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想暴露年龄,或许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虚荣和虚伪。但有时候你一不小心,年龄就自然而然地暴露了。因为,年龄说到底是掩不住的,暴露的方式太多了,说话办事,言行举止,暴露年龄都是分分秒秒的事情。你看看下边这些网友,各自说了个小段子,年龄就暴露了。
@血刃苍茫:小时候过年领压岁钱,爷爷给两毛,父亲给一毛,第二天到外婆家,外婆给了两毛,然后屁颠屁颠地跑到代销店买了一个带拉链的钱包,刚好五毛。有趣的是,在这以后的一年时间里,这钱包就从来没装过钱!现在的小孩会不会认为是神话啊?
@眼泪不成形:我外婆以前存了好多书,有一套连环画《红楼梦》,是名家画的,我看过之后,久拿到旧书店论斤卖了,然后在店里换买了几本新连环画。若干年后,网上说那套《红楼梦》有收藏价值,值好几万,我的那个悔呀!
@小胡:我童年那时候,没有眼花缭乱的电子产品。男孩梦想有个‘小霸王”游戏机,女孩渴望收到一本带锁的日记本。
@即景:我们小时候玩得最多的是三种游戏:一是“打弹珠”。男孩们的裤子袋总是装得鼓鼓的,往往里面就是收集了很多弹珠。二是“踢房子”,又叫“跳格子”。就是用一只沙包(或者一块瓦片)作为游戏的辅助物,先把沙包扔到指定的地点,然后按照规定的路线把沙包踢回原点,谁先回来谁赢。三是“跳绳子”。这是女孩子的最爱,可以两个人对阵,也可以三五人_起玩,还可分两组比赛,边跳边唱歌或者边跳边数数,中间被绳子绊住了就换人,跳的次数多的或坚持时间长的获胜。三种游戏因地因人制宜,都非常有趣。
@南溪:记得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去邻居的“姐姐”家玩,她读五年级。看到她的房间里贴满了一个美女的画报,很是惊奇,大眼睛,弯弯的眉毛,美美的浅笑,好好看的!至今还清晰地记得,上面写着“杨钰莹”三个不算很大却让我印象深刻的字。邻居“姐姐”看着墙上画报的样子,简直和画上的人儿一样美,这就是女明星和生活中的美女给我的最早印象。
@黛人赋:那年正上着初中,碰上了“非典”,整个社会人心惶惶的,那阵子学校随时准备停课,给每个学生都发口罩,老师告诉我们放学回家不要乱跑,赶快回家,我们也很害怕,网吧、游戏厅等我们常去的地方都不敢去了,有人说板蓝根能防治“非典”,家里买了一堆。
@xyjmiss:1998年发大水,我家收到好多捐赠的衣服。那时候我还小,但这事还是记得蛮清楚的,到现在还很感动。
@詹姆斯Al科比:记得小时候,过年的时候是最热闹的,村头村尾都是小伙伴,每个人口袋里装几盒小炮,穿着新衣服,还有新买的“枪”、五颜六色的“子弹”,在外面一玩就是一天。
@歪小歪:那时过年,我跟小伙伴最喜欢买鞭炮燃放,巴不得把身上所有的压岁钱全买了鞭炮,经常是一挂小鞭炮拆开了,拿根香火或者还在燃着的木棍,一个一个拆下来扔着放。用鞭炮炸牛粪、炸公厕里的粪坑等,都是我们爱做的“鬼事”。一次,我把一枚鞭炮点燃扔在了大人们正在喝酒划拳的饭桌旁边,最后它炸了,我却被我老爸抽了!
@铃铛:和不同年龄段的女同事神侃,聊自己干过的最无聊的事是什么。我的答案是有天玩“扫雷”游戏玩了一个下午,乐此不疲地反复玩。引起的反应是:“扫雷”是什么?天哪,这个微软自带的小游戏她们都没玩过吗?
@锋芒:一个电视台的节目,有个环节叫“谁在我身边”,就是请有名气的明星来,让观众通过问答来猜出他是谁。有次请的是日本老演员荒木由美子,我一眼就认出来了“这不是《排球女将》里的小鹿纯子吗?”老婆意味深长地看了我一眼:“果然多吃了几斤盐!”
