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黄冈抗疫医疗一线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p168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述实录
  陈林,湖北省黄冈市神经内科医生。黄冈确诊人数仅次于武汉、孝感,目前在防控新冠肺炎的集中隔离点工作。
  我是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脑血管病医院神经内科的医生,目前的岗位在黄州区的一个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集中隔离点。
  截至2月10日,黄冈是新冠肺炎确诊人数仅次于武汉和孝感的城市,而累计死亡人数已经超过孝感。
  腊月二十六(2020年1月20日)的时候,医院就通知了我们全体医护人员取消休假,准备投入到抗击疫情的工作中去。除夕(1月24日)我和家人一起吃了团圆饭,第二天一早就到医院值班。
  年初三(2月1日)的时候,我们医院征集去隔离点工作的医护人员志愿者,我马上报了名。我们工作的隔离点是从一家中职学校的宿舍楼改造来的,收治的是还未确诊的疑似病例和与确诊病例有过密切接触的人员,总共有70多张床位,这些天以来基本上都是满的。现在整个黄州区大约建了有二十几个这样的隔离点。
  在隔离点,我们医护人员的任务有这么几大项:一是保证收治进来的人员在他们每个人的单间妥善隔离。二是针对患者已经出现的发热等症状给予治疗;以及有些人除了新冠肺炎的疑似症状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基础病症,也需要我们的治疗。三是如果有人确认为新冠肺炎病例,就要统一转移到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去治疗,我们要协助他们的转诊。
  另外,我们还要照顾他们的饮食等生活起居,以及给他们做心理疏导。有些人不是自己愿意来,是社区报告之后被送过来的,他们会抱怨:“我现在什么症状也没有,为什么要把我关在这里?”有的人在这里待了几天后,觉得很枯燥,规定的隔离期没满就想要出去。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都耐心地劝说开导他们,跟他们多说说,很多人还是能理解的。
  我们现在是一天四班倒,每个人每天负责6个小时。我前一天是负责晚上7点到凌晨1点的时段,接下来要负责凌晨1点到早上7点。加上穿脱防护服和交接班的时间,我每天至少有7个小时,在隔离点上班是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的。人在防护服里特别闷热,护目镜容易起雾视线不清;我们这个隔离点没有电梯,经常需要楼上楼下奔走;工作量还是挺大的。
陈林和同事。

  在这几个小时里,我们一直戴着口罩和护目镜等,勒得很痛,同事之间开玩笑说“感觉好像耳朵都要被勒掉了”。医院给我们在隔离点边上找了个宾馆,我下了班之后就去宾馆休息,第二天再接着来。
  从到隔离点上班直到现在,我感觉一般的医疗物资是够用的,每天我们医院的工作人员会清点物资,如果发现不够了就会向有关部门报告申请。感觉上就是防护服不是太多,但我们目前也都能用上。我们每个医护人员也都很节约物资,尽全力一个班次就用一套防护装备,不增加物资负担。
  这样的工作已经连续十几天了,我觉得对我们医护人员的生理和心理都是很大的考验。医院领导一直嘱咐我们吃好休息好,也保证了我们的伙食供应。我觉得,在每次上班前做好准备,我才不到四十岁,能扛住。
  我也是个普通人,也会恐惧。我们隔离点曾经集中确诊一批20多个新冠肺炎患者,那样的情况,说心里不怕是假的。但我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同时是一名党员;我们黄冈的疫情是全国城市里除武汉之外最重的几个之一,这样的困难情况下,我们不去,谁去?必须要坚持,一定要挺住。
  前几天看到李文亮医生去世的消息,我很痛心,但并没有因此感到更害怕,而是感到自己有了更多的力量要去努力工作对抗疫情。就像在战斗中,看见身边的战友倒下,我就更要坚持下去,全力把这场仗打赢。
  我们隔离点有个九岁的小姑娘,一个人待在里面,没有家里的大人陪她。她很可怜也很乖。我和同事们在交好班之后,每天都会去看她,跟她说说话,特别关照她。幸运的是,她经过两次核酸检测都是阴性,也没有发热,可以解除隔离安心出去了。她离开的那天,我们同事几个一起送她回家。
  看到那个小姑娘,我也想起我自己的女儿、我的家人。我已经十几天没回过家了,其实在隔离点怎么累都没什么,我就是挺想家人的。我妻子和我在同一家医院工作,她的岗位在检验部门。前些天一个老年患者隐瞒自己的发热症状,来我妻子的部门做颅内供血的检查,结果后来被确诊为新冠肺炎;我妻子当时和那个患者有过密切接触,因此马上也被隔离观察,目前已经隔离了一星期多了。这样一来,家里就只有我的妈妈一个人带着我的两个孩子,大娃女儿12岁,二娃儿子才一岁多。
  我现在基本也只能跟孩子们视频说说话了。儿子在除夕的时候还不会叫爸爸,这些天他可能是想我了,加上他姐姐每天在家里教他,最近一次视频里他都会叫我了,我挺高兴的。前两天下班后,我想见见女兒,就跑到自家楼下,也不敢上楼进家门去,怕自己有潜在的感染风险会传染他们。女儿在5楼的阳台上,我俩就这么隔空喊了几句话:
  在家乖不乖啊?
  乖!
  弟弟睡着了吗?
  睡着了。
  在家要听奶奶的话,知道吗?
  知道了!
