成的以米饭为中心、用瓜果蔬
期刊
“为什么中国式房价飙升如此坚韧持久,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预测也落空失灵?”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卢锋教授在《宏调的逻辑》一书中,对处于改革、转型、发展关键时刻的中国经济形势与宏观政策,以及新世纪15年来宏观调控进行观察思考,以期“对未来政策选择提供有益的启示”。  在卢锋教授看来,当代经济史就是有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史,基本可用三句话描述:宏观经济运行“易热不易冷”;宏观政策运用“治冷难治热”;
期刊
到底是政府好,还是市场好,日本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都已经争论完了。结论是,市场和政府都是需要的。政府需要做的是,坚持市场导向,尊重民问企业,把市场的潜力最大化,帮助经济产业走出遇到的困境前,国内经济界关于产业政策问  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这场争论不仅具有学术价值,更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因此引起了多方人士的关注。  那么,在被普遍认为实行产业政策最成功的日本,人们怎么认识产业政策呢?为此,《财经》记者专
期刊
以色列前总统,2016年9月28日逝世.享年93岁。  2016年9月28日,93岁高龄的以色列前总统希蒙·佩雷斯(Shimon Peres)因病去世,由此以色列“建国之父”时代正式落幕。建国之父们经历了以色列从无到有,从失散世界各地到独立建国,并不断进行生存斗争的年代。正如佩雷斯所体现出来的,他们这一代人,为了以色列的建国事业,鞠躬尽瘁,奉献一生,为此赢得了无数的赞誉,但也成为巴以冲突中的当事者
期刊
(《财经》2016年第24期“中国经济走出困境的对策”)  文中提到:全要素生产率和人力资本,对美日欧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左右,而目前两大“新动力”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到20%。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在要素数量难以提高的前提下,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以科技创新推动企业优化升级。同时还要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提升要素质量。二是在要素质量难以有大的突破时,通过打破各种制度障碍、创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