@老城:N年没吃过雪糕冰棍了,一次突然想买来吃,于是就到便利店跟店员说:“来根‘红果’的。”店员像是没听懂似的呆在那老半天。我永远记得她那茫然的眼神。
@豆丁:一次办公室同事在一起搞“脑筋急转弯”比赛,有一道题目是:“为什么冬天的时候,除了要注意车底下的小猫小狗,还要注意阿杜?”全办公室就我回答出来了:“因为阿杜唱过的歌里有句歌词是‘我应该在车底,不应该在车里,看到你们有多甜蜜’。”而这首歌是N年前的了。
@李敏:小同事们收的喜帖都是结婚啦,孩子满月啦,而我这个月收了N个喜帖,都是孩子高考考上了。默默地随个份子,人就不去了,太触景伤情了。
@克林:堂哥的小孩在玩玩具,我逗他:“机器猫好玩吗?”他反驳我:“这不叫机器猫,这个叫多啦A梦。”好吧,我们那个时候还叫“机器猫”来着的。
@张星:《来自星星的你》迷倒T90后的侄女,她问我最喜欢哪部韩剧,我张口就来《蓝色生死恋》。
@彭本:朋友的女儿迷恋一个叫EXO的男孩组合,拿照片给我看。为了和她打成一片,我也仔细地评论起来:“这个男孩像三浦友和,这个鼻子像阿兰德龙,这个嘛,有點孙道临的味道。”然后,我仿佛看到小女孩脑门冒出三道黑线。
@何子:帮朋友买音响,在卖场里突然看到“燕舞”牌,就说买这个买这个。朋友疑惑道:“这个什么杂牌子?”“杂牌子?那么有名的广告你都没看过——‘燕舞,燕舞,一曲歌来一片情。燕舞,燕舞,一曲歌来一片情。燕舞!’”等我手舞足蹈地把这个广告演绎一遍后,我意识到我暴露年龄了。
@汤小姐的父亲:有人问我,如果把我的一生拍成电影,会取什么名字?我告诉他,我会取《城南旧事》。
@陌公子:我们年轻那会,自行车可是奢侈品,谁要是骑着一辆永久牌自行车带女孩子出门,左邻右舍都会羡慕的,丝毫不亚于现在开着一辆敞篷跑车。
@做过这道菜:我记得小时候到亲戚家拜年,家家户户的果盘里都有一种当时最好的糖,叫“牛轧糖”,蓝白色的糖纸包着一颗方方的白色糖粒,里面还掺杂了一些花生芝麻什么的,放入口中,很耐咀嚼,而且是满嘴的香味,有时吃着还掉口水。
@钟汉良不凉:有人在网上发布了两排图片,问“你能认识多少”,我一看就数起来:第一排,超人、蜘蛛侠、海绵宝宝、哆啦A梦、蝙蝠侠、麦当劳叔叔、蓝精灵、漩涡鸣人;第二排,孙悟空、蜡笔小新、黑猫警长、迈克尔·杰克逊、樱木花道、铁臂阿童木、江户川柯南,但最后一个不太认识。
@血刃苍茫:小时候过年领压岁钱,爷爷给两毛,父亲给一毛,第二天到外婆家,外婆给了两毛,然后屁颠屁颠地跑到代销店买了一个带拉链的钱包,刚好五毛。有趣的是,在这以后的一年时间里,这钱包就从来没装过钱!现在的小孩会不会认为是神话啊?
@眼泪不成形:我外婆以前存了好多书,有一套连环画《红楼梦》,是名家画的,我看过之后,久拿到旧书店论斤卖了,然后在店里换买了几本新连环画。若干年后,网上说那套《红楼梦》有收藏价值,值好几万,我的那个悔呀!
@小胡:我童年那时候,没有眼花缭乱的电子产品。男孩梦想有个‘小霸王”游戏机,女孩渴望收到一本带锁的日记本。
@即景:我们小时候玩得最多的是三种游戏:一是“打弹珠”。男孩们的裤子袋总是装得鼓鼓的,往往里面就是收集了很多弹珠。二是“踢房子”,又叫“跳格子”。就是用一只沙包(或者一块瓦片)作为游戏的辅助物,先把沙包扔到指定的地点,然后按照规定的路线把沙包踢回原点,谁先回来谁赢。三是“跳绳子”。这是女孩子的最爱,可以两个人对阵,也可以三五人_起玩,还可分两组比赛,边跳边唱歌或者边跳边数数,中间被绳子绊住了就换人,跳的次数多的或坚持时间长的获胜。三种游戏因地因人制宜,都非常有趣。
@南溪:记得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去邻居的“姐姐”家玩,她读五年级。看到她的房间里贴满了一个美女的画报,很是惊奇,大眼睛,弯弯的眉毛,美美的浅笑,好好看的!至今还清晰地记得,上面写着“杨钰莹”三个不算很大却让我印象深刻的字。邻居“姐姐”看着墙上画报的样子,简直和画上的人儿一样美,这就是女明星和生活中的美女给我的最早印象。
@黛人赋:那年正上着初中,碰上了“非典”,整个社会人心惶惶的,那阵子学校随时准备停课,给每个学生都发口罩,老师告诉我们放学回家不要乱跑,赶快回家,我们也很害怕,网吧、游戏厅等我们常去的地方都不敢去了,有人说板蓝根能防治“非典”,家里买了一堆。
@xyjmiss:1998年发大水,我家收到好多捐赠的衣服。那时候我还小,但这事还是记得蛮清楚的,到现在还很感动。
@詹姆斯Al科比:记得小时候,过年的时候是最热闹的,村头村尾都是小伙伴,每个人口袋里装几盒小炮,穿着新衣服,还有新买的“枪”、五颜六色的“子弹”,在外面一玩就是一天。
@歪小歪:那时过年,我跟小伙伴最喜欢买鞭炮燃放,巴不得把身上所有的压岁钱全买了鞭炮,经常是一挂小鞭炮拆开了,拿根香火或者还在燃着的木棍,一个一个拆下来扔着放。用鞭炮炸牛粪、炸公厕里的粪坑等,都是我们爱做的“鬼事”。一次,我把一枚鞭炮点燃扔在了大人们正在喝酒划拳的饭桌旁边,最后它炸了,我却被我老爸抽了!