  说完,我就匆匆地走了。
  我希望疫情能早些结束,我就能回家和孩子们一起了。不光是我们医护人员,隔离点的后勤人员、志愿者、警察,还有在抗击疫情的很多人,大家都很辛苦很不容易。希望大家都可以早些回家。
出征前。
隔离点的9 岁小姑娘终于解除隔离可以回家了。
其他文献
上周去杭州,在龙井村喝了茶,又去参观钱塘江边的江洋畈原生态公园,最后走进杭帮菜博物馆。博物馆建成不久,青砖粉墙黛瓦,与周边的生态环境相生相融。馆内的十个展区,以二十个历史事件为线索,梳理了上溯至良渚文化,下至明清两朝等不同历史阶段,杭帮菜传承和发展的史实,还有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杭帮菜令人瞩目的新格局。  杭帮菜,在业内被目为小帮菜,与绍兴、宁波、台州、舟山等地方风味归于一类,属于旁门左道,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你最棒的卧室天花板就是开阔的夜空。这是最理所当然的过夜方式, 可以节省重量、时间、精力和金钱。”  —科林·弗莱彻,《徒步者完全指南》  像这样的夜晚和早晨,有时风摇晃着帐篷,有时雨点敲打在帐篷上—正是多日背包徒步跟一日徒步和从小屋到小屋、旅舍到旅舍的旅行之间的区别。我徒步时,总会追求这样的时刻:我自己似乎跟周围的世界融为一体,成为树木与山峦的一部分。当我连续好几天生活在荒野中
上图:8月11日,上海上港2-0上海申花。胡尔克庆祝进球。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在上海上港提前夺得2018年中超联赛冠军后,为2019亚洲杯而准备的国足集训名单,于11月9日出炉。生于2000年的上海申花小将朱辰杰入选。今年刚满18岁的他,成为首位入选国足的“00后”。  上港推翻恒大王朝,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年龄优势。以上港客战恒大为例,上港先发主力阵容平均年龄27岁,而恒大首发阵容
学校放假,爸爸出差了。妈妈要回单位加班,家里又没人,她只好带我一起去加班。  妈妈平时上班是坐地铁去的,地铁里人山人海,我们好不容易才挤了上去,很幸运,找到一个位置坐了下来。  地铁在黑黑的隧道里飞快行驶。我们要坐十几站才到,车厢里人非常多,有点拥挤。广播员提醒旅客到站下车的悦耳声音,伴随着地铁飞速前进的声音,不时在车厢中回荡。  突然,我发现对面坐着一位护士姐姐,戴着口罩,身上还穿着护士工作服,
口述实录  李修文,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疫情面前,希望自己多一些冷静和理智。2月4日,一名市民在武汉长江大桥附近骑车。  武汉封城的第二天,我原本准备一早就回湖北荆门老家过春节。我也没想到会封城啊,结果就走不了了。我老家也有几百例感染新型肺炎,我父母的情况我也非常担心,但我没有办法,现在只能是“一种相思,两地哀愁”。  我的生活习惯平常晚上睡得很晚,因为原本第二天要回老家,我就早睡了,准备第二天早
我有个老师,她有一个口头禅:“真是莫名其妙!”每天最少也要说十几遍,我们都听烦了,可她还不厌其烦地继续着。  周一,班上有18位同学忘记带作业了,她一生气一着急,口头禅就出来了。只见她双手叉着腰,眼睛瞪得似乎要喷火:“真是莫名其妙,你们又不是小宝宝,怎么会连作业都忘带?”  一次上课,老师叫我们练字,可我们的坐姿千奇百怪,有歪着的,有趴着的,有仰头的……老师生气了:“真是莫名其妙,你们又不是老头子
王清州作品《华盖》。  近日,画家王清州先生个人作品展览在莫干山路M50艺术区ArtMeng空间举办。作为一名70后中国画艺术家,王清州先后就讀于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师从王镛等先生。多年来,他在中国和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日本等举办38次个人作品展。现为北京798艺术区艺术家,法国泰勒艺术家基金会会员,法国世纪艺术国际文化交流协会顾问。  王清州的绘画艺术,其
天上不会掉“全球变暖”砸死谁,地上也不会出现“全球变暖”裂缝吞噬谁;我们的银行存款不会因为全球变暖而骤减,股市似乎对高温更感兴趣。  全球变暖,到底我们会怎样?  2007年4月份,在布鲁塞尔召开的世界生物燃料会议上 新的气候报告指出,全球变暖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已经暴露出来,而且在未来几十年内将极大地影响我们的生活。  这份新报告汇集了一千多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美国科罗拉多州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的罗密欧
自古以来,人类就对浩瀚的宇宙感到好奇。然而,人类肉眼所见有限,世界上存在着无数人的肉眼看不到的世界。  1609年,从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第一次把他的简陋的5厘米望远镜转向天空的那一刻起,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便提升到了全新的高度。其中打开通向宇宙的窗户、使“望远”的极限得以扩大的就要数射电望远镜。  1957年10月11日,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可动射电望远镜在英国约德雷尔河岸建成。最初它被命名为MARK I
每年秋天,单位的老周总会收到一袋核桃。今年刚出正月,一对夫妇把核桃直接送到了办公室。都是四十多岁年纪,女人皱巴巴的脸,像搁久了的红富士苹果;男人穿着老式绿军装,灰黄的脸上刻满了皱纹,像袋子里的核桃。  夫妇俩走后,老周就开始分核桃了。他笑道,真不是亲戚,这段缘分,说来话长。1995年8月的光景,一刘姓男子因盗窃被拘留,在检察院负责案件审核的,正是年轻的老周。刘某是农民工,在一家酒店的建筑工地干过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