@铃铛:和不同年龄段的女同事神侃,聊自己干过的最无聊的事是什么。我的答案是有天玩“扫雷”游戏玩了一个下午,乐此不疲地反复玩。引起的反应是:“扫雷”是什么?天哪,这个微软自带的小游戏她们都没玩过吗?
@锋芒:一个电视台的节目,有个环节叫“谁在我身边”,就是请有名气的明星来,让观众通过问答来猜出他是谁。有次请的是日本老演员荒木由美子,我一眼就认出来了“这不是《排球女将》里的小鹿纯子吗?”老婆意味深长地看了我一眼:“果然多吃了几斤盐!”
@老城:N年没吃过雪糕冰棍了,一次突然想买来吃,于是就到便利店跟店员说:“来根‘红果’的。”店员像是没听懂似的呆在那老半天。我永远记得她那茫然的眼神。
@豆丁:一次办公室同事在一起搞“脑筋急转弯”比赛,有一道题目是:“为什么冬天的时候,除了要注意车底下的小猫小狗,还要注意阿杜?”全办公室就我回答出来了:“因为阿杜唱过的歌里有句歌词是‘我应该在车底,不应该在车里,看到你们有多甜蜜’。”而这首歌是N年前的了。
@李敏:小同事们收的喜帖都是结婚啦,孩子满月啦,而我这个月收了N个喜帖,都是孩子高考考上了。默默地随个份子,人就不去了,太触景伤情了。
@克林:堂哥的小孩在玩玩具,我逗他:“机器猫好玩吗?”他反驳我:“这不叫机器猫,这个叫多啦A梦。”好吧,我们那个时候还叫“机器猫”来着的。
@张星:《来自星星的你》迷倒T90后的侄女,她问我最喜欢哪部韩剧,我张口就来《蓝色生死恋》。
@彭本:朋友的女儿迷恋一个叫EXO的男孩组合,拿照片给我看。为了和她打成一片,我也仔细地评论起来:“这个男孩像三浦友和,这个鼻子像阿兰德龙,这个嘛,有點孙道临的味道。”然后,我仿佛看到小女孩脑门冒出三道黑线。
@何子:帮朋友买音响,在卖场里突然看到“燕舞”牌,就说买这个买这个。朋友疑惑道:“这个什么杂牌子?”“杂牌子?那么有名的广告你都没看过——‘燕舞,燕舞,一曲歌来一片情。燕舞,燕舞,一曲歌来一片情。燕舞!’”等我手舞足蹈地把这个广告演绎一遍后,我意识到我暴露年龄了。
@汤小姐的父亲:有人问我,如果把我的一生拍成电影,会取什么名字?我告诉他,我会取《城南旧事》。
@陌公子:我们年轻那会,自行车可是奢侈品,谁要是骑着一辆永久牌自行车带女孩子出门,左邻右舍都会羡慕的,丝毫不亚于现在开着一辆敞篷跑车。
@做过这道菜:我记得小时候到亲戚家拜年,家家户户的果盘里都有一种当时最好的糖,叫“牛轧糖”,蓝白色的糖纸包着一颗方方的白色糖粒,里面还掺杂了一些花生芝麻什么的,放入口中,很耐咀嚼,而且是满嘴的香味,有时吃着还掉口水。
@钟汉良不凉:有人在网上发布了两排图片,问“你能认识多少”,我一看就数起来:第一排,超人、蜘蛛侠、海绵宝宝、哆啦A梦、蝙蝠侠、麦当劳叔叔、蓝精灵、漩涡鸣人;第二排,孙悟空、蜡笔小新、黑猫警长、迈克尔·杰克逊、樱木花道、铁臂阿童木、江户川柯南,但最后一个不太认识。